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采用硫酸(1+19)溶液对香芋皮粉末进行改性制备吸附剂,利用静态吸附法,研究吸附剂粒径、投加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和初始废水的p H、Cr(Ⅵ)初始质量浓度对Cr(Ⅵ)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吸附Cr(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改性香芋皮粉末的粒径200目,投加量1.0 g、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360 min,初始废水p H 3以及Cr(Ⅵ)初始质量浓度150 mg/L。在此工艺条件下,改性香芋皮粉末吸附剂对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对Cr(Ⅵ)的吸附量可达到7.491 mg/g,Cr(Ⅵ)的吸附率可达99.88%。用HCl溶液(1+5)对吸附饱和的吸附剂可解吸再生。  相似文献   

2.
以花生壳渣为吸附剂,研究了其对水中Cr(Ⅵ)的吸附去除能力,考察了花生壳渣用量、Cr(Ⅵ)初始质量浓度、溶液p H、吸附时间以及吸附温度对Cr(Ⅵ)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范围内,花生壳渣对Cr(Ⅵ)去除率随花生壳渣用量、吸附时间和吸附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Cr(Ⅵ)初始质量浓度和溶液p H的增加而降低。花生壳渣吸附Cr(Ⅵ)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花生壳渣对水中Cr(Ⅵ)具有良好的吸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预处理和酯化方法制备改性玉米秸秆,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对比试验探究改性秸秆对Cr(Ⅵ)的吸附机制与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秸秆投加量和p H值对Cr(Ⅵ)的吸附影响较大,在温度40℃,投加量0.04g,吸附时间45min,pH=3,Cr(Ⅵ)初始浓度10mg/L最佳条件下,吸附率达到最大值96.8%,吸附容量为121mg/g,是未改性秸秆的10.3倍。FT-IR显示改性后玉米秸秆有酯基生成和羧基的引入,电镋扫描结果表明纤维素结构更加有序,改性玉米秸秆作为新型生物吸附剂用于吸附皮革废水中的Cr(Ⅵ)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用聚乙烯亚胺改性稻草秸秆(PEI-RS),研究处理温度、吸附剂用量、处理时间和溶液初始浓度对Cu(Ⅱ)和Cr(Ⅵ)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溶液p H5、处理温度35℃、吸附剂用量0.2 g、处理时间120 min的条件下,初始浓度为40 mg/L的Cu(Ⅱ)和30 mg/L的Cr(Ⅵ)的吸附率分别达到94.99%、96.16%。PEI-RS对该2种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过程都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  相似文献   

