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戴路  任壮 《建筑与文化》2016,(11):219-221
建筑和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对建筑而言不可或缺,对建筑遗产亦是如此。城市建筑遗产的周边环境对城市历史的保护和环境的塑造有重要的意义。现代建筑遗产往往容易被我们忽视,其周边环境的保护和整治工作更是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本文以北京民族文化宫为例,对城市现代建筑遗产周边环境的特点和当前现状等方面做出一定的总结和分析,同时对其保护和整治工作提出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历史建筑的保护是延续城市文脉的必然途径。目前历史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形成诸多矛盾,城市中心土地资源有限及功能在不断更新。城市发展过程中城市原核的更新与保护有利于确定城市的独特属性,文章对如何解决历史建筑保护再利用与城市发展的不协调状态提出建议,并对当前城市设计及建筑设计领域提出新的要求。文章以大连理工大学市内校区更新改造为案例,对城市中心区历史建筑及周边环境更新改造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天桥艺术中心项目周边环境比较独特,与往常设计的观演类建筑不同。一般的地方性剧场和文化中心大部分选址于自然环境优美的新区或者周边环境具独特优势的旧城区,周边环境对设计的限制性不高。而天桥项目选址于北京城的中轴南端,地处代表着天桥百年文化的城市中心区域,结合着北京的中轴线申遗计划,该项目代表的不仅是地方性的建筑,更是一个建筑与一座城的文化思考,设计具时代的责任感。历史上的"老天桥"是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经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加快,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受到了破坏,面临着危机,现代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对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积极采取保护措施,而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和周边城市化的环境建设又出现一些矛盾,怎样处理历史建筑保护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它们能够相得益彰,已经成为城市规划设计师或环境艺术设计的重点课题,本文首先介绍了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修复的基本要求,然后针对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修复与周边环境保护的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天津市海河意式风情区是意大利在其境外惟一的、也是保留最为完整的近代历史街区。在其更新再发展的进程中,必然要面临新建建筑的挑战。另一方面,新建建筑的风格也必须与已有历史建筑和周边环境相协调。为此,项目组以该地区14号地块办公楼设计为契机,充分探讨了历史街区新建筑如何植入并与周边环境整合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特别是引入意大利传统城市外部空间意象作为设计的突破口,以环境整合和特色设计为重点,力图营造亲切宜人的现代办公空间环境——既留存有历史的记忆,又保持有当代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李耀 《城市住宅》2022,29(2):112-114
呼和浩特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作为一类特殊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历史保护建筑与周边环境联系的介质与纽带.近年来,城市的快速建设使呼和浩特此类空间出现活力不足、认知困难和特色消失等诸多问题.基于实地调查结果,运用聚类分析法对呼和浩特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间进行类型化分析,总结对比各类空间的构成特征,以期为呼和浩特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空...  相似文献   

7.
张颀  郑宁 《建筑师》2007,(2):45-50
天津市海河意式风情区是意大利在其境外惟一的,也是保留最为完整的近代历史街区。在其更新再发展的进程中.必然要面临新建建筑的挑战。另一方面.新建建筑的风格也必须与已有历史建筑和周边环境相协调。为此,项目组以该地区14号地块办公楼设计为契机.充分探讨了历史街区新建筑如何植入并与周边环境整合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特别是引入意大利传统城市外部空间意象作为设计的突破口,以环境整合和特色设计为重点,力图营造亲切宜人的现代办公空间环境——既留存有历史的记忆.又保持有当代的痕迹。  相似文献   

8.
上海棋院项目的周边环境呈现出一种拼贴肌理,而其设计出发点在于对这种周边形式、尺度、生活形态都差异巨大的城市肌理拼贴出的环境的回应。文章回顾了上海棋院周边街区肌理的演变历史,并探讨了演变背后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上海棋院建筑在保持自身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实现了与周边街区肌理的呼应,并顺势解决其他建筑问题的基本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7,(4)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当前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各个城市的规模都在迅速扩大,历史文物和历史街区都包涵着深厚的历史沉淀,代表着一定的历史时期的建筑水平或历史的生活方式以及历史风貌,如何做好对它的保护工作则显得尤其重要。在河南省立第一工业学校旧址的保护中,结合了其周边环境的特点,对文物建筑的保护进行了更新设计。  相似文献   

