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光学显微镜(OM)、扫描电镜(SEM)、万能拉伸试验机等研究了完全正火、亚温正火/亚温淬火对冷轧+回火态20MnV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回火态20MnV钢的组织由针状铁素体+块状铁素体+珠光体组成,完全正火+冷轧+回火态20MnV钢中的珠光体中片状渗碳体演变成断续分布的球状或者短棒状;800℃正火+冷轧+回火态20MnV钢的组织为铁素体+M/A岛+细小碳化物;800℃淬火+冷轧+回火态20MnV钢的组织为铁素体+回火索氏体,晶内和晶界上弥散分布着细小碳化物颗粒。冷轧+回火态20MnV钢具有较高的强塑性和较低的低温冲击韧性,完全正火/亚温正火+冷轧+回火态20MnV钢的强度和塑性相对冷轧+回火态试样有不同程度降低,但是低温冲击吸收能量明显提高,在正火温度为800℃时强度降低最为显著;亚温淬火+冷轧+回火态20MnV钢的强度与冷轧+回火态试样相当,断后伸长率略有减小,而-25℃和-45℃冲击吸收能量明显提升。与冷轧+回火态20MnV钢冲击断口截面上的剪切裂纹相比,800℃正火/800℃淬火+冷轧+回火态20MnV钢中的微裂纹数量更少、长度和宽度更小,裂纹扩展呈现弯曲和曲折状;800℃淬火+冷轧+回火态20MnV钢具有较高的强塑性和最佳的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预处理(均匀化、峰时效和热挤)和冷轧真应变对Al-0.2Sc-0.02Zr-0.02Yb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冷轧并不改变合金峰时效温度(330℃)。3种预处理+冷轧+时效合金的力学性能均随冷轧真应变增加而增加,近似满足Hollomon公式,并拟合得到了相应的强化系数和强化指数。对3种预处理+冷轧+峰时效合金而言,均匀化预处理后强化指数(n)最大,热挤次之,峰时效预处理的最低。而对均匀化+冷轧+时效合金,随着时效温度升高,强化指数先增大后减小,在280℃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3.
冷轧加中间退火方法是国内无取向硅钢50W470的常用生产工艺。文章介绍了试生产无取向硅钢50BW470的3种冷轧工艺:罩式炉退火+(80%)冷轧、两道次(10%+78%)冷轧+罩式炉退火、两道次中等压下冷轧(60%+40%)+中间退火,并对试生产成品的电磁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两道次(10%+78%)冷轧后罩式炉退火生产工艺替代常化处理生产工艺生产的成品晶粒度为5级,晶粒明显更大、更均匀,晶粒度比其他两种工艺降低1~1.5级。此工艺生产的无取向硅钢50BW470电磁性能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并且成本低于二次冷轧加中间退火工艺,符合本钢在现有装备条件下批量生产高性能的无取向硅钢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以工业生产的不同冷轧压下率Nb+Ti-IF钢退火板为原料,通过微观组织观察,力学性能和XRD宏观织构测试,从冷轧过程中晶粒转动差异上来分析冷轧压下率对Nb+Ti-IF钢织构和成形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热轧和退火工艺条件下,高的冷轧压下率促使在冷轧过程中形成较多的{111}〈110〉冷轧织构,在退火过程中会形成较强的{111}〈211〉织构,{111}〈211〉织构的增加可以大幅度提升45°方向的r值,从而在改善各向异性的基础上使平均r值提高0.4~0.5,同时使n值从0.22增加到0.28.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CoCrNi中熵合金分别经低温(-196℃)和室温(25℃)冷轧及分别700℃和800℃退火后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合金经低温冷轧+700℃退火后具有优良的强度-韧性匹配,抗拉强度为1023 MPa,总延伸率为34%,相比于室温冷轧+700℃退火、低温冷轧+800℃退火和室温冷轧+800℃退火,其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16%、13%、37%,主要是由于试样内发生回复与再结晶产生退火孪晶,细化晶粒,减小位错密度,阻碍位错的移动,提高合金强度。  相似文献   

6.
对热轧态Al-15Zn-0.5Mg-0.5Sc合金进行固溶+时效和固溶+冷轧+时效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万能力学试验机等研究了各状态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冷轧可使饱和Al-Zn固溶体分解,并动态析出Zn相,同时冷轧还促使合金晶粒细化以及位错增殖。人工时效可使合金内析出高密度η′相,而冷轧所导致的高密度位错促进了析出过程并加速了η′相向η相的转变。时效前冷轧可明显优化Al-15Zn-0.5Mg-0.5Sc合金的力学性能,Al-15Zn-0.5Mg-0.5Sc合金经固溶+冷轧+70 ℃人工时效后,其屈服强度和极限抗拉强度分别为413和462 MPa,其强化机理包括细晶强化、位错强化和析出强化。而120 ℃时效会加速位错湮灭,从而削弱位错强化效果。  相似文献   

7.
根据冷轧高强度低合金钢HC420LA的产品要求对其冷轧连续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HC420LA钢产品成分采用Nb、Ti微合金化成分体系、生产工艺选择热连轧+冷轧连续退火的工艺路线。通过实验室再结晶温度试验测定了HC420LA钢产品的再结晶温度,在工业化试生产阶段对连续退火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冷轧低合金高强钢 HC420LA 的再结晶温度为700 ℃,工业化生产时最佳加热均热温度为760 ℃。  相似文献   

8.
《锻压技术》2021,46(10):93-98
为了提高传感器基板用BT22钛合金板的力学性能,先通过850℃+0.5 h固溶处理,然后通过冷轧的方式对其进行加强。通过实验测试手段研究冷轧变形量对固溶态BT22钛合金板的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综合运用高冷轧变形量与较低再结晶温度有助于BT22钛合金板发生再结晶时形成更多细小尺寸的晶粒。轧制后BT22钛合金板的强度比轧制之前的强度有了较大的提升,强度至少提高200 MPa。随着冷轧变形量的增加,合金强度不断增加,但增加幅度减小。冷轧后合金的伸长率虽有所下降,但依然可以保持在10%以上。冷轧变形后合金的最高屈服强度在冷轧变形量为80%时取得,此时合金的屈服强度为1012 MPa,抗拉强度为1042 MPa,伸长率为10%。  相似文献   

9.
采用轧制、中间退火和扩散退火的组合工艺,制备了6种不同工艺下的6061/7075铝合金层状金属复合板,分析了不同工艺下复合板的组织特征和形成原因,对比研究了不同工艺下复合板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冷轧、热轧均能获得沿轧向分布的纤维度良好的晶粒组织,恰当的中间退火和扩散退火加速了两侧基体金属的元素扩散,促进冶金结合。但热轧不存在轧制变形后的加工硬化,力学性能较冷轧复合板差;结合应力-应变曲线可知,冷轧+冷轧+中间退火+冷轧+扩散退火工艺下获得的6061/7075复合板综合性能最高,抗拉强度为214 MPa,伸长率20%,弹性模量8. 026 GPa。  相似文献   

10.
相变诱导塑性(TRIP)钢是一种高强汽车用钢,一般通过热轧控制冷却或冷轧+热处理工艺进行生产,其组织由铁索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组成。本文介绍了TRIP钢的组织、性能特点及其生产工艺,对TRIP钢研究趋势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