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NPL防护水平次级标准NE2550剂量率仪对国防计量系统和有关厂矿的防护水平~(60)Co和~(187)Cs γ辐射场进行了照射量率的测量和反平方律的检验,并作了照射量率的比对。~(137)Cs γ辐射场照射量率最大相差+3.6%(2.58×10~(-6)-2.58×10~(-4)Ckg~(-1)h~(-1)),而~(60)Co γ辐射场最大相差分别为+1.4%(2.58×10~(-4)-2.58×10~(-3)Ckg~(-1)h~(-1))、+9.9%(2.58×10~(-6)-2.58×10~(-4)Ckg~(-1)h~(-1))和+24.5%(2.58×10~(-7)-2.58×10~(-6)Ckg~(-1)h~(-1))。~(60)Co和~(137)Cs γ辐射场的照射量率,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反平方律在±5%以内符合。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德亮  王树明 《辐射防护》1990,10(6):423-434
本文报道了1985—1987年河北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剂量水平的调查方法及其结果。全省以25×25km网格均匀布点,共布设网格点285个,各类加密测点204个。结果表明:(1)原野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按面积和按人口加权的平均值分别为5.59、5.51和5.31×10~(-3)Gy·h~(-1);(2)道路的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平均为5.11×10~(-8)Gy·h~(-1);(3)建筑物室内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按人口加权的平均值分别为9.39和9.17×10~(-8)Gy·h~(-1);(4)宇宙射线电离成分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按人口加权的平均值,室内分别为3.05和2.80×10~(-8)Gy·h~(-1),室外分别为3.38和3.11×10~(-8)Gy·h~(-1);(5)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不包括中子成分)按测点和按人口加权的平均值,室内分别为12.44和11.97×10~(-8)Gy·h~(-1),室外分别为8.97和8.42×10~(-8)Gy·h~(-1),(6)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的我省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50、0.25和0.75mSv,全省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2.7,1.3和4.0×10~4人·Sv。 首次发现“计马石”天然γ辐射异常本底区,该测点的原野、道路、建筑物室内的天然γ辐射剂量率分别为20.92、19.77和27.93×10~(-8)Gy·h~(-1)。  相似文献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鄂  石振原 《辐射防护》1992,12(3):208-216
本文报道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环境天然贯穿辐射剂量水平调查的方法和结果。全区布设25×25km 和50×50km 网格点740个,各类加密点884个。调查结果表明:(1)原野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面积和人口的加权均值分别为5.81、5.94和5.76×10~(-8)Gy.h~(-1);(2)道路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点平均为5.63×10~(-8)Gy·h~(-1);(3)建筑物室内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9.92和9.86×10~(-8)Gy·h~(-1);(1)宇宙射线电离成分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的加权平均值,室内分别为3.90和3.55×10~(-8)Gy·h~(-1)室外分别为4.40和4.01×10~(-8)Gy·h~(-1);(5)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不包括中子成分)按测点和人口的加权平均值.室内分别为13.82和13.42×10~(-8)Gy·h~(-1),室外分别为10.22和9.77×10~(-8)Gy·h~(-1);(6)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新疆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53、0.32和0.86mSv,天然贯穿辐射所致全区年集体有效剂量当量为1.13×10~4人·Sv。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俊山  陈宝田 《辐射防护》1990,10(6):449-459
本文报道了山西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剂量水平调查的方法和结果。全省以25×25km网格均匀布点,共布设网格点262个,各类加密点255个,调查结果表明:(1)山西省原野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人口和面积的加权均值分别为5.39、5.43和5.41×10~(-8)Gy·h~(-1);(2)道路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平均值为4.84×10~(-8)Gy·h~(-1);(3)室内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分别为8.09和8.24×10~(-8)Gy·h~(-1);(4)宇宙射线电离成份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室内分别为3.46和3.36×10~(-8)Gy·h~(-1),室外分别为3.85和3.73×10~(-8)Gy·h~(-1);(5)天然贯穿穿辐射(不包括中子成分)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室内分别为11.55和11.60×10~(-8)Gy·h~(-1),室外分别为9.24和9.16×10~(-8)Gy·h~(-1);(6)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山西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46、0.30和0.76mSv,所致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1.2、0.77和2.0×10~4人·Sv。  相似文献   

5.
