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建立了冰蓄冷空调系统运行模型,以模拟得到的典型气象年逐时负荷为依据,给出了年运行费用计算式。分析了冰蓄冷空调设备的初投资组成,建立了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的目标函数。使用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模型,得到了使冰蓄冷系统全寿命周期费用最低的制冷机组和蓄冰装置设计容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冰蓄冷技术在某具体项目中的应用,介绍了冰蓄冷空调技术的设计方法、工作原理和控制要求。冰蓄冷空调方案要结合当地电力政策、峰谷段电价差等因素经详细的经济对比进行确定;设计日逐时负荷计算、系统负荷预测能力、完善的自控系统和优化控制模式是冰蓄冷空调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针对上海某建筑,利用TRNSYS动态仿真软件对该建筑冷负荷进行逐时仿真计算,并利用仿真结果对系统原有冰蓄冷系统控制策略进行优化,提出了优化控制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方程;进而对比分析了不同月份下优化控制策略与冷机优先控制策略的运行费用,验证了优化控制可以发挥现有系统的潜能,更有效地降低高峰负荷用电量。  相似文献   

4.
结合某办公楼的冰蓄冷系统设计,根据冰蓄冷系统蓄冷和释冷的特点,分析了选用冰蓄冷系统作为空调冷源时,在计算空调负荷时需要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和确定设备容量的主要计算方法。为保证冰蓄冷系统的合理运行,分析了系统在不同空调负荷率下的逐时运行策略,由此确定了系统的自动控制模式。采用追加投资回收期的静态法对冰蓄冷系统进行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集中式控制架构在暖通空调方面应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1种基于分散控制结构的分布式多目标差分进化改进的粒子群(D-MOPSODE,Decentralized Multi-objec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Improved by Differential Evolution)优化算法,以冰蓄冷空调系统能耗、运行费用和能耗损失为目标,求解冷机逐时部分负荷率和冰槽供冷比例。提高冷机运行效率科学规划蓄冰量和冷机-冰槽负荷分配,达到冰蓄冷空调系统经济节能的运行效益。西安某大型商场为实验环境进行实例验证,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D-MOPSODE算法是1种高效的分布式优化算法,在冰蓄冷空调系统负荷分配问题的求解中能够取得显著的节能效果。相比于传统控制策略和PSO算法,D-MOPSODE算法具有收敛性好,稳定性高,鲁棒性强、求解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佟威  阎秀英  介军 《建筑节能》2007,35(10):1-3
冰蓄冷技术就是中国今后进行电力负荷的“移峰填谷"和需求侧管理,改善电力供需矛盾的一个最主要的技术措施.研究了逐时温度预测的ASHRAE系数法和冷负荷预测的ANN方法,对冰蓄冷系统的优化控制策略及实时控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线修正具有重要的意义.提出了实时控制和在线修正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除热量的构成进行了讨论,并对冷冻水、楼板和内墙造成的除热量的逐时分布进行了估算,用某大厦空调运行的实测数据进行了验证。理论计算和实测数据表明,空调运行的开始阶段除热量数值比较大,甚至为主要空调冷负荷,认为除热量对冰蓄冷空调有着重要的影响,就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冰蓄冷空调技术而言,在进行负荷计算时,必须要对除热量予以适当的考虑。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某医药科技园区空调工程为例,在逐时负荷模拟计算的基础上,设计冰蓄冷与地源热泵联合系统。结合分时电价,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探讨系统最佳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9.
沈列丞  张智力 《暖通空调》2005,35(6):122-124
为客观分析冰蓄冷空调系统的适用性,将建筑的设计日逐时冷负荷与冰蓄冷系统的一些特性项关联起来,建立了三个评判冰蓄冷系统适用性的指标项,在一定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可以简化方案分析。  相似文献   

10.
基于设计周期负荷的冰蓄冷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三种不同类型建筑的负荷分析,指出以一个周期(通常大于1 d)的逐时负荷,即设计周期负荷,代替设计日逐时负荷进行冰蓄冷系统的设计更能反映普遍情况。以设计周期负荷为基础,建立了满足室内空调要求的最小制冷主机容量的计算方法,给出了相应蓄冰槽容量的计算方法。应用算例表明,采用基于设计周期负荷的冰蓄冷空调系统中的制冷主机容量通常会比传统设计方法的容量小30%~50%。  相似文献   

