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生物油的性质及其分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蒸馏、萃取、层析、膜分离、超临界萃取等技术在生物油分离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介绍了常减压蒸馏主要用于生物油的粗分,且受到生物油热敏性的限制;分子蒸馏在生物油的分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溶剂萃取存在着萃取剂与被萃组分分离困难的缺点,且萃取选择性较差;选择或设计具有特定结构的化合物与生物油中的某种或某些组分作用,进而将其萃取分离是未来的一个研究方向;色谱分离可以高效地将生物油的主要成分分离出来,但吸附量小,适合于生物油成分的定量分析和高附加值化合物的提取与纯化。超临界CO2萃取可有效地克服生物油的热敏性,无需反萃,具有潜在的开发优势。开展生物油分离的基础性研究和多种技术的集成化是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耿风华  张睿  刘海燕  孟祥海 《化工进展》2021,40(12):6640-6655
生物质在高温无氧条件下热解可以生成富含高附加值化学品和燃油成分的生物油。有效分离技术和高效提取手段的发展是生物油质量提升的关键。基于此,本文在介绍生物油性质与生物质快速热解工艺的同时,对目前国内外的生物油分离技术如蒸馏、液-液萃取、柱色谱、超临界萃取、膜分离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和评述。常规蒸馏和溶剂萃取等技术,工艺成熟、操作简单,但存在生物油的热敏性差、萃取剂回收难度大和污染严重等问题;分子蒸馏技术分离过程安全环保,但工艺复杂,设备成本高;超临界萃取和膜分离等技术安全环保,技术成熟,具有较大的潜力。文章还综述了目前生物油中具有高附加值的组分和单一化学品的分离提取研究进展,为生物油的有效分离和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论参考,也为未来生物油分离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研发方向。  相似文献   

3.
吕东灿  刘运权  王夺  袁亮 《化工进展》2012,31(7):1425-1431
综述了国内外采用萃取技术分离生物油的研究进展,包括水萃取、有机溶剂萃取、络合萃取、超临界萃取、柱层析萃取等,总结了这些萃取方法的优点和缺点。指出可通过对生物质热解过程本身进行改进,如对原料进行预处理、引入催化剂进行催化热解、对热解蒸汽进行分级冷凝等,以获得富含目的产物组成的生物油,为萃取分离提供便利。最后,建议尝试一些新的萃取分离方法,如微波萃取和超声波萃取等,考察对生物油萃取分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分级冷凝与电捕获器分离精制生物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分级冷凝系统及电捕获器分离收集生物油,共得到5种生物油。研究了5种生物油的产率分布及其含水量、热值、黏度、pH等理化特性,分析了生物油的化学组成,考察了化合物在5种生物油中的分布,同时对分级冷凝系统及电捕获器分离生物油的效率作了统计评价。研究表明,电捕获器提高了生物油25.9%的产率,通过分级冷凝系统可以有效地分离脱除生物油中的水分。分级冷凝系统及电捕获器可以完全分离大分子量的酚类、醛酮类物质,但对乙酸等小分子量的物质分离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超临界流体耦合技术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分离技术,目前已经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但也存在不足.本文在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介绍的基础上,针对其不足,提出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与其他分离技术进行耦合是发展趋势.并重点对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与膜分离技术、蒸馏技术、色谱技术及结晶技术的耦合做全面阐述.认为超临界流体耦合技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应重視其研究.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通过热化学转化可获得一种多相复杂的液体产品——生物油,其中包括了数百种有机化合物和功能化学品。本文以生物质热化学转化生物油的理化性质为基础,针对国内外生物油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评述,主要侧重于蒸馏、溶剂分离、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以及色谱分离等相关技术,同时指出柱层析和溶剂分离技术相结合可以对生物油中的复杂成分进行有效的分离,并能得到高纯度的化学品,其在生物油的分离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生物质是唯一可储存的、能实现CO2零排放的清洁可再生资源。通过快速热解将其转化为液态生物油是生物质利用的一种高效途径。生物油通过精制改性可制备生物柴油,而从中分离出高价值化学品是实现生物油快速商业化的方法。生物油的分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用蒸馏、萃取、柱层析、分子蒸馏和超临界萃取方法分离生物油的研究进展及生物油中不同组分的化学用途。总结了生物油分离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展望了生物油分离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简述了国内外萘油深加工情况,总结了精馏法、结晶法、加氢精制法等工艺以及液膜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等多种分离新技术在萘油组分分离上的开发与研究。提出了在深入研究萘油中萘与其他物质形成的伴生物的基础上,将传统工艺与先进的分离技术有机地结合,可望在优化工艺、简化生产和节能减排的前提下,显著改善萘油的分离效果和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从乳化、催化加氢、催化裂解、催化酯化、重整制氢、萃取和膜分离等7个方面阐述了生物油的提质改性技术及其研究进展。认为生物油低热值、强酸性和高粘度等特性影响了其广泛应用,因此必须对生物油进行提质改性,除了从工艺过程方面入手外,选择合适的乳化剂、催化剂、萃取剂或半透膜以提高分离效果、降低成本并易于实现工业化将会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生物质热解气分级冷凝对生物油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隋海清  李攀  王贤华  邹俊  李相鹏  陈汉平 《化工学报》2015,66(10):4138-4144