刘洪卿  程慎浚 《辐射防护》1991,11(4):282-290
本文报道了河南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剂量水平的调查方法及其结果。全省以25×25 km 网格均匀布点,共布设网格点259个,各类加密测点351个。结果表明:(1)原野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按面积和按人口加权的平均值分别为6.14、6.13和5.84×10~(-8)Gy·h~(-1);(2)道路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平均为5.60×10~(-8)Gy·h~(-1);(3)建筑物室内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按人口加权的平均值分别为9.68和9.53×10~(-8)Gy·h~(-1);(4)宇宙射线电离成分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的平均值,室外分别为3.02和2.98×10~(-8)Gy.h~(-1),室内分别为2.72和2.68×10~(-8)Gy·h~(-1)(5)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不包括中子成分)按测点和按人口加权的平均值,室外分别为9.16和8.82×10~(-8)Gy·h~(-1),室内分别为12.39和12.21×10~(-8)Gy·h~(-1);(6)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的我省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52、0.24和0.76mSv,所致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3.88、1.80和5.68×10~4人·Sv。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李文元  杜学林 《辐射防护》1990,10(6):435-448
本文报道了内蒙古自治区天然环境陆地γ辐射水平调查方案、质量保证措施及调查结果。在全区110万余km~2的面积上以25×25km网格布设了1018个测点。全区天然环境原野γ辐射剂量率(离地1m高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下同)范围为(0.96—18.62)×10~(-8)Gy·h~(-1),按测点、面积和人口加杈均值分别为5.45、5.32和5.72×10~(-8)Gy·h~(-1);全区道路γ辐射剂量率范围为(1.07—26.08)×10~(-8),平均值为5.92×10~(-8)Gy·h~(-1);全区建筑物室内γ辐射剂量率范围为3.82—18.94)×10~(-8)Gy·h~(-1),按点、按人口加杈均值分别为9.26和9.49×10~(-8)Gy·h~(-1);宇宙射线电离成分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室外变化范围为(3.12—5.55)×10~(-8)Gy·h~(-1),按点、按人口加杈均值分别为3.93和3.85×10~(-1),室内变化范围为(2.60—4.66)×10~(-8)Gy·h~(-1),按点、按人口加杈均值分别为3.52和3.40×10~(-8)Gy·h~(-1);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室外变化范围为(8.31—11.26)×10~(-8)Gyh~(-1),按点、按人口加杈均值分别为9.38和9.57×10~(-8)Gyh~(-1),室内变化范围为(11.20—14.67)×10~(-8)Gyh~(-1),按点、按人口加杈均值分别为12.78和12.89×10~(-8)Gy·h~(-1);天然贯穿辐射所致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及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84mSv和1  相似文献   

7.
湖南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本文报道了湖南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的方法和结果。全省以25×25km 网格均匀布点,共布设网格点309个,各类加密点1007个。调查结果表明:(1)湖南省原野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人口和面积的加权均值分别为7.11、6.90和7.07×10~(-8)Gy·h~(-1);(2)道路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平均值为7.05×10~(-8)Gy·h~(-1);(3)室内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分别为10.43和10.56×10~(-8)Gy·h~(-1);(4)宇宙射线电离成分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室内分别为2.67和2.66×10~(-8)Gy·h~(-1);室外分别为3.00和2.98×10~(-8)Gy·h~(-1);(5)天然贯穿辐射(不包括中子成分)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室内分别为13.1和13.2×10~(-8)Gy·h~(-1),室外分别为10.1和9.88×10~(-8)Gy·h~(-1);(6)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湖南省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58、0.24和0.82mSv,所致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3.1、1.3和4.4×10~4人·Sv。  相似文献   

8.
