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空中交通管制任务日益繁重,雷达管制员队伍在不断扩大。雷达管制员的管制能力对于航空运输的高效、安全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雷达管制模拟训练系统是一种针对雷达管制岗位的模拟训练软件,适应空中交通管制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可用于雷达管制人员岗前培训和换季培训,为空中交通管制的雷达管制岗位培养具备协调决策、驾驭复杂系统能力的高技术人才,提升雷达管制人员培训效率,提高雷达管制人员的业务能力,确保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顺畅、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民航运输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空中交通流量不断上升,空域拥堵日益严重。这个现状可以通过提高管制能力,增强机场不同部门间协同决策能力Collaborative Decision Making(简称CDM)来改善。A-CDM是面向机场的协调决策方法,它是管制单位和航空公司一种有效沟通协调的办法。文章充分利用空域资源并结合天气、流量、机场等实际情况,运用里程碑方法,明确了影响过站航班的保障流程的因素,初步构建了ACDM系统的系统结构,分析了基于里程碑法的协同决策业务流程,可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A-CDM系统的预测精度,有助于统一协调空管部门放行航班,提高飞机利用率和过站航班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大数据与导航监视设备、优化管制指挥方法程序,提供间隔参考和防相撞告警、空域规划和全国航路运行网络和提供多样化的决策辅助工具几个方面浅谈了大数据与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4.
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包括组织与处理空中交通流量的各种方法。当对空管系统的需求超出或即将超出其可用能力时,保证空中交通流量最佳流入或通过相应的区域,协助空中交通管制部门实现管制服务的目的,最大可能地利用机场和空域的可用容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和意义出发,分析了新时代下人和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的相互影响,提出了发展空中交通管制自动化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民用航空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和空中交通流量的不断增长,作为民航运输系统中三大安全支柱的空中交通管制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空管保障和安全运行的压力,空管系统潜在的运行风险逐步增大。从安全管理的角度看,空中交通管制员是代表空中交通管制单位对民用航空实施空中交通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其根本任务是维护和促进空中交通安全,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保障空中交通畅通。由于管制员的管制行为直接关系到航空运输系统运行的安全与效率,研究管制员的行为特点与风险对于减少空管不安全事件,提高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水平,实现空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科技与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各地区、各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航空业随之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乘坐飞机出行,航空交通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对空中交通进行合理、有效的管制是保证航空安全、维护航空秩序的关键,因此,构建科学、规范的安全预警决策模式是航空事业的当务之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本文针对空中交通管制安全风险预警决策模式展开分析,以期建设合理、有效的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8.
空中交通管制是根据规定的飞行计划,对飞机在空中的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机构和设施,该文着重研究空中交通管制工作中空管人员的压力来源,以及压力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刘伟 《通讯世界》2017,(10):221-222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里,我国民航事业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而民航交通管制作为飞机安全飞行的关键,空中交通管理安全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了飞机的安全分析.故此,在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中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管理工作.本文就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安全管理问题对策进行了相关的分析.  相似文献   

10.
空管规章制度作为空管行业规范和一线管制部门根据工作岗位性质制定的工作制度,是空中交通管制员进行空中交通管制工作的行为准则,是无数次经验教训的结语。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能有效的防止和减少空管不安全事件和航空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民用航空技术的不断成熟,在航空运输能力上,客运量和运货量这两个方面都有非常大的提升,并且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之下,对于空中的交通流量的管制就显得更加重要,只有实现科学的管理,才能保证空中交通的安全性,合理利用空中航线,让空中交通可以有序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我国航空交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简单阐述应该如何对空中交通流量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民航事业的高速发展,空中交通流量持续增加,由于流量控制而导致航班延误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空中交通管制已经成为了导致航班延误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在当前民航体制下充分利用有限的空域资源,减少延误,让空中交通流量管理行之有益且行之有效,已经是现阶段空管行业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本文通过对我国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对未来空中交通流量管理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提高流量管理水平,提升航空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3.
