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双层纯钙线制备工艺和在LF炉使用双层纯钙线替代硅钙线、实芯纯钙线与使用双层纯钙线进行钙处理对比试验。试验及使用情况证明,双层纯钙线、实芯纯钙线进行钙处理试验对比,二者在试验钢种的钙收得率提高或相当,实芯纯钙线钢水喷溅较大;生产中使用双层纯钙线、硅钙线进行钙处理试验对比,二者钢水喷溅程度相当,双层纯钙线的钙收得率较高,平均提高了53.4%。  相似文献   

2.
韩春鹏  刘平  董珍 《包钢科技》2011,37(6):14-16
进行高钙包芯线在低碳低硅钢中的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高钙包芯线的钙收得率为铁钙包芯线的3.29倍,每炉高钙线的喂入重量为铁钙线的0.4倍,且高钙线喂丝时间短。  相似文献   

3.
准确测定硫化钙和亚硫酸钙的含量,对于脱硫灰还原工艺的参数选择和转化进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用过量碘标准滴定溶液将样品中的硫化钙和亚硫酸钙氧化,磷酸(1+4)溶液溶解样品并调节pH值,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返滴定得到硫化钙和亚硫酸钙消耗的碘标准滴定溶液的量,从而得到硫化钙和亚硫酸钙的总含量;硫化钙与碘反应生成硫单质,用热氢氧化钾溶液洗脱生成的硫单质的质量得到样品中硫化钙的含量,两者之差即为亚硫酸钙的含量,从而建立了脱硫灰还原产物中硫化钙和亚硫酸钙的测定方法。将实验方法应用于不同工艺流程得到的脱硫灰还原产物测定,7次平行测定硫化钙和亚硫酸钙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0.54%~1.8%。按照实验方法,对3种配制的脱硫灰还原产物中硫化钙和亚硫酸钙进行测定,测定值均和理论值相符。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钢水钙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及条件,分析了钢水的实芯纯钙线钙处理工艺优势,与钙铁线相比,使用实芯纯钙线喂线长度减少50%,钙的吸收率提高10%,并且减少了钢水的温降。结合宣钢炼钢厂钙吸收率和钢水增钙试验,分析了实芯纯钙线的喂线速度对钙吸收率的影响,最终确定120 m/min为最佳喂线速度。应选择在钢液下降流的中心位置喂线,尽量远离吹氩亮圈。  相似文献   

5.
准确测定硫化钙和亚硫酸钙的含量,对于脱硫灰还原工艺的参数选择和转化进程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用过量碘标准滴定溶液将样品中的硫化钙和亚硫酸钙氧化,磷酸(1+4)溶液溶解样品并调节pH值,硫代硫酸钠标准滴定溶液返滴定得到硫化钙和亚硫酸钙消耗的碘标准滴定溶液的量,从而得到硫化钙和亚硫酸钙的总含量;硫化钙与碘反应生成硫单质,用热氢氧化钾溶液洗脱生成的硫单质的质量得到样品中硫化钙的含量,两者之差即为亚硫酸钙的含量,从而建立了脱硫灰还原产物中硫化钙和亚硫酸钙的测定方法。将实验方法应用于不同工艺流程得到的脱硫灰还原产物测定,7次平行测定硫化钙和亚硫酸钙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0.54%~1.8%。按照实验方法,对3种配制的脱硫灰还原产物中硫化钙和亚硫酸钙进行测定,测定值均和理论值相符。  相似文献   

6.
以高钙镁钙砂为原料,制做高钙镁钙砖,研究高钙镁钙砖制备,检测分析制品的常温耐压强度、热震稳定性及抗渣性.结果表明:对于不同CaO含量的镁钙砖而言,CaO含量的增加会降低常温耐压强度,随着CaO含量的提高,镁钙砖的热震稳定性增加;CaO含量为40%、50%、60%的高钙镁钙砖都具有良好的抗渣侵性能,CaO含量越高,抗侵蚀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7.
刘珍童  杨文  任英  张立峰  王伟健 《钢铁》2020,55(3):29-34
 由于对钙处理影响因素的认识不足,不同企业的钙处理效果不尽相同。为了促进钙处理精准度的提升,从钢液和炉渣成分、钙处理合金种类及载体、钙处理工艺操作以及钙处理时机等方面对铝脱氧钢钙处理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规律进行了简要阐述。钙处理效果影响因素很多,不同企业面临的主要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研究结果可以帮助钢铁企业认识自身钙处理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实现钙处理的精准控制,达到提升产品质量和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研究转炉炼钢现有生产条件下高钙线钙处理的可行性、工艺技术方法及冶金效果,与原铁钙线处理做比较,并进一步优化高钙线处理工艺,提高钙回收率,改善钢水流动性、降低吨钢钙处理成本,减少烟尘的排放。  相似文献   

9.
钙含量对钢水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钙处理钢水能够在较低过热度下正常浇铸.为弄清楚钙处理影响钢水流动性的原因和确定最佳的钙含量范围,从钙含量和钢水中夹杂物固相率之间的关系方面研究了钙元素在钢水中的行为.分析不同钙含量的钙处理钢试样中的夹杂物成分并利用Al2O3-CaO-SiO2三元相图确定试样中钙铝和钙铝硅酸盐夹杂物在浇铸温度下的存在状态,由此得到钙含量和夹杂物固相率之间的关系.改善钢水流动性最佳的钙含量范围在(17~23)×10-6之间.  相似文献   

