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揭示爆破荷载作用下混凝土T梁桥的动态响应及破坏律,制作了两种不同纵向长度的混凝土T梁桥模型,测量T梁桥模型的应变值,以及爆炸前后模型的加速度值和声波速度,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表明,T梁桥模型的动态响应在横向1/4处比梁中心更敏感;纵向长度长的混凝土T梁桥在相同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发生破坏;混凝土T梁桥在存在损伤积累以后,梁肋板更容易先破坏;这为桥梁抢修和设计提供依据,提高其抗爆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揭示爆破荷载作用下混凝土T梁桥的动态响应及破坏律,制作了两种不同纵向长度的混凝土T梁桥模型,测量T梁桥模型的应变值,以及爆炸前后模型的加速度值和声波速度,进行分析比较。研究表明,T梁桥模型的动态响应在横向1/4处比梁中心更敏感;纵向长度长的混凝土T梁桥在相同荷载作用下更容易发生破坏;混凝土T梁桥在存在损伤积累以后,梁肋板更容易先破坏;这为桥梁抢修和设计提供依据,提高其抗爆性。  相似文献   

3.
徐礼华  许锋  黄乐 《工程力学》2015,32(1):43-49
通过静力试验和理论分析,研究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T形截面混凝土梁在短期荷载作用下的使用性能,探讨短期挠度计算方法。结果表明,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梁的荷载-跨中挠度曲线呈三折线变化;跨中截面混凝土和CFRP筋的平均应变在梁体开裂之前沿截面高度基本呈线性变化,开裂后,CFRP筋的平均应变明显小于梁底混凝土的应变。基于试验结果,计算开裂刚度折减系数和CFRP筋粘结特征系数,考虑二次效应的影响,运用有效惯性矩法建立了CFRP筋体外预应力加固T形截面混凝土梁的短期挠度计算公式,可供实际工程设计 参考。  相似文献   

4.
邹毅松 《工程力学》1999,2(A02):448-452
本文根据20来跨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的荷载试验结果,即试验过程中观测的挠度和梁底裂缝宽度,从荷载与跨中挠度的关系曲线出发,推得加载过程中的近似切线刚度。  相似文献   

5.
对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多级疲劳荷载循环试验,分析预应力混凝土梁在疲劳荷载下的裂缝开展情况及梁体刚度退化情况,推导预应力混凝土梁疲劳刚度退化方程,编制疲劳挠度计算程序。结果表明:未达开裂荷载水平时,预应力混凝土梁在疲劳循环荷载下亦出现裂缝,且裂缝出现时间与应力水平有关;梁体刚度在疲劳荷载循环的前15万次中降低幅度较大,之后呈稳定降低趋势;疲劳试验梁静载挠度在静载破坏试验开裂前较静载梁大;但随荷载增大,静载梁裂缝发展较完全;后两者挠度较接近,疲劳梁破坏时挠度较静载梁大20%;基于刚度退化方程的疲劳挠度计算程序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可用于计算、预测疲劳挠度。  相似文献   

6.
刘超  白国良  尹磊 《工程力学》2014,31(6):124-131,137
通过对不同取代率时再生混凝土(RAC)梁裂缝宽度进行长期加载试验研究, 分析了短长期荷载作用下正截面裂缝随时间变化而发展的规律. 研究表明:长期荷载作用下, 再生混凝土裂缝较普通混凝土的快增长时期出现显著“后延”特点, 且增长期持续时间变长. 以试验结果为依据, 拟合回归出内力臂系数、平均裂缝间距、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计算公式, 建立了以综合法为理论基础的短期裂缝最大宽度计算公式, 通过多方数据校核满足计算精度, 结合长期裂缝宽度附加时变系数, 提出不同取代率时再生混凝土梁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总结了常见的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开裂情况,引述和分析了开裂预应力裂缝的力学特征。对两座典型的公路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裂缝进行了检测,分析了裂缝产生的原因,通过荷载试验掌握裂缝对桥梁工作状况和承载能力的影响,并对桥梁的使用状态进行评估,提出了加固处理措施。总结出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裂缝处理一般步骤和基于荷载试验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8.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因其具有更多优点而在桥梁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各种因素影响,预应力连续箱梁桥出现了不同病害,其中裂缝是其中最重要一种。加强对预应力连续箱梁桥裂缝的控制,对提高桥梁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特点,随后对影响梁桥裂缝成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对梁桥裂缝修补策略。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玄武岩纤维对混凝土梁抗裂性能的影响,以纤维长度及纤维体积掺率为变化参数,对纤维长度分别为12mm和30mm,纤维体积掺率分别为0.1%和0.2%的4根纤维混凝土梁和1根对比梁进行静载试验,试验中对纤维混凝土梁开裂荷载、裂缝宽度以及挠度进行监测。结果表明: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梁对比,玄武岩纤维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显著增大,且裂缝宽度发展更为缓慢,相同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宽度和跨中挠度显著减小,其主要原因是玄武岩纤维改善了混凝土梁的抗裂和阻裂性能,提高了梁的整体刚度。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支架现浇混凝土桥梁早期存在严重裂缝,影响桥梁整体美观性和耐久性的问题,本文对支架现浇混凝土梁桥早期抗裂性及其承载能力计算方法进行研究。通过使用阶段极限状态计算、支架现浇混凝土梁桥正截面早期抗裂验算、裂缝宽度计算,分析支架现浇混凝土梁桥早期抗裂性。通过计算正截面抗弯承载力和斜截面抗弯承载力,确定承载能力。结合分析和计算结果,对支架现浇混凝土桥梁结构进行优化,以此避免裂缝问题,提高桥梁整体美观性和耐久性。  相似文献   