黄晔辉 《通讯世界》2017,(15):45-46
引言 当前,IP业务是我国各行各业信息化发展的主流方向,航空管制也不例外. 广州管制综合信息网络作为广州地区唯一的IP生产网络, 从2004年建立之初的单一业务系统迅速发展成为集航班处理、塔台运行管理、流量管理、协同决策、雷达数据处理于一体的综合管制辅助支撑系统,为区管中心、运行中心、飞服中心等核心管制用户单位提供了重要的管制手段.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空管事业迅猛发展,国内在最近的10年里涌现出很多的空中交通服务供应商,他们为中国不同的管制区域提供空管自动化设备,并不断的更新他们的空中交通自动化系统。但是,各种空管系统之间因为供应商的不同造成系统的接口和协议并不一致,我们都知道统一协议是提高空中交通能力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在日趋成熟的空中交通管制概念中,电子屏幕移交功能逐渐浮出水面,替代电话协议移交,为了实现在空管系统之间实现屏幕电子移交,系统之间需要进行飞行计划同步,并且执行一个标准化的移交协议,尽管国际民航组织的(AIDC)协议和欧洲的(OLDI)协议在全世界应用广泛,但因为AIDC和OLDI的协议和接口不同,电子屏幕移交应用仅限于相邻的使用相同设备的区域管制之间,假设相邻的进近,塔台使用不同的设备,则无法同时进行。本文将介绍雷达屏幕电子移交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和经过扩展后的ICAO AIDC协议标准在塔台管制和进近管制之间,以及进近管制和区域管制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的依据是实际的工作经验,实验平台和软件开发工作。  相似文献   

15.
王雪 《中国新通信》2013,(13):45-45
空中交通管制与服务人员的专业技术、心理素质、职业道德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分析了空中交通管制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并通过一些航空案例分析,强调了在飞机飞行过程中,人在交通管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空中交通管制监视技术综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白松浩 《无线电工程》2005,35(10):36-38,53
文章回顾了空中交通管制监视技术的发展历程。全面阐述了用于空中交通管制服务的监视技术分类、使用特点及主要技术指标。对不同监视体制的适用范围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人为因素在空中交通管制中,关系到人与软件、人与硬件、人与环境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影响着空管安全和民航运行质量。本文以工作经验为基础,运用SHEL模型对空中交通管制中的认为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SHEL模型中,人与其他模块之间的关系影响着空管的安全和运行品质,可以从主动预防人为差错、提高管制员自身素质、创建适宜的工作环境和学习机制、优化硬件设施和人机和谐关系等方面来做好空管管控工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空中交通管理作为研究主题,探讨与其相关的交通行为的复杂性问题.首先结合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对其进行了简要概述;主要介绍了自动化空中交通管制与复杂性的相关背景及必要性;分析了它的机理、造成其具备复杂特征的相关因素、风险评估,并以此作为研究基础,提出了几条建议.希望能够通过本文初步论述可以引起更多的关注与更为广泛的交流,从而为该方面的理论研究工作与空中交通管理实践工作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ADS-B技术及其在空管中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DS—B是一种基于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和空一空、地一空数据链通信的航空器运行监视技术。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航空需求和空中交通管制相对落后的矛盾.拓宽ADS—B应用范围及其加速本地化,对国外空中交通管制系统发展进行了综述。针对关键技术ADS—B在空中交通管制中的典型应用,分析了ADS—B技术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对ADS—B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空中交通管制本身具有难度大、工作复杂的特点,随着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航空业的生机勃勃,更是增加了其工作量;传统的ATCRBS处理器虽然在过去为空中交通管制带来了很多方便,但如今却显得"漏洞百出";科学技术的进步让人们亟待完善航空交通,S模式二次雷达信号处理系统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本文从S模式二次雷达信号处理系统与ATCRBS的不同点对比、空中交通管制应用S模式处理系统的必要性和优越性、S模式处理系统的技术研究及重大意义五个方面来进行简析的,以期完善交通管制,促进航空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