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了研究塔河油田东南斜坡区奥陶系断裂对岩溶作用的影响,通过岩芯观察与应力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本区中下奥陶统顶面(T74面)进行断裂期次划分。此次研究将T74面断裂划分为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和海西晚期3期断裂。其中,海西早期比加里东中期断裂发育,海西晚期断裂最为发育。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塔河油田东南斜坡区奥陶系断裂对岩溶作用的影响,通过岩芯观察与应力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本区中下奥陶统顶面(T47面)进行断裂期次划分.此次研究将T47面断裂划分为加里东中期、海西早期和海西晚期3期断裂.其中,海西早期比加里东中期断裂发育,海西晚期断裂最为发育.  相似文献   

3.
埕北30下古生界潜山古岩溶发育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埕岛地区的岩心、录井和测井资料,对该区下古生界各种古岩溶作用进行系统的对比,研究了各期次古岩溶的发育模式、特征、控制因素以及识别标志.将埕北30潜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地层的古岩溶作用分为6期:第1期(加里东早期),主要为地表淡水岩溶;第2期(加里东中期—海西期),主要为暴露期表生淡水岩溶和末期的海水岩溶;第3期(印支期),主要为剥蚀区的暴露表生淡水岩溶作用和覆盖区的埋藏区淡水渗滤岩溶;第4期(燕山早期),主要有地表淡水岩溶、埋藏淡水渗滤岩溶;第5期(燕山晚期—喜山早期),主要为深埋型地下热液岩溶;第6期(喜山晚期),主要为地下热液和埋藏有机溶蚀型岩溶.  相似文献   

4.
通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对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断裂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该区主断裂在加里东中期早幕已开始活动,厘定了加里东早期、加里东中期早幕、加里东中期Ⅰ幕、加里东中期Ⅲ幕、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晚期、喜马拉雅期等7个断裂活动期次.玉东1和玉东2断裂带加里东中期以后基本不再活动,玉北7、玉北1、玉东3和玉东4断裂带加里东中期以后仍有继承性活动.总体看,加里东中期断裂活动强烈,后期断裂活动性变弱.呈NE走向的6排断裂带,总体具有东强西弱、北强南弱的活动特点.玉北地区基底断裂和古生界滑脱断裂在中、下寒武统盐岩层内的对接,构成油气向上运移的主要通道,但不同时期断裂活动对油气的控制有差异.加里东中期、海西晚期、喜马拉雅期断裂活动对油气成藏具有建设性作用,其中海西晚期断裂活动对油气成藏有利,喜马拉雅期断裂活动主要影响油气调整.  相似文献   

5.
不整合是控制碳酸盐岩岩溶储层发育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对表生岩溶储层的影响更为明显.巴楚-麦盖提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在其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加里东中期第一幕、加里东晚期第三幕和海西早期构造运动,发育了3个大型不整合面,分别为中下奥陶统顶不整合面T47、志留系底不整合面T07和上泥盆统底不整合面T06.按不整合的分布样式可划分为4种类型.3个重要不整合面对巴楚-麦盖提地区奥陶系地层造成不同程度的剥蚀和溶蚀,形成了广泛的风化壳岩溶储层,这对该地区油气运移和有效圈闭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岩溶作用是研究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主要机制,古地貌是控制岩溶作用强烈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钻井、地震资料采用上覆地层厚度-印模法恢复古地貌形态,通过古地貌图指出塔河油田9区海西古地貌特征。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古岩溶特征及对气藏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古岩溶主要发育在奥陶系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地层中,盆地东南部古岩溶普遍发育.根据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地层残余厚度,古岩溶地貌划分为岩溶台地、岩溶斜坡和岩溶盆地3种类型.据据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岩心分析,岩溶斜坡孔隙裂缝发育,并有着良好的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8.
川中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奥陶系古岩溶发育地质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岩溶发育的7种地质因素,即岩性、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古地貌、古气候、先存孔洞系统以及埋藏期的后期改造等。结果表明,研究区域适宜大规模风化壳岩溶作用的发生以及岩溶型储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9.
均衡岩溶是裸露岩溶的一种,发育于加里东中晚期.歧口凹陷位于黄骅坳陷中北部,晚奥陶世华北地台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而整体抬升暴露,区域内为准平原化地貌;奥陶系地层展布相对平缓,岩性是以石灰岩和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偶见少量蒸发岩;奥陶纪时期华北地台处在赤道附近位置,气候湿润而温暖,大气中CO2浓度很高,富含CO2的强酸性岩溶水,为均衡岩溶的发育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靖边气田榆31井区马五1-4储层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小幅度构造和岩溶古地貌特征的研究,认为沉积微相中的潮上带膏质云坪最有利于储层发育,其次是潮间潮上带含膏云坪。对孔隙起建设性的成岩作用主要是近地表和埋藏期白云石化作用、表生岩溶作用和埋藏溶解作用。构造高部位储层物性较好,有利于天然气的聚集。岩溶残丘、岩溶台地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11.
黔南坳陷构造运动与流体响应及油气保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地表地质特征和地震构造解释分析,认为黔南坳陷印支期前主要为东西向构造为主,印支运动不强烈,中侏罗世以后,黔南坳陷存在两幕构造变形和长期构造抬升,同时根据变形特征,以贵定向斜为界,东为厚皮冲断变形区,西为薄皮冲褶变形区;在显生宙构造运动背景下,黔南坳陷经历了加里东期、海西期、印支-燕山-喜山期3期7幕水文地质旋回,燕山-喜山期是黔南坳陷油气保存的主要破坏期,通过对研究区流体包裹体和方解石脉进行研究,认为古流体受大气降水影响显著,古大气水下渗深度东深西浅的特征严格受黔南坳陷燕山期断裂构造控制;结合构造和古流体响应研究可知,构造因素是控制黔南坳陷油气保存的关键因素,坳陷中薄皮冲褶变形区的长顺-龙里-平塘-甲青地区是黔南坳陷中油气保存条件最好的地区,并且推断冲褶变形区燕山期向西的逆冲-褶皱递进变形中的主滑脱层之下的地层是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研究认为巴楚断隆地区在加里东早期和海西晚期曾遭受过两次强烈的拉张作用,从而引发了大规模火山喷发,表现为裂谷型拉张环境。从加里东晚期到海西晚期以及从中、新生代到现今以来,该区发生明显反转,大面积缺失中生代沉积。新生代构造表现为以挤压和走滑作用为主,形成了许多复杂多样的逆冲断层和正花状构造。位于巴楚断隆西侧的色力布亚断裂在经历了两次拉张作用和反转后,形成了具有深层逆冲断裂和浅层逆冲推覆断裂的构造特征。  相似文献   