以180 nm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CMOS)工艺制造的STM32微处理器为实验对象,设计了由被测最小系统电路、剂量计、通讯电路和上位机组成的总剂量效应实验条件。利用60Co源分别在63.3 Gy(Si)·h~(-1)和101.2 Gy(Si)·h~(-1)剂量率下,对14个实验样品进行了在线辐照,通过数据校验实时判断受照样品的功能运行状态;在227.2~855.0 Gy(Si)累积剂量范围内,对75个实验样品进行了离线辐照,对比样品受照前后的功能运行状态。实验结果表明:片内FLASH存储器是STM32微处理器中最先损伤的硬件单元;受照前后,STM32微处理器各引脚的对地阻抗以及片内模拟数字转换器输出值基本无变化,功耗电流略有增加。63.3 Gy(Si)·h~(-1)和101.2 Gy(Si)·h~(-1)在线照射条件下辐照损伤剂量分别为(235.4±16.4)Gy(Si)和(197.4±13.0)Gy(Si);离线照射条件下的辐照损伤剂量介于391.5~497.6 Gy(Si)之间。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陈夏冠  朱耀明 《辐射防护》1991,11(4):266-274,265
本文报道了福建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剂量水平调查的方法和结果。全省以25×25 km 网格均匀布点,共布设网格点173个,各类加密点170个。调查结果表明:(1)原野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面积和人口的加权均值分别为9.26、9.23和8.71×10~(-8)Gy·h~(-1);(2)道路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点平均为10.64×10~(-8)Gy·h~(-1);(3)建筑物室内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5.58和15.65×10~(-8)Gy·h~(-1);(4)宇宙射线电离成分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的加权平均值,室内分别为2.42和2.39×10~(-8)Gy·h~(-1),室外分别为3.03和2.99×10~(-8)Gy·h~(-1);(5)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不包括中子成分)按测点和人口的加权平均值,室内分别为18.00和18.05×10~(-8)Gy·h~(-1),室外分别为12.29和11.70×10~(-8)Gy·h~(-1);(6)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福建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84、0.22和1.06 mSv,全省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2.31、0.60和2.91×10~(-4)人·Sv。调查中发现“鬼头山”天然γ辐射异常本底区。该区(约2km~2)的原野天然γ辐射剂量率平均值约为40.94×10~(-8)Gy·h~(-1),是全省平均值的4.4倍。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本文报道了广东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的调查方法和结果。全省基本以25×25km 网格均匀布点336个。调查结果表明:(1)广东省原野γ辐射剂量率(离地面1m 高处的空气吸收剂量率,下同)按网格,点(以下简称为测点)、人口和面积的加权均值分别为8.53、8.48和8.55×10~(-8)Gy·h~(-1);(2)道路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平均为9.10×10~(-8)Gy·h~(-1);(3)室内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分别为13.39和13.68×10~(-8)Gy·h(-1);(4)宇宙射线致电离成分(不包括中子)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仅均值,室内分别为2.39和2.36×10~(-8)Gy·h~(-1),室外分别为2.74和2.73×10~(-8)Gy·h~(-1);(5)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室内分别为15.78和16.04×10~(-8)Gy·h~(-1);室外分别为11.27和11.28×10~(-8)Gy·h~(-1);(6)宇宙射线、天然γ辐射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21、0.77和0.98mSv;所致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1.2、4.6和5.8×10~4人·Sv。  相似文献   

11.
