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e-lgp和e-lgkv的非线性经验公式来分析超固结土问题,并建立了能综合考虑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在固结过程中呈非线性变化、荷载变化和自重等复杂因素的一维非线性固结控制方程,总结出7个一维非线性超固结土的计算参数。利用GDS高级固结仪对萧山黏土进行超固结土的一维固结渗透联合试验,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并详细列出了基于GDS高级固结仪的一维非线性固结计算参数的测定结果,证明了超固结土在固结过程中压缩性和渗透性随固结压力非线性变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e-lgp和e—lgkv的非线性经验公式来分析超固结土问题,并建立了能综合考虑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在固结过程中呈非线性变化、荷载变化和自重等复杂因素的一维非线性固结控制方程,总结出7个一维非线性超固结土的计算参数。利用GDS高级固结仪对萧山黏土进行超固结土的一维固结渗透联合试验,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并详细列出了基于GDS高级固结仪的一维非线性固结计算参数的测定结果,证明了超固结土在固结过程中压缩性和渗透性随固结压力非线性变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3.
饱和土的固结问题是土力学的一个基本问题,在饱和土固结过程中往往伴有Mandel-Cryer效应,对Mandel-Cryer效应的理论研究尚不完善.以Biot饱和土理论为基础,通过直接求解饱和土球对称Biot固结方程,得到了球对称固结方程在真实空间的解析解.数值计算结果充分表现了饱和土三维固结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在空间的分布和随时间的变化,直观反映了Mandel-Cryer效应的发展过程,同时给出了土体泊松比对Mandel-Cryer效应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4.
从桂林市区一些地段的原状结构土、重型土、含不同量可溶盐的土及重塑土静置一段时间后的高压固结试验结果出发,据垂向应力与水平应力的关系曲线,将桂林市一些地段的地基粘性土区分为假超固结土与似超固结土。在超过压密屈服压力时,在土的饱和、溶滤、淋滤作用下,假超固结土可能产生骤增的变形,影响工程建筑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Bishop有效应力原理,将土水特征曲线与固结方程相结合,提出土水特征曲线为简单直线型的非饱和土一维固结的计算方法.假定土体固结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不排水、不排气阶段,土体的变形只是因为气体压缩所引起的;第二阶段为排水、排气阶段,土体的变形是因为孔隙水和孔隙气的排出而引起的.在此过程的基础上,建立并求解非饱和土一维固结方程,分析影响非饱和土一维固结的因素.影响非饱和土一维固结速率的最重要因素是孔隙流体的渗流路径.在相同边界条件下,非饱和土固结过程与饱和土固结过程中孔隙流体压力沿深度的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相同.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高饱和度土的连续性条件表述的复杂性并由此建立相应的固结方程,从质量守恒的角度,避免了非饱和土中气相体积难以确定的困难,建立了土体的一维连续方程。假设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依然适用于高饱和度土,推导了一维固结方程。在Terzaghi一维固结的假设基础上,再假设固结过程中饱和度为常数,求解了解析解。然后分析了高饱和度土的固结特性。结果表明:1)高饱和度固结方程与Terzaghi的一维固结方程形式完全一致,但是固结系数不同;2)因初始瞬时变形,初期固结度与饱和土的差别较大,随后差值减小;当时间因子等于1时,高饱和度土的固结度与饱和土基本相同;3)高饱和度土的固结完成时间与相应饱和土相比较,要延长;饱和度越小,土体的压缩性越小,其固结完成时间比越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推导了非饱和土三维固结控制方程组,它由三个静力平衡方程、一个连续性方程和一个吸力状态方程组成,包含五个基本未知量(三个位移分量、一个孔隙水应力和一个孔隙气应力).这是不同于前人思路的一种尝试,饱和度可用其它基本未知量表达,不作为独立变量而只作为方程中的可变参数出现.饱和土的Biot固结方程可作为该方程组的一个特例而存在.文中还就方程组求解、本构模型和参数测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8.
