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着勘探难度的进一步加大,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已成为地球物理领域高度关注的技术之一。特别是随着高效率计算机并行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何使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更好地为复杂构造、岩性和地层圈闭油气藏的勘探与开发服务已是当务之急。为了顺应形势的发展,文中基于高精度三维局部扩展的Born法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研究了方便实用的偏移速度建模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东濮地区的实际成像处理中,通过与时间偏移成像的结果相对比,进一步体现了叠前深度偏移的实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海拉尔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叠前精细预处理、三维剩余速度分析,蒙特卡洛法自动速度拾取和三维克希霍夫叠前深度偏移等技术对海拉尔地区的三维地震资料进行了叠前深度偏移处理。与常规叠后时间偏移结果相比。浅、中层断层成像清楚。断面波发育,基底成像效果明显改进。深部反射结构清楚。地层接触关系清晰。为在该地区进一步进行油气勘探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江苏油田所属探区勘探的难度越来越大。常规时间偏移资料难以满足勘探需要。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解决复杂构造精确成像的有效手段。PC集群技术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软件的应用,克服了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推广应用上的局限性。江苏油田进行地震资料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结果,其断面成像、断点的清晰度、火成岩下伏地层的成像,整体上均好于常规处理剖面,且剖面上均有新的信息反映:通过对成果数据进行层位追踪、直接成图,发现和落实了一批圈闭。  相似文献   

4.
用于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叠前深度偏移是解决复杂地质构造成像问题的重要技术。高质量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依赖于高精度的深度 速度模型。常规叠前深度偏移速度建模方法不仅要求提供高质量的叠前地震数据 ,而且迭代建模过程较长 ,从而限制了这项技术的推广应用。针对我国东部老油区钻井较多的特点 ,提出测井约束建模法 ,此方法利用已知声波测井、VSP等资料中的低频速度信息 ,帮助处理人员建立初始的宏观层速度模型 ;再根据叠前深度偏移之后 ,深度剖面上的主要层位应与测井中相应层位的深度值一致的约束条件来修正层速度模型。通过理论模型试算和实际应用证明 ,该方法实用有效 ,能够在缩短叠前深度偏移周期、节省机时费用的基础上提高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质量 ,使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东部深层勘探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及其并行实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引言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是油田勘探与开发中正确地进行构造解释和油藏圈闭的一种有效技术。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以其良好的成像效果、巨大的运算量和巨大的数据量成为地震数据处理领域里最具实用价值、且最具挑战性的工程计算问题。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①曾前深度偏移及其并行实现;②射线追踪与波场分布;③建立速度模型及其交互功能;④曾前深度偏移成像方法。本文通过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分布内存多处理机IBMSPZ上的实现,来探讨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及其并行实现的问题。本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描述…  相似文献   

6.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对速度模型的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随着勘探程度的逐步深入和难度的进一步加大,叠前深度偏移已成为复杂断块和岩性等隐蔽油气藏勘探和开发的有力工具之一,但与时间偏移相比其速度敏感性较强,这也正是影响其应用的技术瓶颈。为了更好地应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基于常规的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从速度依赖性的角度分析了地震叠前成像方法对速度场的系统误差以及随机误差的敏感性,从而指导模型速度场的建立以获取高质量的成像剖面。  相似文献   