10.
结合西安传统街区的现代酒店建筑设计竞赛案例,以城市层面和街区层面为线索,充分探讨了历史街区新建筑如何植入并与周边环境整合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指出整合肌理和特色设计为重点,基础是协调,让二者达到共生才是设计的最终目的,才能使新建筑既留存有历史的记忆又保持有当代的痕迹。  相似文献   

11.
曾光宗 《新建筑》2015,(3):14-19
城市的治理需要建筑专业者与民众一同介入。特别是在具有历史氛围的地区,建筑师除应将历史建筑加以修复外,对历史建筑周边环境也应予以考虑,以使整体的历史氛围扩散至整个街区。中原大学建筑系团队长期以来驻地在台湾新竹县竹东镇,除了对该街区进行规划设计外,藉由"社区营造"及"民众参与"的程序与方法,带动居民进行自主性的自家环境营造,最终使萧如松艺术园区与周边环境融合为一。  相似文献   

12.
方案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分析了新建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从使用者的空间感受出发,营造了多层次的交往空间;同时,以哈尔滨工业大学行政办公楼设计为例。结合健康、节能理念,对建筑的各个细节进行了深入研究,力求营造出真正意义上的"人性化"办公建筑。  相似文献   

13.
历史建筑是城市公共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物质载体。本文以巢湖市冯玉祥旧居为例,运用空间句法理论对旧居的周边环境和建筑本体空间进行研究,分析旧居建成环境的优势和不足,明确旧居保护规划的侧重点,为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和参考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刘敏 《福建建筑》2001,(1):10-11
:在建筑创作中 ,建筑所处的城市地段、用地范围及周边环境对设计构思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土工基础》2016,(2):174-178
上海北外滩苏宁广场项目基坑工程邻近地铁隧道及历史保护建筑,周边环境条件复杂,环境保护要求高。根据工程特点,以及对地铁隧道和历史保护建筑的保护的要求,从设计和施工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针对性措施,并通过周密监测实行"信息化"施工,确保基坑工程及其周边环境在施工期间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建筑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复合,导致所涉及的空间领域越来越向城市的尺度靠拢.城市综合体就是对此类建筑的一种描述.在设计中,建筑周边环境甚至内部空间的设计都应当站在城市的角度去思考,与城市公共空间发生着渗透.文章借作者的课程设计城市综合体设计思考来尝试探讨城市公共空间与城市综合体的耦合关系,以期对未来城市设计中,公共空间与建筑的关系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7.
刘悦  姚璐  艾相仁 《城市住宅》2022,29(1):201-203
从场所精神理论的视角对柳州市曙光西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展开实地调研,在此基础上分析历史街区与周边环境,包括历史建筑立面、街道、景观环境等方面的对比与联系,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和利用路径,为城市历史街区提供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两种价值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排水泵站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其建造的主要制约因素。在现代城市中尤其是在人口和建筑密集的中心城中 ,建造排水泵站时如何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已成为设计中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新宜川西泵站在泵房设计和环保设计中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9.
历史地段是城市更新的产物,它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发展历程,它不仅是一座城市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一种重要的景观资源。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多历史地段的景观环境已无法满足现阶段城市人群的审美标准和体验需求。在对历史景观环境予以保留的基础上,有必要对其做出适应性调整以协调城市整体环境。以长春电影制片厂旧址及其周边地段为研究对象,针对绿化系统、视觉引导、建筑形态、景观小品等方面,分析景观环境现存问题,按照从整体到细部的设计思路,对长影历史地段景观环境进行再塑造,使周边环境与长影风貌相协调,突显长影历史地段景观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晨光1865”沿河新建筑A-2设计为例,探讨基于环境和历史建筑的新建筑的设计思路及设计手法,通过建筑形式及风格的统一营造出了与周边环境交融共生并富有历史感的场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