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保证某电厂取水安全可靠且尽量减少取水对防洪的影响,通过模型试验,对比研究了天然河道取水(泵船)和其他辅助措施取水方式(闸坝)下河道水流流态和泥沙淤积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闸坝取水方案和泵船取水方案均能满足取水防沙的要求,但闸坝取水方案优于泵船取水方案。  相似文献   

2.
缅甸DAPEIN(Ⅰ)水电站取水防沙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缅甸DAPEIN(Ⅰ)水电站泥沙通过排沙管道或泄流口不致于淤塞库区且避免泥沙流入电厂的问题,分析了取水防沙原设计方案试验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冲砂底孔进口上延方案为最优取水防沙方案,探讨了该优化方案在不同工况下的取水防沙效果,提出了运行时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3.
冷却水是保证火电厂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取水防沙条件的好坏对电厂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大唐火电厂取水河段处于昭化水电站回水区,属于弯曲型河道,泥沙特性复杂,为保证取水安全、可靠,采用物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取水工程河段的泥沙特性进行研究,并预测了取水河段多年后的泥沙淤积情况。结果表明,大唐火电厂取水河段短期内无推移质淤积,多年后泥沙淤积较少,取水口位置选取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4.
谢桃  汤雷  彭清娥  牛俊玫  蒙晓飞 《水电能源科学》2011,29(11):119-121,198
针对取水工程首部枢纽进水口水流急、沙多、冲刷严重等问题,以云南省滇东煤电二期取水工程 为例,通过模型试验对取水口位置A、B、C进行了取水试验,选取了取水枢纽的最优布置方案。试验结果 表明,取水口位置C的取水条件优于位置A、B,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山区河流取水存在泥沙淤积等多种危及取水安全的问题,必须采用安全有效的取水装置保证电厂的安全运行。现有取水建筑物技术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危害,但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方法]详细分析了现有取水装置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优化布置方式、降低泵房底板高程、闸墩与构筑物合建以及冲沙闸起吊设备直通泵房室内等措施来消除现有取水装置存在的问题。[结果]提出了一种新的取水装置,该装置可有效增加水泵吸水深度、优化流态、方便设备检修维护,从而进一步提高取水安全性,保证电厂安全运行。[结论]该新型取水装置可广泛用于山区河流引水防沙工程,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针对珙县电厂取水泵房围堰工程地形狭窄、大型机械设备进入困难、水下施工干扰大等问题,提出了断面紧凑、抗冲性好、施工速度快的水下混凝土拱围堰施工方法,并采用有限元分析法对围堰温度场、应力场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拱围堰的温度、应力均满足要求;为避免堰体应力集中现象以利于结构安全,需选择合理的施工间歇期和分层水下浇筑方法。混凝土拱围堰在珙县电厂取水泵房的成功应用,可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由于工程取水需求,拟在官渡河上修建一座泵站引水工程。为寻求最优取水布置方案,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对官渡河取水工程布置方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溢流坝为弧形时,在10年一遇洪水条件下,取水工程上游来水来沙量较大,冲沙闸前出现大量泥沙淤积,取水口门前也存在泥沙淤堵现象;将溢流坝由弧线形调整为直线形布置后,其防沙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改进后的方案对弯道取水工程布置,原则上不改变原有弯道水沙输移特性,即可充分利用弯道环流达到安全取水目的。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弯道取水工程布置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变幅水源水位条件下的泵站取水方式对取水可靠性、工程造价和取水建筑物安全均影响较大,合理评价不同取水方式是工程设计应重点考虑的问题之一。对此,构建了一套由3个定量指标和14个定性指标组成的两层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并基于最小二乘法原理对评价指标进行主观和客观组合赋权,基于隶属度和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不同取水方案的综合评价和优劣排序,并结合具体工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指标体系全面,赋权方法合理,评价方法更好体现了方案比选的不确定性。工程实例应用检验了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电厂冷却水的取水温度是影响凝汽器真空,从而影响机组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结合重叠式取排水口布置,对Y型布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选取k-ε模型对其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围绕取水温度对Y型取排水口的水力热力性质及优化性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Y型取排水口布置用于重叠式的优化效果并不如想象中的好。  相似文献   