蔡栋  倪全文 《辐射防护》1991,11(3):216-221
本文介绍上海辐射技术推广应用中心1986—1988年进行的三次强源(3.7—7.9×10~(15)Bq)倒装的操作程序、安全措施和倒源过程中的辐射监测。监测结果表明:运输铅容器表面的照射量率最大为17mR·h~(-1);工作人员在一次倒源操作中接受的剂量当量最大为9.1×10~(-2)mSv;钴元件污染或泄漏的放射性活度的检测值最大为42Bq/支,低于 ISO 规定的限值(185Bq/支);装源后辐照室周围环境的照射量率最大为17μ·h~(-1)。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锦秋  陈淑萍 《辐射防护》1991,11(3):201-211
本文报道1987年2—12月安徽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剂量水平调查的方法及结果。全省共布设测点777个,其中按25×25km 网格在全省均匀布设的网格点216个,各类加密测点561个。调查测量结果表明:(1)原野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按面积和人口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5.67、5.62和5.55×10(?)Gy·h~(-1);(2)道路的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平均为5.38×10~(-8)Gy.h~(-1);(3)建筑物室内天然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按人口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9.59和9.36×10~(-8)Gy·h~(-1);(4)宇宙射线电离成分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按人口的加权平均值,室内分别为2.64和2.62×10~(-8)Gy·h~(-1),室外分别为2.95和2.94×10~(-8)Gy·h~(-1);(5)环境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不包括中子成分)按测点和按人口加权的平均值,室内分别为12.23和11.99×10~(-8)Gy·h~(-1),室外分别为8.62和8.49×10~(-8)Gy·h~(-1);(6)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和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所致的我省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51、0.24、0.75mSv,全省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2.5、1.2和3.7×10~4人·Sv。调查发现原徽州地区炭化砖建筑物室内γ辐射剂量率均值为25.56×10~(-8)Gy·h~(-1),明显高于全省建筑物室内的调查结果,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道了1984年包头地区环境陆地γ辐射剂量水平的调查结果。除白云鄂博矿区和包钢地区外的一般环境区,210个测量点按面积加权的陆地γ辐射剂量率和贯穿辐射剂量率平均值分别为6.35×10~(-8)Gy·h~(-1)(55.6mrad·y~(-1))和10.7×10~(-8)Gy·h~(-1)(93.7~(mrad)·y~(-1))。白云鄂博矿伴生放射性矿区(19个测点)和包钢剂量率较高的厂区(21个测点)的陆地γ辐射剂量率平均值分别为64.71×10~(-8)8Gy·h~(-1)(566.9mrad·y~(-1))和79.26×10~(-8)Gy·h~(-1)(694.4mrad·y~(-1)):分别为一般环境地区的10.2倍和12.5倍。  相似文献   

14.
唐绪兴  梁维华 《辐射防护》1993,13(3):204-212
本文报道了天津市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的调查方法和结果。天津市市区以1 km×1 km 网格布点154个,郊区以5 km×5 km 网格布点79个,滨海区和郊县以10 km×10 km 网格布点100个,共布设网格点333个。调查结果表明:(1)天津市原野γ辐射剂量率按面积、人口和网格点加权均值分别为57.5、59.5和58.4 nGy·h~(-1);(2)道路γ辐射剂量率按网格点均值为49.2 nGy·h~(-1);(3)室内γ辐射剂量率按人口和网格点加权均值分别为92.7和93.2 nGy·h~(-1);(4)宇宙射线电离成份(不包括中子)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室内分别为25.9和26.0 nGy·h~(-1),室外均为29.7 nGy·h~(-1);(5)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按人口加权的均值,室内分别为119.1和118.6nGy·h~(-1),室外分别为88.1和89.2 nGy·h~(-1);(6)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的天津市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49、0.24和0.73 mSv,所致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4.0×10~3、1.9×10~3和5.9×10~3人·Sv。  相似文献   

15.
