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人民黄河》2004,26(11):16-16
由水利部和财政部共同制定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以下简称“两定标准”)已由黄河水利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两定标准规定了水库、水闸、河道堤防、灌区、泵站等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岗位设置类型及定员标准,以及各类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是国务院《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重要配套文件,是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合理定岗定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自推广项目法施工以来,施工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项目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施工生产管理方式也随之转变。由于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条件下人们对项目管理内涵的理解不同,采取的措施也各异,因而我局出现了几种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从早期汾河隧洞的“工程指挥部”、大梁水库的“项目部”,到目前正在运作的‘汾河二库项目经理部”,大体上有两种趋向:一是强调项目承包,强调项目经理负责制,使项目部成为拥有生产要素的实体,总局成为项目部的管理机关;二是强调项目经理部是动态的管理班子,根据项目需要不断处…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管理内在地包含供水管理和需水管理两种不同理念,它们分别是基于水资源的供应方和需求方两个不同侧面而提出来的。供水管理追求以需定供,重开源,重用水投入,是水资源管理的基础环节;需水管理追求以供定需,重节流,重用水效益,是水资源管理的效益环节。在我国水资源短缺明显的情况下,为了实现水资源的供需平衡,需要不断更新水资源管理理念,不仅要从供水管理走向需水管理,而且要因时、因地制宜,追求供水管理和需水管理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4.
探索智能管理 加快节水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苏省盐城市强化取用水计量设施的安装工作,积极开展水资源智能管理试点,并针对不同水源、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提出了智能管理系统的10多项改进意见。两年推广安装智能水表290台套,探索了“先缴费、后用水”的水资源管理新模式,促进了节约用水工作。并主动服务企业、服务经济发展,提高了规范化管理和节水的效益化水平,加快了建设节水型工业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保证采购质量是业主,承包方,设计及监理的共同责任,为了获得合格的设备,采购活动的组织者-业主必须加强采购质量管理,还提出了采购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东线第一期工程是江苏境内的重点水利工程。介绍了江苏南水北调管理体制的两种模式:一是"省水源公司统一管理模式",二是"省水源公司和省水利厅直属单位共同管理模式",对两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选定共同管理模式作为现阶段的管理模式。主要围绕供水运营和发展经营两方面对工程建成后的管理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彭静  张建立  史源 《中国水利》2023,(12):11-14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顺应河湖自然规律实施河湖治理管理,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水利应有之义。介绍了欧洲、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在河湖治理管理领域的经验和成果,从部门综合协调、法律法规制定、多要素系统治理、规划计划实施、多元资金筹措、各方共同参与等视角,总结了国外河湖管理的理念和实践,以期为我国河湖治理管理现代化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8.
高雄 《中国三峡建设》2002,9(3):30-31,39
葛洲坝船闸20年运行管理的主要经验:确保安全畅通促进航运发展是船闸运行管理的总目标,技术改造是保障安全运行的根本措施,建立与完善协调机制是航运、发电共同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吴育光 《中华建设》2011,(9):154-155
多产权建筑是指有两个及两个以上产权单位(人)、租赁单位共同使用、出租同一栋建筑。由于产权单位、租赁单位多,使用中多次转让、多次租赁,造成多产权建筑管理责任难以明确、火灾隐患多、管理难度大、整改资金难落实等实际问题,有的甚至形成重大火灾隐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十八条规定:同一建筑物由两个以上单位管理或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内两种主要的通航建筑物形式--船闸、升船机、依据当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和不同的投资渠道,总结出三种不同的管理模式及其各自的优缺点,为我省汉江安康升船机的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管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水资源管理与水环境管理处在不同决策层次水资源管理要从掌握水的自然属性和商品属性规律出发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最大化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所谓水的自然属性,可概括为“三流”和生态效应.“三流”为:(1)流量,指水量大小和时空分布;(2)流态,指流速、流势和水位;(3)流质,指污染物、营养盐、泥沙浓度与盐度.生态效应:指水资源时空变化带来的生态系统和构成变化.“水多水少”的传统水患,与“水浑水脏”的新问题,以及“某些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过大”、“某个水利工程的不利生态影响”都是不…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管理与水利资产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贤 《中国水利》2002,(10):74-75
水资源管理是自然资源管理,属于总体规划,合理配置的管理;水利资产管理是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开发利用形成资产的管理。要根据我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和水利资产的具体情况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3.
Hussein A. Amery 《国际水》2013,38(4):481-489
Abstract

