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6,(3):283-288
目的 探讨江苏正常男性人群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骨密度、骨微结构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自2013年至2015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医学科住院体检的234例男性患者资料,患者平均年龄为58岁。对其进行双能X线吸收仪(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扫描,采用TBS Insight软件进行骨小梁分数(trabecular bone score,TBS)计算,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等临床指标。结果 234例男性受试者血清25OHD的平均水平是(46.19±19.41)nmol/L,25OHD与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无明显相关性(r=0.060,P=0.390),而与骨微结构(trabecular bone score,TBS)呈正相关(r=0.140,P=0.030)。将研究对象按年龄分成2组:≤55岁组(n=108),>55岁组(n=126),对比≤55岁组,>55岁组TBS数值随年龄降低(P<0.05),而BMD、25OHD随年龄无明显变化;同时发现,年龄与TBS呈负相关(r=-0.230,P=0.001),但与BMD无相关性(r=-0.080,P=0.260)。多元回归分析在校正了年龄、腰围、臀围、血糖、HDL-C这些影响骨代谢的因素之后,25OHD(nmo/L)与TBS依然存在相关性(β=0.001,P=0.010)。结论 血清25OHD水平在江苏正常男性人群可能与骨微结构相关,TBS较BMD更为灵敏。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3):277-282
目的 探讨年龄对住院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25OHD)和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相关关系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共纳入住院糖尿病患者252例,收集患者住院期间体质量指数、糖尿病分型、就诊季节等临床资料和血清PTH、25OHD、血钙、磷、肌酐和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查结果。根据年龄分为年龄<65岁组(n=172)和年龄≥65岁组(n=80),采用偏相关分析影响PTH的因素,线性回归分析25OHD与PTH之间的关系。结果 住院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45.6%患者25OHD低于25 nmol/L。偏相关分析显示,年龄<65岁组,调整血肌酐后PTH仅与25OHD负相关(r=-0.316,P=0.000);年龄≥65岁组,血清PTH仅与血钙(r=-0.238,P=0.037)、血磷(r=-0.237,P=0.038)呈负相关,与25OHD无关(P=0.380)。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调整血肌酐后,年龄<65岁组PTH随25OHD升高而下降,年龄≥65岁组PTH不受25OHD变化影响。结论 住院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年龄对PTH与25OHD之间的相关性有明显影响。应加强老年糖尿病患者中PTH、25OHD、钙磷及相关激素的研究,以明确是否需要制订年龄特异的PTH和25OHD正常值标准。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4):339-345
目的 探讨钙补充、年龄及性别对上海社区老年人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与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上海社区自愿参加血清25OHD、PTH检测的4 402位老年人进行生活方式调查,并采用罗氏公司的Cobas诊断体系对其血清25OHD、PTH进行检测。结果 本研究人群血清25OHD及PTH的均值分别为(55.8±21.43)nmol/L[(22.32±8.57)ng/mL]和(32.99±18.60)ng/L。血清25OHD与PTH呈负相关;随着年龄增加,血清PTH水平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5);老年女性较老年男性血清PTH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67 ng/L vs.32.13 ng/L,P<0.05);补充钙剂者血清PTH水平明显低于不补充钙剂者(31.19 ng/L vs.34.71 ng/L,P<0.05),服用乳制品者血清PTH水平明显低于不服用乳制品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服用乳制品的量无明显相关性。年龄、钙补充参与调控血清25OHD与PTH的关系,而性别不参与调控两者间的关系。结论 上海社区老年人血清25OHD与PTH呈负相关,年龄、钙补充参与调控血清25OHD与PTH的关系,未发现性别对两者关系有调控作用。可有效抑制血清PTH的血清25OHD定值(cut-off值)50 nmol/L(20 ng/mL)。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4):317-321
目的 调查骨科门诊患者维生素D水平。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1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骨科门诊就诊的12 535例患者中检查维生素D的患者879例,记录行维生素D检查患者的年龄、性别、25羟基维生素D(25 hydroxy vitamin D,25OHD)水平、症状。25OHD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结果 骨科门诊行25OHD检测人数占总门诊量的7.01%(879/12 535),男性25OHD水平高于女性(P<0.05),所有患者的维生素D均值为10.1 μg/L,其中维生素D水平缺乏占90.6%(796例),维生素D水平不足占7.5%(66例),维生素D水平正常占1.9%(17例)。男性维生素D缺乏占85.5%,低于女性的95.0%,男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年龄与25OHD水平呈线性相关(P=0.072),所有维生素D缺乏患者年龄服从正态分布(P=0.176),21~50岁年龄段所占人数最多。结论 骨科门诊患者维生素D缺乏普遍,以青年为主,应加强门诊患者维生素D检测。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5):461-467
