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介绍了一台便携式智能直流高压发生器,其功率部分采用开关电源技术和倍压整流技术,控制部分采用单片机(MCU)和CPLD结合的结构,测量部分采用AD采样单片机处理的方法。整个装置实现了便携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目前,该装置运行可靠。  相似文献   

2.
第三版内容大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以及测量数据处理知识,其中突出了正在国内外推广的测量不确定度知识。第二部分在注重先进性和突出基本概念的前提下介绍了示波测量,信号源,时间、频率测量,调制域分析,电压测量,频域分析和数据域分析,内容基本上能反映现代常用电子测量和仪器的面貌和发展。第三部分围绕自动测试系统,把电子测量领域的先进技术和前沿知识有机组织起来,进行简明又较全面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基于PLC的反射率测量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LC是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可编程的自动控制装置。在一种反射率测量装置中,使用松下FP0-C32T型号PLC作为测量数据处理与补偿控制单元,实现了反射镜反射率的稳定测量与校准。测量装置的电子学部分由PLC、光电接收、前置放大、模数转换及显示等外围电路构成。系统采用多点校准方式,使用二次多项式作为拟合函数,基于梯形图语言设计了相应的测量和校准程序,较好消除了系统测量的非线性误差,验证符合性99%。  相似文献   

4.
气体吸收截面的测量是影响差分吸收光谱技术(DOAS)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为了得到吸收特征明显的NO气体吸收截面,采用分辨率为0.1 nm的高精度光谱仪、氘灯光源和自制的封闭式实验测量系统。将吸收截面分解为快变部分和慢变部分,并利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对结果进行了修正。实验得到了NO气体在200~230 nm紫外波段的吸收截面。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测量方法,采用高分辨率的光谱仪和封闭式测量系统得到的吸收截面具有更好的吸收特性。利用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分离慢变部分可以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5.
根据电网频率和DSP的特点,设计了基于DSP芯片TMS320LF2407A和锁相环技术的电网频率测量模块.在简单介绍该模块的核心器件TMS320LF2407A和锁相环技术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该模块的各部分硬件电路,包括总体设计以及各组成部分电路,重点介绍了锁相环接口电路.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块测量快速、结果精确,可以对电网频率进行快速、准确的测量,具有可靠性高、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史志侠 《高压电器》2000,36(4):48-51
新国家标准GB T 1692 7.2 - 1997《高电压试验技术第二部分 :测量系统》不仅对高电压量值的溯源提出了具体要求 ,而且提出了溯源的方法 ,这就是和标准测量系统进行比对测量。本文根据新国标讨论高电压测量系统的量值溯源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给水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案、焓值测量实现方法、焓值定值的产生及部分技术措施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全国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修改采用IEC 62475:2010,完成了国家标准GB/T16927.4《高电压和大电流试验技术第4部分:试验电流和测量系统的定义和要求》的制定,用于指导各种类型电流测量系统的量值溯源和不确定度评定工作。文中依据该标准并参考了STL技术报告《大容量实验室大电流测量系统以STL标准分流器为基准的溯源》,对大容量试验用短时交流电流测量系统进行了有效值的量值溯源和不确定度评定并给出了评定计算示例。  相似文献   

