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南水北调的应急工程是从河北四水库调水进京,四水库水源水质与密云水库水质相差较大.为了保证河北水进京后水厂工艺运行的稳定性,根据水厂现行工艺(混凝-沉淀-煤砂过滤-活性炭过滤)增加预臭氧在河北黄壁庄水库进行适应性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投加臭氧1.5~2.6 mg/L后炭出水基本无味;试验条件为:臭氧浓度0.4 mg/L,接触时间8 min时,预臭氧能够将剑水蚤杀死去除;预臭氧后系统对有机物去除效果较好,且沉后藻类去除率达到80%以上,煤滤池出水藻类低于2万个/L;中试系统煤滤池出水和炭滤池出水溴酸盐浓度均小于5 μg/L,因此臭氧氧化后不存在溴酸盐副产物超标的风险.同时,建议在河北水进京前测定水中MIB浓度,适时调整臭氧投加量,在有必要的情况下考虑增加粉末活性炭预吸附.  相似文献   

2.
采用中试规模设备研究纯氧预曝气和生物过滤组合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中多种污染物的处理效果。在沉淀池末端进行纯氧预曝气,能够提高溶解氧浓度至9.43~13.05mg/L,比较了活性无烟煤和活性炭两种滤料生物过滤工艺。原水氨氮为3mg/L时,出水氨氮平均值为0.07mg/L,且无亚硝态氮积累,CODMn平均去除率为71.72%,出水CODMn浓度均值为0.94mg/L,铁离子平均去除率为98.29%,出水铁离子浓度均值为0.011 mg/L,对典型臭味物质二甲硫醚的去除率为95.24%。结果表明活性无烟煤和活性炭两种滤料的性能类似。纯氧预曝气-生物过滤组合工艺适用于水厂常规处理工艺改造,对传统水厂技术升级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在常规混凝工艺确定的最佳处理条件下,考察了单独高锰酸钾(KMnO4)和次氯酸钠(NaClO)预氧化、单独投加粉末活性炭(PAC)以及KMnO4和PAC联用对混凝处理东太湖原水的强化效果。结果表明,聚氯化铝和硫酸铝的最佳投加量分别为20mg/L和30mg/L,聚氯化铝的混凝效果明显优于硫酸铝;投加KMnO4对浊度、CODMn和UV254的去除均有一定程度提高,但不利于原水氨氮的去除;投加PAC有显著的强化混凝作用,各指标去除率均有所提高;KMnO4和PAC联用能进一步提高水中UV254的去除率;预氧化大大提高了混凝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投加1mg/L NaClO对氨氮去除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4.
给水预臭氧化与预氯化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常规给水处理工艺预臭氧化和预氯化对比试验,研究了预臭氧化工艺对水中浊度、氮氮和CODMn的去除效果,对三卤甲烷生成的影响,及其致突变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预臭氧化工艺沉淀池和滤池出水浊度均低于预氯化工艺,其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预氯化工艺,对CODMn的总去除率达53.4%,并能有效去除原水中大量的三卤甲烷前体物,而在致突变活性方面预臭氧化工艺滤后水更安全可靠。同时试验得到在原水CODMn为5-6 mg/L条件下臭氧最佳投加量为1-1.2 mg/L。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温度与原水水质、出水水质和各工艺段处理效果的相关性分析,研究结果如下:季节变化对原水中的CODMn影响比较大,而对原水中的氨氮和亚氮浓度影响不大;对出水中的CODMn、氨氮和亚氮浓度都有影响;生物预处理设施、絮凝沉淀池、V型砂滤池、一级臭氧接触池和二级臭氧接触池的CODMn去除率基本不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季节变化只影响一、二级生物活性炭池CODMn的去除率;季节变化影响生物预处理设施、V型砂滤池对氨氮去除率,而对絮凝沉淀池的氨氮去除率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臭氧-微量粉末活性炭-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考察了苏南某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深度处理的运行效果及作为回用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投加的臭氧和粉末活性炭质量浓度分别为25mg/L和20mg/L,曝气生物滤池的水力停留时间为6h,气水比为3∶1时,组合工艺出水的ρ(COD)和ρ(NH3-N)平均值分别为49mg/L和0.28mg/L,出水平均色度为7,平均脱色率达90%,满足回用水水质要求。检测发现,臭氧氧化和粉末活性炭吸附对可溶性微生物产物有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7.
空气曝气与纯氧曝气生物滤池应用于污水深度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两种不同气源的曝气生物滤池对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曝气和纯氧曝气生物滤池对COD_(Mn)的去除率相近,分别为30.5%和30.9%;以纯氧为气源的生物滤池硝化能力远强于空气曝气生物滤池,氨氮总去除率77.4%,出水氨氮为2.1~6.3 mg/L;纯氧曝气提高了滤池上部氨氮去除效果,维持滤池内溶解氧在6 mg/L以上,沿水流方向使pH逐渐下降.纯氧曝气生物滤池是污水深度处理中去除氨氮的有效工艺.  相似文献   