11.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performance of digital variable multipl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nder part load conditions in hot summer and cold winter zone was conducted in this paper. The effects of outdoor air temperature and on-unit ratio on total power consumption in 1 h, hourly heating performance factor or hourly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were analyzed by experiments. The variations of hourly heating performance factor (or hourly energy efficiency ratio) and total power consumption in 1 h with part load value under different outdoor air temperature were obta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gital variable multipl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can keep economical and reliable operation under part load conditions. And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index which may reflect the seasonal energy consumption of digital variable multipl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相似文献   

12.
The global optimization model for the overall control of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iming at the minimum energy consumption is developed in this work. The method of decomposition-coordination, which is adept at solving the ultrahigh-dimensional optimization problems, is used for the model solution. Taking one real cent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as the case study, the hourly optimal conditions of all equipments in this system on one operation day were simulated by the global optimization model. To examine the validity of decomposition-coordination algorithm, direct-search method (which is admitted to be the most reliable in optimization calculation) is used to make the comparison. It showed that the optimal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two methods were essentially the same, but decomposition-coordination method would have much higher calculation efficiency than direct-search method. The energ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energy saving brought by the global optimization was mainly thanks to the adjustment of pumps and fans rather than that of the chillers. It was believed as well that more energy saving would be achieved under the lower load condition of the system if the globally optimal control scheme were implemented.  相似文献   

13.
汪训昌  林海燕  杨书渊  李勇 《暖通空调》2005,35(10):44-53,103
以北京银谷大厦办公楼为例,介绍了全年逐时动态负荷计算的结果,并对其进行了详细分析,为指导空调系统的分系统设计、空调运行与能量管理提供定量的依据.通过本文和以前发表的该工程第一阶段的计算结果,完整给出了对一栋办公楼进行空调全年逐时动态负荷计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易新  龚彦 《暖通空调》2003,33(6):98-101
以深圳市6栋高层写字楼集中空调系统全年运行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写字楼集中空调系统制冷主机逐时输出的冷负荷及年运行能耗,得到了各楼主机全年输出的逐时冷负荷的最大值,分析比较了各大楼的建筑面积、入住率、单位空调面积负荷、单位空调面积空调能耗,并比较了各楼的主机选型方案。  相似文献   

15.
徐国强  赵蕾 《暖通空调》2022,(1):154-159
乘客停留时间为地铁车站空调系统设计中人员空调负荷及新风负荷的计算参数,计算时该停留时间一般按静态估计值选取,使得站内逐时人员空调负荷计算结果不精确,特别是用于指导系统调控策略优化时.实地调研了地铁车站乘客运动状况,发现客流高峰期乘客排队等待时间较长,存在站厅和站台的停留时间随客流量及发车间隔明显变化的特征.采用行人仿真...  相似文献   

16.
建筑的地理气候特征影响太阳能在建筑中的收集与利用。以天津市某办公楼项目为例,基于日照遮挡模拟分析确定集热器布置区域,并根据逐时动态冷负荷与热负荷综合情况确定集热器面积,以动态逐时负荷与供热(冷)量匹配的方法辅助备用能源设计,降低了系统的造价,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和建筑供能系统的稳定性,为后续其他项目太阳能空调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7.
酒店热水用水规律与热泵热回收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空气源热泵热回收系统原理,分析了目前热回收系统研究存在的问题.通过对2家酒店实际热水用水情况调查,分析了酒店的逐时和逐日的用水规律.并基于实际调查的用水规律,应用EnergyPlus软件对酒店空调及热水的全年运时动态负荷模拟,探讨了该酒店的热回收潜力,并对该酒店利用热回收系统进行设计分析.  相似文献   

18.
基于线热源模型的地源热泵系统运行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比较地源热泵地埋管计算的2类线热源模型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有限长线热源模型与钻孔内热阻的准三维模型相结合的方式,在相应的建筑年逐时负荷条件下,进行地源热泵系统的逐时参数计算,通过与DST模型计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本文计算模型的准确性,为垂直U型地埋管的设计计算和热泵系统的运行模拟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根据居民小区现有的用气量数据,对时、日和月燃气负荷规律进行分析,得出燃气负荷的时高峰系数、日高峰系数和月高峰系数,运用时间序列理论对居民燃气时负荷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0.
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设计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法及性能评价方法。详细介绍了其设计参数选取、负荷计算和设备选型方法等,研究了其与常规空调系统的差异。以某建筑为例,利用DeST软件模拟逐时负荷,分别进行温度、湿度控制系统的设备选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