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论述温秀才和徐渭在年龄上的相同,并通过分析李瓶儿是西门庆的正妻,指出温秀才客幕的时间和徐渭客幕的时间完全相同,即都是在1558年,为徐渭作《金瓶梅》提供进一步的佐证。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六个方面论证《金瓶梅》所借用的《西厢记》有明显的徐渭特色:一、徐渭评注《西厢记》的本色论在《金瓶梅》中得到充分体现;二、《崔氏春秋》与徐谓的“春蛇秋蚓”及全是“史公文字”的《金瓶梅》一脉相承;三、徐渭不仅精通北《西厢》也欣赏南《西厢》;四、南腔北调入徐渭对南、北方言及习俗均烂熟于心;五、徐渭评价《西厢记》中的人物形象特征与《金瓶梅》中人物形象相吻合;六、红娘是饶头是徐渭评点《西厢记》最重要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文章论述温秀才和徐渭在写字、考试、与机密信牵连等细节方面的相同或相似,并通过论证徐渭为《歌代啸》的作者,指出《金瓶梅》和《歌代啸》具有一个令人惊讶的相同之处:即借戴帽子和对借戴帽子的情节构思,为徐渭作《金瓶梅》提供进一步的佐证。  相似文献   

4.
《南昌水专学报》2016,(2):83-86
徐渭的《狂鼓史》是在《后汉书》及《三国演义》祢衡骂曹故事的基础上,剪裁、再创作的结果。经过艺术的加工,徐渭的再创作赋予了"祢衡骂曹"故事以新异的面貌,使剧作显现出豪荡狂放的风格,这一风格的形成与徐渭的性情息息相关。此外,徐渭的再创作凸显出"士志于道"的批判精神,这与徐渭深浸中国士文化传统有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5.
"本色"论曲自元代既散见于曲论家,历经明初、中期的发展,终成为独树一帜的戏曲"本色"论,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内容。就戏曲"本色"论发展过程而言,徐渭无疑是其中贡献最有力者。徐渭是戏曲史上最早从戏曲的语言、角色、剧情和声律四个方面论述戏曲的"本色"艺术特征的论家,他的理论实现了戏曲"本色"论由片面性向全面性、无序性向系统性、感悟性向理论性的转化,将过去那种只言片语式的"本色"曲论发展为一个较为完整的戏曲"本色"论。  相似文献   

6.
徐渭的道媚观是其文艺审美观的内核与本质特征。本文以其诗文和书法为例,着重从徐渭道媚观的内涵、形成、在作品中的体现、影响及意义等几个方面加以论述,力图对徐渭奇肆表面下的道媚特色作一清晰的勾勒,廓清历来对徐渭文学艺术风格特色的误解,指出徐渭的“道媚”审美理想与追求和文艺发展的内在规律一脉相承,没有脱离中国艺术传统中和之美的规范,符合中国人崇尚的两极对立统一的辨证智慧。  相似文献   

7.
<正>宁波工程学院人文学院讲师、中国古代文学博士陈远洋著,是2012年"浙江省社科联省级社科学术著作出版资金全额重点资助出版项目"研究成果,该项目同时被列为"浙江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2014年3月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著从中国古代文学史戏剧史发展转变的大文学史背景出发,将徐渭戏置于中晚明复杂多变的文学生态环境中,以四十余万字的篇幅对徐渭戏剧成就做全面细致地研  相似文献   

8.
“红莲“作为女性形象曾多次出现在明代的佛教题材作品中。这一符号具有强烈的宗教意义象征意义。在解决带有密宗性质的佛教女性性力崇拜与中国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矛盾过程中,“红莲“的佛教象征意味得到了弱化,而转为单纯的引诱僧徒破戒的女性。相比较僧人度化妓女的“柳翠“故事,“红莲“的故事应该属于一个独立的系统。代表作品是徐渭的《玉禅师》杂剧。  相似文献   

9.
徐渭是晚明进步思想的前驱,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他论书作字强调”独抒性灵”又讲究技巧,既重”警惕”功夫又崇尚任性之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雅俗、古今、姿媚观。  相似文献   

