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制了旋具杆部镀铬与头部发黑的复合处理工艺。确定了镀层组合与发黑前酸洗用酸的种类,以及发黑端电镀时的保护方法;介绍了镀液、煮黑溶液的工艺参数,以及溶液的配制方法。工艺应用效果良好,并能满足工业上大批量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
黄铜表面的发黑处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不含CuSO4的亚硒酸发黑液在常温下对黄铜进行了表面发黑处理,并与多种发黑工艺的发黑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所提出的发黑系统成本低,配方简单,得到的发黑膜黑度高,色泽好,附着力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钢铁常温无硒发黑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钼-铜-硫体系常温无毒发黑液的新配方及工艺,实验摸索出辅助成膜物质、络合剂、氧化剂及表面活性剂等物质的作用及用量,探讨了发黑机理及影响发黑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此工艺配方能较好适用于铸铁,钢铁等表面的发黑处理.具有发黑、高效、低耗,防腐性能好,色泽均匀,环境污染轻,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邹坚 《表面技术》1995,24(4):48-49
介绍了常温条件下钢铁发黑的整个工艺过程、配方、条件、膜层性能及槽液管理。  相似文献   

5.
通过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研究并优化了一种铜钼体系无硒钢铁常温发黑液。讨论了pH值、温度及发黑液组成等对45号钢发黑膜质量的影响。用此配方及工艺在45号钢片上制得的发黑膜色泽好、结合力高、覆盖均匀并具有优良的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6.
倪兆荣 《表面技术》2001,30(5):50-51
对轴档发黑工艺进行了试验,通过控制工艺过程,改变配方,改进工艺规范从发黑前处理的有效措施、发黑过程中的控制以及发黑后的固化处理等方面来改善工艺,从而达到提高轴档发黑质量,提高产品的优等品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钢铁高耐蚀性化学发黑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研究一种钢铁表面高耐蚀性的化学发黑工艺,讨论了槽液成份和黑化膜的性能,并用AES电子能谱测定了黑化膜的组成。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生产中钢铁常温发黑处理后,普遍存在的附着力差、发黑膜层不均匀、颜色不正、工件生锈等缺陷。系统的介绍了钢铁常温发黑工艺及其生产要点,讨论了常温发黑工艺的成膜机理,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上述缺陷,提出了应对策略及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9.
钢铁表面发黑技术已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传统的碱性发黑工艺存在能耗大,发黑周期长,污染重.劳动条件差等缺陷。而市场出售的常温发黑剂处理工件后,存在膜层附着力和耐蚀性差的现象。作者对CuSO_4H_3SeO_3。常温发黑工艺进行反复试验,成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钢铁发黑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树成  王英兰 《表面技术》2012,41(3):112-114
简要介绍了钢铁发黑的几种方法,包括碱性高温发黑、常温发黑、余热成膜发黑。碱性高温发黑的工艺成熟,膜层为磁性氧化铁,装饰性和耐磨性好;常温发黑的设备简单,适用于单件或小批量生产;余热发黑是利用工件自身余热成膜,具有节电、节水、无污染、无排放、操作简便的优点,而且形成的保护膜是高分子材料,耐腐蚀性高。因此,余热发黑技术在处理需回火的零部件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常温发黑过程中的控制步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明 《表面技术》2000,29(5):39-40
分析了硒-铜体系常温发黑液的成膜过程,提出了氧化还原-吸附沉积机理,找出了影响常温发黑质量的控制步骤及影响常温发黑反应历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蔡毓英 《表面技术》1998,27(4):37-39
介绍了钢铁发黑技术发展概况、常温发黑的成膜机理和HH902钢铁常温发黑剂系列产品的技术特征,着重分析了应用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工艺规范问题。作者依据长期实践认为,前处理好坏是获得优质常温发黑膜的关键,后处理对发黑件防锈能力有重大影响。并指出了既要保证质量,又要降低成本,必须抓住全过程工艺控制的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13.
王树成 《表面技术》2006,35(3):70-71
采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及其他添加物,研制出了使用工艺简单、节水、节电、无污染的钢铁防锈发黑剂.论述了钢铁防锈(高分子)发黑剂的热聚合-沉积发黑方法与原理,并对膜层性能进行了检验.发黑膜层与基体结合力强、耐蚀性高、致密性好且色泽光亮,是一种理想的钢铁防锈发黑剂.  相似文献   

14.
<正> 钢铁发黑处理在机械、仪表、兵器等工业领域中获得广泛的应用,但长期沿用的碱性发黑工艺,弊端较多(如高温度、高浓度、高成本),性能较差(如色泽和防锈性能等),因此,影响了某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为此,近几年钢铁发黑工艺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下列进展。  相似文献   

15.
钢铁常温复合镀层发黑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忠诚 《表面技术》2002,31(3):25-26
对先常温磷化再常温发黑的复合层发黑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铁系磷化膜的基础上,不仅可以直接进行常温发黑,而且得到的复合发黑层,其外观颜色与钢铁常温单层发黑的外观没有区别,而复合发黑层的附着力有明显的提高,其耐蚀性亦有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机械零件的防腐抗蚀能力和使其表面美观,一般采用发黑技术。传统的发黑工艺大多采用碱性发黑。其操作繁琐,劳动强度大,能耗大,生产周期长、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因此,寻求一种简便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钢铁件低中温发黑工艺试验。该工艺由低中温磷化加填充着色两工序分槽进行,提高了发黑膜的质量,降低了成本,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18.
常温发黑工艺及影响质量因素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奚兵 《表面技术》1994,23(3):136-138
介绍了H-845常温发黑工艺及前处理方法,并分析了影响发黑质量的种种因素  相似文献   

19.
钢铁零件的常温发黑是一项新技术,它可应用于精密零件、工具、模具,机械零件及紧固件的表面保护与装饰,更适合于不能电镀或无法油漆的零件。传统的碱性发黑工艺采用烧碱——亚硝酸钠加热氧化方法,其主要缺点是: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工人劳动条件差及生产周期长等,因而限制了发黑工艺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JS—01新型无毒钢铁常温发黑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建顺  王志杰 《腐蚀与防护》1994,15(4):209-211,205
1 引言 钢铁表面发黑(发兰)技术广泛应用于工具、量具、紧固件、仪器仪表、机械零配件、照相器材及军工产品等表面的防护与精饰处理。传统的发黑工艺采用含亚硝酸钠的高温碱性氧化体系,需在140℃左右处理30~90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并有能耗大、生产周期长,尤其是亚硝酸钠的致癌阼用,劳动条件差,污染环境等缺点。由于这些问题,近年来人们致力于常温发黑工艺的研究和开发,并有相应的常温发黑剂产品问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