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矿井主要运输、回风大巷布置浅析忻州地区煤炭地质勘测设计研究所张效实矿井开拓布置基本包括开拓方式的确定、井筒位置选择、水平划分、井底车场形式、大巷布置(运输及回风大巷)、采区划分与开采顺序,开采计划及水平延深等。其中重要的一环是大巷布置,主要运输大巷是...  相似文献   

2.
3.
对我国目前矿井设计和开发广泛采用的近水煤层矿井主要大巷全煤布置方式进行了归纳、分析、比选,得出走向长壁与倾斜长壁不同开采系统较优的主要巷道布置方案结论.采用近水煤层矿井主要大巷全煤布置方式,能够大大减少岩石掘进工程,简化矿井巷道网络系统,缩短建井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矿建投资.  相似文献   

4.
<正>铁北矿井位于扎赉诺尔煤田的西北部,行政区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满州里市扎赉诺尔区.井田走向长4.5km,倾斜宽3.0km,面积13.5km~2.本区地面平坦,煤系地层均赋存于第四系流沙层之下.流沙层厚10~25m,各煤层露头直接与该层接触.井田内共有6层可采煤层,平均总厚度为26.82m,其中Ⅱ_(2a)、Ⅱ_(3b)为全区可采煤层,平均厚度分别为5.9m和5.7m,其余则为局部可采煤层.各煤层厚度变化规律是由浅至深逐渐变厚,由西向东逐渐分叉变薄.井田内煤层为一单斜构造,倾角一般为5~10°.各煤层按层间距变化可分为上、下两个层组,上层组以开采Ⅱ_(2a)层为主,其深部境界标高在+200~+220m左右,下层组则以开采Ⅱ_(3b)为主,其深部境界标高在+160m左右,各煤层厚度及层间距变化见表1.  相似文献   

5.
根据井陉三矿大巷煤柱采区状况及原生产大巷所处的层位,阐述了将采区的运输、轨道下山布置于采空区内,不仅巷道压力小,还能提高采区回收率,同时对采空区巷道布置进行了探讨,对类似矿井及采区上下山煤柱的回收,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井工采煤技术与矿井开拓部署、巷道布置两者相辅相成的关系,简要叙述了高产高效工作面对开拓部署巷道布置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7.
8.
吕连廷  尹保亭 《煤矿开采》1996,(4):29-30,50
文章根据井陉三矿大巷煤柱采区状况及原生产大巷所处的层位,阐述了将采区的运输、轨道下山布置于采空区内,不仅巷道压力小,易于维护,还提高了采区回收率,并对巷道层位选择和距实体煤距离的确定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9.
10.
论文介绍了济三煤矿的开拓部署及全煤倾斜大巷布置体系的特色,全煤倾斜大巷布置不仅能简化巷道布置,还为无轨胶轮辅助运输提供了有利条件,实现了辅助运输的直通化,是矿井开拓部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软岩矿井开拓布置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井田内河堤压煤问题,提出了工作面延长施工的方案,可多采出煤炭40万t,创利润3000万元;同时针对西部三条运输大巷原设计存在1000m无联络巷,致使通风、排水、提升困难等问题提出了增加联络巷的设计思想;通过对矿井条件的分析论证,选择了无轨胶轮运输车作为辅助运输方式,并论述了其在使用中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孙庄矿为立井、主要石门、一个水平开发全井田,上山和下山采区的开拓方式,随着胶带输送机的广泛应用,选择了胶带输送机连续运输系统。该系统简单,环节少,实现了高产、高效、安全好、经济效益好的以开采薄煤层为主的现代化矿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龙固矿井田构造形态和煤层赋存条件为例,按既定的井田开拓方式和蓼道布置形式,分析煤流运输线各装、卸载点和生产运输水平的关系,经技术经济分析比较,确定了井下在巷运输方式。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东港煤矿前二采区运输机下山、前二采区轨道下山大倾角岩巷掘进工作面运输方式进行科学论证,合理选择掘进工作面的运输方式,确保掘进工作面的安全高效掘进,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水灾事故作为矿井四大灾害之一,经常会给矿井带来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通过在矿井设计阶段提出避免水害发生的方案,提高矿井的抗灾能力,从河南陕县支建煤矿发生水害后的成功救援,提出了矿井回风水平标高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20.
石港矿东回风大巷掘进面瓦斯涌出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石港矿东回风大巷掘进期间煤壁暴露面和落煤的瓦斯涌出强度与时间的关系进行现场测试和理论研究,得出掘进巷道瓦斯涌出量与掘进长度、掘进速度的关系式,为该矿今后的巷道掘进确定合理的通风方式和通风参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