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盒3段致密储层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气探明储量2615.71×108m3,为大型气田,但气藏具有低压、低孔、低渗、致密的特点,产能普遍较低,储层主要为河流相沉积,非均质性强,气田开发难度很大.该气田主力气层盒3段的储层评价表明,盒3段为辫状河流相沉积,主要储层微相为心滩沉积和河道充填沉积,其中心滩微相是本区高产部位,河道充填微相的产气部位主要分布在下部,也是该气田重要的产气微相类型.通过储层综合评价,把盒3段储层分为4类.  相似文献   

2.
苏里格气田国际合作区位于该气田中南部,其开发层系属于二叠系复杂河流相岩性气藏,掌握河流相储层的类型、分布、规模和集中程度,是合理高效部署开发井位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实践探索与技术攻关,在该区形成了以三维地震泊松比岩性识别、棋盘式井网主河道带预测、河道微相精细解剖、动—静结合高产井筛选及东—西向水平井钻探为核心的井位部署关键技术。应用效果表明:(1)泊松比地震反演可有效识别厚砂岩(砂岩泊松比介于0.19~0.25,泥岩泊松比介于0.27~0.30),把握大河道带的分布;(2)通过提取棋盘式井网净砂岩(自然伽马小于60 API,有效孔隙度大于6%,含气饱和度大于60%)厚度能快速识别河流中心部位;(3)明确该区发育2类叠置河道带、5种主要沉积相和10种河道微相;(4)单井动—静态数据分析表明,具有低自然伽马值(小于40 API)、高有效孔隙度(超过10%)及较高深电阻率响应(大于90Ω·m)是上古生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高产井(单井最高可采储量超过1×108 m~3)的典型配置;(5)在辫状主河道带中心区域部署东—西向水平井有利于横向沟通多期河道。结论认为,该套井位部署关键技术加深了对该区河流相储层地质规律的认识,有效支撑了该合作区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3.
大牛地气田盒3段三维地震储层预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盒3段是大牛地气田天然气产能建设的主力层段,提高盒3段储层预测的精度是盒3段气层扩边扩能的首要任务。盒3段储层属典型的河流相沉积,储层厚度薄,横向非均质性强,这些地质特性给地震方法预测盒3段储层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通过系统总结大牛地气田开发过程中盒3段储层预测所采用的思路和方法,总结了适合于大牛地气田盒3段储层预测的反射结构分析,相控储层预测及地震反演等方法技术,并给出了应用的实例,指出了方法技术的适应性和下一步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苏里格气田苏5区块储层地震反演预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里格气田二叠系气藏属非均质性极强、低孔、低渗的河流-三角洲砂岩岩性气藏,有效储层厚度小、横向变化大,这对气田的勘探开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由于砂岩储层岩性圈闭本身的复杂性,常规反演与解释技术难以满足对苏里格地区二叠系砂岩储层预测的需求。为准确预测盒8段砂体及有效砂体的纵横向分布、精确提供井位和高效开发盒8段气藏,基于苏5区块2004年三维地震资料开展了地震反演研究工作,以期能寻找到适应本区域的反演方法。经过多种方法的比较,发现基于统计学的随机地震反演技术能有效预测苏里格气田二叠系砂岩储层的分布,通过对该区块地震资料的处理,得到了盒8段的有效砂体分布范围,所部署的开发井都取得了高产油气流,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河流相砂体横向相变快,连续性和连通性差,储层非均质性强,严重影响了河流相储层的开发效果。依据储层沉积学的研究方法,对苏里格气田苏 14 井区盒 8 段河流相砂体展布与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 14 井区盒 8 段属于早期辫状河沉积向晚期曲流河沉积逐渐转化的沉积背景,其主要沉积微相包括河道滞留沉积、心滩、边滩、决口扇、天然堤、河漫砂及泛滥泥。 受基准面升降与沉积物供应的共同作用,该区河流相砂体演化呈阶段性变化,大致经历了辫状河繁盛发育期、辫-曲共存转化发育期及曲流河繁盛发育期 3 个阶段,其中辫状河繁盛发育期的心滩砂体与辫-曲共存转化发育期的心滩及边滩砂体是主力含气储层。 研究区优质储集砂体的发育受沉积微相展布与基准面旋回的控制。  相似文献   