11.
考虑混凝土强度、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强度和横向高强钢绞线配筋率等因素,研究新型复合材料“高强钢绞线网/ECC约束素混凝土”(以下简称HSE约束素混凝土)的受压性能。HSE约束素混凝土轴心受压试验显示,达到最大荷载的30%左右时,约束层ECC出现约为0.01 mm的竖向裂缝;约为最大荷载的85%时,表面最大裂缝宽度约为0.07 mm;达到最大荷载时,最大裂缝宽度仅为0.20 mm;说明该新型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裂缝分散和控制能力。之后荷载缓慢下降至最大荷载75%左右,第一根横向钢绞线断裂;达到破坏时裂而不碎,约束层和核心混凝土未发生黏结破坏,完整性良好。HSE约束素混凝土与素混凝土相比,其开裂应力提高了88%~116%;轴心抗压强度提高了21%~49%、轴心压应变增加了约45%;极限压应变提高了106%~175%。ECC强度和混凝土强度及横向钢绞线配筋率的提高,均增大其开裂和最大荷载及极限压应变。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空腹式钢骨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5根无粘结预应力空腹式钢骨混凝土梁和1根非预应力空腹式钢骨混凝土梁的受弯试验,分析梁截面应变分布、变形、预应力筋内力增量发展及裂缝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其它参数条件相同的情形下,对空腹式钢骨混凝土梁施加预应力,可显著提高梁的抗裂承载力;以受拉区混凝土开裂和受拉钢骨下边缘屈服为转折点,试验梁的荷载-变形曲线呈三直线特征;破坏形态与非预应力空腹式钢骨混凝土梁相比裂缝出现较迟,裂缝向上开展缓慢,主裂缝特征不明显;建立的无粘结预应力空腹式钢骨混凝土梁的抗裂承载力和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碳纤维布材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尚守平  彭晖  曾令宏 《工程力学》2006,23(11):85-90,98
根据平截面变形假定,考虑材料的非线性性质,用分级加应变的方法计算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的混凝土梁的荷载—挠度关系,得到的5根预应力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和4根非预应力加固混凝土梁的荷载-挠度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并在此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对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的受弯构件的二次受力性能进行了非线性分析,研究了碳纤维初始应变、截面高度、预应力大小对被加固梁受弯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预应力可有效发挥碳纤维高强性能,二次受力条件下预应力碳纤维布材的加固效果远好于非预应力碳纤维布材加固,可有效解决构件二次受力应力应变滞后问题。  相似文献   

14.
钱稼茹  罗文斌 《工程力学》2000,1(A01):556-560
本文研究截面宽度对高强混凝土受弯构件性能的影响。混凝土立方体强度达118Mpa的受弯构件试验表明: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和最大荷载与构件载面宽度成正比,构件的载面宽度越大,其极限转角、挠度延性及压区混凝土极限压应变也越大。  相似文献   

