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玮 《数码设计:surface》2011,(1X):124-125
文章从文化景观与工业遗产区改造的关系出发,认识到文化景观重建在复兴工业遗产区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归纳出文化景观在工业遗产区整合的四种策略,通过相关理论对成功的改造案例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场景理论为基础,研究城市工业遗产建筑改造方法,探索新的改造路径。首先介绍了场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工业遗产的改造价值,探讨了城市工业遗产作为场景的特点,即场域、场所和场景三重属性,进而分析了城市工业遗产改造和场景理论融合的趋势。依据场景理论,阐述了城市工业遗产改造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包括合法性、真实性、戏剧性等方面。最后详细阐述了不同场景下城市工业遗产改造的具体方法与实践。面向工业建筑遗产的改造更新对城市氛围的营造、工业遗产的价值表达和审美提升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结合场景理论阐释改造的新路径与新模式,给工业遗产改造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城市更新视角,对我国工业遗产与城市发展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总结二者的问题和各自的优势,并结合商业开发,探究工业遗产通过空间再利用、土地性质转变和文化再造转型所带来的价值。提出商业推动下工业遗产融入城市建设和实现场域空间再利用的策略,以达到工业遗产活化,以区域复兴促进城市整体复兴的效果,为后续工业遗产转型提供可供参考的设计方法,为城市更新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吴博 《数码设计:surface》2009,(7):95-96
随着工业产业带动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大批的厂房兴建。然而在这种变迁中同样带来了许多因经济发展而产生的负产品,早期修建的厂房已经不适应了现在的生产模式而已经渐渐废置。将其进行合理的再次利用与改造不但能节约资源和市建成本,重现场地的历史记忆。也能为旧厂区注入新的活力。如何对旧有的废弃厂区重铸价值,并与现今生活、发展、审美相协调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ZHANG Huawei ZHANG Jianhua 《艺术与设计.数码设计》2008,(11)
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各历史时期都遗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目前,这些基址正面临着保护和改造的选择。笔者认为,实现工业遗产的整体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当代工业遗产景观设计应当始终体现功能性、艺术性和生态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刘宇;赵子慧 《艺术与设计.数码设计》2025,(1):63-66
文章旨在探讨利用触媒理论来指导城市工业遗产工厂空间的改造,并提出优化策略。基于触媒理论的解析与嵌入,梳理工业遗产工厂空间的物质与非物质触媒要素,并提出空间迁移、空间嵌套和空间迭代三种改造策略,结合案例分析法对国内外城市工业遗产工厂空间改造的成功案例进行解析,验证了触媒理论可以有效应用于城市工业遗产工厂空间改造中,能够发挥触媒效应,促进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工业遗产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专项的工业旅游、遗产旅游,近年在我国逐步被重视起来。沈阳铁西工业区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工业产区,拥有丰富的工业资源、大量的工业遗产,潜藏着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的巨大潜力。因此,研究、保护和利用沈阳铁西工业遗产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沈阳铁西工业遗产的旅游价值、开发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适应性理论为基础,探讨城市工业遗产在适应文化产业转型利用方面的需求,旨在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探索新的路径。文章介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工业遗产的改造价值,并强调了它们之间的契合点。根据适应性理论的原则,阐述了在面向文化产业转型利用时,城市工业遗产应遵循的设计原则,包括原真性、可塑性和公共性等方面。同时,详细阐述了在不同场景下城市工业遗产改造的方法,并总结了适应性设计在城市工业遗产转型利用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最后,提出未来研究的展望和建议,以为城市工业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随着20世纪传统工业热潮的退却,许多中国大城市中遗留下来的工业区以其独特的历史性、记忆性和空间特质成为近年来城市更新的焦点。文章以首都钢铁厂里的工业街区为例,从新旧空间转化手法的研究角度出发,探究工业遗产街区的转型模式,归纳出不同层次上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延展和设计方法。从空间系统规划、历史文化传承、空间氛围营造、旧空间改造细则、新空间设计植入五个层面,对新旧空间转化设计提出多种角度和思路的设计方式,对首都钢铁厂工业景观遗产片区的基地现状及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探究新旧空间转化设计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当代设计学科不断拓展的新背景下,提出了工业设计专业需具备充分定义产品或服务,提供整合式解决方案以及良好团队合作和沟通的兰大核心能力,并阐述了三大核心能力所对应的一些相应能力要求。以期为工业设计专业能力素养培养研究、设计教育以及学科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信息视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的信息特征,利用信息空间(Ⅰ空间)框架模型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目标、内容以及数字化技术介入的方式.在非遗原生环境改变的条件下,提出以数字化技术手段重构非遗信息,以适应现代信息环境,促进非遗的信息化生存与发展.基于非遗信息的数字化表达与扩散的需求,详细分析了非遗信息传播的技术问题、语义问题和有效性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在Ⅰ空间框架内,对非遗信息的编码、抽象、扩散、解码、吸收影响和再创作等构成具有自我发展能力的信息循环回路的一系列过程做了深入分析与探讨.最后以剪纸艺术为例,对各种数字化技术方法的介入方式、现有保护手段的不足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做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2.