7.
胜利油田马寨深层复杂构造地震成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深层复杂构造地震勘探是当前具有挑战性的一项研究领域,胜利油田马寨地区是一个典型的实例,由于马寨地区地震资料差,难以得到合理的地质构造解释,根据地质经验,本文建立了马寨速度模型,借助有限差分纵波波场模拟方法得到了叠前地震记录,并对其进行了偏移成像试验,数值试验结果证明,当前广泛使用的叠后时间偏移技术难以使马寨地区的地震资料正确成像,并且从理论上讨论了叠加过程对复杂地质构造成像的负面影响,同时,利用叠后深度偏移,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分别对马寨速度模型合成地震记录进行了成像试验,为进一步寻求更合适的成像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叠前深度偏移是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在研究中高效获取叠前深度偏移的理论成像结果,避免炮记录正演、常规处理和偏移等一系列繁琐的流程,提出了一种叠前深度偏移记录的直接模拟方法。该方法无需经过波场正演和偏移处理,直接使用子波信息、观测系统参数和射线路径信息在波数域构建点扩散算子,根据速度模型和反射率生成理论成像结果。该方法简单、高效,成像结果精度高。利用该成像结果,可以快速检测观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地震数据的质量,为优化观测系统参数和评价成像质量提供参考,为地震解释提供佐证,能够满足采集、处理和储层解释等方面的研究需求。  相似文献   

9.
山前带地震数据的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复杂介质中最精确的地震波成像技术,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在山前带复杂构造成像中大有可为,但该方法对速度误差非常敏感,抗噪能力较差,其成败取决于叠前去噪、表层速度结构反演和偏移速度分析的有效性,要使山前带地震勘探取得更大突破,就需改善单程波动方程深度偏移对高陡、倒转界面的成像精度,研究出可提高初至层析分辨率的新方法以及自地表开始的偏移速度建模方法。基于广角隐式有限差分单程波传播算子与波场“逐步累加”技术,研制了直接自起伏地表进行波场延拓与成像的叠前深度偏移算法。SEG山前逆掩推覆构造模型偏移试验表明,该算法具有很高的精度;川西龙门山实际宽线地震资料成像的试处理结果,也展示了该方法相对于叠后深度偏移的优势。研究还表明,面向地质目标优化地震波照明与接收效果也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对速度变化平缓的复杂构造清晰成像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大港滩地区的白东构造是右旋扭动成因的复“Y”型背斜构造,成藏组合是下生上储,中、浅层形油气藏的关键条件是存在沟通深部油源层的断裂,因此,该区的断裂是否能延伸至深部油源层至关重要。该构造的第三系层速度变化平缓,深层断裂地震成像较差,因而提出是否有必要应用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以改善供油裂成像的问题。对叠前深度偏移改善白东构造深部成像的地质条件和方法特点进行分析,突出针对性的方法而设计了处理流程。在处理过程中的关键点是地质解释与地球物理处理一体化、时间域民深度域处理相互迭代、应用速度梯工分析速度缓慢区域等。最后取得了预期效果,明显改善了供油断裂的深部成像,并证实白东构造是晚第三纪之前形成的古构造,为该区的成藏分析和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依据。这一实例不但拓宽了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应用范围,而且进一步加深了对叠前深度偏移方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ά��ǰ���ƫ���ڸ��Ӷ�������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各探区油气勘探工作的不断深入,复杂构造区成为新的油气有利远景区。而在复杂断裂区,常规时间偏移处理效果往往不好,这主要是由横向速度突变引起。为了得到精确的地下构造形态,必须利用叠前深度偏移能较好处理横向变速的优势对复杂断裂区进行精确成像。文中结合一个三维地震资料采集实例,给出了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处理方法和实现步骤,其中叠前深度偏移的关键是如何建立好层速度模型,并通过井资料和构造模型的约束来提高深度偏移的成像精度。由于叠前深度偏移能够提供精确的构造图象,这大大增加了复杂断裂区的解释可信度,从而降低了勘探与开发的风险。通过对成像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叠前深度偏移与钻井数据吻合较好,我们相信: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必将成为一种解决复杂构造成像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海拉尔盆地岩性地震勘探资料处理研究的技术关键在于提高保真度和精确成像两个方面,研究形成的层析成像静校正技术、叠前共方位角域f—x相干噪音衰减技术、多域统计地表一致性反褶积技术、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和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等6项处理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岩性勘探地震处理技术系列,有效地提高了地震资料处理的保真度和成像精度。  相似文献   