6.
苏里格气田苏X井区盒8段砂体识别及含气性预测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苏里格气田苏X井区盒8段储层非均质性强,常规预测方法效果差。为了进行研究区砂体识别及含气性预测,提出了一种综合叠前及叠后2类储层预测技术优势的联合预测方法。首先,应用叠后地震属性分析及岩性随机反演方法,进行了盒8段砂体识别,在此基础上,结合沉积特征分析确定了研究区盒8段的沉积微相展布规律;其次,借助地震子波吸收系数分析、AVO分析及叠前弹性参数反演3种方法得到含气性分析成果,在剖面上进行了异常点段的含气性解释;最后,综合盒8期沉积微相的平面分布特征及剖面上的含气性分析成果,对研究区含气有利区进行了综合评价。实际钻井结果表明:该联合预测方法较好地克服了单一常规预测方法的不足,有效地降低了预测结果的不确定性,取得了较佳的预测效果,为进一步的勘探开发部署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位于苏里格气田中部的苏36—11井区气藏,构造特征显示不具备形成构造气藏圈闭条件,属于砂体控制地层圈闭类型。气藏主要气层为: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的盒8上亚段1、2砂层组,盒8下亚段1、2砂层组。山西组的山1段1、2、3砂层组,共7个砂层组14个砂体;气藏储层可精细描述为8种沉积微相:河底滞留沉积、心滩、河道充填、天然堤微相、决口扇/决口河道、泛滥盆地、泛滥沼泽和废弃河道,其中河道砂体及心滩的大小和数量是影响天然气富集的重要因素。气藏类型定性为低孔、低渗、低产非均质岩性气藏。  相似文献   

8.
以岩心、分析化验、测井、地震资料为依据,从沉积微相、岩性、物性、孔喉结构和含气性等方面。探讨了大牛地气田大开30~大12井区盒2段近致密砂岩气层的储层特征和含气性特征。研究表明,储层沉积微相是控制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因素之一。受沉积微相、储层特征以及含气性在空间上分布差异的影响,气层高产的有利区块主要分布在工区西部构造相对较低的低洼和斜坡上的辨状河道(CH)和河道砂坝(CHB)等微相中,岩性主要为含砾粗粒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物性和孔喉结构相对较好的Ⅰ和Ⅱ类砂岩。结合钻井优质储层预测和地震储层厚度、物性和含气性反演的成果.指出了有利区块位置。为进一步产能建设提供了井位依据。  相似文献   

9.
根据B气田取心资料、野外露头、钻录井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发现,B气田大安寨段一亚段发育滨湖、浅湖沉积亚相,储层主要为浅湖亚相介壳滩微相,储层岩性复杂,为特低孔、低渗的孔隙型储层。如何从致密复杂的岩性中识别出有效储层是研究的重点。文中运用以沉积相为指导,测井分析为基础,"相控"+"储控"为核心,地震多参数反演为主要手段的储层综合预测技术,预测了B气田大安寨段一亚段储层的展布特征、有效储层厚度及孔隙度。由此形成了一套致密复杂岩性有效储层地震预测技术序列。该技术经钻井证实,应用效果良好,为勘探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苏里格气田苏6井区块盒8段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苏里格气田苏6区区域沉积背景,充分应用工区取心井盒8段岩心观察及分析化验资料,对盒8段气藏储层岩石学特征、原生的泥岩颜色、粒度特征以及沉积构造等相标志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盒8段气藏为辫状河三角洲的沉积环境。在工区内划分出辫状水道、河漫沼泽、水下分支河道和河道间等沉积微相,并指出区块有利的沉积相带为辫状水道和水下分支河道微相,储层砂体的几何形态及分布规律受河道的走向及延伸距离的控制。该成果为苏里格气田苏6区块盒8段气藏优质储层的预测指出方向,也为气藏滚动勘探开发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盘河断块区馆三段储集层为辫状河流相沉积,从岩性、沉积构造、砂体形态和非均质性质等方面对河流相沉积的性质作了论述.沉积构造有层理、层面构造,砂体形态以箱形及钟形为主.对各小层沉积微相及平面分布进行了研究,主要发育河床滞留沉积和心滩微相.储集性能与沉积微相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心滩主体砂体厚度大、物性好、含油饱和度高,其次为心滩边缘,废弃河道较差,储层的含油性还受构造及成岩作用的控制.  相似文献   