叙述了充氖-溴混合气体的圆柱状微型GM管的结构参数和使用条件对剂量特性的影响。实验证明,尾随主脉冲之后的次脉冲串是导致低氖压微型管坪缩短的根源;管阳极两端的套管与阴极或阳极之间残留的任何空隙所致附加计数脉冲则是坪倾斜的主要原因;充气压对微型管的γ光子灵敏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微型管阳极引出端串联适当阻值的电阻可减小跨接其两极的寄生电容,从而使坪伸长、展平,起始电压降低,死时间缩短,线性范围随之扩大。已设计几种不同灵敏度和线性范围的实验管,坪长>80V(坪斜<30%/100V),最大线性范围约(2.58×10~(-7)~1.55×10(?))C·kg~(-1)·h~(-1),极限照射量率约2.58C·kg~(-1)·h~(-1),总计数>10~9次,适用于-30℃~50℃环境温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武汉市环境陆地γ辐射水平的测量结果,按面积加权,原野陆地γ辐射剂量率和天然贳穿辐射剂量率分别为5.78×10~(-8)和9.11×10~(-8)Gy·h~(-1);道路上陆地γ剂量率按测点平均为4.90×10~(-8)Gy·h~(-1)。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增新  章文英 《辐射防护》1992,12(6):440-451
本文报道了北京市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的调查方法和结果。北京市市区以1×1 km 网格布点83个,郊区县以10×10 km 网格布点173个,共布设网格点256个,各类加密点131个。调查结果表明:(1)北京市原野γ辐射剂量率按面积、人口和网格点加权均值分别为56.4、50.1和56.2nGy·h~(-1)。西部和北部山区较高,东南部平原区较低;(2)道路γ辐射剂量率按网格点均值为49.3nGy·h~(-1);(3)室内γ辐射剂量率按人口和网格点加权均值分别为77.1和83.5 nGy·h~(-1);(4)宇宙射线电离成份(不包括中子)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按人口加权的均值,室内分别为29.0和27.5 nGy·h~(-1),室外分别为32.3和30.8 nGy·h~(-1);(5)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不包括中子成分)按测点和按人口加权的均值,室内分别为112.8和104.5 nGy·h~(-1),室外分别为88.7和81.3 nGy·h~(-1);(6)天然γ辐射、宇宙射线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的北京市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43、0.25和0.68 mSv,全市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4.0、2.3和6.3×10~3人·Sv。  相似文献   

18.
使用轻便γ闪烁探测器和具有电离室的卡蒂派测量仪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前后(1986年4月26日)北希腊塞萨洛尼基地区温带纬度区(40°)不同海拔高度(达1100m)和地面上下部大气层的本底辐射进行了测量。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前,地面总本底辐射的平均值为87nGy·h~(-1)(10.0μR·h~(-1),25计数·s~(-1))。即60%来自地面辐射,55nGy·h~(-1)(6.3μR·h~(-1),15计数·s~(-1))和40%来自宇宙辐射,32nGy·h~(-1)(3.7μR·h~(-1),10计数·s~(-1)),然而,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后,由于悬浮在大气中和或沉积在地面的长寿命放射性沉降物的影响,总本底辐射增加了1倍。  相似文献   

19.
按辽宁省面积均匀布点1462个,测量了各点的原野、道路和建筑物内的天然γ辐射剂量率(不包括宇宙射线贡献)和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包括宇宙射线贡献)。全省原野、道路和室内的天然γ辐射剂量率数据,都呈对数正态分布,按面积加权的算术均值(括号内为几何均值)分别为6.12(5.86)、5.86(5.40)和10.22(9.90)×10~(-8)Gy·h~(-1);变化范围分别为(1.98—17.83)、(1.28—18.53)和(4.84—25.38)×10~(-8)Gy·h~(-1)各点道路与原野和室内与原野的天然γ辐射剂量率比值之算术均值分别为0.96和1.75;变化范围分别为0.28—2.42和0.80—4.71。全省原野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数据,既不呈正态分布,又不呈对数正态分布,其算术均值为9.89×10~(-8)Gy·h~(-1),变化范围为(5.74—21.63)×10~(-8)Gy·h~(-1)。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思慧  张家贤 《辐射防护》1992,12(4):290-299
本文报道了湖北省环境天然贯穿辐射水平调查的方法和结果。全省以25×25 km 网格均匀布点,共布设290个网格点,各类加密点385个。调查结果表明:(1)湖北省原野γ辐射剂量率按面积、人口和网格点(以下简称测点)的加权均值分别为60.8、58.5和60.9 nGy·h~(-1);(2)道路γ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平均值为55.3 nGy·h~(-1);(3)室内γ辐射剂量率按人口和测点加权均值分别为94.5和93.2 nGy·h~(-1);(4)宇宙射线电离成分(不包括中子)所致空气吸收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室内分别为27.8和26.3nGy·h~(-1),室外分别为31.8和30.4 nGy.h~(-1);(5)天然贯穿辐射剂量率,按测点和人口加权均值,室内分别为121.0和120.7 nGy·h~(-1),室外分别为92.8和88.9nGy·h~(-1);(6)宇宙射线、天然γ辐射和天然贯穿辐射所致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0.24、0.52和0.76 mSv;所致集体年有效剂量当量分别为1.2、2.5和3.7×10~4人·S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