13.
地震技术的一个崭新领域--浅论叠前深度偏移资料的解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并行超级计算机的推广应用,地震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油气勘探开发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目前,有关该项技术处理方法的讨论颇多,但对其资料的解释和应用却论及少。该文初步分析了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应用现状,讨论了叠前深度偏移资料的解释方法和解释特点,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重点发展的解释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4.
叠前深度偏移技术在某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方伍宝  周腾  赵改善 《石油物探》1999,38(1):1-8,20
介绍了VIEWS地震速度建模,叠前深度偏移软件系统和叠前深度偏移处理的流程以及某地区A、B两条地震测线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过程,包括初始速度-深度模型的建立,速度分析及模型修正,深度偏移成像处理等。并用叠前深度偏移剖面及其转换的时间剖面与叠加剖面,叠后时间偏移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从中可以看到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三维叠前深度偏移的建模技术   总被引:31,自引:10,他引:21  
方伍宝 《石油物探》2002,41(2):132-135
在三维叠前深度偏移过程中,速度模型建立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直接关系到偏移成像的效果。目前,已提出的建模方法很多,但实用化的并不多见,叠前深度偏移的建模技术仍处于进一步完善的过程中。为此,以实用为前提,研究了一种三维建模技术,并从该技术基于的方法理论、初始模型的建立、模型的修改与验证、模型的修饰及显示等几个方面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赵玲芝  王克斌  戴晓云 《石油物探》2011,50(2):201-205,12
实际地下介质广泛存在各向异性,采用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方法成像精度较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一套V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流程,即在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的基础上,求取VTI各向异性参数,进行V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将该流程应用于JZ工区实际资料处理中,并与各向同性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VTI各向异性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提高复杂构造的成像精度、改善成像效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软件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波动方程的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可以将叠前深度偏移技术的应用领域从复杂构造成像扩大到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岩性地层成像。研制开发了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成像软件系统,该系统包含工区管理、数据管理、偏移速度分析、构造建模、2D/3D地震速度建模、地震偏移成像、三维可视化、辅助计算等一系列功能模块;具有独特的速度建模、叠前深度偏移成像、高效并行计算、三维可视化和性能优化等特色技术。对该软件系统进行了SEG/EAGE3D盐丘模型数据测试,在所获得的成像剖面上盐丘边界和断层清晰。将该软件应用于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河南油田泌阳凹陷的高陡构造、胜利油田的古潜山内幕都得到了很好的成像。  相似文献   

18.
三维地震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是一种日趋成熟的地震成像处理新技术,已逐渐成为地震偏移成像的主导技术,在国内外油气勘探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叠前时间偏移是现阶段复杂构造成像较为理想的适用配套地震新技术,可用于中国大部分探区的精细构造解释和岩性一地层油气藏勘探,能够获得更好的构造及地层成像效果和储集层预测效果。同时,叠前时间偏移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将叠前偏移的技术思路贯穿于采集、处理的每一环节,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该技术的优势,取得最佳效果。目前实际应用中叠前时间偏移处理以Kirchhoff积分法为主,需要加快研发成像精度更高的叠前时间偏移算法及其实用配套技术,以满足油气勘探开发对地震成像精度的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9.
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地震成像技术对策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的地震成像是这一领域油气勘探的关键,地表起伏大、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及地下构造复杂是制约该地区地震成像的三大难题,三者相互影响、彼此制约,但核心因素是地表的起伏。对起伏地表作叠前深度偏移是公认的有效方法,但在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时存在诸多难以逾越的障碍。探索静校正和深度域成像一体化解决方案,重点解决基于起伏地表的剩余静校正和从地表出发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是前陆冲断带复杂构造地震成像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20.
转换波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叠前深度偏移是转换波最佳成像方法。在研究P波叠前深度偏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转换波叠前深度偏移方法,该方法涉及多波速度建模、震源函数求取以及延拓成像,其中偏移成像采用有较高精度的傅里叶有限差分(FFD)方法实现。经理论模型及实际资料处理证明了方法及软件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