15.
通过5根嵌入不同张拉控制应力的碳纤维增强塑料预应力混凝土棱柱体(CFRP-PCPs)复合筋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受弯试验,对比分析试验梁的裂缝分布与发展,得到最大裂缝宽度与平均裂缝宽度在静力荷载作用下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 嵌入CFRP-PCPs复合筋能有效的减少被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裂缝宽度和高度。在试验基础上,根据国家现行混凝土规范,对平均裂缝间距和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进行参数修正,建立了CFRP-PCPs复合筋嵌入加固钢筋混凝土梁最大裂缝宽度计算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同时具有预应力钢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和非预应力组合梁的特点,这使得影响其长期挠度的因素众多。该文作者推得了综合考虑混凝土板中非预应力纵向钢筋、混凝土收缩、徐变和预应力筋松弛等因素影响的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挠度计算模型,并已得到试验结果验证。在此基础上,通过张拉龄期、初始有效预拉力、非预应力纵向钢筋配筋率、混凝土板宽度、钢梁高度、环境年平均相对湿度、混凝土强度等级以及预应力筋种类等因素的不同取值,分析各因素对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长期挠度的影响规律及程度。结果表明:施加体外预应力可以大大减小组合梁附加挠度,当体外预应力抵消全部恒载产生的挠度时,终极跨中附加挠度可以降低28.9%;而且初始有效预拉力值越大,组合梁终极跨中附加挠度越小。该研究成果可为体外预应力钢-混凝土组合梁的设计和挠度控制提供技术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跨径混凝土梁桥的长期挠度实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2座悬臂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跨径组合:75m+125m+75m;65m+100m+65m)为背景,对其成桥十年以来的长期挠度和裂缝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其成桥后历年的实测挠度进行了阐述,发现桥梁跨中下挠的发展趋势呈现出"快速—缓和—加速"的特征。对裂缝的发展特点进行了分析,发现顶板及底板纵向裂缝普遍存在且分布密集,支点附近腹板斜裂缝相对出现较早。然后对桥梁各种主要类型的裂缝进行了分级和量化,并对挠度和裂缝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部分裂缝出现后,即使相对较为稳定,桥梁挠度也会继续增大。最后对持续下挠的原因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若干计算建议。  相似文献   

18.
预应力技术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领域,对于在役桥梁结构,随着服役时间延长不可避免地存在预应力损失。准确识别桥梁预应力有助于了解其实际承载能力,保证桥梁长期安全稳定运营。本文研究预应力导致影响线的变化机理,建立预应力与桥梁影响线之间的对应关系(预应力梁影响线微分方程),并给出解析与数值求解方法,通过与仿真计算结果比较验证微分方程的正确性。研究预应力筋线形对挠度影响线(Deflection Influence Line,简写为DIL)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将影响线微分方程进行简化,提出结合实际影响线的预应力识别方法。开展预应力梁桥车-桥耦合数值仿真试验,进行桥梁动力响应计算和影响线提取,验证本文结合桥梁实际影响线进行预应力识别方法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造成桥梁出现裂缝的原因是多种多样,非常复杂的,设计疏漏、施工低劣、监理不力,均可能使混凝土桥梁出现裂缝。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主要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在荷载的作用下,使桥梁的某个部位产生裂缝,但是很少见的,也是不允许出现的。第二类是由于变形荷载产生的裂缝,在桥梁砼施工中较为普遍。变形荷载的变形作用主要包括气温、水泥水化引起温差使混凝土变形,地基不均匀下沉使混凝土开裂变形,预应力梁施工中预应力筋放张,不均匀受力使混凝土开裂变形等均属变形荷载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获得危旧混凝土桥梁的真实承载性能,通过对足尺危旧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进行抗弯和抗剪承载性能试验,研究危旧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受力退化行为。通过足尺危旧预制箱梁残余承载能力试验,量测分析了试验梁的荷载、挠度、应变、裂缝宽度等,对危旧小箱梁的残余抗弯、抗剪极限承载能力及刚度进行了分析,得出危旧预制箱梁抗弯、抗剪受力性能及破坏机理。将足尺试验结果与承载力计算值以及公路—I级设计内力值进行比较,分析危旧混凝土小箱梁的实际承载性能。引入损伤折减系数,建立危旧混凝土箱梁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试验结果表明:结构损伤降低了箱梁的承载性能,试验梁在未开裂阶段的挠度不满足公路桥规对活载刚度的验算要求,抗弯足尺试验得到的抗弯承载力与抗弯承载力计算结果基本相同,比主梁设计内力弯矩值高70%;抗剪足尺试验结果比主梁设计内力剪力值分别高32%和37%;引入损伤折减系数后的抗弯、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较准确的评估危旧混凝土小箱梁的承载能力,可为我国大量现役混凝土小箱梁的评估与维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