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0 毫秒
1.
有载分接开关(15)张德明9分接选择器分接选择器是按承载电流,但不接通和开断电流设计的装置。因此,它实质上是个无励磁分接开关,仅与切换开关配套使用后形成有载调压。为了增大分接选择器分接范围,可带一转换选择器。分接选择器要求触头动作顺序准确、动作灵活、...  相似文献   

2.
张德明  杨建琴 《变压器》2005,42(2):32-33
1概述 CM型有载分接开关是借鉴国外M型有载分接开关的技术,优化设计而完善成熟的国产有载分接开关.国内110kV电网上已有4千余台CM型分接开关在运行.它在220kV高压电网上应用时,通常采用绝缘等级高的D级分接选择器.因D级选择器轴向尺寸长,在分接开关安装上和运行中也逐渐地暴露出下述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张志强 《变压器》2003,40(3):31-32
1前言SYXZ-200型有载分接开关属于埋入型双电阻过渡的组合式有载分接开关。它由切换开关和分接选择器组成,并由安装在变压器箱壁上的电动机构操作。其变换操作为分接选择器的单双数动触头轮流交替选择分接头同切换开关往复切换相结合。分接选择器与切换开关配合使用可达到调压的目的。SYXZ-200型有载分接开关采用滚转式切换机构,其滚转主轴的Y形链轴带动扇形铜花兰与绝缘齿扇组成的动触头支持件往返滚转,即形成三相Y联结中性点调压方式。如果将铜花兰改制成绝缘嵌件花兰,就不难做到D联结线端调压方式,即成为替代M、V型有载分接开关的…  相似文献   

4.
有载分接开关是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换流变压器重要的部件,维持系统运行中阀侧直流电压恒定不变,补偿电压波动;实现直流输电系统降压运行。在直流系统换相过程中会有较大的短路电流变化率(di/dt),增加了分接开关的切换负荷。分接开关的调压范围大、操作频繁,极性选择器动作产生特征气体。针对换流变压器用有载分接开关运行时的要求及现象,研制了±800k V直流换流变压器用真空式有载分接开关样机,由切换开关、带有极性选择器的分接选择器和电动机构组成。提出了切换开关双真空触头双电阻过渡原理,即串联双断口真空切换,主通断触头和过渡触头功能轮换,切换程序对称,过渡电路中4个真空触头切换任务一致。研制了更高绝缘等级的E级分接选择器。设计了真空化极性选择器,更有效地抑制极性选择器动作时产气。该分接开关具有灭弧能力强、过渡触头断口间的恢复电压低、切换开关油室温升低、整台分接开关电气寿命高等优点。该分接开关样机已顺利通过了型式试验的考核。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某220 kV变压器绝缘油色谱分析及带电检测跟踪,发现其内部存在故障,停电后进行诊断性试验,发现高压侧W相绕组直流电阻不平衡且有载分接开关试验异常,经分析判断故障点为有载分接开关的极性选择器与个别分接选择器触头存在接触不良问题.提出更换极性选择器触头并调整分接选择器动静触头位置,对磨损引线进行绝缘包扎等措施,再次...  相似文献   

6.
组合式有载开关切换过程的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合式有载开关的本体由切换开关与分接选择器组合而成.有载分接开关中的切换开关承载着负荷电流转换,它的可靠性具有决定性作用.其过渡过程中时间的长短、直流波形的好坏,是检查鉴定制造质量、判断其性能好坏的关键.切换开关在完成一次切换负荷电流的过程中,有2个基本要求,一是程序正确;二是过渡时间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7.
《云南电力技术》2009,37(6):7-7
VCM型真空有载分接开关是一种组合式有载分接开关,其切换开关采用真空切换技术,分接选择器沿用了华明经过不断改进提高的、并且经过长期运行验证的可靠结构。该分接开关适用于设备最高电压40.5kV-252kV,最大额定通过电流三相600A,单相1500A,频率50Hz和60Hz的电力变压器或工业变压器。三相有载分接开关用于Y接中性点调压、单相有载分接开关则用于任意位置的调压。  相似文献   

8.
张德明 《变压器》1996,33(10):38-40
有载分接开关(7)张德明组合式分接开关由下述主要部件构成:复合式分接开关把切换开关和分接选择器的性能合二为一,构成选择开关。因此,结构上是把切换开关的切换机构与分接选择器触头系统合并,形成选择开关的切换机构,其它部件几乎保持不变。下面就分接开关的主要...  相似文献   

