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工业建筑》2015,(7):62-67
徽州古戏台是徽派古建筑的一个重要且特殊的类型,它见证了我国戏曲产生、发展和辉煌,同时也反映了徽州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的造诣和成就。明清时期是我国戏剧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看戏赏戏成为了徽州地区流行的娱乐生活方式,与之相应的古戏台建筑颇为兴盛,现今所留存者也颇具代表性。通过实地对徽州地区11处古戏台建筑的考察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分析和研究了徽州地区明清时期古戏台建筑的留存情况、规划选址、典型实例、建筑类型等,旨在丰富徽派古建筑的内容,同时为研究徽派古建筑类型、徽州文化以及中国戏剧史等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2.
湘南宗祠木雕筑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特点,这些宗祠木雕结构承载了湘南地区的人文价值,起到文化传承的作用。文化的大融合对湘南地区明清木雕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承载了湘南地区先民的感情寄托,记录着湘南的历史变迁。它无论是作为一个建筑构件还是造型要素,都是中国传统工艺技术和艺术的高度体现,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是湘南民间文化、艺术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3.
论福州“三坊七巷”传统街区及建筑的地域特色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福州建城至今历 2 2 0 0多年 ,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它是一座“山中之城、城中有山”的独特城市。“三坊七巷”是该城中保留较完整、规模较大的明清的传统居住建筑街区 ,是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瑰宝。为了完整地保护这块全国罕见的明清古建筑街区的人文景观和建筑特色 ,以“三坊七巷”典型民居为例剖析福州传统居住建筑的空间形式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4.
俞廷标  高宝钦 《建筑技术》2004,35(9):684-685
绍兴是国务院首批命名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我国著名的江南水乡风光城市。绍兴古建筑人文内涵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为保护和恢复绍兴的传统建筑,当地政府已规划了历史保护街区并恢复、仿建一批明清建筑。  相似文献   

5.
故宫是我国现存古代建筑的重要代表,其在木作形式及营造技艺上都有着强烈的官式特征,体现了我国明清官式建筑等级森严、规范严谨等特点。与此同时,故宫建筑的建造也是我国明清时期官式和民间建筑艺术融合的巅峰,文章试图以文化多样性为视角,从历史变更、建造方式、宗教信仰、帝王情怀等几个角度出发,对故宫在古建筑木作营造技艺方面丰富的文化内涵进行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古建筑蕴藏的独特历史文脉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证明,尤其在夜景建筑缺乏文化解读的当下。立足建筑文脉的传承,在古建筑夜景文化传播案例的分析基础上,总结建筑文化在古建筑夜景照明设计中的三种表达方式,为古建筑夜景照明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衢州相关古建筑,了解衢州现存古民居建筑的现状,分析明清时期衢州古民居建筑的特点、结构形式、材料形式和艺术形式,初步制定衢州市历史建筑评价标准。根据实际情况,参考并比较了多种资料后确定了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使用价值作为评价衢州历史建筑的主要价值要素。  相似文献   

8.
黄建华  彭博 《中国消防》2014,(17):40-42
<正>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河口镇明清古街,被誉为"江西第一古街",跻身于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行列。明清古街拥有1484栋明清木质结构文物古建筑。因年代久远、缺乏维护,古建筑之间防火间距不足、建筑物耐火等级较低、电线老化、乱搭乱建等火灾隐患严重,一直以来成为当地政府的"心腹之患"。4月16日,铅山县政府与一家文化旅游公司就河口明清古街旅游项目正式签约,决定投资5亿元对4万多平方米的建筑进行改造开发和经营。  相似文献   

9.
苏州的"香山帮"是明清以后中国传统建筑在江南的重要流派,众多国家级工艺大师、匠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都聚集于此。借此平台,苏州大学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开设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中国古建筑构造课程。文章以"斗拱"教学为例,介绍了该课程的教学体系及创新之处。该课程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建筑各个年代的构造特点,重点讲授宋、清时期以及苏式建筑明清时期建筑的大木结构构造特点和构造方法,并借助古建筑构造实验室,完成典型斗栱的1:5模型制作。通过掌握古建筑的基本构造知识,课程进一步在苏州的历史建筑测绘中实践,指导学生完成对具有苏州地方特色斗栱的绘制和模型制作。利用课外实践基地至苏州楔古营造有限公司向匠人学习制作工艺,在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的同时,对具有地域性的历史建筑价值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  相似文献   

