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Planning》2014,(24)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土地改革、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化、高级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几次重大变革后,最终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本文通过对各个历史时期土地制度变迁的回忆,分析各个历史时期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对农民、农村造成的影响和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当前农村土地制度和农村发展的现状,为农村土地制度的进一步创新做出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许金华 《河南建材》2021,(12):157-159
随着乡村建设风貌问题的不断涌现,学界从规划设计方法上对拯救乡土风貌展开了诸多探索,并针对乡村建设风貌问题展开深层的研究.文章试图从土地制度的角度剖析乡村建设风貌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问题突显的内在原因,以此展开土地制度变革的思考,矫正乡村建设行为偏差,带来乡村建设风貌的全面改善.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土地制度对经济发展影响机理的分析,认为土地制度主要通过外部性内部化、激励与约束、资源配置等方式影响经济发展,据此,阐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积极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发展以来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并将土地出让制度变量纳入经济增长模型,初步评价了中国土地出让制度实施与改革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结论表明,中国土地出让制度自实施以来所产生的制度绩效相当于2011年当年G D P的6.58%。但由于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依赖,也影响了中国土地出让制度运行对于经济增长的持续性贡献,文章提出了建立多元化财政“支柱”机制、城市重点重大项目回报机制、土地产权主体的城镇化红利分享机制等后土地经济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陶然 《四川建筑》2014,(1):22-23
土地问题始终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文章通过对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土地承包制度、土地征用制度、农村宅基地制度中相关问题的研究,总结了它们与农村发展之间的矛盾。为我国土地制度的完善和新农村建设更好的推进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史育龙 《城市规划》2004,28(7):46-47
研究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限于其自身来考虑,也要考虑到农村土地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土地制度是一环扣一环的,对于土地资源、土地制度来说,农村的土地管理有一套办法,农村土地转变为城市建设用地又有一个办法,城市建设用地也有一套办法.对于农村土地来说,在当前环境下与城市建设、城市化进程相关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农村土地对于当地小城镇建设的供给方式、管理式;二是农村土地对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方式和供给能力;三是现在对农村土地的一些管制,管理方式本身对于农村人口城镇化也有影响.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农村土地如何进入城市建设用地,这个转换过程可能是现在问题最多的一个环节,是问题相对复杂和集中的环节,也是从中央领导到媒体,到学术界最关注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陈小卉 《城市规划》2015,39(3):29-33,41
长期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影响着我国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大力推进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三块地"格局将有望实现重构,城镇化发展的各要素也将由此产生变化,城镇化发展模式有望实现转型。本文以我国省级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江苏省为例,总结江苏在近年来通过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实践经验,进而分析"十三五"期间,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对江苏新型城镇化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应对,为江苏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路径思考,同时也为全国其他省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6)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下,我国加快了对农村土地资本化的建设,面对当前农村土地使用权及效益存在多方面问题,严重制约农民正常享受土地应有的增值权益。从目前来看,我国农村与城市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农村土地使用权资本化面临制度障碍、运作障碍等多方面问题,为了推进城镇化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创新农村土地金融市场机制,扩宽农民融资渠道。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土地使用权资本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介于此,文章对城镇化背景下农村土地使用权资本化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1)
中国农村的改革,最主要的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土地权利的问题。我国现阶段的土地权利制度,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其所呈现的弊端日渐明显。这就要求我国对于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的改革必须持一种积极的态度,大力支持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改革。农村土地权利制度关系着我国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研究农村土地权利制度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关乎农村发展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20)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的城市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张,与之相对应的现象则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征用改造为城市土地,大规模的农民失去自己的土地,成为需要再就业的失地农民。解决失地农民再就业问题迫在眉睫,本文主要从政府相关制度存在漏洞和失地农民自身能力局限两方面着手,并结合尉氏县城关镇小西门的发展中出现同样问题的现状,对当前失地农民再就业难这一问题做出简单的探究分析,并提出一些完善政府相关制度、提高失地农民自身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8)
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或多或少与土地利益有关,改革相关制度安排是保障农民权利的关键。在全面推进公益、商用两立的用地制度改革前,可先期试行一些地方已取得成熟经验的制度尝试,如城乡用地指标增减挂钩制度。农地流转方面,则是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进农地顺畅流转,实现同地、同权、同价,同时启动相关配套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但是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之间是失衡的。我国城镇化的三种主要形式均表现出人口与土地之间的不协调,从而产生了大量社会问题,良性的城镇化需要并行统筹考虑土地与人口两个因素。农村人地分离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城镇化造成的,根据与城市的不同关系,衍化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农业人口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土地空置浪费;另一种是城市用地的急速扩张侵占了城郊的农村用地,失地农民失去保障。与城市土地不同,乡村土地提供了农民的社会保障,在城镇化中不同的乡村面临着不同情况的土地转化的困境,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改革。建议对村庄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城镇化策略,改革土地及户籍政策,在城市化区域使农民与土地同步城市化,在非城市化区域提倡乡村用地与人口同步减少。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10)