5.
以稻壳为原料,经磷酸预处理后,将其用于废水中Cr(Ⅵ)的吸附。当废水中Cr(Ⅵ)初始浓度为200 mg/L、稻壳投加量为30 g/L、吸附温度为30℃、pH为2.5、吸附时间为2.5 h时,Cr(Ⅵ)的吸附率达91%。稻壳对废水中Cr(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拟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分别是0.993 9和0.999,不是颗粒内扩散控制速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微波预处理和马来酸改性制备花生壳吸附剂,用于研究Cr(Ⅵ)的吸附性能,并进行结构表征,吸附条件优化,探讨等温吸附及吸附动力学特性。XRD分析表明:微波预处理后花生壳的结晶度明显下降。FTIR显示:改性后花生壳结构中有酯基和羧基成功引入。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pH值对Cr(Ⅵ)的吸附影响最大,在温度80℃,投加量6 g,吸附时间45 min, pH=3,Cr(Ⅵ)初始浓度30 mg/L最佳条件下,吸附率达到最大值99.3%,远高于未改性花生壳。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以单层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7.
以废弃革制品中的皮革为吸附剂,进行了去除废水中Cr(Ⅵ)的研究。考察了废弃革制品皮革对Cr(Ⅵ)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废弃革制品中皮革吸附Cr(Ⅵ)的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方程拟合;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Cr(Ⅵ)的去除率在不断升高最后趋于稳定;吸附时间延长,废弃革制品的皮革对Cr(Ⅵ)的吸附量逐渐增大,拟二级动力学模型适用于废弃革制品的皮革吸附剂吸附Cr(Ⅵ)的吸附过程;溶液pH值增大,废弃革制品的皮革吸附溶液中Cr(Ⅵ)的吸附量随之减小;而温度升高,废弃革制品的皮革吸附Cr(Ⅵ)的吸附量增大的幅度不是很大。故利用废弃革制品的皮革制备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Cr(Ⅵ)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废弃革制品资源化利用,将回收的废弃革制品进行预处理制备成吸附剂,用于去除废水中Cr(III)和Cr(VI),研究其吸附性能:废弃革制品中皮革吸附Cr(III)和Cr(VI)的吸附等温线可以用Langmuir方程拟合;吸附剂投加量对Cr(III)和Cr(VI)的去除率都有影响,Cr(III)的去除率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Cr(VI)的去除率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废弃革制品的皮革对Cr(III)和Cr(VI)的吸附量逐渐增大,最后逐渐趋于平衡;溶液初始p H值对Cr(III)和Cr(VI)的去除率也有影响。最后,将吸附后的皮革屑用动态试验法还原重铬酸盐,制备铬鞣剂,从而降低废弃皮革制品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通过水热法合成Fe_3O_4@V_C磁性纳米粒子,采用透射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等表征手段对合成的粒子结构进行表征。探讨了pH值、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溶液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六价铬Cr(Ⅵ)吸附的影响,并对Cr(VI)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pH为1.50,25℃条件下,磁性纳米粒子对Cr(VI)的饱和吸附量可达39.12mg/g,吸附率为85%以上。吸附性能试验表明,磁性纳米粒子对Cr(Ⅵ)的吸附符合Langmuir热力学模型和HO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自制阴离子交换纤维(3-脲基-2-羟基丙基纤维素)对铬(Ⅵ)的静态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此离子交换纤维对Cr(Ⅵ)的吸附曲线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当Cr(Ⅵ)的原始质量浓度小于50mg/L时,吸附效果好;用不同酸调pH时,对Cr(Ⅵ)的吸附效果影响由大到小的次序为H2SO4>HNO3>HCl;先投离子交换纤维后再用HCl调pH值,比先调pH值后再投离子交换纤维效果好;pH值越低,达到最大吸附率时所需的温度越低,所能达到的最大吸附率越大;离子交换纤维的投加量越大,吸附达到饱和所需的时间越短;相同投加量条件下,时间越短,吸附率越低。  相似文献   