12.
大牛地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北部,主要含气层位为上古生界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为致密砂岩储层。该区主要经历了晚石炭世海侵、早二叠世山西期海退形成的三角洲、下石盒子期河流发育的海–陆过渡沉积,形成的测井相类型多样,利用自然伽马曲线将该区储层划分为8种岩石相类型,明确了不同沉积体系储层及有利沉积相带;其中下石盒子组盒3、盒2、盒1段主要为辫状河流相沉积,有利相带为辫状河主河道,山西组山2、山1段为三角洲平原沉积,有利相带为分流河道,太原组太2段主要为障壁岛–泻湖沉积,有利微相为障壁砂坝。  相似文献   

13.
济阳坳陷储层地震地质综合预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穆星  印兴耀  王孟勇 《石油物探》2006,45(4):351-356
济阳坳陷具有复杂多样的沉积体系和储集类型,形成了复杂的隐蔽油藏系统,储层预测是该坳陷油藏勘探的关键。为此,针对坳陷中4种类型的储集层:陡坡带砂砾岩扇体、洼陷带浊积砂和三角洲及前缘滑塌浊积扇、缓坡带滩坝砂、坳陷期河道砂体等,分别探讨了它们各自的预测难点,并设计了相应的综合地震地质预测技术系列,即①采用相干、地层切片、三维可视化解释、谱分解等技术对河道砂体进行浏览—精细种子点追踪解释—薄层河道砂厚度计算的河流相储层预测技术系列;②采用古地形分析、地震几何属性分析、波阻抗反演等技术进行扇体—扇体内幕—有效储层预测的陡坡带砂砾岩体描述技术系列;③采用波形分析、倾角建模反演等技术进行定区带、定砂体的洼陷带浊积砂体预测技术系列;④采用古地形、波形分析、伪熵属性、高分辨率反演等技术进行定靶区、定目标的滩坝砂岩储层预测技术系列。在胜利油田隐蔽油藏储层预测中,利用这些地震地质预测技术获得了良好效果,年增探明储量1×108t。  相似文献   

14.
川南河包场构造须二段有效储层地震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包场低平构造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砂岩生储盖组合良好,油气资源丰富。已有的勘探实践证实,储层品质分布很不均一,只有钻遇有效储层(孔隙度大于8%,单层厚度大于10 m)才可获得工业气流,故有效储层预测是河包场构造须二段气藏描述的关键。为此,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及研究方法,将该区须家河组划分为四个地震层序,研究发现须二段有效储层主要发育在层序2的低水位体系域。通过分析层序2低水位体系域的地质、测井、地震等特征,采用地震属性和波形分类技术,确定该层序属于河口坝沉积微相区。同时,通过对层序1厚度的研究,认识了中三叠统侵蚀面岩溶古残丘的分布规律。河口坝沉积微相和侵蚀面岩溶古残丘的分布区域控制了须二段有效储层的分布,在对该有效储层有利区定性预测的基础上,采用高精度地震反演技术完成了对有效储层的定量预测。经钻井检验,预测与实钻吻合,所钻井均获得工业气流。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富县地区长6砂岩储层特征及评价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通过岩心观察, 结合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孔隙结构等分析化验资料研究表明, 富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 段为三角洲前缘相沉积的储层。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及岩屑长石砂岩; 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组合为主, 储层物性较差; 排驱压力及饱和度中值压力较高, 孔喉半径小、分选性较差, 歪度细, 溶蚀作用对改善喉道连通性有限, 孔隙结构参数总体较差; 储层质量受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的综合影响, 其中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为最有利储层发育的微相; 强烈的压实- 压溶作用是形成低孔低渗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长6 段砂岩划分为4 类储层, 其中Ⅰ、Ⅱ类储层是未来开发的首选储层。  相似文献   