在我国城镇化改革的大背景之下,需要我们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从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当前我国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建设还存在很多继续完善的问题,其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健康的发展。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为了有效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进行规范,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登记制度,切实解决好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法律问题。本文主要就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几个法律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有效的促进相关立法的进行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迈向21世纪中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总结了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的历史演变后认为,目前我国初步形成的有偿有期限使用城市土地的制度,对城市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原有的无偿无期限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仍未被完全取代,两种体制的并存造成了城市建设的无序化。文章建议未来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应在不同土地所有制度的协调、城市土地置换的实效评价、城市土地使用社会公平机制的建立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是伴随着工业化、经济增长和社会变迁而出现的一个城乡结构的变化发展过程,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水平的反映,本文在坚持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土地制度、土地资源管理、土地资源利用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2)
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分析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重点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的深化改革进行了思考与展望,提出以下对策:完善土地流转相关法律政策,保证农民拥有完整的承包经营权;对流转土地实施全过程监管,解决征地补偿费的截留问题;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扩展农村流转市场;形成土地收益分配机制,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逐步建立起了比较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而农村土地一直难以迈开市场化步伐.城乡土地的二元化体制导致农民土地财产权的缺失.新土改为农村土地的物权化、资本化、市场化开启了闸门,将对城乡土地利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土地流转过程中,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前提是明晰土地产权,建立城乡统筹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加快推进失地农民市民化步伐,是解决失地农民长远生计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进入经济新常态后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面临诸多新挑战,其中一个核心挑战就是传统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经济结构扭曲和对经济长期潜在增长率的抑制.为此,要对供给端进行深层次结构性改革,首先就要从城镇化模式入手.原来基于土地资本化的债务型融资的城市发展模式,不仅让城镇化进程难以有效持续,农村人口难以有效被吸纳和进城安居,也让地方政府债务累累,失去拉动经济的能力,进而让整个国家实体经济都陷入高杠杆的巨大包袱.导致城乡人口流动受阻的户籍与农村土地制度的约束,也让城镇化放慢,从而影响经济潜在增长率的提高和内需的释放.面向经济新常态,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要坚持以人为本、降低对土地融资的依赖度、创新城市发展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及城乡规划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在建国后经历了多次变革,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背景密切相关,历次土地制度变革反映了我国城乡关系的转变.2008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提出的新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立足解决我国的农村问题,必将会促进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日本与我国同为人多地少、资源缺乏的国家,经历过多次土地制度改革并成功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在对比借鉴日本经验的基础上,从城乡规划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新的农村土地制度可能会带来的社会风险,如城乡矛盾转入城市:生活预期无法实现引发社会问题;经济利益下"公平性"丧失;加剧农村老龄化;城乡统一的社保体系带来经济风险.并提出了规划建议,包括:从"一元规划"向"一体规划"转变;加强农业用地的合理经营方式和规模的研究;多种方式转移与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产业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9,(26)
中国的农村土地承载着广大农民维持生存以及实现发展的重要功能,而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现阶段实现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土地流转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巨大优势,但土地流转伴随的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冷静地思考,因此基于所有制不变,对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就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力争提出合理的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集约式城镇化——开创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科 《小城镇建设》2005,(12):68-69
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再次重申以上原则,并进一步指出“建立健全与城镇化健康发展相适应的财税、征地、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制度,完善户籍和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由此可见,中央明确了我国城镇化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模式——集约式城镇化,这与以往的人为城镇化模式有很大区别。一、人为的城镇化模式阻碍我国城镇化可持续发展由于我国旧社会农村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城乡二元结构长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