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地质调查工作中更多的借助信息技术来完成地质调查工作,从而形成了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数据重复利用率高和数据潜在价值高等特点的地质资料。开展地质资料电子数据长期保存技术的研究,为地质调查成果数据提供一套长期安全、可信、可用的持续维护机制,使得地质调查成果数据能够更多、更深层次的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本文对地质资料电子数据长期保存技术探索与思考,分析现有的地质资料电子数据的保存现状,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对电子数据的长期保存相关工作进行了探索和研究。为地质资料电子数据的安全保存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对地质资料管理工作全面信息化转型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中以阳煤集团地测数字档案管理系统为例,介绍了基于GIS技术构建煤矿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主要技术和方法。系统采用三层体系设计方法,基于ArcGIS软件平台,采用Visual Studio和.NET进行二次开发,利用空间数据库技术整合和集成了管辖矿区长期积累的各类资料,构建了阳煤集团数字档案资料管理系统,实现了在GIS平台上各类勘探测绘成果的检索与直观展示。通过煤矿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达到了煤矿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提升了集团对档案资料的管理水平;为阳煤集团安全生产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马林凯 《煤炭与化工》2021,44(11):51-53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前的测井资料绝大部分是模拟测井资料,以纸质形式保存,受存放条件的限制,易发生资料损毁、丢失等,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对模拟测井曲线扫描保存,根据扫描件矢量化,曲线深度和参数数值跟踪匹配,把模拟曲线变成测井数据库可以使用的数据,利用测井资料处理软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和原件曲线形态相同、深度相同、成果相同、更加便于利用的数字化成果图件,既是对前人的工作成果善加保存利用,也是对后人提供学习参考的材料.同时,这些资料的再利用,将为优化勘探方案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质工作者通过利用大横路矿床前期勘查保存的实物地质资料,一举获得重大找矿突破。本文详述了大横路钴铜矿的矿区勘查史及实物地质资料再利用过程,总结了取得的科学成果及实物地质资料再利用意义,提出了地质工作中应注重实物地质资料的保管和利用,尤其是实物地质资料的二次开发,以此为其他相似地质背景的矿区利用实物地质资料找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钻孔资料是地质调查、资源评价最重要的原始成果,是岩心不可缺少的属性说明资料。而有效的存储、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离不开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随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将GIS技术、数据库技术引入地质科研中也是地学的发展趋势。钻孔数据中的空间特征不能简单的运用常规数据库管理来表述,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以其对空间数据强大的储存查询和分析处理功能而明显区别于普通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因此,文中用基于Arc GIS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来储存钻孔数据,对其空间数据、属性数据及栅格数据等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6.
人才的充分合理利用与人力资源的配置和管理模式有着重要关系.从油气田经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合理的人力配置,以及提出了区别于以前的协调工作及管理模式.在新的管理模式下,经营管理团队的成员之间可以方便沟通和交流,成果可以无缝连接并充分共享,随时解决开发及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成果质量.  相似文献   

7.
焦利伟 《中州煤炭》2018,(9):122-125,175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通过研究多源异构的煤田地质资料集成化管理机制,构建煤田地质资料数据库,建立煤田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实现对大量繁杂的煤田地质信息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并能直观快速地为煤田地质资料的定量分析提供科学、准确、翔实的数据,充分发挥多源信息资料的潜力及综合优势。通过深入挖掘煤田地质资料综合成果信息,实现煤田地质资料空间分析的多样化表达,为地勘单位地质调查评价工作的开展与实施提供技术支撑,为实现新一轮找矿工作的重大突破与煤田资源勘查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信息技术支撑及专业化服务。  相似文献   

8.
土地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性。针对当前土地监察管理系统中效率低、时效性差等问题,文中结合Silverlight可视化技术和"3S"技术,研究了土地监察管理系统的功能结构、技术流程等,建立土地实时监察管理系统。该系统实现了土地监察业务数据和图件资料集成、图文互查、统计分析、督查数据实时显现等功能,具有时效性强、数据表达多样性、数据内容丰富、用户界面友好等特点,为土地监察管理提供辅助决策,为国土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宋治锋  周巍 《陕西煤炭》2013,32(3):81-82,80
阐述了GIS技术在煤田地质资料管理中的必要性,提出了利用GIS技术建立煤田地质资料管理系统,及其与传统地质资料管理的区别,介绍了系统的架构、硬件结构、数据库及功能设计。  相似文献   