Islam offers its followers extensive guidelines on all aspects of life including how they should use and manag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This religion's teachings on matters related to, for example, family affairs and inheritance are well developed and widely applied in the Islamic World. However, the hydrological dimensions of Islam are underdeveloped. This paper is a small step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Islamically-inspired water management principles. It illustrates that the Koran and hadith have relatively elaborate strategies for water conservation and pollution-prevention. The rationale that water management policies need to fit the cultural norms of the affected people guided the approach to this paper. It hence argues that a carefully-calibrated, Islamically-grounded water management policy is likely to lead to wider acceptability and broader compliance by Muslims because it reflects their value system.  相似文献   

14.
周学文 《中国水利》2003,(15):28-29
《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水价办法》)的出台,是健全水利工程供水价格形成机制,规范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的重要举措。贯彻落实好《水价办法》,必将大大改善目前水利工程水价严重偏低和水费计收困难的状况,有力地促进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进程,增强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良性运行的能力,推动水利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水价标准低、水费收取难是制约水管单位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水管单位长期存在着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经费短缺、机构臃肿、管理粗放等问题,导致了水管单位陷于生存和发展的窘况,大量水利工程得不到正常的维修养护,…  相似文献   

15.
水权管理与节水社会   总被引:35,自引:8,他引:27  
最近,水利上有一个热门话题,这就是水权问题,其关注的焦点是水权的界定、分配以及如何对水权实施有效管理,汪恕诚部长的《水权管理与节水社会》,必将加深您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必将有力地推动水权管理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水权管理与节水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关于水权的议论比较多,几乎成了水利上的热门话题。大家关注的焦点是水权的界定、分配以及如何对水权实施有效管理。这里我结合前段时间去宁夏、甘肃、内蒙、青海四省 (自治区 )检查防汛抗旱工作的一些体会,把我的思考结果拿出来,目的在于引起大家共同探讨,加深这方面的研究,并逐步推动这项工作由理论走向实践。 1水资源的承载能力   中国的水资源问题是随着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逐步显露并被人们所逐步深化认识的。 20世纪 30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概括了水利的性质和作用;新中国成立不久,全国大…  相似文献   

17.
Sustainable Water Management through Flexible Method Managemen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ter management projects are complex and contain many dimensions, including the nature of the problem, technologicalchallenges, and political relevance. Experts and consultants in water management usually work with a limited set of analysis and project planning methods. This implies that expertsand consultants have a restricted spectrum for bidding on watermanagement projects and that the engagement of a specific expertor consultant introduces a biased approach to water management.To alleviate these limitations, experts and consultants shouldhave a readily accessible collection of analysis and project management methods at their disposal, coupled with guidelinesfor combining these methods to best approach a water managementproject.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a taxonomy for classifying methods used in water management. Using this taxonomy, we derivea Project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Model (PMSM) to help expertsselect, combine, and operationalize methods to match best therequirements posed by a project. The taxonomy and PMSM were derived and validated by analyzing more than 90 methods togetherwith experts in the field of water management, and by using themwithin two new project proposals made by an engineering company.We could conclude that PMSM's broad view on water managementhelps experts and consultants choose flexible analysis and project management approaches, and that it increases the involvement of, and acceptance by, all parties involved in water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8.
对水资源管理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兵 《中国水利》2002,(10):31-34
进入21世纪,对水资源管理的工作思路要在“实现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的基础上实现第二次转变,即“从自然资源向经济资源转变”,将对水资源的认识提高到“战略性经济资源”的地位来认识,对水资源的管理要强调两只手管理,即:看得见的政府的手与看不见的市场之手相结合。在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水市场基础理论,培育水市场主体,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确定水权分配的原则,实现市场对水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对水权分配与流转,借鉴其他资源市场建立的经验,进行两级市场模式探析。  相似文献   

19.
20.
治水辩证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及反映它们的命题中都包含着辩证法因素,作为人类大规模实践活动的治水行为更是如此。从秦代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到东汉王景提出“宽河行洪”,从明代潘季驯倡导“束水攻沙”到近代李仪祉比较全面的治水方略,无一不凝结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当代乃至将来的治水实践仍然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唯物辩证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