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观察短期应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蛋白尿的作用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采用的方法为 :单侧肾切除的成年雄性SD大鼠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制成糖尿病模型。动物随机分成单侧肾切除对照组 ,糖尿病模型组和氯沙坦治疗组。治疗组给予 40mg kg氯沙坦灌胃治疗 ,对照组和模型组均给予自来水灌胃。两周后 ,测 2 4h尿蛋白量 ,并处死动物 ,取肾皮质切成 1mm× 1mm× 1mm小块 ,多聚亚胺 (PE1 )染色后 ,戊二醛和磷钨酸混合固定 ,锇酸后固定 ,逐级酒精脱水 ,树脂包埋 ,超薄切片 ,醋酸铀枸…  相似文献   

2.
胡佳  高进  陈萍 《激光杂志》2011,(1):90-91
目的:观察脂多糖(LPS)致大鼠感染性脑水肿后水通道蛋白4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脑水肿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方法:8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组,n=12):生理盐水对照组(S组,n=12):水肿组(L组,n=60).水肿组又按注射脂多精后6h、12h、24h、48h、72h分为5个亚组(n=12).向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NO)缺乏型高血压大鼠,第四脑室外侧隐窝室管膜细胞及其分泌状态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其中20只予以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 15 mg/d,腹腔注射,复制高血压动物模型;10只予以0.9%氯化钠2 mL/d腹腔注射作为对照.对照组、用药2周组和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性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早期肺组织的超微病理变化,探讨AHNP肺损伤的发生机制。方法:雄性大鼠,胰胆管内逆行注射5.0%Na-Tc溶液,建立AHNP模型,随机分为3组(给药后30 min、3h、6 h),光镜和电镜下观察AHNP早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光镜下,实验大鼠胰胆管内注射Na-Tc后30 min出现肺水肿、炎细胞浸润及局灶性肺不张;给药后3 h肺小血管管腔内有血栓形成;给药后6 h可见大片肺不张及炎细胞浸润增多。电镜下,给药后30 min可见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肿胀,管腔内红细胞瘀滞,以及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板层小体排空和肺泡腔显著狭窄;给药后3 h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严重肿胀,管腔内可见微血栓形成;给药后6 h肺泡腔内可见红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板层小体排空明显增多。结论:AHNP实验大鼠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广泛受损并诱发血管内微血栓形成是导致肺微循环障碍、引起早期肺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创伤面积收缩率和组织病理学角度观察630nm连续输出型弱激光,在功率密度一定(10mW/cm 2)时,每日创面照射剂量分别为1.2J/cm 2、2.4J/cm 2和3.6J/cm 2对Wistar大鼠背部皮肤开放型创伤愈合的影响.方法:用手术剪在每只Wistar大鼠背部造四个圆形、全层皮肤切除的创口,按照完全随机设计,将同一只大鼠背部的四个创口划分到空白对照组和三个不同剂量照射组,造创半小时后照射,连续照7天;再将大鼠随机分为1~6组,依次在造创后的第12、24、48、72、120和168小时处死取材,进行HE染色,光镜下评价;对第5、6组的样本增加马松(Masson)特染,光镜下评价;并对第6组在每次照射前用无菌薄膜沿边缘描记一次创面,采用ImageJ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创口面积,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创伤面积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空白对照组与各照射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弱激光照射组较空白对照组有以下特点:炎性期持续时间短,肉芽组织出现早,在同一时期,肉芽组织成熟、胶原数量多且其中成熟胶原所占比重大、表皮新生速度快,并且,这种优势随着所用剂量的增加而更加明显.