10.
吴中太湖流域,三山岛独具特色的岛屿型传统村落,湖光山色,风景秀丽,自然生态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丰厚,曾是太湖水上交通运输重要的避风港和中转站,被誉为"芜申之咽喉""太湖之驿站"。在岛上至今仍保存着明清时期传统的村落布局、街巷肌理和为数众多的富有传统文化气息的精美的明清传统民居建筑。这些古建筑群不仅构筑了三山岛村独特的古建筑文化底蕴,也为研究苏南地区,乃至太湖地区明清传统建筑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范例。但其传统民居历经时代的变迁,日渐衰败,如何保护传统民居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厦门传统墓上建筑融合了中原文化与闽南地域文化特点,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现存的墓上建筑中明清时期占据绝大多数,造型多样、装饰精美。结合地方志等史料及官方对墓葬形制规定,实地调研厦门明清传统墓上建筑分布,分析明清墓葬建筑与地方社会历史发展关系,结合典型案例从平面、立面布局分析墓上建筑特征,分部件详细梳理墓上建筑的构成元素,为当前地方墓上建筑的保护修缮提供传统形制依据。  相似文献   

12.
彩画作为我国传统建筑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色彩文化的审美情趣,在中国古建筑文化和传统色彩研究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以清式彩画为切入点,通过现代光谱技术对古建筑中的传统颜色进行标定和颜色表征,获得古建筑彩画大色的色域范围,并结合典型彩画图例进行色彩分析,探讨古建筑彩画的用色习惯中蕴含的审美情趣和内在逻辑,为实现彩画颜色的智能复现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福州地区的古建筑和古民居文化源远流长。古时,大量的北方建筑文化随着人口迁徙南迁,在进入福州地区后与福州的本土文化与环境进行了融合及互补,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发展出了独特的建筑文化特征。本文旨在以"彭城金氏宗祠"的修缮工程为例,分析该古民居的历史文化、现状及修缮和保护的方案,为其他古建筑修复提供参考,尽可能减少在古建筑修缮中对古建筑可能造成的二次损坏。  相似文献   

14.
正甘肃天水古民居群是世界百大濒危文化遗址之一,始建于明清时代,兼具北方建筑的粗犷和南方建筑的精巧秀美。著名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曾先后四次考察甘肃天水古民居群,并称其是“甘肃省唯一的、也是全国罕见的具有典型明代建筑风格的古民居建筑宅院群”。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时代经济的发展,古建筑蕴藏的巨大历史文化价值愈发凸显,古建筑保护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且古建筑保护形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对于古建筑的保护,不仅是单体建筑的保护,也包括与建筑相关的文化、历史环境、建筑技艺等的保护。该文通过梳理故宫三座建筑的历史脉络与使用功能,结合现代空间设计元素,转换建筑内部空间功能,盘活建筑资源;通过采用不同的创新形式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与活化利用,让古建筑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与历史环境的呈现显得更为直观且多元,其意义显得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16.
徐佳琪  张晓  职滢 《城市建筑》2023,(20):1-4+8
传统古建筑历史悠久、颇具盛名,不仅留存时代记忆,更汇聚文化特色。青莲寺古建筑作为寺院建筑中的瑰宝及珍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具有多样化的研究价值。文章旨在研究青莲寺古建筑的活化与利用,以青莲寺古建筑为具体实例,阐述其历史沿革、空间布局,探讨建筑的历史、文化、艺术与建造价值,在分析其活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利于青莲寺古建筑活化利用的研究策略。该策略不仅为古建筑的活化提供了新视角、新方向,在一定程度上还为其余古建筑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使之散发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促使传统文化得以永久传承。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昆明市区几个典型古建筑深入实地的考察,并查阅相关资料,从古建筑中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点、古建筑的装饰艺术以及建筑的中西合璧等方面,分析、探讨昆明的历史文化传承、多元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的交流,进一步增强人们对古建筑的认知和保护意识。同时,对城市在快速发展中怎样进行古建筑保护利用、价值彰显,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安徽地区的戏曲发展较为兴盛。皖南作为当时安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中心,戏曲文化更是繁荣一时,与之相应的古戏台建筑也颇为兴盛。皖南地区的古戏台在建筑和文化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实地调研皖南地区现存古戏台,分析和研究了古戏台的存留状态、建筑类型、空间布局、建筑构造和建筑装饰等方面。旨在丰富皖南古建筑的内容,同时为研究皖南建筑文化、徽派类型学、地方戏剧史等提供实物例证。  相似文献   

19.
对零陵古建筑总体特征和代表性建筑的建筑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古建筑现存的典型问题,从技术、经济、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保护措施,为古建筑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左悦 《城市建筑》2023,(6):199-202
古建筑是指具有历史意义的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在中国,建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很多古镇及城市都保留着一些古建筑,这些古建筑无一不蕴含着区域文化特质及其发展历程。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在大兴土木的今天,现代建筑迅速崛起,而越来越多的古建筑却遭到人为和自然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何对古建筑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现今建筑行业中应用较为成熟的BIM技术,为中国传统古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