16.
苏里格气田地震预测技术效果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的气藏属于大面积分布的低压、低含气饱和度气藏,主要储集层为上古生界河流相叠合砂体,以高分辨率二维地震为基础的储集层预测在该气田的发现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分析近年地震预测效果的基础上,从野外采集、原始资料品质、处理及解释等方面分析影响预测精度的主要因素,根据寻找富集高产区的开发生产需求,建议加强基于全三维数据体的叠前多属性分析、以测井资料和地层等时格架约束储集层反演、开展弹性波反演技术研究,并建议在积极开展地震资料品质攻关的基础上,进行适量的三维VSP及多波地震的试验攻关。图6表2参12  相似文献   

17.
通过大量钻井与地震资料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现阶段5种油藏类型三维地震描述的有效技术系列。基于高精度等时地层格架的保幅拓频处理、叠前叠后敏感属性融合应用、含油气性综合判识等是河道砂岩油藏地震描述的有效技术。测井约束层序细分、沉积微相随机模拟结合阻抗岩相概率体识别沉积微相与岩石相、相控约束多参数预测有效储层等技术,可有效应用于砂砾岩扇体油藏的地震描述。在提高分辨率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多属性融合技术,可以预测滩坝砂岩油藏的有效储层。甜点属性、地震波形指示反演、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岩性概率反演等技术,可有效描述浊积砂岩油藏。通过断层增强处理,应用多属性体联合识别断层,进行断层平面组合优化、空间立体解释等可以精细刻画复杂断块油藏。技术有效性是随着地震资料精度和品质以及地质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相似文献   

18.
川西新场大型气田地质特征与预测关键技术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0  
川西新场大气田由浅层构造-岩性气藏、中层构造-成岩气藏、深层构造-裂缝气藏叠置而成,纵向跨度4000多米,具多层、多类气藏叠合型大气田特征。该气田纵向上以浅层上侏罗统蓬莱镇组、中层中侏罗统上沙溪庙组、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为主力气藏。蓬莱镇组气藏的主控因素为鼻状背斜上的河道砂岩亚相,上沙溪庙组气藏的主控因素为古隆起上的河口坝与分支河道叠加微相砂岩中的有利成岩相,须家河组气藏的主控因素为大型古隆构造带上的裂缝发育系统。针对浅层气藏天然气富集带预测的关键技术是“低频强振幅”地震响应亮点识别技术;针对中层气藏天然气富集带预测的关键技术是多学科结合的储层综合建模预测评价技术;针对深层气藏天然气富集带预测的关键技术是地质-地震-测井多学科相结合的裂缝综合预测技术和含气性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9.
根据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分析认为饶阳凹陷中北部沙三—东一段主要发育河流、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等沉积相,并将其细分为若干亚相和微相。在此基础上系统总结出不同沉积类型储集体的物性特征,发现储层在东营组以中高孔、中高渗为主,在沙一、沙二段以中孔中渗为主,到沙三段逐渐变为中低孔中低渗储层。储层受沉积作用控制非常显著,优质储层一般分布于较高能量下的沉积环境,河流相中的河道砂体、辫状河三角洲相的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以及湖泊相中的滩坝砂体,具有较好的储集物性,是有利的储集相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