8.
曝气生物滤池去除水中氨氮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珠江原水的氨氮平均浓度为3 mg/L,对其进行常规处理以及曝气生物滤池 常规工艺处理中试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对氨氮的去除率较低,平均为48.45%;而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工艺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可达81.2%,其出水氨氮平均浓度降为0.52 mg/L,大大减轻了后续工艺的处理负荷.再经常规工艺处理后,出水氨氮平均浓度为0.09 mg/L,满足《城市供水水质标准》(CJ/T 206-2005)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代荣  赵安瑜 《给水排水》2012,38(5):16-18
采用预臭氧替代预氯化后,砂滤池具备生物除氨氮功能,对砂滤池中出现的微型生物生长及控制进行研究.06~1.0 mg/L预臭氧投加量和3min接触时间对沙蚕无杀灭效果,应急投加2.0mg/L氧并持续2h对沙蚕杀灭效果好.砂滤池微型生物控制可采用简便易行的提高反冲洗频率、延长反冲洗时间和加氯杀灭等物理、化学措施.砂滤后水直接进清水池,清水池始端加氯宜设置备用加氯管道和加氯点.具备生物功能的滤池,宜建成有观察窗的室内式滤池,减少或杜绝藻类滋生.  相似文献   

10.
平湖市古横桥水厂设计介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平湖地区地表水源受有机污染严重,原水中CODMn有时月均超过10mg/L,氨氮月均1~4.5mg/L,最高可达7mg/L。为保证供水水质,平湖市古横桥水厂采用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其中生物预处理采用悬浮填料接触氧化池,深度处理采用两级臭氧活性炭工艺。对该厂主要构筑物的设计特点、工程概算和运行成本作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1.
周建平  许龙  芮旻  沈飚  富良 《给水排水》2012,38(1):17-20
P市地表原水受到有机物污染,水中CODMn经常高达10mg/L以上,为此,在G水厂的扩建工程中,采用了两级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以保证出水水质安全。水厂运行结果表明,在活性炭吸附饱和后,一级炭池出水CODMn仍有3~5mg/L,需二级臭氧—生物活性炭处理才能使出厂水CODMn小于3mg/L。当前后臭氧分级投加比例为3∶2时,有机物的去除率最高。  相似文献   