目的 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总骨钙素水平组间的胰岛素抵抗指标及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指标差异及其相关性,探讨总骨钙素与胰岛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0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216例,根据患者总骨钙素水平分为4组,比较不同血清总骨钙素水平组间胰岛素抵抗指标及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之间的差异及上述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4组间甲状旁腺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骨钙素水平组甲状旁腺素水平较低(F=3.55,P<0.05)。女性患者,骨钙素水平与稳态模型评估β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β,HOMA-β)及葡萄糖处置指数(disposition index 0,DI0)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5;r=0.45,P<0.05)。60岁以上男性患者,骨钙素水平与HOMA-β及DI0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4,P<0.05;r=0.3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及60岁以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低骨钙素水平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降低独立相关(P<0.05)。结论 对于初诊女性及60岁以上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低骨钙素水平可能与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降低独立相关,这为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7,(6):535-540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睾酮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12月入院的117例稳定期老年男性COPD患者,并选择同期入院的非COPD患者40例为对照组。根据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别之间血清睾酮水平,并分析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患者的血清睾酮水平显着低于对照组;骨质疏松组患者的睾酮水平显着低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骨量减少组的睾酮水平显着低于骨量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COPD病情的加重,血清睾酮水平下降越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睾酮水平与患者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和FEV1% Pre呈正相关(r=0.267、0.291,P=0.011、0.009),与吸烟指数(r=-0.405,P=0.005)、体质量指数(body maxx index,BMI)(r=-0.304,P=0.006)、CAT评分(r=-0.583,P=0.000)、腰椎BMD (r=-0.611,P=0.000)、股骨颈BMD (r=-0.382,P=0.002)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 COPD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睾酮水平下降显着,且随病情严重程度呈递减状态。检测睾酮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COPD并发骨质疏松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4):366-369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olube CD40 ligand,sCD40L)与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2015年在襄阳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50例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根据超声将OP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组(120例)和动脉粥样硬化非形成组(130例)。结果 存在动脉粥样斑块与无动脉粥样斑块的OP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骨密度以及血清sCD40L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CD40L浓度在OP伴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与LDL-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厚度呈正相关(r=0.256,P=0.033;r=0.258,P=0.031;r=0.288,P=0.016),与HDL-C呈负相关(r=-0.411,P=0.0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可溶性CD40L与OP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结论 OP患者中血清可溶性CD40L在OP患者与动脉粥样硬化厚度呈正相关。在临床上,血清sCD40L检测可能有利于判断OP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厚度。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7,(6):513-518