9.
现代介质损耗测量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新型的自动介损测量仪,它们采用与以西林电桥为典型代表的传统测量方法有很大区别的"现代介质损耗测量技术",它由电源技术、高压端信号取样隔离技术和介质损耗测量的信号变换处理技术三部分组成,分别从这三个方面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表面电位计可测量带电体的表面电位,测量电荷量大小,它是静电复印,静电印刷,静电记录等研究,生产单位必备的仪器。在有些生产过程中可用作连续测量制成品的静电电位,以控制产品的质量。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表面电位计,此仪器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传感器部分和电子线路部分。利用DDS技术,用ARM芯片即LPC2114对仪表电路进行设计。重点介绍了电子线路部分的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11.
对基于单片机的数字图像采集系统进行了深入研究.为得到能够应用于数字图像处理与识别的实时清晰图像,采用MC9S12XS256单片机和0V6620图像传感器设计出MO图像采集系统,实现了数字图像采集,具有采集简易、速度快、抗干扰性强、采集到的数字图像清晰等优点。在数字图像的处理与识别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机是逆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数控、激光、CAD/CAM、精密机械、计算机、图像采集与处理为一体的集成技术系统,它主要由运动控制、图像采集、图像处理等几大部分组成.本文主要对随动运动控制的控制原理、硬件组成及软件设计算法作了介绍,同时对计算机图像采集系统的硬件组成、软件设计具体算法及实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3.
指纹图像质量直接影响指纹识别系统的可靠性,通过评估图像质量可以智能的排除低质量图像从而提高识别系统的准确率。针对指纹图像脊谷结构周期性的交替规律,采用图像共生矩阵与快速傅里叶变换对指纹图像质量从局部纹理和全局结构对进行综合评估,形成局部信息和全局信息相互度量考核的方式。将改进的质量评估算法应用于双指纹识别系统,在FVC2004DB1_B指纹库上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对图像质量进行准确分类,提高了双指纹识别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采集方式不灵活的特点设计了一种以FPGA为控制核心的高速图像采集系统.该系统选用线阵CCD作为图像信号采集芯片,采用FPGA产生与控制整个系统的时序,通过A/D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最后通过以太网将信号传至上位机.此系统在图像数据的高速实时采集和处理上具有很大优势,且整体电路设计简单、直观、稳定、易修改,还具有设计灵活,传输速度快等特点.实验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地完成图像信号的采集,并且具备良好的稳定性与抗噪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航空、航天等工业中的大尺寸部件,传统的测量方法精度低、效率低,研发一种全视角、高精度的三维测量设备尤为必要。全视角图像信息处理是整个设备的关键,为了高速、高实时性地处理大尺寸图像信息,对高速并行图像处理技术进行研究,设计基于FPGA+双多核DSP的并行图像处理方案,实现系统硬件电路,提出并行处理的软件实现方法,将图像处理算法向硬件系统移植,对系统进行试验验证。对8 000×10 000的图像处理结果表明,单帧图像处理平均速度不大于0.15 s。  相似文献   

16.
基于形状特征的图像检索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图像形状特征的图像检索方法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为了便于在众多的图像信息库中快速、准确的检索出所需图像,研究了基于形状特征图像检索的主要步骤,且对步骤中所涉及的算法做了比较、选取、改进。利用MATLAB语言开发了一个基于形状特征的图像检索系统。并对该系统进行了测试,通过测试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的检索出相似的图像,且对于实验结果做了查全率和查准率的计算与分析,结果证明该系统切实可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Nios Ⅱ软核的嵌入式图像采集处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Nios Ⅱ软核处理器的嵌入式图像采集处理系统架构,在图像采集缓存区、图像处理缓存区和图像显示缓冲区之间通过Avalon总线流模式管道实现了数据的高速传输,着重介绍了该系统中组件模块的定制与设计,并给出了该系统的一个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SAR回波数据中难免会存在系统噪声,传统的成像处理和辐射校正均不考虑系统噪声的影响,这会影响SAR图像的辐射质量。特别是对ScanSAR而言,在对扇贝效应进行去除时,在低信噪比区域,如果不考虑系统噪声,会使得校正后存在很大的残余误差,不仅影响图像可视化效果,同时导致辐射精度的下降。定量分析了系统噪声在辐射校正中的影响,介绍了系统噪声的抑制方法和噪声估计手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系统噪声抑制的ScanSAR方位向辐射校正整体方案。算法在幅度图像上对系统噪声进行了抑制,并在图像域进行了方向图补偿。经实验验证,确实提高了ScanSAR扇贝效应的校正结果,提升了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9.
油画棒装盒传统方式采用人工,针对其摆放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油画棒装盒系统,选用ARM芯片做图像处理,在有限的资源配置和时间条件下完成任务.系统通过摄像头对油画棒进行图像采集,控制电机转动油画棒,进行图像匹配,完成投放.系统先对图像定位、选取,滤波去噪,再采用改进的自适应阈值的直方图匹配算法,并结合模板图像和待匹配图像的相关系数,有效降低了计算量,提高了系统的识别率.实践证明系统的工作稳定,能实现对油画棒角度的有效调整,匹配速度快,单台识别率达到99%以上,能完成产品的自动装配.  相似文献   

20.
图像通道作为电视吊舱的主要模块是联系制导导弹和飞机之间的通信桥梁,是吊舱检测过程中的主要检测点。为实现图像通道的快速准确检测,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想,设计出一种方便快捷的图像通道检测系统。硬件系统以工控机为主控制器,基于PCI总线技术,实现图像信号的发送与采集,并提出一种基于梯度相似度偏差和亮度相结合的全参考客观图像质量评价算法(L GMSD),将其嵌入到检测系统中,通过计算得出相关的质量评价参数与预先设置的阈值进行对比,来判断图像通道的好坏。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很好实现对图像通道的检测,提高了测试效率,满足了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