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2014年下半年国际油价暴跌并持续低位运行以来,石油企业整体投资效益锐减,严重影响了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投资是石油企业战略发展的前提,投资管理是战略实施的关键,针对目前油田企业单纯依据建设项目效益指标排序确定投资规模的常规方法,无法满足油价波动尤其是低油价条件下,投资难以决策的管理难题。文章基于项目投资收益和风险评价等预测评价结果,采用蒙特卡洛模拟和线性规划方法,以多维思维研究出综合量化求解企业年度最优投资组合方案的新方法,并以胜利油田年度投资规模优化为例进行模拟测算及应用验证,提出了油田企业提高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和可持续投资经营管理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国内石油企业投资成本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国外石油公司以储量价值管理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方式的做法,提出了国内石油企业转变经营管理方式、改进投资成本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是一家国有石油开采企业,与多数大型国企相似,设备管理与维修是采油厂各项管理中的基础工作,虽然采油厂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及经验经过不断的完善、发展、创新,成绩斐然。但和国外内同行业的设备管理与维修的先进企业相比较,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对采油厂的设备管理与维修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指出油田基层采油队设备管理与维修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油田基层采油队设备管理与维修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石油行业的管理模式也实现了革命性升级,数字化管理是实现油田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第二采油厂SCADA系统的建成,实现了数字化管理的换代升级,革新了生产组织方式。本文主要针对SCADA系统中的报警功能在采油二厂作业区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报警算法和报警管理两个部分提出了SCADA系统报警机制优化方案,为今后进一步实现SCADA系统报警管理优化提供理论及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5.
采油厂是我国石油生产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的工作就是进行油田生产开发。采油厂安全生产管理不仅能够有效的控制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还能有效的保障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有利于油田企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以下主要针对采油厂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管理内容及工会组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田开采逐渐进入到中后期,部分采油厂已经进入到了低渗透、低产量以及低丰度的"三低"时期,使得油田在开采的过程中不仅需要的能耗高,同时采油的效率也比较低。所以还需要加强对采油厂机采系统的优化和应用,进而有效的提升"三低"油田油井的开采效率。本文主要对采油厂机采系统的优化策略和具体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采油厂作为我国石油生产的主要业务单元,主要从事石油勘探、开发、运销和井下作业等业务,其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决定油田开发效益、质量、成本控制、安全环保责任及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起一套适合于一般采油厂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水平,优化管理模式,挖掘管理潜力,切实保障好采油厂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全性,保证采油工业的平稳发展,是提升我国采油厂生产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采油厂安全生产的要求入手,分析采油厂安全生产管理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配产在油田开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目前处于开发中后期的油田而言,进行合理配产更是油田稳产、高产的重要保障.基于时变系统的动态预测方法,利用自动优化配产技术,形成油田优化配产系统.该系统在油田采油厂运行状况良好,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油田采油厂的优化配产水平.  相似文献   

9.
2020年受新冠疫情叠加供给过剩双重因素影响,国际油价急剧下降,油气行业再次陷入困境,各国际石油公司迅速应对,加强投资管理,优化压减年度投资,从而缓解现金流压力。油气项目投资组合优化管理体系以现代化投资组合理论为依据,结合海外油气项目投资管理特点,为提升投资效益、控制投资风险提供了科学、客观、全面的方法和机制,是应对低油价的有力武器。同时,石油公司应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投资策略,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情况灵活调整投资策略,保证公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石油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加强采油厂生产运行管理模式创新,有利于优化采油厂管理水平,提高采油厂的经济效益。本文分析了目前采油厂生产运行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采油厂生产运行管理模式创新方法,以期从根本上提高采油厂的工作效率,促进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第三大润滑油生产国和消费国。面对中国的广阔市场,西方石油公司凭借技术成熟、经验丰富,纷纷在华建润滑油生产厂,其中美国公司已捷足先登:美孚、埃克森、壳牌等分别在我国建立了独资或合资润滑油生产厂,其它西方国家公司有:埃尔夫、Jomo、东方石油公司、Sunoil、加拿大热润滑油公司等。这些公司在华已投产和将投产的润滑油调合厂建成后,产品将占我国市场的20%以上。车用润滑油竞争激烈,船用润滑油、航煤方面外商市场份额将扩大。另外通过自行开发与对外合作相结合,我国石油添加剂生产技术也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我国润滑油生产立足国内、扩大开放的形势下,外商也将会有更多的商机。  相似文献   

