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周婕  陈小芳  谢波 《华中建筑》2009,27(9):131-133
该文根据对武汉市主城区内具有代表性的33个低收入阶层住区进行的住区空间环境居民满意度的调查,应用SPSS统计方法,研究了影响武汉市低收入阶层住区空间环境居民满意度的主要因子,并分析其影响作用,从而获得对居住环境和居住需求的进一步认识,为低收入阶层住区空间环境规划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谢慧  周婕 《华中建筑》2012,(8):123-125
随着城市化快速发展,城市用地不断扩张,城市低收入居住空间的不平衡发展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对武汉市低收入阶层住区的类型、空间分布特征及存.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大规模实地调查,深入了解低收入阶层在选择住房区位过程中的特点和需求,为大城市低收入阶层住区空间发展优化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万录  陆伟  徐洋 《规划师》2011,27(Z1):124-128
同一阶层的聚集及不同阶层间的隔离,引发了居住隔离的现象,从而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埋下隐患.从最初为解决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到目前为满足高收入阶层的居住需求,大连市郊区出现了差距显著的住区,居住隔离问题日益严重.研究通过对凌水街道地区的居住社区及其居民职业结构、收入水平等分析得出其隔离指数,在此基础上提出组合各类住区用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产业结构、福利体系、住房制度等一系列改革,中国城市的阶层分异和居住空间分异日益明显,出现了以低收入人群为主体的低价住区。研究采用租金指标反映住宅价格,将低收入住区住宅价格分解为不同住宅特征的特征价格,建立特征价格模型,分析各个属性特征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价住区住宅价格的影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住宅价格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研究同时也反映出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居住偏好,为低收入人群住房供给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快速的城市化导致城市人口爆炸,城市建设的步伐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硬件基础设施和软件的公共服务都日益紧张,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中低收入人群的居不易问题是许多城市问题的核心。本文通过对成都市中低收入住区的类型、空间分布、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了解中低收入阶层对居住环境的需求,为改善城市居住环境,优化城市结构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镇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通过对保障性住区规划建设相关文献及资料的梳理,从实践层面上选取欧美和亚洲的典型案例进行解读,旨在为今后保障性住区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城市低收入住区的产生机制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收入人群在某些城市住区的空间聚集导致城市低收入住区的产生,并引发城市低收入住区发展及其居民生活和发展等方面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文章对国内、外有关城市低收入住区的产生机制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指出中国城市低收入住区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主要方向和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老工业基地城市沈阳为例,总结了当前政府和学界对城市棚户型低收入住区改造方式的利弊,并通过调查分析目前沈阳存在的低收入住区居住状况和居民意愿,在此基础上,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探索一种可行性的低收入住区改善模式。  相似文献   

9.
廉租房是保障性住房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城市低收入市民住房条件的利民措施。本文研究了北京市廉租房住区景观的建设现状,指出了北京市廉住房住区普遍存在空间选址偏僻、配套设施不完善、绿地后期养护缺失等现实问题。为了应对上述廉租房住区建设的难题,应该将模块化设计策略引入廉租房住区景观设计中。模块化景观设计有高效、经济、通用等优点,能使得廉租房住区景观的设计和建设科学化、高效化、经济化。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特大城市中保障性住房发展建设若干局限性的分析,指出解决特大城市低收入阶层住房不宜仅仅依靠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房,充分利用现有的住房租售市场、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住房政策等也是解决低收入阶层的居住问题不可忽视的方面。以上海为例,分析上海市低收入阶层的构成及空间分布,探讨目前"保障性住房涵盖之外"的低收入群体解决住房的典型方式,并据此提出若干针对特大城市中未纳入保障性住房体系的大量低收入阶层解决基本住房需求的政策建议,以缓解社会压力,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1.
卢国英 《山西建筑》2014,40(30):1-2
分别对城市文化和城市形象作了简要介绍,并对城市文化与城市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指出城市文化是城市形象特色营造的基石,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使城市文化更为深厚,城市形象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张锋  刘芳 《山西建筑》2010,36(25):5-6
结合包头城市广场案例,在城市广场空间认知的基础上,就功能和文化两个方面阐述了城市广场与城市品位之间的关系,指出通过城市广场完善城市功能与表达城市文化对于提升城市品位是重要的,从而为城市建设带来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智慧城市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信息化经历了数字城市、信息城市阶段,目前正迈向智慧城市。本文首先论述了数字城市、信息城市到智慧城市的演变过程,指出了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的高级阶段。然后阐述了什么是智慧城市,介绍了智慧城市的相关概念,如智能建筑、智能交通系统、韩国U-City;分析了智慧城市的特征,如感知、自动反应、主动服务、辅助决策等。最后从基础设施、应用创新、产业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对策,即建设智慧的城市基础设施,开展"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发展"智慧城市"相关产业。  相似文献   

14.
何佳佳 《城市建筑》2014,(4):334-334
城市雕塑作为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的一部分,其也属于城市整体环境组成之一。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下,一定有相对应的城市雕塑与之相呼应、相融合,凸显出其城市文化及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城市的脸面。同样地,雕塑也受到城市的文化和形象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三种生态型城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的概念、标准,总结了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生态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是我国在不同阶段从不同角度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符合可持续的发展观,是科学城市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张蓉 《华中建筑》2010,28(5):169-172
广汉三星堆古城遗址是先秦时期罕见的高度发达的青铜文化古城。该文利用现有该城的发掘材料和研究报告,对照同期的偃师商城遗址资料,试图揭示该城的规划演变面貌。该文提出三星堆古城经历了三种城市规划空间布局的变化,现状城墙遗址是最后的综合体。最终指出,中国现知最早的规划体系西周营国之制,其前期演变方式可以从三星堆古城的演变过程中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兴教寺拆迁事件引发出对现代化城市问题的思考,并运用生物学名词“稳态”来阐释城市基因的特质。认为城市基因的稳态是城市基因在长期演化中达到了历时性与共时性的一种统一,是城市内在属性的延续,是一种城市精神的传承。而城市基因构成城市记忆,它与城市基因一样,需在历时与共时中得以延续,城市记忆的记录,凸显着城市的独特性,构成每座城市的“文化资本”。城市基因的非稳态现象就是指出,在现代城市中,我们被消费主义左右,人们早已遗忘那份情感,历史自然无法延续,导致城市面临失忆,真正表达城市精神的城市基因,已找寻不到过往的踪迹。  相似文献   

18.
于海漪 《华中建筑》2005,23(4):140-143
张謇城市规划思想产生于城市建设实践,是他的社会系统规划思想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延伸。其主要特点是系统性、实践性和超前于当时的社会和学科发展。它的重要意义还在于探索了从中国传统都府州城向近代城市发展的一种自主发展的道路。张謇城市规划思想是中国近代城市规划思想之第一位。它对我们今天在城市规划工作中“走出中国的、地区的独特道路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9.
文本通过分析有序的古典城市色彩的形成,分析得出只有对城市色彩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才能形成和谐、有序、整体而富有特色的城市色彩空间;同时基于色彩的基本理论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四种城市色彩规划的模式:本土城市色彩文化传统研究模式;同纬度、同气候城市色彩比较模式;同功能定位城市色彩比较模式;"织补"城市模式。并以株洲市城市色彩规划为例,综合运用四种模式。  相似文献   

20.
对当前我国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城市生态建设的时代背景要求,对国家建设部提出的"生态园林城市"作了概念性研究,将生态园林城市与园林城市、生态城市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生态园林城市的实际内涵,阐述了我国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应注意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