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小岭根泥石流沟位于涞源县银坊镇上铺村西北,沟域形态总体呈长条形,沟内泥石流物源堆积丰富。泥石流灾害主要威胁对象为沟口27户居民、部分农田及村路;可直接造成超过100万元的经济损失。为了避免灾害发生时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通过勘查,查明了该灾害体的分布特征、空间规模及发展趋势,经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可行的防治措施和建议,为下一步的地质灾害治理设计及施工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实地勘测资料,对吉林省四平村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了研究,从地形地貌、固体物质和水动力条件三个方面对泥石流进行了成因分析。通过数量化评分法与经验公式法,对泥石流易发程度进行了分析评价,判定四平村三条泥石流沟均为中等易发泥石流沟,再次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严重威胁当地的居民生活,以及耕地、道路与河流。在此基础上,对四平村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3.
通过呼尔阿泥石流沟形态特征、泥石流规模、易发性特征及威胁对象分析,对泥石流地质灾害活动性、活动强度、危险性等级、潜在危险性等级等进行评价,将研究区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分为极危险区、危险区、影响区、安全区4个区,对泥石流灾害治理工程设计和防治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十户窑村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石河子市北东向18km,行政区划隶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市石河子镇。区内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为泥石流,目前,最严重的是1996年7月的泥石流灾害,冲毁农田40亩,房屋多栋,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据现场调查,泥石流灾害隐患主要威胁沟口洪积扇上的省道、砂石料厂、十户窑村43户居民及农田等,潜在经济损失1000万元。在调查、收集研究区已有工作成果及研究资料基础上,对十户窑村泥石流的形成机制、危险程度和活动强度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以治为主、以防为辅的防治建议,为下一步地质灾害治理设计及施工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娃娃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发育机制及特征的研究,阐述该沟泥石流灾害的严重性和治理的必要性,并结合泥石流沟谷特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治理方案措施,为泥石流灾害防治及促进当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结合桂林市龙胜县龙胜镇浸沟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例,探讨在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采用拦栅坝拦截天然物源及修建坡面排水沟+导流堤+格构式锚定板挡土墙加固堆积区的工程设计,为今后在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5.12"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危害,特别是加剧原有泥石流沟的危害,安县高川乡塘坊沟泥石流为"5.12"引发加剧的泥石流沟之一,该滑坡在"5.12"地震后经历2008年"9.24"、2009年"7.17"及今年"8.23"均爆发泥石流,详细论述形成泥石流的物源条件、沟道条件、水源条件,分析研究泥石流沟道上、中、下游及支沟汇入主沟口等典型断面的过流特征,推算不同设计频率下泥石流的水文特征值,综合分析研究泥石流的暴发频率、活动规律,预测泥石流的发展趋势与可能的危害程度,划定泥石流灾害的危险区范围,调查泥石流危害特征并提出合理可行的治理措施,为类似工程设计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翻身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敏  吴新星  徐庆 《金属矿山》2010,39(8):160-162
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论述了翻身沟泥石流地质灾害基本特征、发生机理、规模及发展趋势,并通过多因素危险度评价公式对翻身沟泥石流危险度进行评价,得出翻身沟泥石流危险度为0.51,属中度危险的泥石流沟。针对灾害体物源储量、破坏能力等基本特征,以及危险区周边地物、地质结构特征,提出了以拦为主辅以沟道清淤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保证翻身沟居民、省道等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地质灾害主要体现为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结合具体工程实例对三种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其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灾害防治及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勘查,查明了该灾害体的分布特征、空间规模及发展趋势等,为下一步的地质灾害治理设计及施工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依据。同时,从中总结出一些有关地质灾害认识、分析和判定的经验,现将这些经验从地质灾害发生机制和发展规律的角度进行展开和阐述,以期对防灾减灾、环境保护及灾害治理工作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后盆周山区泥石流活动进入活跃期,玄郎沟位于绵竹市西北山区,地质环境复杂,滑坡、崩塌强烈发育,大量边坡处于失稳或极限平衡状态,地震诱发的大量滑坡、崩塌堆积物淤积在沟谷河道内,加之沟内矿山开采、大量人类工程活动及强降雨作用,极易诱发泥石流灾害。通过实地调查,查明泥石流形成条件及特征;应用雨洪法对其在设计频率下的泥石流流量进行计算,并依据单沟泥石流危险度计算结果对玄郎沟泥石流危险度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玄郎沟泥石流危险度属于中度危险,50年一遇的泥石流峰值流量为173.943 m~3/s,百年一遇的泥石流峰值流量达到194.517 m~3/s,在强降雨作用下,易发生较大规模地质灾害,这一结果为玄郎沟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2.
