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艳 《当代矿工》2013,(1):43-43
和他在一起工作的同事们都知道,每每有小改小革小的创新评选,总少不了他的名字,在看似最粗犷的工作地点,他用细心、真情、汗水、业绩、安全和高水平赢得了同事们的敬佩,他就是晋煤集团铁运公司工务段山口工区的,被称为"易拉罐"工长的田伟频。一滴汗水摔八瓣,他用青春"砸"实了矿区铁路的路基从1997年,田伟频来到工务段鸿春工区当上一名线路工后,他这十五年就再也没有换过工种。对他来说,这也是顺其自然的事,谁让他在学校学的就是线路工的专业呢!田伟频算不上是个八面玲珑的机灵人,他总是面带憨厚的笑容,含蓄中又带点羞涩,做事从不着急,  相似文献   

2.
我丈夫是重庆煤炭集团石壕煤矿采煤队的一名普通员工。每当我看到丈夫残缺的左手,我的心就一阵阵疼痛。记得在一次闲聊时,一位朋友说:“世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事,就像人的手,五个手指伸出来没有两个是一样长的。”当即,我五岁的儿子自豪地说:“哼!我爸爸就是五个指头一样长!”儿子的一席话,逗得朋友们哈哈大笑,而我却怎么也笑不出来,儿子天真的话语犹如一把利剑直刺我的心脏。童言无忌,不懂世事的儿子哪里知道这五个指头一样长的背后,有几多辛酸,他爸爸却为之付出了血的代价……2005年6月25日,星期六。丈夫照例上早班。当丈夫和工友们一起到达…  相似文献   

3.
那天,我和女儿刚到家,同事便来取我帮她带回来的东西.看到屋里凌乱不堪,同事微微皱了皱眉头,倒也没说什么,可我自己却觉得很不好意思:穿得漂漂亮亮的,家里却像狗窝一样,让同事一说,多没有面子呀!同事前脚走,我后脚就开始忙不迭地收拾起来.  相似文献   

4.
车站的故事     
王奔 《当代矿工》2006,(9):35-35
那天,我和女儿刚到家,同事便来取我帮她带回来的东西。看到屋里凌乱不堪,同事微微皱了皱眉头,倒也没说什么,可我自己却觉得很不好意思:穿得漂漂亮亮的,家里却像狗窝一样,让同事一说,多没有面子呀!同事前脚走,我后脚就开始忙不迭地收拾起来。其实在我家里,这种凌乱的情况一个星期会有四五天,不是我们不想收拾,确实是没有那么多精力。丈夫从事宣传工作,单位里大大小小的材料多出自他的手。办公室里来往的人多,很难集中精力,丈夫便要在下班之后加班加点,经常忙到深夜。我呢,白天忙工作,下班后又要去幼儿园接女儿,再到街上采购,回家煮饭炒菜,和…  相似文献   

5.
点炮     
这是临下班时的最后一茬炮,放完炮后就可以下班了。下班后,二国和小林要去给大江贺房子。大江在县城买了房子,好几星期了,同事们咕念着去给他温温锅。温了锅的房子,住着才有劲头,日子过着才红火。同事们都这样说。大江与当教师的妻子商量,正式发出邀请,让同事们在这个星期的周末去给他们温锅。图的就是同事们在一块乐呵乐呵,也让新房子有点喜庆气。“小林子,还磨蹭什么,还不快点炮?”马二国以队长的口气对着王小林吼道。“铲运机不开走,我怎么点炮?”王小林反驳道。“真是大姑娘要饭死心眼,你点炮我开车,咱们两不误。”马二国对着王小林说。…  相似文献   

6.
爱尔兰作家巴克莱博士说:“幸福就是有希望、有事做和有人爱。”刚作通讯员时,写作这份工作对我来说是陌生的。工作十年来,很少写点什么,以至于拿起笔来都不会写字了。最初写了几篇稿件,都石沉大海,看着别人的文章都见报了,自己也很着急,回到家越想越觉得烦,怎么都不想再干下去了。夫一进门,我就跟他喊了起来:“这个工作我实在不想干了。”夫把头抬得老高说:“你怎么啦,快跟我说说。”我哭着说:“别人都上稿了,我却上不了,我不想干了。”夫说:“就这点事啊。万事开头难,你要对自己有信心,我会帮你的。”“你怎么帮我,别拿我开心了。”夫不语…  相似文献   