10.
用造纸厂白泥废渣作脱硫剂脱除烟气中的SO2,做了传统湿式钙法与钙-钙双碱法两种工艺的对比实验,研究了影响钙-钙双碱法脱硫效率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运用钙-钙双碱法脱硫工艺不结垢,能连续、稳定脱硫,脱硫效率大于90%,达到了以废治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朱秋菊 《甘肃冶金》2013,35(4):11-12
为了降低转炉炼钢工序的合金消耗,在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炼钢厂120t、60t、80tLF精炼炉上进行了纯钙包芯线合金替代试验。转炉炼钢过程中使用纯钙包芯线进行钢水钙处理,钙平均收得率达到了16.02%~31.42%的好效果,试验证明,纯钙包芯线作为钙处理剂能成功替代钙铁线和硅钙线。  相似文献   

12.
正确使用钙合金脱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小方坯连铸生产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钙合金脱氧使用问题,本文通过对钙在钢中行为的讨论,阐明钙在钢中的一些物理、化学性能,钙对钢液的净化作用;钙与硅、铝脱氧剂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从而提出正确使用钙合金脱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3.
测定铁合金中钙钡镁普遍采用EDTA络合滴定法。通过一次溶样,可以连续测定硅钙钡镁中钙钡镁三种元素。分别测定钙钡合量,钙镁合量,钙含量,再通过差减分别得到钙钡含量。因此寻找到各自变色敏锐的指示剂对于分析结果的准确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镁钙系耐火材料是工业生产应用中的一种重要的碱性耐火材料。镁钙系耐火材料在自然条件下容易发生水化反应,严重抑制了镁钙系耐火材料的应用与发展。系统的总结了镁钙系耐火材料特点和镁钙系耐火材料的水化机理,利用热力学计算进一步说明镁钙系耐火材料发生水化反应机理。从表面处理法、烧结法及添加剂法三个方面说明目前镁钙系耐火材料抗水化性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旨在为今后镁钙系耐火材料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钙处理提高钢的洁净度及夹杂物改性的理论基础,结合钙的物理特性,回顾了钢中加钙方式的演变,重点分析了喂线工艺的优点及钙包芯线的结构与芯粉组成的优化历程,并综述了喂线工艺重点参数的优化研究,提出了钙处理工艺依然存在的问题及稳定钙的收得率、实现精准喂钙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一种快速测定硅钙钡镁合金中钙、钡和镁含量的分析方法。以盐酸、硝酸和氢氟酸分解试样,高氯酸冒烟除去残余的盐酸、硝酸和氢氟酸,经过氨水沉淀分离铁、铝等干扰元素后,在pH 10的NH3·H2O-NH4Cl缓冲体系中,以邻甲酚酞指示滴定终点, 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钙镁合量;在pH≥12的氢氧化钾缓冲体系中,分别以钙指示剂和钙黄绿素-茜素混合指示剂指示滴定终点, EDTA滴定法分别测定钙及钙钡合量。根据钙钡合量与钙含量的差值和钙镁合量与钙含量的差值,可分别得到钡和镁含量。经氨水沉淀后试液中残余的铁、铝和其他干扰离子用三乙醇胺掩蔽,钡对滴定钙和钙镁合量以及镁对滴定钙和钙钡合量的干扰分别通过生成硫酸钡和氢氧化镁沉淀的方法消除。建立的方法用于实际硅钙钡镁合金中钙、钡和镁测定,测定值与对照方法测定值相符,钙、钡和镁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38%、1.9%和1.9%。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选冶产品中钙和镁物相的分析方法,可同时测定选冶产品中钙、镁、硫酸盐相;钙、镁氧化物相及其他钙镁相;分相后经苯甲酸铵─铜试剂沉淀分离,取分样进行钙镁连续络合滴定;实现了对钙和镁物相的连续分相测定并获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主要研究在转炉炼钢厂现有生产条件下,实芯纯钙线钙处理的可行性、工艺技术方法及冶金效果,并与原硅钙线钙处理比较,以期优化钙处理工艺,提高Ca回收率,改善钢水流动性,降低吨钢钙处理成本。  相似文献   

19.
利用废盐酸对低品位菱锰矿进行了扩大浸出试验,并对除钙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扩大试验锰浸出率可达95%;氯化锰溶液中钙浓度低于5 g.L-1时,钙不会随结晶析出;草酸和硫酸锰对浸出液除钙后溶液中钙含量分别还有8.3和7.9 g.L-1;利用硫酸锰在浸出过程中同时除钙,过量系数为0.8时,浸出液经一次浓缩(浓缩比0.25)后钙浓度可降至1.7 g.L-1,除钙率达到96%,省略了额外的除钙工序,一次浓缩后获得石膏纤维副产品。  相似文献   

20.
《炼钢》2010,(6)
进行了新型复合钙包芯线的开发及生产应用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新型复合钙包芯线比使用常规钙包芯线的钙处理效果更好,可以进一步提高钢的纯净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