9.
作用在有载分接开关转换选择器上的偏移电压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锋 《变压器》2000,37(9):36-39
分析并计算了作用在变压器有载分接开关转换选择器上的偏移电压和电容电流,给出了若干计算实例,并提出了降低偏移电压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从MR制造出第一台有载分接开关到现在已经过去90多年的时间了,如今的MR已经成为全球调压变压器分接开关行业的市场领先者。凭借着强大的研发团队和创新能力,MR先后推出了多个首创成果:1929年,推出首款基于电阻原理的有载分接开关;1933年,推出首款采用管设计的有载分接开关;1938年,推出首款带有独立切换开关和分接选择器的有载分接开关;  相似文献   

11.
介绍有载分接开关转换选择器操作期间触头间火花放电形成气体的现象以及消除或减少气体形成量的措施,着重介绍电位电阻连接方式及控制气体量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有载分接开关系为变压器在励磁或负载时操作以改变线圈分接联结的一种装置。它一般是由带过渡阻抗的切换开关组成,整个开关由驱动机构操动。在有些型式的分接开关中,切换开关和分接选择器的功能被组合成为一个选择开关。国内一般称前者为组合式有载分接开关,后者为复合式有载分接开关。随着网络供电要求的提高及电炉装置电热平衡的需要,在电力变压器及电炉变压器中,越来越多地装置了有载分接开关。正确选用一台完整的装成的分接开关在一台变压  相似文献   

13.
FY30有载分接开关爆炸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长民 《电工技术》2001,(2):48-48,58
1故障现象 2000年8月9日,我公司电解1#整流变压器(ZHSZ-10000/10)有载调压分接开关(FY30-Ⅲ350-△/60-14271W)发生爆炸事故.经勘测,有载调压分接开关爆破盖炸飞,分接开关油室内的变压器油喷出,变压器高压侧油断路器速断动作跳闸,并发出报警信号.同时,有载分接开关重瓦斯信号继电器也处在动作位置.  相似文献   

14.
对几起M型有载分接开关缺陷与事故情况进行了分析。目前冀南电网运行的M型开关选择器支架变形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应着手解决。文中就管理上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郭宏山  陆瑾  周晓凡 《变压器》2008,45(6):47-48
1前言为确保电压质量,电力系统中广泛采用有载调压变压器进行调压。有载分接开关作为变压器中唯一在高电压大电流下快速动作的部件,其故障率相对较高。本文中所涉及的复合式有载分接开关是指采用单滚柱切换机构的复合式有载分接开关,包括德国某公司的V型有载分接开关和国产复合式有载分接开关(以下简称有载开关)。有载开关经长期运行后其动、定触头接触压力会发生变化,造成动、  相似文献   

16.
分接开关性能的好坏在变压器运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从一例SW(三相)型无载分接开关触头错位入手,分析其产生发热的原因,提出了无载分接开关接触不良的原因和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润超  贾保辉 《变压器》2007,44(3):56-57
1 问题提出 在某新建110 kV变电站施工中,对SSZ9-50000/110型有载调压变压器安装调试时,注油后发现有载分接开关油室油位变化幅度大(有载分接开关为ABB产品UCG型).当时是3月份,每天早晨7点钟观察,分接开关储油柜的油位表指针指向温度为-30℃时的油位,下午2点钟观察,油位表指针指向温度为 30℃时的油位.  相似文献   

18.
<正>0引言变压器作为电力系统中的核心电气设备,其运行情况决定着电网的稳定性。变压器在运行中,利用有载分接开关在不切断负载电流的情况下,过渡电阻限制环流,通过分接选择器切换高压绕组分接头,改变变压器高压侧匝数实现带负载调压。随着有载调压变压器在各级电网中普遍使用,有载分接开关的安全可靠对变压器甚至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都起着至关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实源 《变压器》2017,54(3):13-17
本文中作者对自耦变压器正反调结构的有载分接开关极性选择器的开断强度计算公式进行了推导,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20.
张德明 《变压器》2006,43(9):32-33
3.2.4分接开关选用实例3.2.4.1电力变压器技术规范变压器的额定容量PN=80M V A,星结(Y结)法,高压绕组额定电压和调压范围为U N=110(1±11%)kV,±9级带极性选择器。3.2.4.2计算有载分接开关切换参数最大负分接下通过电流:INmax=80×103?[110(1-11%)×√3]=472A级电压:USt=110×103×11%?(9×√3)=777V级容量:PSt=777×472×10-3=367kV A3.2.4.3确定有载分接开关绝缘水平(1)对地绝缘水平的确定由所供变压器调压原理图(图5)可知,该变压器为Y结中性点调压方式,有载分接开关对地绝缘水平按表1可选60kV电压等级,即U m=72.5kV,工频耐受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