10.
在《金瓶梅》作者"徐渭说"中,陶望龄是个关键人物,但陶望龄和《金瓶梅》之间的直接资料几乎没有,只有通过研究《金瓶梅》抄本收藏者和陶望龄的交往,才能找到陶望龄和《金瓶梅》早期传抄的关系。文章在潘承玉《金瓶梅新证》的基础上,通过追寻陶望龄和徐阶、王肯堂、文在兹的关系,探讨陶望龄作为《金瓶梅》早期抄本流传中作为非作者总源头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胡令毅先生《论西门庆的原型》一文为《金瓶梅》作者徐渭说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西门庆的原型问题作补充考证:《金瓶梅》人物本有原型是《金瓶梅》同时代人的记载,并非凭空杜撰;《金瓶梅》作者一再强调西门庆是挂文职的武官;西门庆所占有的有身份的女人身上均有“胡印”;胡宗宪的乳名与妻子脸上的微麻在《金瓶梅》中的印证;西门庆与胡宗宪身上的王气;西门庆与胡宗宪的经商谋略。  相似文献   

12.
徐渭的杂剧《雌木兰》,是在《木兰诗》的基础上的再创作。剧中一是赋予了木兰为国建功的思想,木兰因此成为批判重男轻女的陋习,展示妇女要求平等的积极思想的一个新型形象。二是让木兰走进婚姻,强调木兰不仅是一个拼搏沙场的英雄,也是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更全面地反映了女英雄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摆脱了诗中“忠孝两不渝”的说教,令木兰形象闪烁着一种肯定自我、高扬个性的时代光芒,作品因此有了新的意蕴。作者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政治文学思想,对《雌木兰》创作倾向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徐渭的杂剧《雌木兰》,是在《木兰诗》的基础上的再创作。剧中一是赋予了木兰为国建功的思想,木兰因此成为批判重男轻女的陋习,展示妇女要求平等的积极思想的一个新型形象.二是让木兰走进婚姻,强调木兰不仅是一个拼搏沙场的英雄,也是一个至情至性的女子,更全面地反映了女英雄丰富的内心世界,同时,摆脱了诗中“忠孝两不渝”的说教,令木兰形象闪烁着一种肯定自我、高扬个性的时代光芒,作品因此有了新的意蕴,作者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政治文学思想,对《雌木兰》创作倾向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4.
诚信论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也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由于体制的不完整,人们思想认识的不到位,近年来社会中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信用缺失现象.重建社会信用乃当务之急.当前要抓住入世的良好契机,从道德建设,法制建设等多方面入手,通过社会成员的身体力行,建设和实践好我国的社会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15.
论极限     
针对微积分课程中用方法和方法讲述极限概念这一教学难点,提出了讲授中应着重理解严格极限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微积分发展的巨大影响,揭示了其丰富内涵,并且采取适当教学方法,既突破了难点,又启发了学生对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思考,培养了逻辑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儒商论     
儒商起源于日本,是儒家思想与工商管理的有机融合,是重“利”与重“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达到的整合。利他主义价值观,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交换原则是儒商的三个基本理念。当代中国也存在儒商,虽然他们与海外儒商有不同之处,但他们的崛起,对当代中国也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心态     
在现代社会,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抑郁症、过激的处事行为频频发生。一些人或因工作压力而郁闷难解,或因家庭、婚姻不谐而痛苦不堪。这不仅发生在普通市民中,也发生在大学生之中,还发生在一些工作单位干部、职工中。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全球普遍关注一项重要任务。有专家指出,除了由各国政府出面解决好有关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之外,还要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关怀、教育和引导,使人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  相似文献   

18.
CI论     
本文研究的是现代企业管理和经营发展的一种全新概念和战略系统——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文章讨论了 CI 的定义,分析了系统树,阐述了其重要性:包括企业理念,行为规范,视觉传达的实体性和非实体性的整体传播系统(Total Communication System)已成为企业经营策略的有力工具,市场竞争的先锋。结论显示,企业形象绝非外饰物,其内涵深刻;企业的日常行为活动能传递独特的信息,醒目的视觉设计,是一企业与他企业之区别语言。若企业认为形象问题不屑一顾,则必在商战中落伍。  相似文献   

19.
论极限     
针对微积分课程中用方法和方法讲述极限概念这一教学难点,提出了讲授中应着重理解严格极限概念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微积分发展的巨大影响,揭示了其丰富内涵,并且采取适当教学方法,既突破了难点,又启发了学生对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的思考,培养了逻辑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发展趋势论     
本文从中西方文化现象出发,总结性指出普世规律性存在,即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发展趋势论的基本内涵,并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进一步分析了自然界以本性调节形成发展趋势、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的元因以及人发展的趋势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