不同固结度下软基土的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轴试验装置进行了不同固结度下的软基土的固结变形、渗透及强度特性的试验研究,得出软基土固结过程中渗透系数、强度特性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变荷载下饱和土一维热固结解析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渗流理论、热弹性理论和饱和土固结理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采用解析方法研究了变荷载下饱和土的一维热固结问题.利用偏微分方程理论中的冲量定理,得到土层内部超静孔压、温度增量的解析解,并由此求出地基沉降、平均固结度的表达式.根据所得解编制了计算程序,分析了饱和土的一维热固结性状,并与不考虑温度影响的解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加载时间、温度增量、热传导速率等对土体热固结性状有重要影响;受温度影响,热固结中的超静孔压消散速度加快、地基沉降减小;按沉降定义和按孔压定义的地基平均固结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
层状土半透水边界一维固结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本文给出双层土在边界半透水情况下的一维固结解答,分析了层状土半透水边界一维固结特性,并举例说明了该解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1.
非饱和土吸力对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非饱和土吸力与膨胀力的关系研究基础上,用吸力与内聚力之和代替有效内聚力,并用膨胀力代替吸力,推导出考虑吸力作用的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安全系数的计算公式,并通过算例说明吸力对边坡稳定安全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给出了一种以相似四边形为基础的粘性土挡土墙土压力的图解法.算例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A calibration test was done in order to measure its sensitivity coefficient by an improved soil test device.The experimental result shows that the soil pressure min-sensor made of the monocrystalline silicon(SPMMS)is proved to be good linear,high precision and less that can fetch precise data in low pressure range even near by O point,which guarante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soil pressure test in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型三轴仪对粒组成分不同的两种砾料进行了固结排水试验研究,并引入了等效围压的概念,对砾石土加筋效果、加筋机理、试验围压、土料性质等因素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加筋能明显提高砾石土的强度和破坏应变,对土的破坏有延滞作用,砾石土的加筋效果与围压、砾石颗粒风化程度等有关.  相似文献   

15.
土拱效应是保证抗滑桩桩后土体稳定的重要因素,由于岩土体具有蠕变特性,必然导致桩间土拱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笔者设计了抗滑桩室内推桩模型试验,分析了1 kN、2 kN恒定外推力条件下,抗滑桩桩后土体内部的应力分布特征及土拱效应的时效性。沿法向布置的土压力计量测数据表明,土拱效应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强。随着时间的推移,土拱作用厚度相对增加;沿推力方向布置的土压力计量测数据表明,水平土拱效应伴随推力增长呈现出先增强而后逐渐扩展的现象,随着时间的增长,应力沿着法向扩散的范围有很大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静压桩挤土效应及防治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压桩在沉桩过程中产生的挤土效应十分明显。沉桩时产生巨大的挤压作用使桩区及附近相当范围内的土体产生向上隆起和水平位移,桩体上抬、偏位、折断时有发生。本文介绍了静压桩的贯入机理以及沉桩挤土效应研究的发展及现状,分析了土体位移机理,并就挤土效应所涉及的几个力学问题进行了较详细地分析,总结了现有的减少沉桩挤土效应的设计和施工两方面的工程措施。结合工程实例,说明采取综合预防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对挡土结构土压力计算中墙体高度的取值和局部超栽作用土压力的分布与计算两个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8.
就土坡非饱和稳定性分析中几个关键性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土条自重计算的土水分离算法.对定义在饱和区的孔隙水压力系数的合理性进行探讨,结果证明在计算入渗条件下大规模土质边坡稳定性时孔隙水压力系数将失效.针对这种情况,试图将其定义延伸到非饱和区,通过实例与降雨中土体水分增量的方法计算稳定性加以比较,以得到合理的延伸到非饱和的孔隙水压力系数.稳定性计算使用自编的土坡非饱和稳定性程序.  相似文献   

19.
分层填土作用在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土的塑性极限分析理论 ,考虑墙后分层填土的滑动变形协调条件 ,探讨了分层填土作用在挡土墙上主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 ,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地震作用下挡土墙上的主动土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土的塑性上限分析理论为基础,结合墙后土体的两种三维破坏模式,在地震作用下推出了适用于长、短挡土墙上主动土压力上限值的统一表达式,并通过算例计算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