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昆虫细胞在杀虫剂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现代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已有100多种昆虫细胞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的研究,如用于IL-2、EPO、HSS(肝刺激物质)等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测定。但昆虫细胞系较少用于杀虫剂研究,传统的方法都是利用活体昆虫进行生物活性测定和作用机制研究。昆虫细胞系在杀虫剂上  相似文献   

2.
曹明章 《世界农药》2009,31(4):23-25
害虫种群遗传变化导致的抗性可能会致使以前有用的农药不再有理想的防治效果。杀虫剂抗性水平和抗性发展速率与杀虫剂的化学特性、害虫的遗传和生物学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包括:杀虫剂的用量和使用频率;杀虫剂作用机理;单基因抗性还是多基因抗性;昆虫种群的内在遗传变异水平、生活史和生态学。例如,害虫世代周期短和能产生大量后代有利于抗药性的迅速发展和蔓延。  相似文献   

3.
双酰肼类杀虫剂是一类高效、环保、低毒的新型昆虫生长调节剂。简要介绍了双酰肼类杀虫剂的发展历程,重点概述了其作用机理、选择性、抗药性机理研究现状,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理抗药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杀虫剂对昆虫的亚致死效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王小艺 《世界农药》2004,26(3):24-27
杀虫剂施用于田间后,除了对昆虫的直接杀死作用以外,随着个体间接触药量的差异以及时间的推移,对部分个体还存在着亚致死效应,包括害虫生物学和生态学行为的改变、生殖力的变化、抗药性的发展等。近年来,关于杀虫剂对生物亚致死影响的研究已成为一个新的热点问题,尤其是杀虫剂对害虫及其天敌亚致死影响研究较多。这将为合理使用农药、协调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甜菜夜蛾对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甜菜夜蛾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已对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产生了较高水平的抗药性,目前生产中主要以昆虫生长调节剂、生物农药及新型农药为主进行防治,本文就甜菜夜蛾对昆虫生长调节剂的抗药性现状、交互抗性及抗性机理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抗性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6.
昆虫抗性靶标部位及其在杀虫剂创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本文从昆虫抗药性机理出发,重点评述了三种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杀虫剂靶标部位(GABA受体,电压敏感性钠通道和乙酰胆碱酯酶),介绍了几种具有新颖作用机制的、无交互抗性的新农药品种,最后讨论了新杀虫剂创制的新途径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增效剂是杀虫剂的一种添加剂,它本身多数没有杀虫作用,对高等动物的毒性也很小。杀虫剂中添加了少量增效剂后可得到两大好处:其一、能大大增加杀虫效果,减少杀虫剂用量,从而降低使用成本。其二、可在一定时期内减少昆虫对杀虫剂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8.
昆虫对杀虫剂抗药性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抗药性的发展是农业科学家所面临的虫害防治中最严重的问题之一。所谓抗药性是指某一品系昆虫能忍受杀虫剂一定剂量的能力,这个剂量对同种正常昆虫种群中大多数个体是足以致死的。一般来说,当昆虫种群中对药剂敏感性差异达10倍时,就认为产生了抗药性,而差异不到10倍则称之为耐性。  相似文献   

