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3 毫秒
1.
介绍了古村落的景观组成要素,从人为破坏、自然磨损、保护意识等方面,分析了云南地区拉祜族古村落的景观保护现状,并提出了古村落景观保护与传承的基本思路,从而展现出古村落景观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对古村落的景观价值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古村落环境布局的特点及启迪,提出了古村落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措施,以提高人们对古村落的景观价值及保护利用的认识,从而使中国古村落的景观价值、建筑遗产价值和文化价值得到更广泛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当前建筑与园林景观的设计虽已经走上了文化发展的道路,但是对于文化的解读日益符号化。文章从民族文化潜意识的角度出发,总结和概括当代民族潜意识:(1)宗族意识减弱,开放性增强;(2)多民族融合成为趋势;(3)民族符号化意识增强的特征,提出了对设计语汇特征化、设计思路多样化、古村落等特征进一步提取与总结的建议。我们不能将促进社会认同及凝聚寄予在制造某些固定的名族符号之上,而应该在意识方面寻求人与人的共通性,从而营造更好的景观。  相似文献   

4.
黄兰  杨莹 《重庆建筑》2024,(1):15-19
海口羊山是琼北火山地区的核心区域。当地古村落独特的自然环境、移民文化、社会矛盾、耕读需求,催生了独特的防御文化。该文以羊山四个古村落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地理位置、选址特色、空间格局、院落布局、防御工事等方面来研究物质安全防御;从血缘宗族、村规良俗、宗教信仰等方面来研究文化安全防御,推导并总结了羊山地区古村落安全防御形成原因和防御特征。同时还提出了“遗存保护”“民俗引导”“精华传承”等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古村落景观构景及其旅游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古村落景观的概念及其表现特征,以构景要素的存在形式为依据,归纳总结了古村落景观的构景要素,并阐述了古村落景观的旅游吸引功能,对今后古村落旅游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产业景观是国民经济中各种生产活动所形成的景观。以黟县古村落为例,分析了产业发展与古村落特色景观体系保护之间的矛盾。通过对产业景观主题特色的界定,产业和景观资源空间信息库的建立,做出最优产业和景观组合的决策,提升产业景观空间格局。从而实现古村落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经济产业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楠溪江古村     
在美丽的楠溪江畔,散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古村落。 这些古村落至今还留存着古代文化的印迹,村寨在规划布局、建筑风貌、楹联碑记,甚至村名、街名,无不显示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特别是楠溪江古村在宋代就有规划,且有明确的规划思想,这对于研究我国的建筑史、规划史具有很高的价值。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可以使我们大体了解我国古代"耕读社会"与"宗族文化"的梗概。 楠溪江古村落大致可归纳为:建村历史悠久、规划严谨和谐、建筑类型丰富、建筑风格朴素、环境意识较强、宗族文化突出。  相似文献   

8.
佛山西樵一带保留了众多的古村落,松塘村是其中的代表,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文章通过阐释松塘古村的建筑、布局、空间形态和景观等,概括说明了村落在空间环境方面的一般特征,探讨了松塘村历史建筑环境营造的基本思想和文化传承,对进一步做好古村落研究和保护工作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淑婷 《华中建筑》2007,25(8):140-143
泰顺古村落遍布祠堂、宫庙、廊桥,其建筑与周围环境共同构成景观特色.从泰顺祠堂宫庙建筑的环境、意境、屋顶、门楼、质感、肌理、色彩等要素入手,分析其具有的景观特色,并阐释"士"、民间信仰、宗族意识与祠堂、宫庙遍布的人文背景关系,从而得出泰顺祠堂宫庙遍布特色具有景观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何敬东 《四川建筑》2004,24(5):28-31
借助“意象”研究的理论和方法,重新审视中国古村落的形成和发展,对古村落的空间意象从选址、布局、建筑、特征和标志等方面作系统的探索性研究。并从景观意象和文化意象两个层面上对古村落的空间意象进行总结,以期获得新的设计借鉴。  相似文献   

11.
陈冉 《山西建筑》2014,(15):7-8
对云南白族传统文化的提取元素进行了研究,并与景观相结合应用到古镇景观设计中,分析了地域文化对景观特征的影响,探讨了特色景观的保存与未来的发展前景,指出在文化景观设计的基础上,应充分反映民族特色,从而使古镇景观设计实现具有生命力的民族化与本土化。  相似文献   