利用分级冷凝手段对成分复杂的生物质热解气在不同冷凝温度下的分离特性进行研究,将成分复杂的混合物依据自身露点的不同,通过控制冷凝温度,实现生物油的分组富集。对热解气在不同冷凝温度(300℃、100℃、0℃和-20℃)下生成的各级液体产物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析。生物质热解气经过分级冷凝处理后得到4组生物油样品,其中0℃时得到的生物油产率最大,超过液体总量的50%;其次是100℃时的冷凝产物,为分子量80~200的有机物,以杂酚类物质为主;300℃冷凝得到的产物为沥青类物质,不含水分,状似固体碳,没有流动性。分级冷凝能够很好地将水分和有机酸成分从生物油中分离出来,几乎所有的有机酸和超过80%的水分都富集在0℃和-20℃冷凝组分中。结合各组分GC-MS的分析结果,对乙酸、苯酚、愈创木酚和多环芳烃等生物油中典型有机组分的分布特性进行分析总结,得到各类物质在分级冷凝过程中的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1.
简要叙述了天然有机物提取与分离方法,如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超声波提取技术,微波提取技术,酶提取和仿生提取技术,固相萃取和固相微萃取技术技术.对高数逆流色谱技术、大孔树脂吸附法技术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2.
煤焦油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阐述了国内外煤焦油加工工艺的现状及进展,系统地总结了精细蒸馏、共沸蒸馏、晶析、吸附等新工艺以及超临界流体萃取、高压晶析、形成络合物、反应分离、膜分离和溶剂萃取等多种分离新技术在煤焦油组分分离上的研究与开发.提出在深入研究煤焦油中各组分间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将先进的分离技术与传统工艺有机地结合,可望在简化工艺、降低能耗和消除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大幅度改善煤焦油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介绍了膜分离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新型吸附技术、微波萃取、耦合分离技术的原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煤基液体油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易兰  李文英  冯杰  秦育红  骆仲泱 《化工学报》2017,68(10):3678-3692
为了推动煤基液体油分离技术的发展,实现油品中各组分利用价值的最大化,论述了煤基液体油的分离方法。煤基液体油的分离研究主要分为两个方向:某一特定组分的分离和族组分的分离。某一特定组分的分离包括酚类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和芳烃的分离,采用的方法主要有碱洗法、溶剂萃取、沉淀法、络合法、液相色谱法、液膜萃取、超临界萃取、低共熔法和离子液体萃取。族组分分离方法主要有溶剂萃取、超临界萃取、柱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每种分离方法各有优缺点。按分离剂和分离目标物之间的作用机制可归结为4种分离原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第3种物质、改变溶解度、利用吸附能力的差异和形成氢键及共轭作用。最后,针对煤基液体油分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分离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洲 《化工进展》1993,(1):17-22
本文概述了基于生物技术的发展、超纯材料的制备等对发展分离科学和技术的需求,特别是从大量基体物或稀溶液中提取、分离、纯化和检测低含量物质要求发展高选择性的分离技术和相应的分离体系。在发展和完善原有分离技术(如萃取、离子交换、吸附、吸收等)的同时,超临界萃取和膜分离技术具有引入的应用前景。还应注意两种或多种分离技术相结合的分离方法和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流体与膜过程耦合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单独应用超临界流体技术或膜技术 ,会出现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 ,而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耦合过程可以很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 ,符合绿色化工过程的要求 ,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超临界流体和膜过程耦合技术自出现以来在过程开发和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情况 ,其中包括超临界CO2 回收、膜分离过程强化、提高超临界流体萃取选择性以及超临界膜反应等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结果 ,并指出了有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陈默  曹端林  李永祥  王建龙 《山东化工》2011,40(5):31-33,36
膜分离技术是一项新兴的高效、快速、节能的新型分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分离技术,在多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综述了反渗透、电渗析、纳滤、微滤、超滤、气体分离、渗透汽化和膜反应器等各种膜分离技术的分离原理、特点,在工业中的应用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展望了膜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