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主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旅游是21世纪的旅游发展方向,民俗文化是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在精神、文化、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试图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主题进行总结、归纳及研究。  相似文献   

2.
民俗文化和乡村旅游是一种共生关系。民俗文化能促进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也可以促进民俗文化的保护。民俗文化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和依托资源,但并非所有的民俗文化都可转化为旅游资源,只有通过合理开发、科学配置才可实现其资源的转化。通过对民俗文化资源概念、特点的分析,探讨民俗文化资源的配置原则,并提出其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3.
疍民民俗文化是极富地域特色的民族文化。随着文化旅游的深入开展,积极实现疍民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设计,对于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及产业化传播具有重要促进意义。文章首先从整体上介绍了疍民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的价值,然后探讨了疍民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原则与视觉元素提取,最后从打造具有"疍民味道"的饮食旅游文化、围绕疍民文化拓展开发新的旅游文化体验产品、创建容纳疍民民俗文化生态博物馆三方面对疍民民俗文化旅游纪念品的开发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尤其是特色文化资源对于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特色文化资源中,地域文化特色鲜明的优秀民俗文化和民族艺术具有极高的资源利用价值。甘孜州是四川省生态环境保存最为完好、自然风光极为优美的地区。并且是为当代世界的人们所向往的远离城市喧嚣、人与自然高度和谐共存、风景优美的理想境界地区——香格里拉的核心区域。  相似文献   

5.
以阳朔县木山村为例,考察旅游对村落民俗文化变迁的影响。阐述了由于周边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影响,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木山村在物质民俗文化、精神民俗文化和制度民俗文化方面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以泉州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分析,并重点探讨它的规划与开发的对策,可以促进泉州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侗族旅游产业发展中,由于政策制定不到位、策划宣传不力、开发资金短缺、外界文明的冲击等因素,使侗族民俗文化受到一些影响。为合理开发利用侗族旅游资源,并使侗族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中得到保护,应明确侗族旅游开发中各个主体的义务与责任,立法保护,监督与评价并突出特色。  相似文献   

8.
民俗文化型的城市商业旅游区在各地纷纷出现,在盐城城市建设中却是空白。而座落着名胜古迹泰山庙的先锋岛具有民俗文化开发的品质。探讨了把泰山庙岛区开发成以明清里下河城镇民俗文化的风情风貌为样式特征的商业旅游区的必要性,并且提出民俗文化资源的利用、开发模式的选择、开发的规划设计、开发的实施办法等方案性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9.
分析徐州目前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总结徐州发展旅游业的六大优势及阻碍其继续发展的五个问题,提出开发徐州旅游资源的基本对策:应开发以西汉文化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及民俗文化,优化各职能部门的合作,加强对外宣传,完善旅游服务,大力开发以战争古迹为主题的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0.
文学是旅游的重要资源,文学与旅游二者密不可分.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致力于文学旅游的开发,文学旅游能增强旅游的文化内涵,提升旅游的文化品位;文学旅游资源开发能促使游客、景区与文学文本的融合,实现文学意蕴与旅游空间的完美结合;文学旅游通过游客对文学化空间的旅游体验,能够获得文化的认同与身份确认.  相似文献   

11.
由于国家旅游局于2003年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简称《国标》)在指导思想与方法论上存在偏差,使得《国标》在实践中出现各种操作层面的问题,不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和新时期旅游产品开发的需要,应从思想方法论的高度对《国标》适当进行修正,创新旅游资源评价思路,变革旅游资源评价方法,灵活运用《国标》。具体在实践中可以贯彻创新导向、形象导向、实用导向、产品导向、市场导向、竞争导向。  相似文献   

12.
文化旅游是旅游产品结构高级化的必然结果,发展文化旅游能够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本文考察惠州旅游发展状况,指出惠州旅游产品中占主体地位的仍然是观光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缺乏文化内涵,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才能做大做强惠州旅游业;对惠州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条件即文化旅游资源条件、区位条件、市场条件、旅游接待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李莉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25(6):151-153,170
民俗文化为五四"平民文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艺术资源。在很大程度,正是民俗文化的平民精神、现代民俗学的平民色彩与"五四"新文学作家在文学创作精神上的遇合催生了"平民文学"。在实际创作中,"五四"新文学作家一反传统的贵族化书写姿态,在作品中大量摄入各种民俗事象,在浓重的民间氛围中表现他们对于社会人生的思考,同时从乡野歌谣等民间文学语言和形式中汲取艺术资源,为平民文学解决了"写什么"和"怎么写"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化旅游产业园作为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的重要载体,在国家各种利好政策的引导下,各地掀起投资建设的热潮.但是由于产业园的规划设计缺乏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千城一面、万园重构”的现象普遍存在.贵州雷山县文化旅游产业园规划设计围绕产业发展和空间整合进行规划设计,凸显了地域性的特征和本质,对提升园区的价值和品位,弘扬地域文化的精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出发,指出了其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并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积极作用,并探讨了“红色旅游”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改进建议,对发展当前“红色旅游”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学衡派“是20世纪初在中国出现的文化保守主义派别,它与20世纪初期其他文化保守主义--国粹派与东方文化派的思想主张有基本的共同之处.“学衡派“的存在虽有其学理上的价值,但其文化上的理想主义主张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既无法应对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也无法满足国家现代化的时代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为更加充分地展示宁夏地貌、地形特点,选用平面制图软件CorelDRAW12,从宁夏遥感影像地图的整体设计、特色符号设计、绘制地图等方面制作宁夏遥感影像旅游地图,使其成为独具宁夏文化旅游特色的旅游地图,并把宁夏旅游信息传递给各地游客.  相似文献   

18.
文化有观念文化和衣食住行文化之分 ,即深层的文化和表层的文化之分。中国和美国是从语言到历史、文化背景等诸方面有巨大差别的两个民族 ,探讨两国的传统哲学观念及生活方式对跨越中美文化交际的障碍、促进两国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9.
旅游人类学在中国经历了从介绍述评国外研究成果到致力于学科本土化的学科发展之路。随着国内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各类旅游项目大量开发出来,人类学在旅游研究中的话语权重加大。当前,旅游人类学的理论主体日趋多元,在学科发展趋势上也呈现综合趋势。我们应该在保持旅游人类学独立性的同时,广泛借鉴相关学科的最新成果,以高度的学术自觉精神和社会责任意识,为中国旅游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做出应有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20.
从1997年至2004年《旅游学刊》中选出33篇旅游经济研究论文,按其发表的时间、涉及的地域、研究的内容及作者的单位等进行分类整理和综合分析,得出了我国旅游经济研究在时空和作者单位的分布上极度不平衡,而且研究方法单一的结论。这表明现阶段我国旅游经济的研究还比较落后,需要各界的关注,用数理统计和模型构建等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旅游经济作全面系统的研究,以指导我国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