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1 毫秒
1.
李忠献  张媛  丁阳  黄健 《结构工程师》2003,(Z1):422-426
本文结合地处高烈度地震区的天津轻轨工程,研究轻轨铁路站桥结构体系的抗震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按照<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J111-87)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所规定的反应谱值所设计的站桥结构体系的抗震安全性较差,必须按轻轨铁路建设场地地震评价所给定的反应谱值对站桥结构体系进行时程分析,才能保证轻轨铁路的抗震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在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建设中,大跨度的连续梁结构频繁出现,其抗震性能的分析计算成为控制设计的主要因素.本文结合某轨道交通高架桥梁(65 +110 +65)m连续梁结构设计,在多遇地震作用下采用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对桥梁结构进行了弹性地震反应分析,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并对部分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了延性验算,比较了在不同行车工况下的结构反应,并总结相应的抗震分析设计经验,为同类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两阶段分析提供一定的工程实际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轨道交通高架桥梁建设中,大跨度的连续梁结构频繁出现,其抗震性能的分析计算成为控制设计的主要因素。本文结合某轨道交通高架桥梁(65+110+65)m连续梁结构设计,在多遇地震作用下采用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对桥梁结构进行了弹性地震反应分析,在罕遇地震作用下进行了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并对部分钢筋混凝土桥墩进行了延性验算,比较了在不同行车工况下的结构反应,并总结相应的抗震分析设计经验,为同类轨道交通高架桥梁的两阶段分析提供一定的工程实际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某超高层场地地震反应及设计反应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规范对超高层结构设计的强制要求,场地地震反应特性及设计反应谱是超高层结构设计的重要计算依据。本文结合某不规则超高层建筑,讨论了场地地震反应特性及设计反应谱,在对场地进行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比较了天然地震波与设计反应谱的统计误差,不仅证明了设计反应谱的准确性,还为结构抗震验算提供了可靠的天然地震加速度时程波,本文的研究可为同类型超高层结构设计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林  董瀚潞 《四川建筑》2014,(3):206-208
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速度正突飞猛进,高架结构作为一种建设投资少、安全性好的快速交通模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文章结合目前城市轨道交通高架车站结构设计现状和设计标准,对参与设计的某高架车站结构形式进行设计要点分析和内力影响研究,针对站桥合一高架车站结构受力特性采取针对性的结构设计措施和验算手段,为今后类似高架车站设计提供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6.
为了掌握半整体无缝斜交桥的动力特性和地震响应特点,采用MIDAS/Civil建立了湖州贯边桥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并运用反应谱法和地震时程法对无缝化斜交桥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梁端台后土对桥梁的约束作用随斜交角的增大而逐渐减弱;主梁梁端台后土的作用对桥梁结构是有利的,可以有效约束桥梁纵飘;在进行地震安全性分析时,用反应谱法所得的墩底内力和墩顶位移均大于时程分析法;在进行半整体无缝斜交桥的工程设计时,应以垂直于盖梁方向输入地震动计算固定支座所产生的墩顶位移来控制桥梁的抗震安全性;所得研究成果为半整体式桥台无缝化斜交桥的抗震设计和研究提供了可参考资料,对该桥型的实际工程应用和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
场地地震设计反应谱是超高层结构抗震设计的重要依据,关系着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和成本。结合某超高层设计案例,分析了不同超越概率对场地地震设计反应谱和水平加速度峰值的地震危险性概率贡献分布的影响,比较了场地地震设计反应谱与天然波平均反应谱的取值,验证了场地地震设计反应谱的可靠性。结果表明,对于超高层结构的抗震设计除考虑近场地震影响外,还应考虑远场大震影响,利用本文所述方法获得的天然波反应谱可用于结构抗震设计验算并能提高结构设计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交通兼顾商业开发的仿古廊桥,因其节约用地资源、造型美观新颖,运用于很多城市的桥梁建设中;桥面商业仿古建筑与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需兼顾桥梁和公共建筑各自的抗震规范体系。笔者结合具体工程案例和相应的规范标准,研究确定商业开发型廊桥结构的抗震设防类别的方法,并利用MIDAS Civil 2016计算软件分别建立商业廊桥整体模型和单独桥梁模型进行结构的动力特性分析,在规范提供的设计反应谱作用下,比较2种模型地震响应的差异,分析上部建筑对桥梁抗震能力的影响,对同类型廊桥的抗震设计和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广东、香港和澳门三地使用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综合比较,比较的内容包括重要性分类、抗震设防标准及目标、场地土分类、设计地震动中加速度反应谱的形式、地震作用的计算等。重点对决定桥梁结构抗震安全性的地震动参数(加速度反应谱)的规定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三地桥梁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各有特色,在地震作用的计算方面有相似之处。AASHTO桥梁规范是真正意义上的基于性态要求的抗震规范,Eurocode 8规范引入了强度折减系数来考虑结构的延性设计,我国的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主要特点则是多水准的抗震设计法。我国桥梁抗震设计规范虽然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很多方面(例如考虑地震危险性分区)仍可借鉴其它规范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易建伟  翟俊 《市政技术》2015,(2):192-197
