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剑  李永刚  黄猛 《红外与激光工程》2016,45(9):920002-0920002(6)
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严重影响了机载光电平台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技术指标。为了提高小型机载光电平台的战场工作效能,从屏蔽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了电磁兼容性设计。首先阐述了电磁屏蔽的屏蔽效能,并分别从屏蔽材料的选择、ABS外壳屏蔽、缝隙处屏蔽及敏感单元双层屏蔽等方面对小型机载光电平台进行了电磁屏蔽设计。通过电磁兼容性试验对屏蔽效果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合理的屏蔽措施后,小型机载光电平台的视频图像显示正常;传导发射值降低了约20 dBV;电场辐射发射值降低了约10 dBV/m;并且其余各项试验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为机载光电平台电磁兼容性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机载光电成像系统抗电磁干扰能力,使其能适应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对机载光电成像系统进行了电磁兼容性设计。采用屏蔽、滤波、接地等技术措施对系统中易产生或引起干扰的部位进行了电磁兼容性设计,并对电源线传导发射和电场辐射发射两项最容易超标的项目进行了测试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机载光电成像系统经过电磁兼容性设计后,其电源线传导发射值降低了35 dBμV 以上,电场辐射发射的辐射值降低了约27 dBμV /m,并且有较大的裕量。满足机载光电成像系统在复杂战场电磁环境下使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电场辐射发射强度(RE102)指标是隔离驱动器电磁兼容试验过程中的考核指标,辐射发射强度的强弱直接影响电磁兼容试验的成败,进而影响整个任务的成败。针对电场辐射发射强度展开理论研究,并分析引起指标超标的辐射发射源头。采用一种有效降低辐射发射强度的关键技术,对比了采用关键技术前后的电磁兼容试验数据,验证了理论研究的屏蔽效果与试验测试结果相符合,屏蔽措施有效降低了辐射发射强度。通过工程应用,满足系统辐射发射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4.
基于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理论,针对舰载天线稳定平台安装位置处于恶劣电磁干扰环境和它在试验过程中因电源线尖峰信号及其传导发射和电场辐射等引起的电磁兼容问题,提出了采用压敏电阻和瞬变电压吸收二级管(TVS)进行瞬态抑制。采用屏蔽、滤波和接地等技术降低电场辐射以及采用合理的器件进行电磁兼容设计,这些措施在试验及实际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书讯     
该书主要介绍了电磁兼容(EMC)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各种电磁干扰产生的机理和模型,减少干扰及提高抗扰度的方法,电磁场的生物效应与人体暴露限值,系统的EMC和天线耦合的分析,电磁干扰(EMI)的预估技术和计算机电磁建模的方法,以及各种民用与军用EMC标准的限值要求和测试方法。全书共分12章,内容包括:电磁兼容;电场与磁场、近场与远场、辐射体、感受器、天线;典型的噪声源及其辐射和传导发射特性;PCB印制线、导线、电缆间的串扰和电磁耦合;元件减小发射的方法及抗扰度;电磁屏蔽;电缆屏蔽、电场和磁场产生的耦合、电缆发射;接地和搭接;EMI测量、控制要求和测试方法;系统EMC和天线耦合;印制电路板;EMI和EMC控制、案例研究、EMC预测技术和计算电磁建模。此外,该书还为读者提供了一些可供选用的EMI诊断技术和费效比优良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
电磁屏蔽是电磁兼容技术的主要措施之一,对于电子仪器中的一些敏感元器件或敏感电路,必须采取必要的屏蔽措施进行保护,以提高元器件的抗干扰性和整机的可靠性.本文介绍了电子设备电磁兼容设计中电场屏蔽、磁场屏蔽、电磁屏蔽的机理,着重介绍在电子仪器中对敏感元器件进行有效屏蔽的措施,对屏蔽效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举例说明屏蔽效能的计算方法,最后提出进行此类屏蔽设计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7.
当今各种电子、电气设备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随着电气与电子工程技术迅速发展,电磁噪声和电磁干扰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因此,进行电磁兼容测量和实验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强电磁兼容技术方面的研究.早期的电磁兼容辐射发射和敏感度测量在开阔场进行,但是随着环境电磁噪声的不断增强,很难找到符合标准的开阔地,近年来,屏蔽测量技术得到了较快发展.本文讨论了电磁兼容测量中屏蔽测量技术的发展,介绍了屏蔽测量技术的原理、应用、现状以及发展趋势,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随着各国对电磁环境重视程度的增加,电磁兼容测量技术将会得到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煤矿井下由于高压、大功率机电设备众多,启停频繁,导致井下电磁干扰严重。本文针对井下电机类 设备的辐射电磁骚扰,分析了旋转电机的电磁兼容辐射发射限值,以及井下实验测试要求和方法,并对井下水泵电 机的辐射电磁骚扰进行了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水泵电机在正常稳定运行时的辐射电场较弱,在整个测量频段 内没有明显的噪声突起;在电动机启停阶段,辐射电磁骚扰较强,辐射频谱达到2 GHz,主要辐射频谱在500 MHz 以 内,尤其在频段1 ~10 MHz 之内辐射电场强度达到最大。因此,煤矿井下工频电源驱动的电动机类设备的辐射电磁 骚扰主要是启停阶段产生的瞬态辐射干扰,稳定运行时辐射电磁骚扰对井下电磁环境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福州电磁兼容(EMC)实验室是由福建奔驰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出资打造,上海梅赛德斯奔驰车辆技术有限公司(MBtech)合作运营的国内先进的电磁兼容检测中心。凭借MBtech位于德国蒙斯海姆EMC实验室的先进经验,及其为奔驰、保时捷等一流整车企业提供辐射发射及电磁抗扰测试平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工科医类产品中,控制驱动电机类产品非常常见,该类电路中存在频繁的信号跳变,是电磁兼容测试中辐射发射超标的主要原因之一.文章针对某型工业产品辐射发射超标问题,借助近场探头和频谱仪等工具,对干扰源进行了定位和超标原因分析,重点对控制电路部分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采用增加元器件滤波、屏蔽等方式进行电磁兼容优化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超标部分得到了有效抑制,电磁兼容整改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某非金属壳体控制设备电磁屏蔽效能低,抗外部电磁干扰能力差及对外辐射超标的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可行性提出了某非金属壳体控制设备电磁屏蔽改进措施;通过对某非金属壳体控制设备的壳体、开关以及缝隙屏蔽设计,提高该设备电磁屏蔽特性。试验测试证明,改进后控制设备满足GJB 151B-2003中RE102及RS103项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某军品雷达项目的电磁兼容试验中,通过排除EUT(Equipment under test)配套工装带来的测试干扰,改善EUT及电缆屏蔽性能等方法,使电磁场辐射发射(RE102)测试结果大范围超标问题得到解决。本文结合试验讲述如何分析超标原因,实现整改策略。期望为其它项目的试验提供可参考的、更有效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海洋平台大功率整流电源满功率工作时出现了非正常停机现象,CE102传导发射及RE102辐射发射测试项目超标。综合分析发现,整流电源内部开关器件开关频率及其倍频的电磁干扰、柜体屏蔽性能欠佳是超标的主要原因。通过在整流电源的输入、输出端进行针对性的EMI滤波和屏蔽设计,有效解决了大功率整流电源的电磁兼容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机动雷达机电主控箱电磁兼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科研实践,介绍了高机动雷达机电系统电磁干扰的主要特征和危害,以及通过对机电主控箱进行电磁屏蔽的改善设计,从而保证机电系统各项测试指标满足电磁兼容性的要求,达到消除外部电磁干扰对机电系统可靠性的影响。文中提出了解决电磁兼容问题应该以预防为主的观点,同时提出了电磁兼容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在装备研制、生产、使用和维护的各阶段都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车载通信对抗系统具有大功率干扰、高灵敏度接收、对抗设备与通信设备共存、设备集成度高等特点。为解决系统的电磁兼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问题,针对车载通信对抗系统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的6种传播路径进行了分析。在系统EMC解决方案中,分别从接地设计、电缆屏蔽设计、整机屏蔽设计、电源滤波、电磁频谱规划和天线隔离等方面,通过理论分析及相应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具体的系统电磁兼容解决措施,这些措施在工程实践上得到验证,能够有效指导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  相似文献   

