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作物需水量和缺水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对种植区农业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农业灌溉方案的科学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基于黄淮海流域186个气象站点1961—2017年的气象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和作物系数法,计算该流域春(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需水量、有效降水量以及缺水量.利用线性倾向估计、Mann-Kendal...  相似文献   

2.
以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等主要农作物为研究对象,选取河南省12个气象站点1971—201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生育期内需水量,分析其生育期需水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河南省多个地区需水量的年内分布,都在6月达到全年的最高值,在11或12月降至全年的最低值;需水量最大的是棉花,其次是小麦、花生和玉米;近40年,棉花、小麦、花生和玉米的需水量都表现为减少趋势.通过分析各气象因子与需水量的相关性发现:平均风速与作物需水量显著正相关,由于平均风速大幅下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因其他气象因子变化引起的需水量增加趋势,造成主要作物生育期需水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3.
挠力河流域水田面积的增加,引起了对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担忧,对是否进一步发展水田存在争议。根据长系列降雨研究成果与水稻作物需水量研究成果,将流域划分为2个区域,即: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满足水稻生育期需水量的区域;Ⅱ区,其它区域。根据农业需水量理论,当水田面积达到全流域的35%时,该流域中多年平均降水量等于农业需水量;水田面积为水田发展的最大值,面积77.0×10~4 hm~2;如果从流域外引水,适宜调水量为215.8 mm,水田面积还可增加。根据2个分区的降水特点,Ⅰ区以拦蓄当地水为主调节缺水,Ⅱ区以调水为主解决缺水。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四川省农业生态区8个代表站1960-2012年逐月气象资料及四川省1988-2007年粮食产量、粮食因旱减产量计算四川省在“小麦-玉米-红薯”和“小麦-水稻”2种典型种植制度下的降水满足度和粮食因旱减产率,同时分别采用正态分布函数研究降水满足度、采用信息扩散理论研究粮食因旱减产率发生农业干旱的风险概率。结果表明:2种典型种植制度下,除盆西高原盆地过渡区、川南中低山丘陵区外,四川省大部分农业生态区每5年中约有1年降水不能满足作物需水量;“小麦-玉米-红薯”和“小麦-水稻”种植制度下中旱、重旱、严重干旱发生概率分别为39.7%、10.9%、4.9%和32.7%、6.1%、3.2%;降水满足度和粮食因旱减产率呈显著负相关;粮食因旱减产率指示发生中旱及以上干旱时对应的降水满足度距平指示一定发生干旱,降水满足度距平指示发生干旱时对应粮食因旱减产率指示不一定是中旱及以上。  相似文献   

5.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推荐的修正Penman公式分析计算了霍泉灌区长系列参考作物的腾发量及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灌区冬小麦、夏玉米需水量预报模型.分析了预报模型中参数A0的变化规律,并在预报过程中进行调整.运用实测资料检验表明,修正后的模型在逐日作物需水量预报中更符合实际,具有比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6.
霍泉灌区作物需水量实时预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推荐的修正Penman公式分析计算了霍泉灌区长系列参考作物的腾发量及其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灌区冬小麦、夏玉米需水量预报模型。分析了预报模型中参数A0的变化规律,并在预报过程中进行调整。运用实测资料检验表明,修正后的模型在逐日作物需水量预报中更符合实际,具有比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宁夏环香山地区降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中卫环香山地区兴仁气象站1961—2008年48 a降水资料,探讨不同降水年型降水量及其年内分布,得到香山地区降水年际、年内变化规律,为该地区农业发展提供基础理论数据.结果表明,该地区丰水年(P=20%)、平水年(P=50%)和枯水年(P=75%)年降水量分别为309,242,194 mm;该地区降雨量年际变化大,在一个丰、枯周期内,丰水期只有2~3 a,而枯水期则有3~4 a,甚至更长;在48 a降水序列中出现连枯、连丰期的次数相同,但连枯期的历时长,最长可达8 a;降水主要发生在6—9月4个月,其降雨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2.5%,并与该地区主要栽培作物西瓜的需水高峰期吻合.  相似文献   

