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配合建筑结构耐久性设计和施工系列规范的推广和应用,保证建筑物的耐久性达到设计要求,指导结构用混凝土的设计,规范混凝土的生产与使用,保证混凝土的技术性能满足工程使用要求,并在混凝土的生产和应用中贯彻资源  相似文献   

2.
前言 按承载力设计的混凝土结构,在环境作用下随时间进程的退化主要受耐久性的影响。为配合《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的实施,特制定本规范。耐久性设计与安全性设计不同之处在于安全性设计只考虑材料的力学性质,而耐久性设计则必须考虑工程所处环境作用下的材料性能随时间的演变。因此《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中规定,设计人员在设计文件中要提出《混凝土材料技术要求》。混凝土生产和施工按《混凝土材料技术要求》提交合格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3.
强调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重要性、基本原理及定性设计方法.根据修订规范介绍了:耐久性环境类别;对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要求;防止材料劣化的技术措施;延长设计使用年限的方法;使用期的检测、维护要求.可以帮助设计人员理解和执行修订规范的耐久性设计.  相似文献   

4.
朱艳 《四川建材》2010,36(3):1-1,3
混凝土是我国建筑工程中的主要结构材料,随着技术的进步,混凝土结构工程向更高建筑、更大跨度和更高承载力方向发展。同时,人们对结构的耐久性等要求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使得高性能混凝土的研制和应用成为必然。因此本文重点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含义、性能、配制要求等以方便设计与施工的需要,从而进一步发展高性能混凝土。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混凝土的生产和应用大国,但对结构耐久性的研究与推广还远远不足。铁路工程因为环境条件复杂,率先提出了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引导工程实践。结合南京南站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分析了站房混凝土结构环境条件,从设计措施、地域性材料选择、配合比试验、混凝土生产与浇筑、养护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从而选择了科学合理的标准配合比和严格先进的施工技术,成功应用于南京南站站房建设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高性能混凝土的结构工程应用与设计方法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海超  何世钦  仲伟秋 《混凝土》2002,(2):36-37,40
作者就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进行了阐述,在工程应用和设计方法方面进行了讨论。对于21世纪结构高性能的发展态热,提出了迫切发展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客观要求。指出了综合高强度,耐久性,工作性能,环境影响等多因素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发展问题以及进行高性能混凝土设计方法研究的必要性,确立了发展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主导方向,探索了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研究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陈璨  赵羽习  金伟良 《施工技术》2013,42(10):39-41
对4种不同振捣、养护工况下混凝土试件的早期性能和后期耐久性能进行试验测试,并对混凝土早期性能和后期耐久性能的相关性进行研究。试验研究发现:振捣、养护不当不但会降低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且严重影响混凝土抗渗性;不良施工条件还会大幅度增大氯离子扩散系数,加速混凝土内钢筋锈蚀速率;振捣条件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很大。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仅考虑混凝土强度指标是不够的,验收过程中同时应考虑混凝土耐久性指标的测试,如混凝土透气性,以保证混凝土结构长期使用性能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方法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3  
陈肇元 《建筑技术》2003,34(5):328-333
长期以来,我国土建工程设计对结构的使用年限未给予足够重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在结构耐久性要求上存在许多不足。环境作用下的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应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设计使用年限,结构所处环境对钢筋和混凝土的腐蚀作用,耐久混凝土的材料选择与组成,减轻或延迟材料劣化的结构构造措施,保证结构耐久性的施工质量控制以及使用年限内的定期维修与检测等。对氯盐环境下的重要工程如桥梁和港工,还应选用适宜的计算模型进行使用年限的预测。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耐久性是涉及到混凝土工程结构使用寿命与安全度保证的一项重要性能。从混凝土工程实际情况来看,混凝土的冻融和混凝土中由于碳化或氯离子扩散所引起的钢筋锈蚀是造成混凝土工程耐久性受损的主要因素。长期以来,砼耐久性问题虽已引起普遍重视,但由于缺少可靠的耐久性的材料设计方面经验数据和必要的规范要求,至今还缺乏按耐久性要求来设计混凝土材料的有效手段,对混凝土工程的耐久性也难以进行预测。混凝土工程结构和制品因耐久性受损而破坏的事例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大连奥泰中心1号楼为超限高层建筑,采用了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外围框架柱采用钢管混凝土叠合柱,能够充分发挥钢和混凝土两种材料的优点,具有承压能力强、延性好、防火性和耐久性强的特点.计算结果表明,结构的工作状态和性能均能达到设计的预期性能目标和规范要求.因此,该结构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