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模糊理论建立了河流水质风险评价模型,通过加权评价和熵值法确定了多个监测序列指标权重,给出了5级水质污染风险等级,评价了渭河干流陕西段污染物序列风险以及区间水质污染风险。结果表明:渭河主干河流中下游水质污染风险较大,上游风险相对较轻。这些研究为河流水质控制与恢复管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渭河干流定西段受天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干扰,不同程度上出现了河流水质恶化、形态结构破坏、水文条件变化以及生境退化等问题。在综合分析河流系统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渭河干流流域自然环境特征及河流生态环境现状,提出渭河干流定西段管理保护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水质水量结合评价渭河干流(陕西段)水资源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全面掌握渭河(陕西段)干流水资源变化总体情况,本文收集2000-2008年陕西段渭河干流水文、水质监控断面的监测资料,分别从水质、水量以及两者相结合的角度分析了渭河干流的水环境状况,并重点讨论了渭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径流量与COD、NH3-N污染物的同期监测浓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渭河干流(陕西段)中下游水体水质为劣V类,已受到严重污染。渭河干流可利用的水资源量有所下降,其中80%以上的水资源水质为V类,不能满足水体利用的水质目标要求,渭河干流"水质型"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凸显。渭河干流上游径流量与COD、NH3-N污染物的浓度呈低相关性,随着流程变化,径流量与COD、NH3-N污染物的浓度在渭河干流的下游华县水文站已表现为中度负相关。相比较而言,渭河干流河流水量的变化对COD浓度的影响程度大于对NH3-N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渭河干流关中段季节性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龙  曾维华  吴昊 《人民黄河》2015,(2):72-74,77
针对季节性河流流量具有周期性变化的特点,采用季节性污水排放计划(SDP)的季节划分方法,提出季节性河流水环境容量计算方法。以渭河干流关中段为例,将一年划分为旱雨两季,利用一维水质模型计算8个季节划分方案和1个对照方案在50%、75%和90%保证率下的水环境容量。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保证率下,分季节计算的渭河干流关中段COD和NH3-N环境容量分别是传统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的1.17~1.59倍和1.25~1.79倍,表明分季节计算的河流水环境容量明显大于以年为单位计算的河流水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5.
渭河陕西段水质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渭河干流陕西段水质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为了定量研究河流水质趋势变化状况,本文分别采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和均一性检验对渭河干流陕西段13个水质监测断面的水污染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O水质趋势呈下降趋势,而CODMn和BOD5呈上升趋势,NH3-N无趋势变化;渭河干流陕西段的CODMn和BOD5趋势呈不均一变化,而DO和NH3-N检验呈均一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全面了解渭河干流(陕西段)的水环境质量情况,本文根据2000-2008年陕西段渭河干流13个水质监控断面的监测资料,选取COD、NH3-N、BOD5、DO4项主要污染物指标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灰色局势决策-综合指数方法对该河段的水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①渭河干流陕西段综合水质指数介于1.967~5之间,表明该段河流已受到污染。自常兴桥断面直至潼关吊桥断面,COD、NH3-N、BOD5、DO的监测浓度仍然超过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Ⅴ类标准限值要求,污染严重。②自2003年以来,渭河干流陕西段河流水体水质总体呈现好转趋势,主要表现在宝鸡市境内河段,这可能与入河污染物总量的变化相关。灰色局势决策-综合指数方法以细化的数值反映了评价结果,可进一步科学、客观地反映出渭河干流陕西段水质动态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7.
曹原  李娅芸 《陕西水利》2024,(3):108-110
选取黄河最大支流渭河干流拓石、林家村、蔡家坡、漆水河入口、咸阳公路桥、耿镇、何寨乡、华县、吊桥共9个水质监测站近十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河流现状水质、河流水质近十年变化以及主要污染物的趋势变化情况。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黄河最大支流渭河水质逐渐转好,2021年起整个渭河干流达到Ⅲ类水质,甚至中游杨凌至咸阳段和下游渭南段达到了Ⅱ类水质。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总磷三个主要污染物2014年~2023年的浓度逐渐变小,并呈显著下降趋势,水质转好。根据渭河流域的情况提出具体措施和建议,对渭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渭河陕西段河水水质COD、NH3-N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渭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是重要的地表水体。随着近年来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农业用水量不断上升,排入渭河的污染物质逐年增加,致使渭河的水质污染不断加剧,已基本丧失了其原有功能。分析渭河水质变化特征对于防治渭河水污染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渭河干流的19个监测断面以及渭河(陕西段)断面的COD和NH3-N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虽然渭河的水质总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的遏制,但渭河干流仍有1/2的监测断面没有达到水环境功能的要求,2007-2011年虽然渭河一些断面的水质仍为劣Ⅴ类,但COD和氨氮的浓度呈逐年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大夏河流域水环境现状及污染原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夏河干流及5条支流水质监测断面进行监测分析和调查评价,发现大夏河流域大部分河流仅源头上游水质尚好,中下游明显受到污染。污染河段有大夏河折桥段、合作河合作段、红水河临夏段、牛津河取水口段,主要纳污河段污染物超标严重,甚至达到Ⅴ类。该流域中企业直接排污、排污管网不配套、城镇污水处理能力不足、河道内非法采沙、水土流失、化肥和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污染物超标严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渭河关中段水环境容量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渭河多年的水质监测资料,选取COD作为衡量渭河污染程度的主要指标,采用一维稳态水质方程和段首控制法计算分析渭河关中段的水环境容量.计算中根据最不利原则,选用最枯月水文条件进行计算,分功能区段计算,最后求和得到渭河关中段总的水环境容量(即年允许排放量)为165 192t/a.其中有一半的功能区段排放量已经严重超出水环境容量,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对现状污染源排放量进行削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