8.
以四湖流域荆门、荆州、石首、监利、潜江5个代表性气象站点1956-2007年的日降水资料为基础,分别选取Z指数法及广义帕累托分布对各气象站春、夏、秋三季的标准降水序列及降水距平序列进行拟合,分析各气象站点在不同季节内发生旱涝灾害的频率,在此基础上采用二维Clayton Copula分布函数拟合春-夏、夏-秋的降水分布,进一步计算出各站点旱涝交替事件的发生概率.结果表明:1)Z指数法比降水距平法更适于分析四湖流域的旱涝情况;2)四湖流域在春-夏、夏-秋两时段发生旱涝交替的频率平均为16.27%,其中,潜江最容易发生旱涝异常现象.春-夏与夏-秋发生旱涝交替事件频率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
《南昌水专学报》2019,(6):62-68
为研究江西省桃江流域降水量特征,以桃江流域内的17个雨量站1957—2016年逐日降水资料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趋势、Mann-Kendall趋势检验、克里金插值等方法进行时空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变化特征上:桃江流域多年平均值为1 603.49mm,且以2.4mm/10a的趋势增加,其第1主周期为34a,并且经历了"偏多—偏少—偏多"的周期变化;季节分配不均匀,春夏多,秋冬少,且秋、冬季变化剧烈,除了夏季以-4.8mm/10a的速率下降,其余季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分别为春季(7.3mm/10a)、秋季(7.1mm/10a),冬季降水(5.3mm/10a)。在周期规律上,除冬季的第1主周期为34a外,其余季度为33a;月降水量呈现出"两峰一谷"的形状,降水主要集中在3-8月,10月到翌年1月的降水变化剧烈。空间分布特征:桃江流域年降水量从西南到东北呈现出"偏多-偏少-偏多"的空间分布特征,春、夏两季降水量呈现出南多北少的分布特征,秋、冬季降水量空间分布从南到北呈现出"偏多—偏少—偏多"的分布特征;年降水量北部区域偏多,主要受秋冬季节降水影响;除了冬季的高值中心出现在下游区域外,其他季节均出现在上游流域;上游流域在1-9月均为各区域降水的最大值,而10-12月,下游流域为各区域的最大值;各区域降水在月份分布上均呈现出"双峰一谷"的分布特征,3-9月,各区域降水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桃江流域防洪抗旱及水生态修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农业作为用水大户其节水的意义重大。文中以沧州、衡水地区为例,在分析了黑龙港区域水资源特点、开发利用水平以及现状水平年农业种植结构与农业需水量关系的基础上,在粮食安全的目标下提出了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防洪工程治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城市防洪能力,在保证防洪能力的前提下,做好河道及两岸生态景观建设,给城市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新形势下治河的新理念。文中对东沙河综合治理段的设计洪水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生态景观设计布局及景观工程的防洪设计,并对蓄水水源及水量进行了分析,使河道综合治理方案中将防洪与生态、景观建设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2.
随着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再生水作为替代水源成为缓解水资源紧缺的重要措施.概述了我国的水资源现状、水资源缺乏的原因和因缺水造成的重大损失,阐释了缺水地区将城镇污水开发为稳定水源的概念和特点,并从解决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确保生态需水量、严格实施污水治理政策等方面论述了新生水源开发的意义,提出了新生水源水法规政策的制定、标准的建立和处理技术的研究是目前亟需解决的几个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农业发展与决策提供理论支持,根据石嘴山市5个气象站(大武口站、平罗站、石炭井站、陶乐站、惠农站)1960—2008年的降雨资料,进行3 a滑动平均计算.采用均值-标准差分级法计算降雨量分级,将降雨序列分为枯水年、偏枯年、平水年、偏丰年和丰水年5个状态.利用精度检验后的加权马尔科夫预测模型对石嘴山市2007年和2008年滑动平均降雨量进行区间估计,并根据状态特征值结合线性插值的方法计算了滑动平均降雨量的预测值,由此得出2009年和2010年的年降雨量预测值.最后讨论了各状态重现期.计算结果表明:石嘴山市2007年和2008年的3 a滑动平均降雨量分别是185.42,168.28 mm;2009年和2010年的年降雨量分别为135.11,146.88 mm,均处于偏枯年状态;平水年和偏丰年重现期最小,枯水年重现期最大.  相似文献   

14.
计算了鹤岗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分析了鹤岗市水资源的利用现状,对鹤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水源奇缺的山丘地区如何利用当地径流解决农田灌溉问题,是农区人民极为关注的问题。本文通过盐亭县林山乡“三水”联合运用的方案配置与分析,发现中旱年能满足灌溉需求,大旱年大大减轻作物受旱程度,基本上保证了农业正常生产。这是发展水源奇缺的山丘区生态农业的重要措施,在类似地区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海林市规划区水资源及其特点,预测出各规划水平年水资源量,并进行供需平衡分析,提出了海林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农业用水推估与雨养农业刍议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根据黑龙江省实测资料推算新理念的"农业用水".按土地利用系数0.7计,各种不同水旱种植比例的农业用水为382.2~582.0 mm/a,而我省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多为400~600 mm,因而具有雨养农业潜力.并可作为黑龙江省排灌、环境建设规划设计研究的新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