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吴海华  张成  钟磊  刘力  李亚峰  贺俊超 《材料导报》2021,35(24):24047-24051
本实验研究了天然鳞片石墨/酚醛树脂混合粉末、人工合成石墨/酚醛树脂混合粉末的流动性及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SLS)成型工艺性,并对天然鳞片石墨原型件和人工合成石墨原型件进行二次固化、真空压力浸渍致密化后处理.研究发现,加入球形石墨粉末有助于改善两种石墨/酚醛树脂混合粉末的流动性,提升了天然鳞片石墨/酚醛树脂混合粉末的堆积密度,但降低了人工合成石墨/酚醛树脂混合粉末的堆积密度;在相同条件下,天然鳞片石墨/酚醛树脂混合粉末的流动性更佳;在成形精度方面,人工合成石墨SLS原型件表现为各向同性,而天然鳞片石墨SLS原型件表现为各向异性;人工合成石墨SLS原型件比天然鳞片石墨SLS原型件具有更高的抗弯强度;经过二次固化、真空压力浸渍致密化处理后,人工合成石墨成型件的抗弯强度和导热性能也更佳.  相似文献   

2.
喷雾干燥YPSZ纳米结构热喷涂粉末材料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锋  蒋显亮  任先京  李振铎  周恒  崔颖 《功能材料》2005,36(11):1769-1771
YPSZ纳米结构粉末材料的研究是热喷涂制备YPSZ纳米结构涂层必须首先进行研究的问题。本文采用喷雾干燥方法制备适合于热等离子体喷涂的YPSZ纳米结构粉末原料,同时采用等离子体喷涂制备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晶粒大小、颗粒形貌,X射线衍射分析相组成,对喷雾干燥后粉末进行热重-差热分析,测定粉末的松装密度、振实密度及流动性。结果表明制备的YPSZ粉末材料具有实心、流动性好、松装密度高、振实密度高、球形度高、单斜相少等优点,采用热等离子体喷涂沉积制备YPSZ纳米结构涂层。  相似文献   

3.
陈强  冯鹏发  武洲  胡林 《中国粉体技术》2013,19(1):42-44,57
采用自行研制的等离子设备实现钼粉颗粒的球形化,研究工艺参数对钼粉颗粒球形化的影响,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霍耳流速仪和斯科特容量计观测球形钼粉的微观形貌,检测其流速和松装密度。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后钼粉颗粒的形状由不规则变为球形,钼粉流动性显著提高,松装密度增大;当输入功率为25 kW,送粉量为50 g/min时,钼粉颗粒的球形化最理想。  相似文献   

4.
膨胀次数对天然鳞片膨胀石墨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高林  龚银香  马玲 《新型炭材料》2006,21(2):139-143
借助于N2物理吸附、XRD和SEM对经多次膨胀后的天然鳞片石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膨胀次数的增加,石墨膨胀前后的松装密度的差别越来越小。在多次膨胀过程中,第一次膨胀时鳞片石墨比表面积增加量最大,后续的膨胀对石墨比表面积的影响逐渐减小。鳞片石墨经过五次膨胀后,d004和d101分别有约千分之二和千分之四的增加,多次膨胀石墨仍由石墨微晶构成。多次膨胀后石墨为蓬松状的粉末,在微观结构中出现了类似于揉搓纸团的结构。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球形石墨的振实密度,采用LNP-18A整形机对天然石墨粉碎样进行球化实验,探讨球化轮转速、风量、分级轮转速、球化时间等4种不同参数对石墨球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球化轮转速在3 600~6 000 r/min时,石墨粒径减小,球化作用使得粒度分布变窄,振实密度增大;风量提升57.1%,成品率降低7%,D_(10)增大11.43%;D_(10)与D_(max)随着分级轮转速增加减小的程度最为显著,成品率增加8%,振实密度变化不大;球化180 min后球形石墨的振实密度增大97.19%,细粒级颗粒含量先减少后增加;物料为2 kg条件下,球化轮转速为6 000 r/min,分级轮转速为3 900 r/min,风量为4.54 m~3/min,球化180 min振实密度达到0.913 g/cm~3,成品率达到67%。  相似文献   

6.
不同粒径球形LiFePO4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寅  王子港  杨晖 《功能材料》2011,42(3):448-451
利用控制结晶法制备了粒径约为1、5、10μm球形FePO4,以此为前驱体通过碳热还原法合成不同粒径的球形LiFePO4正极材料.采用XRD、SEM以及恒流充放电测试等手段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并比较了不同粒径产物的振实密度.合成的材料较好地保持了球形形貌,大粒径的样品振实密度高达2.03 g/cm3,...  相似文献   

7.
为了改善银粉颗粒的表面光滑度和均匀性,以硫酸亚铁铵为还原剂、AgNO3为原料和吐温65(TW65)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单分散球形微米银粉。研究了还原剂浓度、反应温度、表面活性剂用量等对银粉粒度分布的影响,并探讨了银粉的形成机制。研究确定较优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室温,还原剂与AgNO3的摩尔比为6∶1,TW65与AgNO3的质量比为5%。在较优工艺条件下制备出了粒度均匀单分散球形银粉,平均粒径为1.18μm左右,松装密度为2.4g/cm3,振实密度为4.9g/cm3,回收率达99.56%,基本达到了太阳能电池用银粉要求。  相似文献   

8.
<正>2013年10月23日,来自世界500强企业列前100位的一家日本株式会社第二次专程来到浙江力普粉碎设备有限公司订购石墨粉碎球化生产线。现场带料试验结果表明,由该生产线加工的石墨微粉精度更好,振实密度高,球形度理想,产品成品率高,粒度集中,耗能降低20%左右。日商对此十分满意,当场下单订购,并将浙江力普作为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9.
徐戎  蒋显亮 《功能材料》2006,37(8):1328-1330
对喷雾干燥和经不同温度热处理后的Al2O3纳米团聚体粉末的松装密度及振实密度进行了测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团聚体粉末颗粒的大小和形貌以及纳米晶颗粒的大小,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热处理后粉末的相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在1050~1250℃热处理后的Al2O3纳米团聚体粉末颗粒仍近似球形,粒径在10~90μm之间.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纳米团聚体大颗粒表面发生塌陷,大颗粒之间发生连接,大颗粒内部纳米颗粒明显长大.低于1250℃热处理后的粉末流动性好,振实密度高,适于等离子体喷涂制备纳米结构涂层.  相似文献   

10.
晶硅太阳能电池是利用最广泛的太阳能电池,但是,其光电转换效率远低于理论最大值(31%)。本文首先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出高分散的微米(D50=2.78 μm)和亚微米(D50=0.56 μm)球形银粉,然后将微米银粉和亚微米银粉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并借助XRD、SEM、EDS等测试方法研究了银粉的振实密度对前电极栅线的横截面结构、表面形貌以及电池接触界面结构和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银粉的振实密度高于纯微米或亚微米银粉的振实密度,当亚微米银粉在混合银粉中质量分数为15%时银粉的振实密度最高。且当银粉的振实密度最高时,前电极栅线的横截面结构、表面形貌和电池的接触界面结构最优,电池的电性能最佳。综上,银粉的振实密度对电池的电性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