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信世界》2007,(11B):20-20
TD—SCDMA是中国首次提出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3G标准,其产业化已经成熟并得到广泛认同。爱立信积极参与TD-SCDMA的标准制订、技术产品研发、相关实验室测试和场外测试,积极为TD—SCDMA产业链做出自己的贡献。爱立信凭借在全球移动通信网络的领导地位、雄厚的设备和人才基础,提供全面的TD-SCDMA商用系统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舒文琼 《通信世界》2007,(11B):18-19
爱立信作为全球第一大通信系统公司,一贯的风格是谨慎务实和刻意低调。当提起爱立信在移动通信领域的作为时,人们最为熟知的是它在2G时代的绝对领导地位以及在WCDMA/HSPA方面的领先优势,而在TD-SCDMA领域,除了在两年前牵手中兴以外,外界知之甚少。事实上,爱立信对于TD—SCDMA一贯积极支持和参与,不仅参与了从标准制定到测试研发各个阶段的工作,而且把其全球领先的3G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和经验应用于TD—SCDMA系统,为TD—SCDMA产业走向成熟和下一步演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目前爱立信可以提供包括核心网、无线RNC、无线基站和网络规划优化等在内的全套TD—SCDMA解决方案。在面向未来演进方面,爱立信也可以为运营商提供平滑的升级方案。  相似文献   

3.
新邮通信自成立以来,就一直致力于TD—SCDMA系统、终端及后续演进产品的研发和生产,鼎力支持TD—SCDMA技术的发展及产业化;目前已推出的TD—SCDMA产品系列包括CN、RNC、NodeB和UE,是TD—SCDMA领域中能提供完整的端到端产品解决方案的为数不多的综合性设备厂商之一。新邮通信以强大的研发及产业化能力、优异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携手中国移动及TD—SCDMA产业链上下游厂商,共同推进TD—SCDMA的商用进程。  相似文献   

4.
马兵 《中兴通讯技术》2005,11(3):F003-F003
2005年5月9日,在北京TD—SCDMA2005国际峰会上,中兴通讯首次对外全面展示了其包括核心网ZXWN、ZX—TR—RNC、ZXTR—NODEB和业务服务器等在内的全套TD—SCDMA商用设备,成为本次TD峰会上设备展示最为齐全的系统设备厂商,引起业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
推出TD—SCDMANodeB后,爱立信具备了端到端的TD—SCDMA商用解决方案提供能力,成为TD—SCDMA无线网络市场最新杀出的一支劲旅。  相似文献   

6.
推出TD—SCDMANodeB后,爱立信具备了端到端的TD—SCDMA商用解决方案提供能力,成为TD—SCDMA无线网络市场最新杀出的一支劲旅。  相似文献   

7.
舒文琼 《通信世界》2010,(14):7-7,9
爱立信近日与大唐电信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开发包括TD—SCDMA和TD—LTE在内的TDD解决方案。爱立信将把大唐电信TD—SCDMA无线接入系统设备集成到其自身的3G移动通信整体解决方案中。  相似文献   

8.
《电信网技术》2008,(3):58-61
1 引言 作为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3G标准,TD—SCDMA一直吸引着业界的眼球。而在TD—SCDMA商用进程中,测试设备广受关注。作为无线通信测试仪器的领头羊,R&S一直关注TD—SCDMA的发展。几年前,R&S在业界率先推出了TD—SCDMA测试解决方案,而且是目前少有的能提供全面TD—SCDMA射频测试方案的仪器厂商。  相似文献   

9.
《电信科学》2005,21(6):84-84
近日,爱立信和中兴通讯宣布签署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将联手为中国提供TD-SCDMA解决方案。根据协议,爱立信和中兴通讯将在TD—SCDMA领域展开密切的技术合作。这一合作基于爱立信在第三代移动网络解决方案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和市场优势,以及中兴通讯在TD—SCDMA领域的丰富经验和世界领先技术。该协议的签署进一步体现了双方致力于共享优势,为客户打造最佳解决方案的承诺。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10个城市TD—SCDMA网络建设的完成和放号,中国TD—SCDMA即将迎来全面商用的时代。目前,运营商需要稳定和高质量的端到端TD—SCDMA解决方案来建设高性能、大规模的商用网络。如何实现网络的平滑演进成为运营商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为TD—SCDMA技术的奠基者之一,诺基亚西门子通信致力于向运营商提供领先的端到端TD—SCDMA解决方案,全力促进中国TD—SCDMA的大规模商用。  相似文献   