根据重庆地区"干"字型跨坐式独柱高架车站的设计和建设经验,引申出了"T"字型跨坐式独柱高架车站结构形式,以提高该类型车站结构在高烈度区的适应性。采用SAP2000有限元软件进行三维建模,模型参数根据北京地区某跨坐式独柱高架车站选取,在建模的过程中考虑桩基础的影响。采用反应谱法和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法,从地震响应的角度评价跨坐式独柱高架车站在高烈度区的抗震性能,计算结果表明"T"字型车站抗震性能较"干"字型车站存在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一种计算地震作用下相邻结构相对位移的改进差异谱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前铁路客站建设中经常采用的一种结构形式,"房桥分离"结构在地震激励下存在客站建筑与桥梁结构发生碰撞的隐患,而规范中缺少对于此类结构形式最小安全间距的相关规定。基于此,作者根据客站建筑与桥梁结构的结构形式,并考虑客站建筑的非比例阻尼特征,通过引入虚拟激励法,推导用于碰撞分析的随机表达式,该计算表达式可以实现准确高效的随机运算。在此基础之上,作者进一步提出一种改进差异谱方法,该反应谱组合公式可用于计算地震作用下相邻结构的相对位移,从而提供避免房桥结构震致碰撞的最小安全间距,相比传统方法其可以考虑建筑物非比例阻尼特征,具备坚实理论基础,形式简洁方便,适于工程应用。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本文所提出改进差异谱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卢俊林 《山西建筑》2011,37(29):49-50
对建桥合一高架车站结构如何利用“铁路桥梁”和“建筑结构”两种规范进行结构设计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和介绍,并结合工程实例,就高架车站的结构分析和设计提出了明确的看法和系统的总结,从而使高架车站结构设计满足使用需求。  相似文献   

13.
康华 《山西建筑》2009,35(13):74-75
介绍了地铁高架车站的结构设计过程,并借助Midas有限元程序建模进行结构整体性能分析,分析中考虑了建规和铁路桥规中的荷载及组合、人群活载的不同分布、主体结构墩柱底部桩基与土体间的弹性作用等因素,从而较真实的模拟了结构的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14.
为保证邻近铁路规划影响区范围内的深基坑施工过程中,铁路高架桥及站房的安全,通过建立三维分析模型,对原基坑支护方案的变形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并提出了2种优化调整方案。针对优化后的基坑支护方案,根据施工进度设置计算工况,找出最不利工况进行变形分析,确保了铁路桥梁结构及站房的稳定,总结的经验可为类似基坑项目的安全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泉州火车站大桥桥头堡的造型新颖,属于特别不规则的结构,必须按《建筑抗振设计规范》,对抗震性能进行研究。基于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通过模态分析、地震反应谱分析、弹性动力时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作用下,该结构的位移较小,能够满足规范对该类结构的地震位移限制。  相似文献   

16.
以乌鲁木齐市乌鲁木齐北一路桥为研究对象。根据该桥的结构特点,采用两阶段分析法的思路,建立了桥梁空间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该桥的动力性能;采用反应谱分析法、时程分析法计算了桥梁结构在设计反应谱、3条典型地震波作用下的地震响应,较为全面地分析了该桥的抗震性能。计算结果表明:该桥整体刚度较大,桥梁振动以顺桥向振动形式为主;2号主墩墩底截面受力最为不利,为全桥抗震设计的控制截面;塔柱在地震作用下塔底面外内力响应、塔顶面外位移响应较大,在设计时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7.
成都某大厦大底盘双塔连体结构抗震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连体结构的工程实例进行在地震作用下反应谱分析和弹性时程分析,探讨连体结构的动力反应特性;用EPDA弹塑性时程分析软件进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时程分析,对该工程的结构抗震性能进行评估,找出连体结构的薄弱部位和受力特性,并针对这些薄弱部位和受力特性提出抗震设计时的加强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百万千瓦级核电厂,运用动力时程反应分析法对取水口建筑物进行抗震分析。结合取水口建筑物场地岩性和结构特点,分别考虑运行和检修情况、波浪、冰块冲击、水压、土压和地震等作用的组合工况,对结构进行抗震性能分析,得到结构构件各个截面内力包络图,对取水口建筑物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大底盘双塔楼超限高层的设计分析过程,采用SATWE,PMSAP和ETABS三个程序对整体模型和单塔模型进行了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谱计算和动力弹性时程补充计算,并进行了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结果表明,结构抗震性能良好,体系安全可行.对受力复杂的连接板进行了应力分析,并推荐了主拉应力表达式的截面设计方法.针对超限的情况,进行了性能化设计,对关键部位进行了定义并采取了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seismic behaviour of bridges characterized by tall piers, focusing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current “capacity design” methods. It is shown, in particular, that this design strategy may prove inadequate in bridges whose seismic behaviour is governed by pier dynamics and, specifically, in the case of tall piers. To this end, a typical prestressed concrete segmental bridge was design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riteria; then, a series of nonlinear dynamic time-history analyses was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citation (i.e., duration and shape) on the seismic response. Finally, the overall capacity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dissipation zones, as forced in the capacity design, were verified, in order to validate indirectly the entire bridge design strategy that is currently adopted in seismic cod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