结论:功率密度为10mW/cm 2,剂量分别为1.2J/cm 2、2.4J/cm 2和3.6J/cm 2的630nm弱激光照射能够产生创伤部位局部效应,促进Wistar大鼠背部皮肤开放型创伤的愈合过程,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创伤愈合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急性铀中毒主要表现为肾近曲管上皮细胞坏死,其主要急救手段是螯合剂促排治疗。我们以前利用大鼠进行光镜研究时看到,由于常用的螯合剂也是一种肾脏毒,因此只有在中毒极早期给药(H—73—10及DTPA)方可奏效,中毒1—3天后给药不但无益相反可以促进铀所引起的肾脏坏死。本文进一步利用电镜研究铀中毒肾坏死及中毒后不同时间使用螯合剂治疗的效果。材料和方法:共观察雄性大鼠22只,硝酸铀酰水溶液皮下注射1mgU/kg体重,中毒15分和2天后用H—73—10(0.5g/kg体重)腹腔注射治疗,每天一次连续5天。铀中毒后6小时、1天、7天处死,取肾皮层,戊二醛锇酸双固定,少数动物主动脉灌流固定,超薄切片,DXA4—10型透射电镜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β-七叶皂苷钠对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用立体定位法采用新鲜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于术后1 h、3 h、6 h和24 h经尾静脉注射七叶皂苷钠(2.5 mg/kg);对照组于相应时间点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连续用药3天(1次,天),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次/天).评估大鼠治疗前及治疗后的行为学改变、测定脑含水量和电镜下检查血肿周边脑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治疗组脑含水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治疗组间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3天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行为学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镜观察显示治疗组血肿周围脑组织内星形细胞足突水肿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所减轻;4个治疗组之间相比,出血后1h治疗组脑水肿的效果最佳.结论:β-七叶皂苷钠对脑出血后早期脑水肿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电磁脉冲对大鼠肾上腺超微结构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本研究拟通过观察电磁脉冲 (EMP)辐照大鼠后其肾上腺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的改变 ,初步探讨EMP致肾上腺损伤的特点。方法 :雄性二级Wistar大鼠 2 4只 ,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4只。其中 1组为对照组 ,其余 5组为辐照组。辐照组在高场强电磁脉冲模拟源下 ,以场强为 6× 10 4 V m ,脉冲上升时间为 2 0ns,脉宽为 30 μs的条件下 ,在2min内辐照大鼠 5次 ,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 ,辐照后于 1h、6h、12h、2 4h和 4 8h活杀动物 ,左侧肾上腺常规光镜制片 ,右侧肾上腺 4 %戊二醛及 1%锇酸双固定 ,Epon812包埋。LKB - 1180 0 (Pyramitome)半薄切片 ,定位后 ,LKB -Ⅴ型超薄切片机切片 ,乙酸铀和柠檬酸铅双染色 ,PHILIPS -CM12 0电镜下观察、拍片。结果 :辐射组大鼠肾上腺皮髓质细胞超微结构在 1h后即出现变化 ,且逐渐加重 ,包括皮质细胞内脂质颗粒及髓质细胞内的内分泌颗粒排空明显 ;细胞水肿 ,线粒体肿胀、空化、髓样体形成 ;内质网扩张 ;皮质细胞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核异染色质边集 ,早期细胞凋亡表现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的明显空化。结论 :EMP可引起大鼠肾上腺皮髓质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并可诱导其凋亡的发生。细胞膜系统的损伤及应激反应可能参与了其超微结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9.
适合光镜和电镜诊断肾小球疾病的固定剂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使已经石蜡包埋的肾穿组织脱蜡后进行电镜观察,关键是选择适当的固定剂。方法:在石蜡包埋前,肾穿组织分别用甲醛、戊二醛及戊二醛、锇酸双固定。根据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选择能兼顾光镜和电镜的固定剂。结果:甲醛固定不能有效保存肾穿组织的超微结构,锇酸的固定能有效地保存超微结构,但严重影响了光镜切片的染色;而戊二醛与甲醛相比,较好地保存了肾穿组织的超微结构,同时又不影响光镜切片的染色。结论:在石蜡包  相似文献   