12.
臭氧与活性炭深度处理微污染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预臭氧氧化 常规处理 GAC/O3-BAC深度处理"工艺针对南方某市微污染原水进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预臭氧能明显提高浊度、有机物和THMFP的去除效果,在此条件下常规出水浊度平均值<O.1 NTU,与无预处理相比,CODMn去除率提高17.52%,氯消毒后CHCl3浓度降低86.4%;O3-BAC工艺对有机物、CHCl3的去除效果和吸附寿命均优于GAC工艺,但生物膜的脱落会影响浊度的去除效果;随着炭床厚度增加,GAC滤池中,CODMn呈线性降低,而BAC滤池中,上部500~1 000 mm厚度内,CODMn快速降低并稳定在一定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13.
富良  沈飚  林涛  周建平 《给水排水》2007,33(3):11-14
古横桥水厂扩建工程经前期调试后,在运行供水88 d内,原水CODMn平均10.55 mg/L,最高15.12 mg/L,NH3-N平均2.68 mg/L,最高5.31 mg/L,色度平均41度,最高55度,通过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 强化常规处理 两级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出厂水中上述指标均达到卫生部《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和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标准》要求.简要介绍了工艺调试和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14.
缪刚  鲍娟  陈云霄  林涛  陈卫 《水资源保护》2017,33(6):109-113
研究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间歇性运行时炭层中生物量的保持方法以及不同保存方式对该工艺重新运行净化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停止运行后对生物活性炭柱采用浸泡保存时,活性炭层中的水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活性炭层中的生物量发生了下降。同时周期性的换水能够延缓活性炭柱在浸泡保存时生物量的下降速度。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重新运行期间,周期换水减少生物量的下降虽然对浊度和UV254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但是能够使得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在短时间内对CODMn和NH3-N的去除率接近活性炭工艺在保存之前对其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5.
载粉末活性炭(PAC)过滤集PAC吸附与过滤于一体,能够应用于微污染原水处理。配水试验结果表明:粒径为1.25-2.5mm,厚度为1000mm的聚苯乙烯滤料层能够用于载PAC过滤。影响过滤效果的主要因素为PAC载量和混凝剂投加量,当混凝剂T3010和聚氯化铝的投加量分别为0.09mg/L和2.5mg/L,PAC载量为2-3g/L滤料时,载PAC过滤处理浊度为20-40NTU的微污染原水的效果达到最佳,对CODMn和浊度都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Z河水作为原水的试验结果表明:载PAC过滤对河水浊度、UV254、CODMn的去除率分别为97%-97.9%、50.9%-63.4%、68.5%-71.4%。  相似文献   

16.
生物预处理后续工艺中生物砂滤柱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黄浦江原水生物预处理后续工艺中的生物砂滤柱性能进行研究。在不同氨氮浓度的工况下,探讨了生物砂滤柱对氨氮、有机物等指标的去除,分析了生物砂滤柱的生物活性,同时总结了主要设备的设计运行参数。通过中试运行效果表明:在进水中平均氨氮浓度为1.73 mg/L,停留时间6.8 min下,氨氮平均去除率达到91.6%,同时CODMn和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7.9%和7.5%。  相似文献   

17.
微污染水库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中试,研究了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GAC(或O3-BAC)深度处理以及预加氯一常规处理-GAC(或O3-BAC)深度处理对微污染水库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对于可生物降解性较好的原水,采用生物预处理可以明显地改善后续常规处理及深度处理的出水水质。对于氨氯、CODMn和UV254较高的水库水,处理工艺流程中应包括生物预处理或O3-BAC工艺。生物预处理-常规处理-GAC工艺的总处理效果好于预加氯-常规处理-O3-BAC工艺。此外,GAC能吸附氯仿、致突变物。当GAC再生周期过长时,出水的氯仿浓度高于进水,且Ames试验呈阳性。GAC的去臭有效期在16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18.
pH对粉末活性炭去除有机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粉末活性炭去除水中有机物的效果受水的pH影响较大。降低水的pH,可显著提高粉末活性炭去除有机物的效果。对于黄浦江水,当pH为5.5,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为40mg/L时,DOC和UV_(254)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3.8%和36.2%。  相似文献   

19.
以漓江源水为研究对象,当进水CODMn的质量浓度为4~7 mg/L时,比较不同工艺处理效果。进行模拟水厂的混凝沉淀实验,找出对CODMn去除效果较佳的条件。结果表明:在适宜的Fenton试剂投加量下,并不能使CODMn的出水浓度达标;粉末活性炭虽能有效吸附有机微污染物,但单独采用粉末活性炭的相对成本较高;比较不同联合工艺的处理效果发现,经粉末活性炭-Fenton-聚合氯化铝联合工艺处理后,CODMn出水达到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