7.
母亲的唠叨     
或许唠叨是女人的天性,我的母亲也爱唠唠叨叨,喋喋不休.自打记事起,她的唠叨便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到做事做人,小到饮食起居,母亲总是唠叨个没完.即使在餐桌上,母亲的唠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筷子要怎样拿才规矩,菜要夹自己面前的,不能将筷子伸向别处,更不能在菜碗里翻翻拣拣,吃饭不能咂嘴,掉在桌上的饭粒要拣起来……一整套"繁文缛节".倘若这些忠告没有奏效,母亲的筷子头便会轻轻向我头上敲.  相似文献   

8.
午饭后,我仍然不甘心,再一次打开电脑,奇怪的是,已经不再出现“倒计时、关机重启对话框”了,电脑却像一台生了锈的机器,根本不听使唤,程序慢得出奇,无论怎么点击,都没有一点反应,“唉选这下子真的玩完了。”迫不得已,我采用了最“无奈”的办法,用Ghost恢复最早先制作的镜像文件,看着光秃秃的桌面,想着自己这么长时间在电脑里储存的程序、文件,还有精心收集的那些图片全丢失了,心痛不已,连声叹息……星期一,我一上班就和同事们谈论起此事,这才知道作怪的不是“冲击波”,上网仔细查看,原来是一种名为“震荡波”的病毒在捣乱,它通过系统漏洞攻…  相似文献   

9.
五元钱     
或许唠叨是女人的天性,我的母亲也爱唠唠叨叨,喋喋不休。自打记事起,她的唠叨便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到做事做人,小到饮食起居,母亲总是唠叨个没完。即使在餐桌上,母亲的唠叨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筷子要怎样拿才规矩,菜要夹自己面前的,不能将筷子伸向别处,更不能在菜碗里翻翻拣拣,吃饭不能咂嘴,掉在桌上的饭粒要拣起来……一整套“繁文缛节”。倘若这些忠告没有奏效,母亲的筷子头便会轻轻向我头上敲。16岁那年,我去城里读高中,一两个月才回一趟家。我暗暗庆幸,耳根终于可以清静些了。谁料想,我每次坐车到学校,母亲总要在车窗边唠叨“…  相似文献   

10.
美丽的网遇     
黄家禄 《当代矿工》2006,(12):33-33
这个世界因为有了网络而变得更精彩生动。这句话,我记不起是谁说的,但我很认同。在上QQ前,看一些媒体的报道,我知道的负面色彩多些。后来,我听同事说上QQ聊天能练打字,于是就下载了QQ软件。我的QQ好友栏中也没有几个人,其中3个是专门为接收稿件而加的。也许是听说了网络上骗子多的缘故,我和大多数网友聊天基本上都是“在陌生人”栏中,在网上交友我还是比较小心的。我记不清是哪个双休日,不过那时的心情肯定不好,要不然就不会上QQ了。等待中,我半睁着双眼,慵懒地靠在椅背上。也不知道过了多长时间,QQ上的信息管理器终于在一闪一闪地提醒…  相似文献   

11.
每到过“五一”的时候,我就会想起1997年的“五一”节,它让我终身难忘,因为我忙着过节,违反了操作规程,险些丢掉性命。1997年“五一”节的前一天,第二天就要放假了,同事们有的准备回老家探亲,有的准备出门旅游,都在着急做准备。当时我是石家庄某化工厂的一名检修工人,我也准备第二天去云台山玩,所以一心盼着下班后去市场采购。那天一上班,有一处管道焊口开裂,分厂厂长就安排我和两个同事去补焊一下。按道理说这点活我们以前经常干,算是小活,因这两个同事“黄金周”也有安排,当时我们大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抓紧时间干完活后早些回家,把安全规…  相似文献   

12.
冯俊 《当代矿工》2009,(10):31-31
大家不要惊恐,我所说的“鬼”不是真鬼,但确实与逝者有关。本人住在一个偏僻的小城镇里,四周全是村寨。可以这么说,附近哪个村寨死了一个人我都知道,这倒不是我神通广大,而是逝者所谓的孝子贤孙们制造出来的动静响彻方圆十里八乡,让人无法不知道。  相似文献   

13.
默默地快乐     
每当看到报刊上有重煤集团渝阳煤矿通讯员的稿件,我都会独自傻笑。“看报都在笑,想啥子哟,没事吧?”有时,同事会疑惑地问我,而我只是以笑示之,不作回答。他们哪里知道我的心事、我的快乐,这是她们体会不到的。那是一种默默的快乐。在重煤集团渝阳煤矿从事宣传工作的我,有为通讯员改稿的义务。也因自己写作水平有限,有时给通讯员们改一篇稿件,仿佛要绞尽脑汁,花上一两个小时,但当经我修改过的稿件上了《当代矿工》、《中国煤炭报》等报刊时,我心中就会窜出许多无比快乐的种子。也许那稿件改得并不尽如人意,但因那里面融入了一点我的思维而令…  相似文献   