9.
董飒 《世界农药》2012,34(3):31-34,52
昆虫激素是昆虫体内腺体所分泌的物质,对昆虫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激素失调会导致昆虫发育不正常,甚至死亡.目前,随着化学农药的广泛使用,害虫的抗药性已成为当前害虫防治中所面临的一场严峻挑战.昆虫激素的研究对控制害虫具有重要意义.就昆虫激素的种类、作用、应用现状以及作为杀虫剂使用的优缺点等方面做一概述,并展望了昆虫激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农药》1977,(3)
今年,我们省农林局、科技局、省农科院和上海昆虫研究所成立了黑尾叶蝉抗药性协作小组。选取了用药时间较短、用药水平较低的庆元、龙泉等地区作为相对敏感地区,而以用药时间长,用药水平高的嘉兴、平原区作为抗性区,也选取一些用药水平一般的地区,作为进行黑尾叶蝉对马拉松、乐果等常用农药以及新杀虫剂的敏感度的测定。一年来,通过测定和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果:(1) 初步摸清了浙江地区黑尾叶蝉对滴滴涕、1605、马拉松和乐果等杀虫剂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11.
毒死蜱农药的进展和剂型加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乃震 《世界农药》2009,31(3):38-42,49
毒死蜱是一种高效、广谱、低残留并有中等毒性的杀虫剂,可用于农业上粮食、蔬菜、水果及经济作物,防治50余种害虫,正成为替代甲胺磷等高毒农药的主要农药品种。本文论述毒死蜱农药国内外进展和剂型加工情况,指出改进毒死蜱乳油的方法以及研发毒死蜱水包油乳液剂型是替代毒死蜱乳油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乙酰胆碱酯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张明  李盾  陈仪本  方峰  罗雪桃 《农药》2006,45(1):8-11
乙酰胆碱酯酶是一种在神经传导中起关键作用的酶。它对有机磷农药十分敏感,可作为生物传感器监测环境中有机磷农药的含量。因此对乙酰胆碱酯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介绍了乙酰胆碱酯酶的分子形式、三维结构、基因结构,变构乙酰胆碱酯酶与抗药性的关系以及乙酰胆碱酯酶分子领域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乙酰胆碱酯酶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新农药创制中除草活性评价程序及方法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活性评价是新农药创制中的重要环节,是发现与评价活性化合物的唯一依据,也对化合物结构的优化改进具有指导作用。概述了目前新农药创制中除草活性的筛选程序及一些主要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合成生物学在多个领域崭露头角,在农残检测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基于合成生物学模块化和工程化指导思想,各种基因部件的多样化组合为农残检测提供更多方案。简便、耐用、低成本、原位检测等特点也使其较传统检测手段具有更强的竞争力。但与此同时,合成生物学在农残检测中的应用也受到复杂检测环境和生物安全性等问题的影响。结合目前合成生物学在有机氯、有机磷、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检测中的应用与创新实例,归纳合成生物学在农残检测中应用的原理,分析并探讨合成生物学技术未来在农残检测中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农药的安全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杀虫剂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哺乳动物与昆虫靶标差异介绍了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杀虫剂的选择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简述了农药制剂的功能性——润湿、附着、渗透等性能对农药制剂活性成分的影响,以及制剂的表面张力、接触角、粘度、渗透力对农药制剂的润湿、附着、渗透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获得一种新型高载药量、易分散型农药制剂,基于药物传递理论,以阿维菌素(AVM)为农药模型,以乙基纤维素(EC)为主要农药载体,以卡波姆(CB)为改性材料,利用静电纺纳米纤维载药技术构建一种具有微纳结构的农药传递体系。通过对复配比例、溶解参数及纺丝条件的探索,结果表明:采用N,N-二甲基乙酰胺与乙醇以体积比3∶1的混合溶剂对载体材料EC与CB分别进行溶解,EC与CB纺丝液的体积复配比为1∶1时,农药传递体系的载药量可高达35.7%,包封率接近100%,耐光解性大幅提升。并且,该农药传递体系的水分散性非常优异,具有长效释药性。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灌输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方法的"一言堂"教学模式。为了打破了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作者对生物类专业大一学生《无机及分析化学》课堂教学进行了教学改革,对某些简单章节进行了"学生讲授,教师点评"的教学方法。学生问卷及调查结果表明,采取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明白大学学习方法,而且通过查阅课外资料也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Soil microbes present a novel and cost-effective method of increasing plant resistance to insect pests and thus create a sustainable opportunity to reduce current pesticide application. However, the use of microbes i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programs is still in its infancy. This can be attributed primarily to the variations in microbial inoculum performance under laboratory and field conditions. Soil inoculants containing single, indigenous microbial species have shown promising results in increasing chemical defenses of plants against foliar feeding insects. Conversely, commercial inoculants containing multiple species tend to show no effects on herbivore infestation in the field. We present here a simple model that endeavours to explain how single and multiple species in microbial inoculants differentially govern insect population dynamics via changes in plant chemical profiles. We discuss further how this knowledge can be applied to manipulate soil microbial species and develop ‘tailored’ microbial inoculants that could be used in plant protection against antagonis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