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9 毫秒
1.
王永兰  文光耀  李俊 《钻采工艺》2015,38(1):105-108
为了识别注入油藏中的流体对储层的伤害情况,根据储层敏感性流动实验评价方法,对叙利亚Gbeibe油田主要目的层Chilou储层进行敏感性实验评价,结果表明油藏地层具有一定程度的速敏、水敏、盐敏、碱敏及应力敏感性,无酸敏(15%HCL)。根据该实验结果,在Gbeibe油田开发中应注意保持地层压力在一定水平,以防地层上覆压力过度增加引起孔喉的压缩变形带来的渗透率降低;开展注水作业时注水速度不能高于临界流速,水的矿化度不能低于临界矿化度141 046 mg/L,防止黏土地层颗粒运移及黏土矿物水化膨胀造成渗透率降低;钻井、固井、作业中注意储层保护,防止碱性滤液对储层伤害。  相似文献   

2.
黏土矿物是储集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量和类型对油田的勘探开发有着较大的影响。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能分别测出地层中铀(U)、钍(Th)、钾(K)的含量,且利用Th、K含量交会图能够确定地层的黏土矿物类型。由于K含量往往会受到钾长石的影响,不能正确指示地层的黏土矿物。对K含量曲线进行校正,校正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吻合度较高,并基于Th、K含量交会图,准确识别了地层中的黏土矿物类型。采用多元回归法,分层段建立了黏土矿物类型含量的计算模型,运用这些模型对CFD油田的黏土含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岩心分析结果吻合度较高。对CFD油田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进行了分析,为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延长油田CO_2驱储层物性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_2驱油可有效动用低渗透、特低渗透油藏,目前延长油田已经开展了CO_2驱矿场先导试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中根据延长油田储层物性特征,针对CO_2注入储层引起孔隙度、渗透率及润湿性等物性特征的变化,进行了CO_2驱储层物性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延长油田靖边CO_2试验区储层矿物中,不同程度的含有斜长石、石英、钾长石、浊沸石、方解石及黏土矿物,其中以斜长石和黏土矿物为主,其次是石英和钾长石,还有少量的浊沸石和方解石;在一定的压力范围内,随着注入压力增大储层孔隙度变化率先升高后降低;随着CO_2与储层反应时间的增加,储层渗透率恢复值是增大的;随着注入压力的不断增大,储层渗透率降低;CO_2与储层接触后储层的亲水性增强,有利于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4.
油田经历聚合物驱开发后,储层物性参数发生改变,对油田后期开发有重要的影响。文中利用双河油田取心井室内化验分析资料,研究了聚合物驱后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孔隙结构变化特征,探讨了储层参数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聚合物驱后由于聚合物分子在地层的吸附滞留作用,造成储层渗透率下降,后续水驱阶段渗透率有一定恢复;聚合物驱后储层非均质性进一步加剧,物性和孔隙结构好的储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增大,而物性差的储层渗透率下降,孔喉半径减小,部分发生了堵塞现象。黏土矿物迁徙、运移,以及岩石骨架溶蚀、碎裂、运移是聚合物驱后储层参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酸化也会产生某些不溶性物质堵塞孔喉,给储层带来新的损害,即产生酸敏反应。储层酸敏性分析可为储层酸化改造及酸液配方研究提供依据。南堡油田1号构造东一段34块岩心酸敏评价结果表明储层土酸酸敏程度为强—极强。酸敏流动评价实验结果与所用岩心的渗透率、黏土总含量、不同黏土矿物含量,测试流体的酸浓度等有关。渗透率高的岩心易发生酸敏损害,黏土含量高的岩心酸敏损害原因复杂。测试流体中HF酸浓度越高,酸敏损害程度越大。高浓度酸液对胶结物的过度溶失,破坏岩石结构,产生微粒,堵塞孔喉,造成渗透率的降低,是造成南堡油田1号构造东一段酸敏强的主要原因。酸敏地层采用合适的酸液浓度或体系,可以采取酸化达到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6.