天水七里墩村委会城中村改造项目位于玉泉镇七里墩村水家沟沟口东岸,该项目拟建3栋9层点式楼。为预防该项目在建设过程和建成运营中免受地质灾害的危害和威胁,为工程建设提供地质灾害的防治依据,对该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估。评估区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和黄土湿陷。泥石流属于暴雨型的沟谷型泥石流,经计算得出,在拟建场地区一带泥石流的流速为1.55m/s,泥石流通过能力为74.23m3/s,对拟建项目的危险性中等。根据场地区黄土湿陷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可能造成的损失,评估区内黄土湿陷灾害的危险性小。结合预测评估的结果,最终综合评估该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针对施工过程易引发基坑失稳形成崩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同时,对场地的适宜性作出评价,得出治理以后整个拟建场地为基本适宜的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丹巴县磨子沟是泥石流灾害相对频发的地区。在分析了磨子沟泥石流形成条件和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指出磨子沟泥石流存在再次发生的隐患。据此,总结了该地区泥石流的灾害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危险度分析,提出要建立有效的监测预警系统、避让和工程治理方面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哈尔木沟位于杂谷脑河中游,属于"5·12"汶川震区重灾区,历史上多次暴发泥石流灾害,曾于1989年8月暴发泥石流堵断杂谷脑河。受"5·12"地震影响,泥石流灾害相对震前具有规模增大、频率增高、活跃期增长等特点。分析哈尔木沟自然环境背景,发现哈尔木沟的地形地貌和降水条件均有利于泥石流的暴发,受新构造运动与地震影响,沟域内发育大量崩滑体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目前沟内由于松散固体物质充足,诱发泥石流灾害的降雨临界值较低,近5年每年均暴发泥石流。针对哈尔木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拦排结合的治理思路,修建拦挡坝调节泥石流峰值流量,排导槽将泥石流顺利排泄至主河。历经近5个水文年,表明防治工程治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奎屯河4号沟位于奎屯河上游、团结渠段的右岸,主要地质灾害为泥石流地质灾害,通过多种工作手段,对区内泥石流地质灾害的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分析,并针对该地区泥石流特征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地下开采易导致地面产生持续变形,并可能形成采空区—滑坡—泥石流链式灾害隐患,严重影响了采 空区及周边地区居民和设施安全。 目前对于灾害链的研究大都基于已发生的灾害开展回溯分析,对于链式灾害隐患 的识别和评估相对欠缺。 综合遥感技术能够有效识别地质灾害隐患,利用大比例尺航空摄影测量、时序 InSAR、机载 LiDAR 等手段开展了北京西山东江沟滑坡隐患识别及链式灾害隐患分析。 发现东江沟内发育 10 处中型滑坡,滑坡体 中上部普遍存在拉张裂隙,前缘发育崩滑,在 2016—2022 年间 LOS 方向的地表形变速率为 8. 1 ~ 30. 5 mm / a。 这些滑 坡成为东江沟的主要物源,强烈影响了“崩塌、滑坡及水土流失严重程度” “松散物储量” “泥沙沿程补给长度” “河沟 堵塞程度”等多项泥石流易发因子,使得东江沟暴发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由“中”提升为“大”。 研究表明:综合遥感技 术在采空区—滑坡—泥石流链式灾害隐患识别中是有效且可靠的,能够为矿区及周边地区灾害防治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7.
邛崃市属于"5.12"特大地震灾害重灾区。邛崃市共发现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及灾害隐患点达185处。地震在加剧地质灾害不稳定性和危险性的同时,增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规模和危害程度,严重威胁着当地居民生命及财产安全。其中,邛崃市临邛镇石燕村16组崩塌便是灾情较重的个案之一;通过对该处灾害点的实地调查,认为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代表性。根据实地调查成果,对该地质灾害的发生规模、灾害特征和危害程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治理该地质灾害提供科学、合理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消除泥石流地质灾害对当地居民的威胁,有效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确保居民在新的、安全的居住环境里生产生活。以严陵河泥石流为例,分析了隐患点特征及成因,高丘镇严陵河泥石流属于暴雨类、沟谷型、低频率、中型、稀性泥石流,危害性等级为特大型,潜在危险性等级为特大型,易发程度综合评分值83,属轻度易发泥石流。采用治理方案为“河道清淤+拦渣坝+防护堤”。通过治理,将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研究为泥石流灾害治理的可行性研究及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工程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9.
由于本次泥石流的形成主要诱因为上部滑坡产生的滑坡堆积体汇集雨水而成,且冲沟中间及两侧岩石裸露,未见明显的物源体。因此通过查明灾害点周边的地形地貌、岩土特征及水文地质特征,重点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并且对泥石流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设计方案建议,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缙云县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境内山峰连绵、地形复杂、切割强烈,山地、丘陵约占全县总面积的80%,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论述了缙云县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形成条件、诱发因素及其灾害特征,总结其发生发展和演化规律,并对该县泥石流灾害治理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