10.
物探现场监督的工作重点是对野外资料采集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野外采集资料质量的好坏取决于物探现场监督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关系到最终油气田开发成果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刘文杰 《中州煤炭》2020,(1):21-24,29
针对传统纸质瓦斯地质图存在难以保存、数据利用率低、难以真实反映矿井瓦斯地质动态变化等问题,探讨分析了现阶段瓦斯地质图编图方法。提出了基于SuperMap的矿井瓦斯地质图动态编图技术思路,设计了软件系统功能结构,并构建形成了瓦斯地质动态分析系统数据库。基于SuperMap GIS服务平台,采用C#语言二次开发形成矿井瓦斯地质动态管理系统。通过在阳煤五矿的应用显示,实现了矿井瓦斯地质资料的高效利用,为矿井经济、高效、安全生产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StarFire星站差分GPS的系统组成、定位原理和工作模式,通过其在油气田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探讨,提出一种基于StarFire的油气田工程测量解决方案,为油气田工程设计提供满足规范要求的工程测量成果.  相似文献   

13.
岩石力学、地应力等工程地质参数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有特别重要的指导作用。针对鸭子河构造须家河组,以实验测定为基础,结合矿场资料,建立了该区块岩石力学、地应力等工程地质参数预测模型和剖面;利用成像测井资料分析了鸭子河须家河组地应力方向。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了针对性技术对策,为钻井设计、支撑性选择、欠平衡钻井方案、储层改造选层等优化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分析资料检索服务技术现状,并对地质成果资料的空间属性进行抽象表达,将检索者的空间检索条件转化为了GIS处理过程,进而利用GIS技术、Web技术与数据库技术,提出了一套支持空间条件检索的地质资料检索系统模型。  相似文献   

15.
针对古龙地区低阻油气藏,重点阐述了井壁取芯录井方法在油气田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对井壁取芯样品进行实物观察,通过岩石热解分析技术、气相色谱等地化分析,利用分析资料计算含油饱和度,进行油气层解释评价。结合具体生产实例,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肯定了井壁取芯岩石热解分析技术所具有的优势不可替代,展现了利用井壁取芯录井资料对油气层进行评价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J2EE的企业科技业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烟草行业科技项目和成果分散管理的问题,提高烟草行业科技管理水平,通过利用J2EE技术,设计和实现了基于J2EE的烟草科技业务管理系统,并对系统的体系结构、各个子系统的模块功能和系统实现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描述。该系统具有安全、方便、灵活、实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介绍了基于GIS技术构建煤矿数字档案资料管理系统的主要技术和方法.系统采用三层体系设计方法,结合空间数据库技术,将长期积累的各类数据进行充分的整合和集成,基于ArcGIS平台,利用Visual Studio和.NET进行二次开发,实现各类勘探测绘成果的高效管理及直观展示,以实现煤矿档案资料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阐述了以浏览器/服务器(B/S)结构为基础开发管理系统的技术优势,并且以西南科技大学国有资产管理系统为例,提出将B/S技术应用到资产管理系统中,以实现其资产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可视化管理。利用MAPINFO为二次开发平台;VB.NET为开发语言和MapInfo公司的MapXtreme组件,成功地开发了B/S模式的资产管理系统,文章将对该系统功能设计和相关技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虚拟现实技术能在实物地质资料科普服务中增强用户体验,让用户身临其境体验探索地下深处带来的乐趣,获取地球深部的地学知识。本文基于虚拟现实技术,从松科二井岩芯获取与保存利用方面入手,以岩芯图像资料为基础,重建松科二井三维世界,还原岩芯资料记录的地质特征,制作"松科二井岩芯认知之旅"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这一应用实例,认为通过现场体验形式可以有效宣传地质调查成果,不断点燃社会公众探索地球科学知识的热情。  相似文献   

20.
郭涛  丁立新 《矿业快报》2009,(4):120-122
为适应马钢总图管理系统的需要,马钢测量控制点成果的管理需要在时效性、准确性等方面提高和完善。针对这一需求,开发了一套管理科学、使用简单方便的测量控制点管理系统。系统从测量控制点管理的实际工作出发,符合国家册立标志保护条例及测绘成果管理标准规范的有关规定。系统将GIS技术应用于测量控制点管理,解决了长期以来控制点管理散乱等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了数据资源共享,完善了总图管理的范围,为测绘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