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隧道开挖与支护过程的数值分析中,确定隧道开挖应力释放率是比较困难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围岩等级、开挖形状、开挖尺寸、隧道埋深以及侧压力系数等5个因素对隧道开挖应力释放率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影响开挖应力释放率的主要因素为围岩等级,并得到不同等级围岩隧道开挖应力释放率取值范围;其余4个因素对开挖应力释放率影响相对较小,为次要因素。因此,在数值模拟隧道开挖时,可以主要依据围岩等级来确定隧道开挖应力释放率。  相似文献   

2.
渝利铁路都亭山隧道缓倾岩层施工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明高 《山西建筑》2010,36(32):328-329
分析了渝利铁路都亭山隧道缓倾岩层对隧道开挖的影响,具体阐述了缓倾岩层等不良地质条件下进行隧道开挖掘进的开挖方法和技术措施,经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为类似隧道工程开挖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地铁上盖基坑开挖会对既有地铁隧道结构变位产生影响。基于土-结构相互作用模型,建立基坑开挖对既有地铁隧道影响的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地铁上盖基坑开挖对地铁隧道变位的影响,并采用土体加固、分块开挖等技术措施对地铁隧道变位进行控制分析。分析表明:地铁上盖基坑开挖会对既有地铁隧道的变位产生影响,土体加固、基坑分块开挖等技术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地铁隧道的变位,其中土体加固技术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解洋 《低温建筑技术》2023,(11):151-154
上软下硬地层大断面隧道受力结构复杂,分步开挖对围岩扰动大、风险高。为分析大断面隧道开挖受力特性,探寻分步开挖变形规律,利用MIDAS/GTS NX岩土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隧道开挖过程中地表沉降、隧道收敛、锚杆轴力、初支应力受力特性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得出,上软下硬地层大断面隧道开挖地表沉降主要发生在上台阶施工阶段,上台阶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占总体沉降量的97%;硬岩地层大断面开挖台阶间距对地表沉降、隧道收敛、初支结构受力影响不大。研究成果可为上软下硬地层大断面隧道开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特殊地段隧道开挖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惠彬永  刘建锁 《山西建筑》2010,36(7):323-325
通过对特殊地段隧道开挖常用辅助施工技术的分析研究,结合北山隧道特殊地质条件,针对性的提出了北山隧道特殊地段开挖辅助施工技术,并对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地下工程的大量建设,在新建硬岩隧道与既有隧道间距较小的情况下进行爆破开挖,产生的爆破震动波会危及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和稳定。因此,研究隧道爆破开挖对既有隧道和开挖隧道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实用价值。本文运用便携式微机控制数字输出测震仪进行爆破震动测量,同时,采用软件进行非线性数值模拟计算,分析隧道爆破开挖对既有隧道和开挖隧道支护衬砌的影响,讨论爆破震动影响下隧道支护方式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建材发展导向》2020,(8):84-85
该文主要量化分析隧道上方土体卸载后引起隧道结构隆起值,通过有限元软件模拟隧道上方土体开挖,开挖后完成后结构施工及土体回填,分别分析3个阶段中隧道隆起的变形量。得出结论:隧道结构在开挖过程中引起的上隆值最大,这个施工阶段为隧道结构最不利受力阶段。  相似文献   

8.
雷刚 《土工基础》2014,(3):81-83
隧道的不同开挖顺序对围岩的变形及后续支护工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但由于隧道开挖顺序主要依赖于工程类比和现场量测设计方法,不能很好地选出合理的开挖方案。应用FLAC3D对大湾沟隧道不同开挖顺序进行模拟,通过综合分析不同开挖顺序的隧道围岩位移、塑性区、围岩应力等指标,从而确定大湾沟隧道开挖顺序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9.
以长沙市地铁2号线荣湾镇站小净距双线平行地铁隧道项目为背景,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对大小断面平行隧道的开挖顺序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不同开挖顺序对中岩墙力学性能的影响,提出了先开挖小断面隧道,然后开挖大断面隧道的合理开挖顺序。  相似文献   