16.
电子通讯设备抗干扰能力的好坏决定了设备是否能正常工作。操控台在炮位计算机系统中起着指挥作战及系统检测的作用,所以基于电磁兼容性的考虑,从电路到结构对操控台进行了系统的电磁屏蔽设计,经过一系列试验,电磁兼容性设计满足了GJB151A-97的要求,通过了GJB152A-97中CE102、RE102等电磁兼容项目的试验。  相似文献   

17.
蒋方坤 《现代电子技术》2011,(23):107-109,112
采用频域分析方法分析机动平台的电磁频谱特性,针对发射机系统产生的谐波对Glonass导航设备所造成的电磁干扰,利用电磁仿真设计软件EMC Studio进行仿真计算,从而获得最大干扰路径和干扰信号幅度,并给出具体的改进设计方法和处理措施,实现系统兼容工作。  相似文献   

18.
根据便携式设备在电场辐射发射测试(RE102)中,低频(5 MHz以下)及高频(190~700 MHz)严重超标所暴露的问题,介绍了便携式设备在结构和电气上所采取的电磁屏蔽、滤波措施.  相似文献   

19.
孔缝对内置电路板壳体屏蔽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子设备屏蔽效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电路系统的电磁兼容性能,而其金属壳体上的孔缝造成的电磁泄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以内置电路板的开缝屏蔽壳体为研究对象,应用FEM(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的孔缝尺寸、电路板尺寸、电路板位置对壳体屏蔽效能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电路板上金属微带线受电磁干扰信号影响而产生感应电流的变化规律:走线越长,离缝隙越近,感应电流数值越大,其峰值出现在腔体的谐振频率处。根据计算结果,提出了优化设计屏蔽腔及其腔内电子设备的建议。本文研究对于更为有效地利用金属壳体防御电磁干扰,提高系统电磁兼容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小卫星平台某电子设备电磁兼容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小卫星平台某电子设备内部电磁环境,给出了电磁兼容性(EMC)设计原则和具体方法,包括结构设计、屏蔽设计、滤波设计及PCB板设计等,EMC试验表明该设备电磁兼容设计合理,这对星载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设计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