12.
徽州园林常被形容为中国乡土园林景观的杰作,区别于徽派建筑直观的外形,植物造景却以抽象、隐晦的方式反映徽州地域特征、诉说徽州历史文脉。造景手法多体现"师法自然"的特点,以"天人合一"为主导思想,以徽文化内涵为基本内容,又受到地理山水条件的制约。通过查阅古徽州地区典型古村落中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文献资料,结合徽州地区自然与历史文化,以宏村为例,从宏村的公共园林与私园两个角度探究植物造景的地域特征与人文气质。试图从地域特色和人文气息的角度来理解徽州古村落树种选择、造景手法以及植物配置方式等内容,而这个讨论主题的确定来源于笔者自身的学习经历以及相关的思考,希望可以为园林景观设计实践中树种选择、植物造景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传统古镇在现代旅游开发过程中模式趋同,特色丧失,保护不善的矛盾,研究对传统古镇地域范围内的乡土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将乡土元素融入传统古镇的景观设计表达中,得出乡土文化在传统古镇景观提升设计中的适应性策略。以实现乡土文化的传承与运用,提升古镇活力,为传统古镇旅游景观设计提供思路借鉴。  相似文献   

14.
古塔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重要的风景要素。长江三峡库区的古塔蕴含着浓郁的巴渝地域特色、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及传统生态智慧。古塔的营建体现着该地区特殊的传统文化和人们对环境的整体思考。以长江三峡库区重庆段古塔为研究对象,以选址特征为切入点,对其相地策略、景观表征、环境协同等方面进行剖析,厘清长江上游沿线风景要素“塔”的营建智慧与作用机制,以期为风景园林遗产,特别是长江三峡的景观遗产研究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为深入探究肇庆古城这一具有浓厚地域特色与防御性能的城市遗产的价值特征,进而为肇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中国明清城墙申遗提供参考,结合古城建设情况与空间规划特征,系统梳理了肇庆古城的营建动力机制,将古城安全防御体系进行层级划分,从古城选址的生态安全、城市营建的心理安防、城墙建造的军事防御、水系规划的防洪御灾这4个层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肇庆古城营建的动力机制主要受政治文化、经济地理的影响,具体涉及政策职能的推动、民族文化引发的暴乱以及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 肇庆古城的安全防御体系是生存资料安全与内外环境安全、物质防御安全与意识形态安全层面的综合体现,是研究中国古代城市的生态安全思想、宋元明清城墙防御及防洪体系、筑城与修缮技艺及城市空间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 古城具有良好的景观视廓,对研究中国古代山水城市和大尺度山水轴线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陆邵明  张慧姝 《华中建筑》2005,23(B07):56-59
以无锡市环城四公园景册规划为例,来探讨古运河环境景观设计及理论纲要,认为古运河环境景观设计宗旨为:水脉、绿脉、文脉,三脉合一。其中水脉、绿脉是古运河的生态主体、景观空间载体,文脉则是体现古运河的精髓、底蕴、景观时间载体,两者融为一体才能再创古运河的辉煌。  相似文献   

17.
陈旭东 《山西建筑》2010,36(11):50-51
介绍了徽州古村落是徽州文化的主要载体,众多高大的祠堂和牌坊形成直观可视的文化景观,极大地渲染了古时徽州的宗法制度,通过对牌坊和宗祠的由来、特点、地理位置、作用、影响等进行分析,明确了宗法观念在徽州古村落的景观体现。  相似文献   

18.
陆邵明  张慧姝 《华中建筑》2005,23(Z1):56-59
以无锡市环城四公园景观规划为例,来探讨古运河环境景观设计及理论纲要,认为古运河环境景观设计宗旨为水脉、绿脉、文脉,三脉合一.其中水脉、绿脉是古运河的生态主体、景观空间载体,文脉则是体现古运河的精髓、底蕴、景观时间载体,两者融为一体才能再创古运河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文斌  周曦 《建筑与文化》2016,(9):182-184
在研究地域性景观的概念及特点的基础上,以岳阳尚书坊规划设计为例,着重介绍了地域性景观特色塑造的过程和方法。在规划设计中,通过研究岳阳自身的地域环境如区位特点、尚书文化、自然资源等,基于中国古代山水骨架的塑造传统以及规划定位和自然资源基础上的地域特色景观挖掘与提炼,将场地独特的地形地貌、地理位置、文化精神、历史传说、功能定位等融八设计方案中,营造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脉融合的地域性景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古村落是中国文化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和财富.数量众多的山西省古村落景观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很高的研究价值.古村落景观规划设计要从历史性、科学性、艺术性、对人的关怀等方面进行整体考虑,既要满足保护文化遗产的需要,也要兼顾科学发展的需要、群众生活的需要、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要处理好保护、修复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