13.
渤海湾盆地的古生界烃源岩自沉积以来,遭受了多期复杂的构造变动,烃源岩经历了不均一的抬升、变形、埋藏、甚至岩浆作用,导致了烃源岩生烃演化的不连续性和阶段性,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了渤海湾盆地古生办烃源岩的埋藏史和受热史。结果表明:研究区古生办的最高受热温度从加里东期到喜山期的“脉动式”递增导致有机质成熟度呈阶梯式增大,并引直多次生烃作用,主要生烃演化发生在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山晚期,且喜马拉雅山晚期的生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是渤海湾盆地深层油气勘探的方向,最后,提出了勘探的有利区块。  相似文献   

14.
The reservoir conditions, oil and gas charge history and accumulation phases were studied for Yingshan Formation of Yuqi block, and an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e techniques of reservoir prediction, fluorescence thin section and fluid inclusion analysis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heories of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ain rock types in Yingshan Formation are micrite and calcarenite. The carbonate reservoirs are of cave, fracture-pore and fracture types, and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are intermediate; there are at least four oil/gas charges, i.e. late Hercynian, Yanshanian, early Himalayan and middle Himalayan (Cenozoic). The most important charge periods are late Hercynian, early Himalayan and middle Himalayan; th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model is self source-lateral expulsion of hydrocarbon--multistage accumulation, or hydrocarbon sourced from and preserved in the same old rocks-long term expulsion of hydrocarbon -multistage accumulation.  相似文献   

15.
隆坳格局是海相油气聚集区及其保存条件的早期控制因素。综合地质、钻井、地震、测试等多种资料,编制关键界面埋深图、剥蚀程度图、古地质图、构造叠合图及构造演化剖面等,研究中上扬子地区海相隆坳格局特征,分析油气运移聚集和保存条件。结果表明:加里东期隆坳格局以EW向和NE向为主,出现鄂西坳陷、川南坳陷、黔东南坳陷、江汉盆地北部坳陷等四大坳陷以及江南—雪峰隆起、黔中隆起及乐山—龙女寺隆起等三大隆起;古隆起及扬子板块南、缘长期稳定的大规模斜坡带控制了以下寒武统为烃源岩的油气运移和聚集;印支期对加里东期的构造反转作用明显,印支期的坳陷基本上位于加里东期古隆起之上;扬子地区的隆坳格局主要呈SN向和NE向,形成泸州隆起、川西坳陷、湘鄂西—黔西南坳陷;此时形成的古隆起控制了以下志留统和下二叠统为烃源岩的油气运移和聚集。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为一晚期改造强烈的大型叠合盆地,原型盆地恢复是落实侏罗系烃源岩、选择突破方向的关键,其中,同沉积期隆起的识别对分隔性较强的断陷期原型盆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石化近期投入的大量实物工作量,充分利用野外露头、钻井和地震资料等,通过精细解释和对比,确认了早中侏罗世欧南隆起的存在及其分布范围.研究表明,该古隆起包括现今的欧南凹陷和锡铁山-埃姆尼克山两部分,它们在早中侏罗世沉积期为一整体,对沉积体系分布及烃源岩的发育具有重要影响,燕山晚期运动奠定了二分雏形.结合构造演化特征和现今的残存状况,综合分析认为欧南古隆起以北地区勘探潜力较大,应在保存条件和输导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首选近源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