目的 研究血骨代谢指标及髋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与骨组织不同区域骨钙、磷及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明确骨矿物质元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对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进行骨组织取材,运用X线聚焦荧光能谱仪检测骨组织皮质骨区域、松质骨区域及交界区域的钙、磷、锰、铁、铜、锌元素含量比重,控制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因素,运用偏相关分析研究血骨代谢指标和BMD与骨钙磷及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25羟维生素D3[25 hydroxy vitamin D3,25(OH) D3)]与松质骨区域的骨铜和锌含量呈正相关(r=0.589、0.494,P=0.002、0.012);血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与交界区域的骨钙、铁、锌含量呈正相关(P=0.009、0.011、0.025),相关系数分别为0.568、0.554、0.498,而与骨磷含量呈负相关(r=-0.582,P=0.007)。全髋BMD值与骨铁含量可能存在负相关性(r=-0.472,P=0.089),大粗隆BMD值与松质骨区域的骨钙含量呈负相关性(r=-0.621,P=0.031),与骨磷含量呈正相关性(r=0.690,P=0.013)。结论 充足的维生素D3可能促进机体锌和铜元素的吸收以提高BMD和增加骨量。大粗隆部BMD值的下降可能与松质骨区域骨钙含量比重上升导致金属微量元素含量比重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7,(4):356-361
目的 研究骨矿总量与颈围、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瘦组织总量、脂肪总量之间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甲状腺疾病和糖尿病全国调查-2014"山西省部分受试者,包括男性83人,年龄(47.11±17.23)岁;绝经前女性65人,年龄(32.35±10.18)岁;行骨密度及人体成分检测,回顾性分析骨矿总量、骨密度与颈围、体质量、BMI及脂肪总量、瘦组织总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Pearson相关性检验显示颈围与BMI、体质量、脂肪总量及瘦组织总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性(男性组分别为r=0.767,P<0.05;r=0.723,P<0.05;r=0.642,P<0.05;r=0.598,P<0.05;女性组分别为r=0.845,P<0.05;r=0.848,P<0.05;r=0.776,P<0.05;r=0.771,P<0.05);骨矿总量与颈围、BMI、体质量、脂肪总量、瘦组织总量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男性组分别为r=0.277,P<0.05;r=0.372,P<0.05;r=0.647,P<0.05;r=0.319,P<0.05;r=0.726,P<0.05;女性组分别为r=0.359,P<0.05;r=0.353,P<0.05;r=0.509,P<0.05;r=0.319,P<0.05;r=0.545,P<0.05)。全髋骨密度与颈围、BMI呈显著的正相关(男性组分别为r=0.287,P<0.05;r=0.353,P<0.05;女性组分别为r=0.336,P<0.05;r=0.383,P<0.05)。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出颈围与骨矿总量之间的关系转变为负相关关系(男性组标准化β=-0.401,P<0.05;女性组标准化β=-0.292,P<0.05);BMI与骨矿总量之间也转变为负相关关系(男性组标准化β=-0.565,P<0.05;女性组标准化β=-0.237,P<0.05);颈围与全髋骨密度之间也显示出负相关关系(男性组标准化β=-0.400,P<0.05;女性组标准化β=-0.369,P<0.05)。结论 BMI及颈围可用于肥胖的初步预测;两者虽不能准确反映骨矿总量的确切值,但此两个指标与骨矿总量之间的相关性表明,它们亦可应用于对骨矿总量的初步预测及了解。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7,(6):507-512
目的 观察强化运动、不同种类维生素D制剂联合钙剂补充对绝经后女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14名具有骨质疏松高危因素的绝经后女性纳入本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A组为对照组,B组为强化运动组,C组予元素钙600 mg/d+普通维生素D 800 IU/d,D组予元素钙600 mg/d+1,25双羟维生素D[1,25dihydroxy-vitamin D,1,25(OH)2D]0.25 μg/d。随访2年,在基线、随访1年及2年时分别采用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hort form 36 health state survey questionhaire,SF-36)评分对受试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A组随访1年时生理功能、总体健康及活力较基线改善(P分别为0.007、0.029、0.037),上述指标在2年随访时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随访时生理职能及情感职能较基线显著下降(P均<0.001)。B组随访1年时活力与基线比较改善(P=0.041),2年时各项评分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随访1年SF-36各项评分与基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时C组生理职能、精神健康较基线下降(P=0.043、0.001),D组生理职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较基线显著下降(P分别为0.049、0.000、0.001)。结论 本研究未观察到钙剂联合普通维生素D或活性维生素D显著改善绝经后女性生活质量,强化运动或许有助于维持绝经后女性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