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张庆超 《黄金》2004,25(10):19-21
杨砦峪金矿床为河南灵宝小秦岭地区一重要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矿床空间产出受太华群变质地层、岩浆岩及断裂构造控制,层间断裂为主要容矿构造。矿脉内矿体产出表现出“尖灭再现”、“尖灭侧现”规律。综合研究表明,小秦岭地区金矿床深部具有存在第二矿化富集段的可能性,在杨砦峪矿区,矿脉东段深部仍存在较好的成矿远景和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2.
大型金矿盲矿的原生叠加晕和预测准则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金矿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在研究大型金矿床原生叠加晕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大型金矿床的原生叠加晕理想模型及盲矿预测准则。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金矿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在研究大型金矿床原生叠加晕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型金矿床的原生叠加晕理想模型及盲矿预测准则。  相似文献   

4.
大型金矿盲矿的原生叠加晕和预测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金矿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在研究大型金矿床原生叠加晕模型的基础上 ,建立了大型金矿床的原生叠加晕理想模型及盲矿预测准则。  相似文献   

5.
大型金矿盲矿的原生叠加晕和预测准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金矿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成晕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在研究大型金矿床原生叠加晕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大型金矿床的原生叠加晕理想模型及盲矿预测准则。  相似文献   

6.
构造叠加晕在山东金青顶金矿深部找矿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金青顶金矿床是牟乳金成矿带上唯一的特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经过多年开采,其黄金储量已近枯竭。随着深度的增加,探矿增储难度越来越大,加强地质探矿科研工作、寻找第二富集带是摆脱资源危机的唯一选择。2008年,在前3次跟踪研究金青顶金矿床原生晕—构造叠加晕特征的基础上,开展第4次构造叠加晕研究,建立完善了金青顶金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用模型不断向深部推进预测,并提出-1 000 m以下的成矿靶位,为深部地质探矿提供依据。目前,经验证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大型金矿深部成矿勘查难度大的问题,提出大型金矿床深部成矿预测及找矿前景分析。运用构造叠加晕模型对大型金矿深部成矿进行五个级别预测,最终预测大型金矿成矿深度、成矿元素,为圈定靶区提供准确依据;结合大型金矿床深部成矿预测信息,从地质构造、具有渗透性的沉积岩、地幔热柱活动角度对大型金矿床深部找矿前景进行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8.
构造叠加晕新方法在小秦岭金矿带深部盲矿预测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通过小秦岭型典型金矿床的构造叠加晕特征进行研究,建立了典型金矿床深部盲矿预测的模型,在寻找盲矿方面,取得了较好效果。总结出典型矿床的共性,建立了小秦岭金矿带深部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晕模型。  相似文献   

9.
祁雨沟角砾岩型金矿区深边部找矿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祁雨沟金矿区的区域成矿背景、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地质特征的分析,结合构造叠加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探矿成效,对区内角砾岩型金矿床的深部成矿前景进行了预测,确定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0.
甘肃天水宽沟金矿床构造叠加晕研究及盲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宽沟金矿位于北秦岭褶皱带西南缘,矿床严格受构造控矿,雨子沟次级断裂是本区的主要控矿构造。区内侵入岩体十分发育,石英正长岩脉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基于热液型金矿床的成矿理论,采用构造叠加晕新技术,在该区开展深部盲矿找矿工作,建立了矿床构造叠加晕模式。矿区构造叠加晕分析结果显示,成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的特征。通过研究该区原生晕轴向分带特征,识别出不同成矿阶段所形成的矿体(晕)在空间上的叠加结构,确定了盲矿预测标志,提出了盲矿靶位,初步验证己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1.
王支农  李惠  张国义  张文华 《黄金》2003,24(2):10-13
构造叠加晕是在原生晕分带理论的基础上拓宽研究思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盲矿预测新方法。实践表明,该方法是在金矿区深部及其外围盲矿预测的一种有效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东桐峪特大型典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的构造迭加晕特征,建立了金矿床的构造迭加晕的理想模型,确定了矿区深部盲矿体预测标志,并取得了理想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3.
矿床原生晕地球化学轴向分带是深部矿体预测的重要依据。研究表明:大湖金矿具有多期多阶段叠加成矿的特点,通过对大湖矿区F5构造带内的17、19、22号矿体及其蚀变围岩中Au、Ag、Co、Cu、Mn、Mo、Ni和Pb等18种元素含量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着重探讨矿体的原生晕特征,并以小秦岭金矿田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型为参照,解释矿体的原生晕特征,进而开展成矿预测,以期为小秦岭金矿田其他矿区的深部找矿勘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胶东典型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床深部盲矿预测构造叠加晕模型的基础上,总结其共性,建立了胶东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构造叠加晕理想模式,确定了盲矿预测的5条构造叠加晕准则。在研究预测中,先后对多个金矿进行跟踪研究,根据预测靶位见矿情况,总结不见矿靶位原因,修改完善预测模式和盲矿预测标志,并向矿床深部不断推进预测。构造叠加晕找盲矿法在理论和方法技术研究方面都取得了新的突破性进展,不仅完善和丰富了构造叠加晕找盲矿理论,方法技术不断完善和趋于成熟。应用各矿床构造叠加晕模式和盲矿预测标志对矿区深部进行预测,取得了显著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5.
甘肃大水金矿床是西秦岭地区的一个特大型金矿床,也是一个国内外十分罕见的新类型金矿床。随着矿山向深部开采,品位急剧下降。选择其77勘探线5个开采中段系统地采集了岩石样品,在进行统计分析、R型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大水金矿床地球化学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建立了该金矿床轴向分带的原生叠加晕模型,并对深部含矿性作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6.
下蒿坪金矿K2矿体受店房隐爆角砾岩边缘的环状构造控制,矿床具有明显的岩浆热液特征。对矿体的原生晕特征分析表明,Au、Ag、Cu、Pb、Zn相互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W、Mo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均较差,因子分析反映出成矿过程具有多期次叠加特点。计算得到矿体的原生晕轴向分带序列由上到下为Mo-Au-Cu-As-Bi-W-Ag-Sb-Zn-Pb,出现头晕和尾晕元素叠加的"反向分带"特征。研究认为K2矿体具有上金下银的分带模式,预测在478 m标高以下具有较好的银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朱林西金矿床位于金山金矿田的中北部,是与韧-脆性剪切带有关的石英脉型、蚀变岩型金矿床。在综合研究和利用矿区以往地质地球化学资料基础上,选取矿区40号勘探线为典型地质剖面,对该剖面坑探工程控制的Ⅰ号金矿带进行系统采样和数据分析与统计计算。利用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了金矿床的原生晕组合特征。通过绘制和分析原生晕元素轴向异常分布图和叠加图、地球化学参数计算图,初步归纳了矿床构造叠加晕总体特征,并分析了矿体原生晕特征的地质意义以及对深部盲矿体预测的应用。研究认为:As与Au关系密切,As、Sb和Hg为金矿体的前缘指示元素组合;Pb、Zn、Cu分布于矿体周围,为矿体的近矿晕指示元素组合;Mo、Mn和Co元素为矿体的尾晕元素组合;尾晕的反带异常、前缘晕与尾晕叠加等特征对深部盲矿体预测有重要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