14.
我叫周世勇,是重煤集团松藻煤电公司渝阳煤矿的一名掘进工,在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因为图省事让我两次在工作中大姆指受伤骨折。如今,每当看着这已经变形的手指,我就会默默地提醒自己,决不能在工作中图省事了。记得那是2005年4月的一天,我和几位同事一起在碛头打风锤,我负责挂钎子。趁同事操作风锤的间歇,我一屁股坐在碛头后面的矸石上,心想现在终于可以歇歇了。但我却图省事,没有对顶板及周围的巷帮进行检查。就在我准备起身去挂钎子时,一块巴掌大的浮矸忽然掉了下来,一下砸在我右手的大姆指上,彻骨的疼痛使我跳了起来……,随后,在矿医院的检…  相似文献   

15.
心在落花处     
前些日,我到基层区队了解职工群众的思想状况和对现阶段如何加快企业健康和谐发展与煤矿安全生产的新认识。职工们知道我爱动笔,都围着我谈自己的独到见解。有几位喜欢诗歌的朋友说:“我们要说的心里话呀,咱们集团公司的党委书记、董事长付永水同志,都写进了他所作的长诗——《凝心聚力创百亿》,刊登在今年《当代矿工》的第四期上。”他们知道我对诗歌非常痴迷,参加工作二十多年来,读诗歌,写诗歌,见好的诗歌就像是找到珍贵的宝贝一样,就问我读了吗?我说:“不仅读了,而且还读了很多遍,我写新闻、报告、领导讲话的很多数据与灵感都来自这首诗…  相似文献   

16.
老弟:还好吗?今夜粽子飘香,不知道你可在押运返程的路上?你走后的第二天,老妈催促我打个电话给你,向你问声平安,电话打出后,一长串忙音后提示语说道:你所拨打的电话不在服务区,请稍后再拨。因为这样,妈妈更担心了,反复念着:这孩子,就不知道给家里打个电话。“你安心,没打电话就是没事,再说一路上有几个老队员同行。”我听不得老妈在我耳边唠叨,一边整理电话机,一边劝慰她。简单的话语无法平息老妈一颗悬得老高的心,为了缓和气氛,妈妈转身去了洗衣间,一个人呆在屋里老半天不出来。这时候,我想我唯一能做的,就是静下心来,将我所能看到、听到、…  相似文献   

17.
刘和平 《当代矿工》2006,(11):30-30
自从大学毕业后,我没有写过家书,或许是因为再也没有出过这么长久的远门,或许是电话、BP机、手机、互联网如雨后春笋般走进我们的生活。但是,每次翻阅珍藏在书柜中的一沓沓家书,心头总有些许抹不去的别样情怀在荡漾。我既不是家中的独生女,又不是家中的最小,但从接到大学通知书起,父母的唠叨却总在耳边萦绕:“注意身体,好好学习。”“遇事多加思考。”临出家门那一刻,父母千言万语的挂念最终化成了一句话:“每个星期一定要给家写一封信。”于是,书信就成了我与亲人朋友沟通情况、传递思念、解疑释惑的主要媒介。记得刚入学时,我得了一次重…  相似文献   

18.
"唠叨,一句话翻来覆去说好几遍。""爱管闲事,什么事情都管,不关他的事他也要管。""房大哥呀,比我家老太太话还多。"在山东丰源远航煤业有限公司北徐楼煤矿运搬工区,一提起房明建的名字,职工们便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开了,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唠叨哥"。房明建在家里排行老大,自幼家境贫寒,事事都要他拿主意,  相似文献   

19.
董瑛 《当代矿工》2006,(12):16-17
“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把它用于我们协管工作上再贴切不过了。你瞧全矿50名协管员东奔西跑,井口、班前会“、三违”职工家中、不和睦的职工家里,都有她们的身影和心声,矿上几年来出现安全生产好形势,协管员们打心眼里高兴,因为这里面也有她们的一份功劳。现年只有30岁的郑海英就是她们中的优秀一员。郑海英是2003年12月加入协管组织的,刚开始参加班前会的时候,由于协管员的到来,使得队干部都不好意思说话,矿工们有些心不在焉,郑海英就说“:我们来只是想知道井下一些安全生产情况,我们协管员能够为你们做些什么,从班前会上认识每…  相似文献   

20.
隐情     
有一件事我一直深藏在心底,不知为什么?我从不愿向人提起,也害怕提起,只是常常独自一人默默地回味。 那是在一九八四年的六月,我被招工到新光集团殷庄煤矿,说实话,我对此工作极为不满,但也无可奈何。进矿后,我就总感觉自己与那些早些步入社会的同龄的同事们格格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