10.
仰坡隧道开挖在隧道施工中具有典型性的代表,存在着较大的施工难度。为对该结构隧道开挖技术进行研究,从开挖围岩失稳机理以及开挖工法模拟分析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得出采用台阶法开挖是仰坡隧道开挖较好的方法。通过研究分析得出的结论,为其他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欧源 《四川建筑》2014,(3):112-114
对于埋深比较浅的隧道会采取明挖法施工,待开挖完毕后,边回填边进行隧道施工。文章通过有限元分析法,研究在开挖角度分别为90°和70°时,待隧道上方土体回填后,隧道衬砌的受力对比分析,并通过改变隧道距开挖边缘的位置进一步对比分析,位置不同时,隧道衬砌所受外力的不同,通过研究发现:当明挖法开挖时,具有一定倾角时,有利于减小作用在隧道衬砌上的外力,隧道位于开挖底部的中间位置时,衬砌拱圈的受力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陈根锁 《四川建筑》2007,27(6):185-187,190
通过对不良地质地段隧道开挖常用辅助施工技术的分析研究,结合南京九华山隧道不良地质条件,针对性的提出了九华山隧道不良地质地段开挖辅助施工技术,并对隧道开挖支护施工方案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3.
根据围岩参数三维数值模拟隧道全断面开挖确定荷载释放率,并且利用确定的释放率模拟分析了隧道开挖时支护结构的受力状态,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得出一些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新建隧道近接既有隧道下开挖会产生复杂的应力状态。以某拟建隧道为背景,通过有限元软件研究了近接既有隧道开挖施工力学,分析了新建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及变形情况,为近接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隧道岩堆段在不同开挖方式下支护前后围岩的稳定性,结合辽宁省本溪市田桓铁路大前石岭隧道洞口岩堆段开挖实例,建立隧道模型,运用二维离散元软件UDEC对隧道岩堆段在全断面和台阶法2种开挖方式下支护前后围岩的稳定性进行二维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围岩的应力分布、应变分布和裂隙发育情况,对隧道的安全性做出评估。分析得出:台阶法开挖要优于全断面开挖;在隧道开挖后及时支护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在有限元程序的基础上,建立了边坡隧道平面应变数值模型,对比分析了隧道不同开挖位置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隧道在边坡上部开挖,其扰动对隧道本身以及边坡影响不大,当隧道开挖至边坡中部,边坡出现明显位移变化。随着隧道开挖位置向坡底移动,对边坡以及隧道周边土体迅速产生较大扰动,甚至产生破坏。由此,确定隧道开挖位置的合理范围,为此类隧道建设提供了定性或定量分析结果,使实际工程设计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7.
赵瑜  刘博  陈晓哲 《山西建筑》2016,(7):174-176
以沈阳某基坑开挖工程为例,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基坑开挖深度及基坑与隧道间距等关键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开挖不超过隧道拱顶埋深时,隧道水平位移较小,竖向出现少量上浮,但开挖超过拱顶埋深时,隧道水平变形急剧增加,拱顶开始出现下沉,随着隧道与基坑距离的增加,基坑开挖引起的隧道最终位移越小。  相似文献   

18.
厦门市海沧货运通道(马青路—疏港通道段)工程海新3号隧道为靠近水库的双向6车道分离式长隧道,为分析水库蓄水对隧道的影响,保证隧道开挖安全,并为地下水排放及控制分析提供参考,采用MIDAS/GTS有限元软件模拟隧道开挖过程,研究隧道围岩位移、应力变化,并分析围岩稳定性与渗流量.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围岩位移一定程度上受...  相似文献   

19.
浅埋隧道开挖对地表建筑物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应用随机介质理论,分析了桐油山连拱隧道浅埋段开挖引起的沿隧道纵横向的地表移动与变形,推导了复杂隧道开挖横断面的简化计算公式。根据中导洞开挖后的地表量测数据反分析获得地表基本移动参数,采用比例法获取隧道正洞计算所需的地表移动参数,然后对隧道正洞开挖后的地表移动和变形分布进行了预测,并据此判断隧道开挖对地表住宅楼的影响。计算结果对指导隧道的施工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多块体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了不排水条件下饱和黏性土地基中隧道环向开挖面稳定支护压力的计算公式。编制相应的计算程序,优化得到了隧道环向开挖稳定的最优上限解答。通过与已有极限分析上限解答的对比,验证了多块体极限分析上限法在隧道开挖稳定性分析的适用性。对照隧道开挖稳定的最优上限解的变化规律及相应破坏面的形状,详细分析了隧道埋深比、土体重度及强度非均质性对开挖面极限支护压力和因隧道开挖产生的滑动面范围和位置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基于隧道失稳的简化破坏模式推导了黏性土地基隧道开挖稳定的极限支护压力的简化上限解。通过与已有离心模型试验的对比验证,指出本文上限解可直接用于工程中初步确定开挖面支护压力,为隧道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