11.
运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谷糠吸附剂加入量(X_1)、p H(X_2)、时间(X_3)、Cu~(2+)的浓度(X_4)等条件对Cu~(2+))吸附性能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谷糠吸附剂吸附Cu~(2+))条件进行优化,并建立正交回归模型。由模型推知,当Cu~(2+))的初始浓度为5.04 mg·L-1,吸附剂加入量为3.84 g·L-1,p H为5.48,吸附时间为42.85 min时,谷糠吸附剂对Cu~(2+))的吸附率最高可达94.02%。在该条件下进行反复实验,平均吸附率达到93.28%,证明该实验具有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酸性染料染色废水中染料和重金属Cr(Ⅵ)引起的严重环境污染问题,以零价铁(Fe0)/氧化石墨烯(GO)复合物作为吸附剂,以分别含有弱酸性蓝AS和Cr(Ⅵ)的水溶液模拟染色废水,探究Fe0与GO的质量比、溶液pH值及染料与Cr(Ⅵ)的初始质量浓度对吸附性能的影响,考察Fe0/GO吸附剂对酸性染料与Cr(Ⅵ)的吸附机制,研究其吸附热力学与动力学。结果表明:Fe0与GO吸附剂在质量比为4∶1时具有最佳吸附效果,弱酸性蓝AS染液初始质量浓度为75 mg/L,温度为30℃,pH值为4.0时,12 h后去除率为85.6%,最大吸附量达到85.6 mg/g; Cr(Ⅵ)溶液初始质量浓度为75 mg/L,温度为30℃,pH值为3.0时,12 h后去除率为95.8%,最大吸附量达到95.8 mg/g; Fe0/GO对2种污染物的吸附过程均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对Cr(Ⅵ)的吸附特性。以废弃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作为吸附剂制备原料,采用环氧氯丙烷进行交联,三聚磷酸钠进行固化,制备成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复合型吸附剂。探究了pH值、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的投加量对Cr(Ⅵ)的吸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的用量为0.5 g时对Cr(Ⅵ)吸附率最高达到92.30%,pH=6时对Cr(Ⅵ)吸附率最高达84.32%。动力学数据分析表明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生物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1)。同时该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最大吸附量为108.23mg/g;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证实吸附反应发生吸附剂的颗粒表层,主要活性基团为-OH,-COOH。上述结果表明,黑曲霉菌丝体-壳聚糖对Cr(Ⅵ)吸附性能良好,绿色环保,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以废弃的香芋皮作为新型生物吸附剂,研究了粒径、投加量、p H、温度、时间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香芋皮粒径为180目,投加量为1.00 g,p H 5.0,30℃下吸附240 min的条件下,香芋皮粉末对Cu(Ⅱ)的吸附率达到96.10%,吸附量为4.81 mg/g。吸附热力学反应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吸附动力学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黑茶茶渣为原料使用限氧控温热解法制备生物炭,并就生物炭对水中Cr(Ⅵ)的吸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炭对Cr(Ⅵ)吸附效果明显优于未处理茶渣;其中样品SW900对Cr(Ⅵ)的吸附效果最好,达到97.02%,最佳吸附条件为水温25℃、pH值为1~2,吸附时间为5h,其最佳投加量为12g·L-1;生物炭对Cr(Ⅵ)的吸附行为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吸附属于多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16.
采用柠檬酸热化学法制备改性核桃壳(CAWS),用于吸附模拟废水中低浓度的Cr(Ⅲ),并采用SEM和FT-IR对改性前后、吸附前后的核桃壳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改性后的核桃壳孔隙结构增多,有利于Cr(Ⅲ)的吸附。改性最佳条件为:柠檬酸∶核桃壳质量比为9∶10,时间3h,温度130℃。在初始Cr(Ⅲ)溶液质量浓度为20mg/L,初始pH值为5,温度为25℃,吸附剂投加量为20g/L,吸附时间为125min的条件下,CAWS对Cr(Ⅲ)的去除率为88. 55%,高于相同条件下未改性核桃壳对Cr(Ⅲ)的去除率78. 17%。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较高(R~2 0. 99); Freundlich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都可用于描述吸附过程(R~20. 95)。  相似文献   

17.
硅藻土原土经焙烧-酸浸-活化后,纯度增加,Si O2含量由80.10%增至90.22%,有利于吸附重金属。纯硅藻土对废水中Pb2+的吸附效果与反应时振荡速度、吸附时间、废水p H值、投加量等因素有关。在本实验条件下,纯硅藻土对水中Pb2+(20m L,废水Pb2+浓度8.81mg/L)达到最佳去除效果时的工艺条件为:振荡速度150r/min,吸附时间4h,溶液p H7,投加量5g/L,此条件下Pb2+去除率达到93.4%,纯硅藻土对Pb2+的吸附量为1.64mg/g。  相似文献   

18.
《毛纺科技》2021,49(2)
为实现新疆废弃棉花壳的资源化利用,化学改性制备褶皱棉花壳吸附剂,研究在恒温振荡辅助条件下对孔雀石绿染料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NaOH浓度为0.2 mol/L、改性温度为25℃下制备的褶皱棉花壳吸附剂性能最佳,单因素实验表明孔雀石绿的最佳吸附条件是:初始染料质量浓度500 mg/L,固液比3.20 g/L,30℃的条件下吸附240 min。其最佳吸附量和去除率分别是221.04 mg/g、95.91%,以上结果通过响应面实验验证。优化后最优组合为:吸附时间280 min,初始染料质量浓度400 mg/L,固液比为3.20 g/L,该组合实际值为吸附量120.80mg/g,去除率96.64%。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玉米芯化学改性处理,将其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试验,从pH值、重金属初始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投加量等干扰因素考察了改性玉米芯的吸附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7.0、重金属初始浓度47.07 mg/L、吸附时间为24.63 h,改性玉米芯吸附剂对重金属吸附量达96.4 mg/g以上。  相似文献   

20.
以辣木籽壳作为吸附剂,考察了吸附时间、颗粒大小、温度、溶液初始浓度和pH对其吸附亚甲基蓝的影响;采用吸附等温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辣木籽壳加入量为10g/L时,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时间1.5h,颗粒大小80目,温度25℃,亚甲基蓝溶液浓度200mg/L,pH5;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最大理论饱和吸附量为94.25mg/g;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以物理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