孙晓庆 《数码设计:surface》2010,(4):99-101
产业类历史建筑及地段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是我国当今城市发展建设面临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列举了目前杭州城市产业建筑遗产的实施保护和改造再利用研究的基本内容,探讨了产业建筑遗产的概念及保护性改造再利用的必要性和科学意义,提出具有现实针对性的改造设计方法。不仅做到延续城市文脉,也是城市再生的一种模式。 相似文献
13.
高校校园环境日趋园林化、景观化、生态化,校园景观文化建设正在逐步加强,但是对于民间艺术部分几乎还没有应用,文章正是以此为切入口,把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融合在校园景观中,对民间艺术进入高校景观做了一个铺垫,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寻找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通过剪纸的艺术特色,分析剪纸应用在校园景观中不仅美化了环境,同时增加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潜意识的唤醒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探讨天津海河滨水地区在进行开发利用过程中,如何承续历史文脉,如何将历史文化嵌入城市景观,提出海河景观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策略,找出水域景观营造的地方特色,打造个性化的天津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5.
胡月文 《数码设计:surface》2009,(6):106-107
强调"红色文化"的主体属性以及研究和探讨在景观设计中综合运用方法。"红色文化"的基本属性本身附着于"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二者是相形不悖的统一综合体,是现今革命旧址文物保护单位重视的多层面要素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讨论在设计参与社会创新的过程中,参与式影像在非遗保护中的应用方法。以参与式影像记录方法为理论指导,尝试非遇传承人以及社区内研究学者共同参与下的拍摄记录方法。以侗锦项目为例,通过参与拍摄工作,“非遗”传承人对于自身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得到了提高。另外,这种方法对于减少外来文化观察者对于“非遭”文化主体的主观影响,保护活动中内在文化持有者的主体意识.有利于影像在设计与社会创新项目中的后期应用。 相似文献
17.
Katsushi Ikeuchi Takeshi Oishi Jun Takamatsu Ryusuke Sagawa Atsushi Nakazawa Ryo Kurazume Ko Nishino Mawo Kamakura Yasuhide Okamoto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2007,75(1):189-208
This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our research project on digital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objects and digital restoration
of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of these objects. As an example of these objects, this project focuses on the preserv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the Great Buddhas. These are relatively large objects existing outdoors and providing various technical challenges.
Geometric models of the great Buddhas are digitally achieved through a pipeline, consisting of acquiring data, aligning multiple
range images, and merging these images. We have developed two alignment algorithms: a rapid simultaneous algorithm, based
on graphics hardware, for quick data checking on site, and a parallel alignment algorithm, based on a PC cluster, for precise
adjustment at the university. We have also designed a parallel voxel-based merging algorithm for connecting all aligned range
images. On the geometric models created, we aligned texture images acquired from color cameras. We also developed two texture
mapping methods. In an attempt to restore the original appearance of historical objects, we have synthesized several buildings
and statues using scanned data and a literature survey with advice from experts.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文化形态层面探索旧工业空间改造和利用的特征。与文化形态结合进行改造与利用的旧工业空间因为新与旧,工业与艺术等现代文化的复合共生会使空间更具个性,让新与旧等不同交融的文化更具活力、相得益彰,并且给现代人提供了一个时尚前卫具有更高品质与内涵的工作与生活娱乐的空间场所,使城市生活更显多样化,而城市形象也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