10.
以大剂量LRH-A200μg/次,隔日皮下注射持续60天,造成雄性大鼠生殖功能障碍的动物模型。以“赞育丹”进行实验性治疗,以电镜技术为手段,对模型组、中药组和对照组动物的睾丸和垂体促性腺激素(GTH)细胞进行观察。结果表明,“赞育丹”对大剂量LRH类似物的抗精子发生效应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同时也表明,中医“肾主生殖”理论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有关。  相似文献   

11.
长期低铅染毒大鼠脾脏超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长期低铅染毒对大鼠脾脏免疫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建立低铅染毒的大鼠模型,8周后测定血铅并应用透射电镜技术观察大鼠脾脏免疫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①电镜观察,脾脏免疫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线粒体肿胀、空泡化或固缩;内质网肿胀、脱颗粒;②以上变化均随着铅染毒剂量的增加而加重。讨论:长期低铅染毒即可导致脾脏免疫细胞的损伤,为进一步研究铅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电痛阈测定法精确评定光敏剂亚甲兰的镇痛效应.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生理盐水组、0.25%亚甲兰组、0.5%亚甲兰组、0.75%亚甲兰组、1%亚甲兰组.将清醒大鼠的右下肢给予刺激,左肢引导,给予以0.28mA为起始强度、0.02mA为阶梯值的5个串长的连续递增的电刺激,观察给予一定的刺激强度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出现第一个复合波形后的相对应的电流值,作为动物给药前之基础痛阈值.选择靠近刺激电极中枢段的右侧坐骨神经为阻断点,神经刺激器定位,注射药物,同样的方法观察记录给药后的1h、2h、3h、4h、6h、8h、12h、24h的痛阈的变化,来确定约物的镇痛效果及药物的起效时间和作用高峰时间.结果:0.25%组亚甲兰无效应,0.5%组在4小时起效,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但是很快又恢复至对照水平.0.75%组滓射后3d小时起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且这种效果可以持续12小时:1%组注射后2小时起效果,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且这种效果可以持续24小时之久.结论:亚甲兰可以提高大鼠的痛阈值,且有浓度递增效应.0.75%组和1%组阻滞效果显著,2小时至3小时起效,4小时达高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生物大分子表面加强的激光解析/电离时间飞行质谱技术(Seldi-Tof-MS)检测大鼠抗Thy-1模型在系膜增殖期血清中的差异多肽,寻找与系膜增殖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12只200g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对照组尾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模型组尾静脉注射抗Thy-1抗体,7d后处死。过碘酸-希夫(PAS)染色检测病理变化,Seldi-Tof-MS检测血清中差异多肽。结果模型组在第7天出现明显的系膜细胞增殖和基质积聚,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有两个多态峰发生变化(P<0.01),其中质荷比为2746ku的多肽在模型组高表达,7399ku在模型组低表达。结论利用Seldi-Tof-MS在抗Thy-1模型血清中成功发现了两个差异多肽,他们可能是系膜增殖相关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靶向bcl-2小分子化合物(Z24)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完全随机化方法将30只大鼠分为2组,每组15只鼠(15只眼),应用角膜基质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采用灌胃给药。治疗组:Z24混悬液(80mg/kg);对照组:等量不含Z24的空白液;自术后第1天起,1次/d,连续用药7d。每组预先标定8只大鼠进行新生血管的定量观察,其余大鼠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缝线后第7天,治疗组新生血管的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应用Z24能够延缓角膜新生血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赵维  李兵  张涛 《激光杂志》2010,(2):90-90,92
目的:研究奥拉西坦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大鼠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建立慢性间歇性缺氧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慢性间歇性缺氧组、药物组,并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三组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功能。结果:Morris水迷宫学习成绩(定位航行实验):从第一天开始,慢性间歇性缺氧组的逃避潜伏期明显长于空白对照组,(P〈0.05),药物组的逃避潜伏期接近空白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Morris水迷宫记忆成绩:慢性间歇性缺氧组的穿越平台次数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药物组的穿越平台次数接近空白对照组,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在跨越目标象限时间占整个游泳的时间百分率的比较:慢性间歇性缺氧组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药物组接近空白对照组,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大鼠的学习能力有一定的损伤;经奥拉西坦治疗后的大鼠学习能力有了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作可应用于常压慢性间歇性缺氧研究的动物模型,探讨慢性间歇性缺氧对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影响。方法:大鼠分别给予空气(对照组,UC组)、间断低氧4周(慢性间歇性缺氧组,CIH组)及复氧4周(复氧组,RH组)处理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睾酮(T)、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测定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含量。结果:与UC组、RH组比较,CIH组的T、FSH、LH、GnRH明显减低,UC组和RH组无明显改变。结论:慢性间歇性缺氧致使大鼠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异常,反馈调节紊乱,复氧能使其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脉冲电磁场对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作用机制。方法:选30只SD大鼠分成三组:脉冲电磁场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按文献方法钳夹坐骨神经对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造模。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对照组不进行脉冲电磁场治疗,治疗组给予0.3mT 2Hz脉冲电磁场治疗三个疗程。治疗方法为2Hz、0.3mT电磁场每天2次,每次3小时。疗程结束后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三组大鼠坐骨神经的神经生长因子-信使核糖核酸(NGF-mRN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脉冲电磁场治疗组NGFmRNA表达水平明显强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脉冲电磁场治疗可明显增强坐骨神经损伤后NGFmRNA的表达,促进坐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使肢体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8.
野百合碱诱导实验性肺动脉高压病理形态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30只Wistar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60mg/kg体重),建立肺心病模型,观察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的机理。方法:利用注射野百合碱方法建立肺动脉高压的动物模型,通过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野百合碱对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导致肺动脉血管平滑肌增生及右心室的变化,并分析病变之间的关系。结果:野百合碱注射可使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并诱导肺动脉血管壁的重建,特别是平滑肌明显增生,右心室肥厚。  相似文献   

19.
陈雁南  裴帆  李晓智  陈新 《激光杂志》2011,(5):89-90,92
目的:研究局部注射不同浓度骨保护素对大鼠牙齿移动的影响。方法:选用10周龄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分0.5mg/kgOPG组和0.05mg/kgOPG组,每组20只。在右上颌第一磨牙施加40G左右力使其移向近中。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右上颌第一磨牙腭侧粘骨膜下分别注入重组人骨保护素rhOPG—Fe和...  相似文献   

20.
近十几年,新型弛豫铁电单晶铌镁酸铅-钛酸铅受到广泛关注。但温度稳定性稍差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为了进一步改善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的声表面波性能,文章利用部分波法研究了铟元素掺入对铌镁酸铅-钛酸铅晶体声表面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铟的掺入在提高晶体稳定性的同时,部分减低了晶体的声表面波机电耦合系数,略提高了晶体的声表面波相速度,减小了能流角。综合来看,其机电耦合系数仍明显高于传统压电材料,而声表面波相速度则明显低于传统压电材料。这有利于增加声表面波器件的带宽并减小器件尺寸。因此铌铟酸铅-铌镁酸铅-钛酸铅单晶具有较优异的声表面波性能和较好的温度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