12.
根据哈萨克斯坦油田对G级高抗硫油井水泥实际应用要求,公司通过配料方案调整、熟料煅烧、水泥比表面积与生产储备等多方面研究G级高抗硫油井水泥质量控制方法,达到降低与稳定G级高抗硫油井水泥初始稠度目的。该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哈萨克斯坦国内多家油气开采公司,产品具有初始稠度低、强度较高、游离液低、抗硫酸盐性能好等优点,质量指标符合油气固井工程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李红斌  郑金印 《当代化工》2011,40(4):423-426
油田开发中后期为缓解原油产量递减,一般采取井网加密和实施增产措施,对加密新井进行经济可行性分析势在必行。通过对加密新井的投资和边际成本的分析,应用边际分析法原理和油气田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建立了加密新井经济产量边界分析模型。并结合油田开发数据,分析了加密新井经济产量边界与油价、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为油气田有效控制加密新井投资和实施精细化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物探公司的传统业务模式大多采用合同承包形式为油公司服务,但是,随着全球油气市场变化以及油公司管理模式的转变,物探公司开始通过销售多用户地震数据获取利润。多用户业务在国外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且发展迅速,但是在中国,却刚刚起步,所以需要探索和借鉴国外多用户业务公司发展的模式,为我国公司所用。笔者选择了国际上从事多用户业务的Spectrum ASA公司(以下简称Spectrum)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其快速稳步发展的成功要素主要有:以合作为主,自主开发为辅;提前布局,相对垄断资料;准确定位市场,发挥自身优势;销售勘探开发远景而不仅仅是地震数据;以新方法新技术改善资料品质,并推动项目开发和资料销售;不断加大多用户业务投资,扩大业务范围。  相似文献   

15.
杨威 《辽宁化工》2014,(2):231-233,236
涠洲11-1油田东块A12h井电泵故障濒临停产,而平台可移动修井机已移至其他油田,短时间内无法修井检泵作业的情况下,通过改造地面注气流程,利用平台分离器高压天然气供气,采取非常规气举技术进行采油。涠洲11-1油田非常规气举采油技术应用结果表明,非常规气举技术在海上油田特殊情况下可有效恢复油井的正常产能,保证油井生产时效,从而保证了油田的正常生产。该技术拓展了海上平台的采油方式,为类似情形下恢复油井产能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孟永 《广州化工》2013,(23):140-141,148
针对油田开发后期,油水关系进一步复杂,层间干扰严重的问题,配套形成了不动管柱换层采油、分采泵分层同采等分采新技术。形成了针对层间油水关系认识不清及频繁换层油井的不动管柱换层采油技术,实现任意反复换层开采;针对多轮次卡封失效、大跨距卡封、小直径卡封等疑难井卡封分采技术,可提高卡封有效期;针对单层开采经济效益差,管理困难井的分采泵分层同采技术实现非均质油藏多层合采。通过2011年分公司立项开展了分层采油新技术研究配套及推广工作,在胜利油田12个采油厂、油公司现场283口井的推广应用,证明了分层采油新技术推广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春光油田地处北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属特高孔、特高渗储层。油层埋藏浅,胶结疏松,要确保正常开发生产,必须要采取防砂措施。本文通过对春光油田不同砂体区域进行深入研究,对目前采用的防砂工艺进行了适用性分析,并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和以往的防砂经验,针对不同的开采层位,优化了相应防砂工艺,并根据现场适用情况对改进后的工艺进行分析。研究和优化结果为春光油田的防砂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油井功图法在线计量的原理及功能,通过在姬塬油田的应用,解决了采油厂油井管理、产液量计量的难题。保证油井故障及时发现、及时分析、及时处理,以确保油井长期稳定运行,减少巡井费用、降低人员劳动强度。同时油井液量计量准确度能满足生产要求,从而可以逐步取代油井传统的计量方式,开创姬塬油田油井管理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自2015年以来,河南油田由盈利转为亏损,生产经营形势严峻。同时,油气销售管理体制也发生了变化,油气销售工作量和难度进一步加大。油气销售作为生产经营的重要环节,为了提高运行质量,通过深入思考,提出了油气销售全方位优化保效增效的工作思路,通过构建责权清晰的组织管理体系、完善相关制度办法、全方位优化油气销售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Ways of developing and modernizing Russian oil refineries are considered on the basis of an analysis of the presentations of Russian and foreign companies at the 10th Russian and CIS Refining Technology Conference (RRTC) held by Euro Petroleum Consultants in Moscow on September 23–24, 2010. It is shown that the main trend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ussian oil refining industry with the purpose of overcoming the current economic crisis are the rational use of production facilities, the modernization of existing plants to increase the depth of processing and the profitability of production, satisfying the growing demand for motor fuels (especially diesel) and improving their quality to meet the parameters of eurostandards, increasing the conversion of the processing of oil at oil refineries, reducing the consumption of energy, and improving the process control and optimization systems at existing plants to increase their efficiency and minimize the environmental risks in operating plants. The development of hydrogenation processes that allow the synthesis of high-quality products from cheap sour crude oil or the qualified preparation of raw materials for the process of catalytic cracking must now become the main direction of oil refining in Russia and CIS countries. Oil residue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e.g., hydrogenation processes, catalytic cracking, new and improved catalysts for hydrocracking, catalytic cracking, hydrotreatment of heavy oil residues; and hydrogen synthesis technologie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