长期注水开发砂岩油田储层渗透率变化规律及微观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庆龙 《石油学报》2016,37(9):1159-1164
大庆喇萨杏油田为典型的陆相非均质砂岩油田,其储层非均质性强,由于不同渗透率储层孔喉结构特征、黏土矿物构成等存在差异,水驱前后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变化特征,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后,“三大矛盾”更加凸显。综合利用扫描电镜、铸体薄片、核磁共振、检查井分析、驱油实验和生产动态等资料,系统研究了不同渗透率储层水驱前后渗透率的变化规律,量化了不同渗透率储层水驱前后渗透率变化幅度,从储层黏土矿物、粒度中值、孔隙分布和孔喉特征等方面分析了导致渗透率变化差异的机理,阐述了不同渗透率储层参数变化对注水开发的影响,从而对特高含水期不同类型储层控水挖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温米油田处于开发中后期,大部分井已经水淹,且出现高电阻率水淹。其中低孔隙度和中低渗透率储层特性、复杂的沉积环境和长期注水开发给油田后期的测井解释带来了极大的困难。通过对研究区块岩心的常规岩心分析和常规薄片及铸体薄片、X衍射黏土矿物分析以及毛细管压力曲线等资料的研究发现,沉积成岩过程中储层的黏土矿物含量及类型是决定原始油水层电阻率特性的主要因素,在水下河道沉积微相中正韵律层中下部沉积水动力条件强,岩石颗粒较粗,黏土含量极小,黏土中导电性强的矿物成分相对含量很低,使储层电阻率值保持较高。注水开发过程中,低注入水的矿化度是导致高电阻率水淹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淡水水淹时低矿化度注入水驱替原始地层水,导致水淹后地层电阻率增大,注入水矿化度越低,水淹程度越强,地层电阻率值增加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8.
油田注水系统在油田的开发过程中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也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关键。但是,原油注水系统在作业过程中容易出现不配伍而引起的孔道堵塞、黏土矿物膨胀等状况,会对油田储层的渗透率带来影响,进一步引起注水系统腐蚀等现象,从而降低原油的采收率以及油田储层的寿命。对此,需要对油田注水系统的腐蚀原因进行研究,在注水前严格勘察油田储层的特性,使得注入水能与储层中的岩石以及地层流体相配伍,减少腐蚀情况的发生,并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本文主要对油田注水系统腐蚀的特征进行分析,找出注水系统腐蚀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大部分砂岩油藏中皆含有少量的黏土成分,采用水驱技术会导致黏土微粒迁移。黏土表面电荷、扩散双电层结构、黏土矿物类型、可交换阳离子、矿化度、水膜等皆为导致黏土微粒迁移的重要因素。经过对黏土微粒迁移文献分析可知,黏土微粒只有在黏土微粒浓度大于孔隙壁面的临界微粒滞留浓度时,才会迁移,以此推导论证Bedrikovetsky临界滞留浓度模型。尽管黏土微粒迁移与黏土膨胀的结果都会带来地层伤害,但根据微粒迁移理论分析可知,微粒迁移改善了地层孔隙度和渗透率的非均质性,改变油层润湿性,封堵高渗透层,提高洗油效率,降低含水率。因此,适当控制好黏土微粒迁移量,能提高原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10.
针对K油田原始地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近15MPa,开发初期充分利用天然能量开发,油田地层压力已下降近9MPa,随着地层压力下降,部分油井日产液、日产油能力下降明显问题。利用油藏工程方法结合实验,对K油田层开展地层应力对渗透率大小的影响研究。研究结果是对于K油田地层压力水平越低对渗透率影响越大,产油指数随着地层压力的减小、渗透率影响系数的增大逐渐降低。目前K油田通过智能注水管柱优化注水,地层压力已得到有效回升,渗透率伤害系数值减小,油井产油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油田自然递减率得到有效控制,效果显著。该方法对相似油田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