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球约有近8000万客家人,他们是由于不同原因从中原迁徙客居异地而得名。有史学家把优秀的客家精神与犹太人精神比美。客家人有着家居建筑和文化生活的传承。在时任赣州市副市长的钟祖恩的引领下,记者曾有幸参观过赣县北部白鹭村。在一个绿草茵茵、阳光普照的夏日,我们驱车来到白鹭村,把车停得远远的,徒步进入了这座千年古村落。远远地看,那一幢幢雄壮巍峨的客家古祠仿佛在默默地诉说着古村昔日的辉煌,那些精美绝伦的雕梁画栋让人怀古幽情。这里曾经是一个白鹭成群的世界。客家人迁居于此后,那一栋栋巍峨的祠堂就是他们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它们和白鹭的青山  相似文献   

2.
作为非著名范例,也更具草根精神的粤东、粤北的客家围楼,向我们揭示客家地域的意义,表达客家人的空间感受,展现客家人如何通过建造围楼并在其中起居逐步地形成内向的自我认同的心理结构。  相似文献   

3.
正一千多年以前,客家人以"客人"的身份闯进了永定这片荒蛮的土地,在与当地土著不断的对峙、摩擦和交融中不断地壮大,辛苦劳作,繁衍生息。日出日落,岁月流逝,客家人在这里安居乐业,人丁越来越兴旺,族中长者开始思考,如果建造一个家园,使全族人更亲密地聚集生活在一起,既彰显中原望族的荣光,又凝聚全体族人的精神,也可以抵御山林野兽、土匪强盗。就这样,第一座土楼在山坳里建造起来了。后来,更多的土楼雨后春笋般的冒了出来。  相似文献   

4.
潘杰 《江苏水利》2006,(6):46-48
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的治水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水为魂的水利精神,这种精神力量的传承、发扬、光大,不断演绎着水文化的人文之魂。一、“大禹精神”的产生,树起中华民族治水精神的人文大旗中华民族的治水精神,并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传承的,且这种内涵和传承是植根于“以水为魂”的水文化理念之中。水利精神可以上溯至大禹治水时期。约公元前的2200年前后,黄河流域发生了一场空前的大洪水,于是就有了大禹治水的生动传说,就有了传承至今的“大禹精神”,从实践层面留下了丰富的治水文化。在中国原始社会晚期治理洪…  相似文献   

5.
江西崇义上堡梯田作为我省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养育了一代代客家人,它无塘无库无闸,却可旱涝保收,且历经800多年而不衰.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上堡梯田的分布情况、起源及演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了在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客家梯田文化、传统农耕体系和自流灌溉系统.以期为上堡梯田的旅游开发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类似地质地貌条件下的坡耕地水土资源开发与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经营思想、群体意识以及个人行为规范的一种企业理念。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呈现出一种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必然蕴涵着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优秀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生生不息的动力和源泉。勘测设计单位由事业性质改为科技型企业,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和创新自己的企业文化,培育和弘扬企业精神,提升企业形象,加快企业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西宁都一带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维系数百年的春节期间的"添丁炮"、"割鸡"等民俗活动,深深地打上了中国传统生育观的烙印,成为一个民俗学和社会学研究的窗  相似文献   

8.
黄颖南 《河北水利》2010,(10):17-17
<正>大禹是中华民族成功治水的典范,在他及后世治理、开发、利用、管理水和感悟水、欣赏水的过程中,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水利文化,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鲜明的行业特征和地域特性。1.大禹治水精神的内涵大禹"导三川、疏九河、会一泽、开二水"导洪入海,功成名就于水利,其治水精神,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谱写了光辉的篇章。弘扬大禹治水精神就是弘扬中华文华。大禹治水精神主要包括:一是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民本精神,二是  相似文献   

9.
在珠江流域还生活着一个独特的族群——客家人。客家肇自中原,世居黄河流域。自两晋之交(公元317年)起,历经了五次大迁徙。客家人在迁徙路上,创造了灿烂的客家文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工精神文化需求,文章通过对濮阳水文局精神文化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进行认真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如何解决职工所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几个方面提出了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华建设》2008,(6):34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必须保护好祖国的传统文化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并对此有大篇幅的全面阐述,提出了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文化共有精神家园、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等重要精神。十七大的这个精神非常重要,我们城乡规划界和建筑界应当认真领会、深刻认识,并将之作为重要的行动纲领。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成为必然的趋势。在全球文化多元化的情况下,更要用世界的眼光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推动中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2.
当光阴消逝,人类需要有东西指引来怀旧、面向未来,需要有东西证明曾经存在过的历史,为后代留下一个看得见的路标——这就是档案。档案的功能表现在人类得以穿过时空的阻隔与历史对话,接收档案所承载和传达的历史文化气息,沉浸在人类经验的浩瀚海洋里,藉此感受到超越和永恒。这是档案的精神和使命。  相似文献   

13.
文章阐述了构建和培植文山电力企业文化的途径以及企业文化建设中应避免的诸多误区,对于提高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确立先进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水利风景区建设、管理的灵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利风景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新局面的新形势下出现的新事物。目前全国已有国家级水利风景区300余处,且有继续增加的态势。水利风景区的出现,顺应了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需求,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5.
林琳(以下简称林):20世纪六十年代,徐复观先生针对一直存在的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倾向撰写了《中国艺术精神》一书,因为艺术是文化的精华.而对于时下的中国,虽没了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担忧.却在如何实践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转化问题上出现了不小的困惑.我看到您的新作《稽古征今论转化——中国艺术精神》,在文化的视野下关注了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转化问题,您说,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现代转化,是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转化大潮中进行的,艺术的转化方法和整个文化的转化方法是一致的那么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转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面对绍兴水文化厚重的历史和众多的研究成果,本文着重研究绍兴水文化的核心价值。一、献身、求实、创新的治水精神献身、求实、创新的精神源于大禹治水,历代绍兴治水人物本其精神而治水,缵禹之绪,发扬光大。1.献身大禹治水精神的核心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1]遍行高山大川,历尽千难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重庆大唐国际彭水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所践行的"负责、阳光、创新、奉献"——"彭电人精神",并以具体事例,论证了彭电人精神的巨大推动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正是彭电人精神,使文化强企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相似文献   

18.
结合水利行业实际,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水利行业精神、水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内在联系和精神内涵,并就推进水利单位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史建华 《山西水利》2007,23(2):133-134
以弘扬水利行业精神为出发点,分别从两个方面论述了水利行业精神对构建水利文化的重要性,并由此提出了构建和谐水利文化的途径,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水精神,就是水的灵气,是水给人们的感悟和启迪,是以水喻人,或以人喻水,人水和谐的人文精神,是人们以水为载体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精华,是水文化的精髓、核心和灵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精神的主导性、目的性、凝聚性、传播性,成为水文化的灵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