11.
《数据通信》2007,(5):37-37
日前,TD—SCDMA领军者大唐移动与全球领先的端到端全面通信解决方案以及专业服务供应商爱立信签署了TD—SCDMA测试产品的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大唐移动将向爱立信旗下无线网络规划及优化产品TEMS开放测试手机接口,TEMS将基于此接口开发TD—SCDMA的路测及网络优化软件。同时。爱立信TEMS将会获得后续接口的升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随着TD—SCDMA标准的商用步伐日益临近,TD—SCDMA在技术方面的成熟度已成为影响当前TD—CSDMA商用化进程及产业规模的重要因素。作为TD—SCDMA基站设备唯一的制造商,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在生产TD—SCDMA无线设备的同时,还与大唐合作推出了TD—SCDMA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目前方案已经准备就绪。正如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袁欣董事长所  相似文献   

13.
杨丛  郎健 《通信工程》2006,(2):11-12
TD—SCDMA标准作为我国提出的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标准,这几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产业链日趋完善,终端和系统都已经成熟,达到了可以商用的程度。相比其他两种3G标准,TD—SCDMA采用TDD模式,并同时采用了同步CDMA、智能天线、软件无线电、接力切换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本文简单介绍了TD—SCDMA同步原理。  相似文献   

14.
智能天线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标准TD-SCDMA的标志性技术,是TD—SCDMA标准相对于其他标准的最大区别和优势,具有增加系统容量、扩大系统覆盖范围、络逐渐商用,智能天线技术也愈加成熟。本文阐述了TD势,并通过DSP和FPGA分别实现了自适应算法。改善服务质量等一系列优点。随着TD-SCDMA网SCDMA移动终端智能天线的一些知识及相关的优  相似文献   

15.
业内动态     
《现代通信》2006,(1):107-108
派瑞天科推出GSM/Wi—Fi双模手机,北电收购Tasman Networks强化端到端融合产品,世界首台TD—SCDMA系统仿真器诞生,圣思网络推出全新语音门户方案,爱立信为KT提供语音软交换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2000年5月由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通信部(ITU—R)通过了3G的5个标准,其中包括中国提出的TD—SCDMA标准。鉴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2G)已在中国形成了一个能够基本满足人们语音和短信通信需求的覆盖全国的移动通信网络,因此3G应该以提供因特网业务为主。目前,TD—SCDMA在中国即将规模商用,为了使读者对TD—SCDMA标准有所了解,本讲座分2期对TD—scDMA标准进行介绍:第1期介绍和比较了3G标准以及3G所占用频段的传播特性可能对3G系统产生的影响;本期介绍TD—SCDMA的一些基本原理和TD—SCDMA标准中的主要技术及特征。  相似文献   

17.
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TD—SCDMA技术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并以中国市场为立足点,全力推动TD—SCDMA技术的商用成功。公司由西门子和华为合资创建,是最早进入TD—SCDMA研发的企业之一。在母公司强大实力支持下,鼎桥在TD—SCDMA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和独特的技术优势:最先成功进行了外场测试,领先推出商用产品,最先成功演示基于TD—SCDMA系统的WAP、IMS等3G业务,最早向行业开放TD—SCDMA试验室。2007年四月诺基亚与西门子的通信部门合并,使鼎桥能够从母公司获得更多更快的支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通信世界》2007,(13B):16-16
2007年,随着中国移动TD-SCDMA试验网建设大幕的拉开,这个由中国主导的3G移动通信标准真正进入了商用化的元年。在TD—SCDMA的商用进程刚刚起步的重要阶段,除了成熟的网络设备,全面的网络服务能力和经验对于部署和运营一张成功的TD—SCDMA网络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同时由于TD—SCDMA与WCDMA具有诸多相似之处,设备供应商在WCDMA网络部署和优化方面的实践经验更显得尤为宝贵。  相似文献   

19.
《现代传输》2006,(6):6
大唐移动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和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股份有限公司作为TD—SCDMA产业的领先者,双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共同推出了端到端全系统解决方案,成熟的全系列产品和丰富的3G应用,并以先进的生产制造能力和优质的服务体系,为TD—SCDMA大规模商用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电信科技》2007,(B07):72-74
众所周知,2005年年中结束的TD—SCDMA产业化专项测试证明了TD—SCDMA系统完全可以大规模独立组网,同时基于时分双工(TDD)模式特性所采用的一些先进的关键技术也得到了有力验证。在TD—SCDMA产业已经取得全面突破,并在不久的将来实现规模商用已成必然的情况下,我国提出的这一3G标准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将成为运营商(尤其是新运营商)在3G建网时进行制式选择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