10.
秦渊  陈昕  李勇 《能源与环境》2013,(3):50-52,57
结合某垃圾焚烧电厂主厂房布置方案的比选和优化,对垃圾焚烧电厂的工艺流程特点进行阐述,分析垃圾焚烧电厂与常规电厂的差别,提出垃圾焚烧电厂主厂房布置优化的方案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初以来,中国滨海核电机组数量不断增多,滨海软基处理已成为滨海核电站建设面临的共性问题。某滨海核电厂为了有效解决其取水明渠防波堤滨海软基处理问题,通过技术论证和经济性分析,最终选用了插排水板堆载预压技术进行地基处理。该地基处理技术在分层堆载预压时软基的固结情况与设计基本相符,经过施工期和完工后长时间的沉降观测,沉降基本趋于稳定,插排水板堆载预压软基处理技术在此项目中的应用取得了成功,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软基处理技术,为后续滨海核电厂软基处理提供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12.
长潭水库因取水口位置过低,每年6~9月原水中的铁、锰浓度常超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限值标准,大幅增加水厂的运行成本和影响出厂水质。为此,分析了长潭水库2012~2016年分层水质监测数据及其成因,并结合水厂的制水工艺合理确定长潭水库分层取水口高程。发现水温和溶解氧是导致原水铁、锰超标的主要因素,10m水深是长潭水库铁、锰和氨氮垂直浓度梯度的分界线。根据原水水温、溶解氧、pH值、铁、锰和氨氮对水厂运行和出水水质的影响,结合长潭水库多年逐日平均水位保证率统计成果,确定分层取水上层取水口底高程为26.05m,下层取水口底高程为16.05m,既能保证台州市引水工程尽可能多地取到优质原水,又能降低运行成本、保证特枯年份的取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在滨海火力发电厂中,机组循环冷却水系统通常采用二次循环方式,这就需要从海边通过取水明渠引水至循环水泵房前池。取水明渠一般采用倒梯形断面,而循环水泵房前池一般采用矩形断面,因此两者之间的连接需要一个过渡段,一个从倒梯形断面到矩形断面的连接过渡段。  [方法]  在以往的工程中,取水明渠和泵房前池连接的过渡段有很多种形式,最常用的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钢筋混凝土箱涵连接,另一种是通过钢筋混凝土扶壁式挡墙连接,前者对于波浪条件要求不高,后者对于波浪条件要求很高。  [结果]  结合项目现场实际情况,创新地提出一种异型曲面过渡方案,将取水明渠和泵房前池顺利连接起来,解决取水明渠和泵房前池过渡段的连接困难和施工复杂等问题。这种异型结构既能充分发挥重力式挡土墙依靠回填土料和自身重力抗滑的功能,又可以减少占地面积,大大降低工程造价,是一种经济、稳定的新型连接过渡段结构。  [结论]  通过工程实践证明,这种新型曲面过渡段既满足了现场实际使用功能,又节省了工程造价,还方便了施工。  相似文献   

14.
基于正交曲线网格,采用有限体积法建立了天然河道平面二维温排水数学模型,利用实测的电厂温排水资料验证了模型,并以长江下游镇扬河段世业洲汊道段为例,计算了考虑拟建的句容电厂单独运行和与上下游电厂同时运行两种工况下温排水影响。结果表明,三电厂同时运行影响范围明显大于单个电厂,0.1~0.3℃温升线相互贯通;拟建句容电厂1℃温升线扩散长度与宽度均增大约5%,取水口最大温升增加0.2℃,为电厂环境影响评价和水资源论证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化学补水的方式对机组的安全性和运行经济性都有影响,文中阐述了马鞍山当涂发电有限公司#1机组化学补水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化学补水系统的雾化改造方案。分析了化学补水雾化改造后的各种效益。对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和节能降耗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受沿岸流、潮流、径流等动力因素影响,河口水域水动力结构非常复杂。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台山海域腰鼓岬角动力结构并优化了某核电厂取排水口布置方案。结果表明,工程布置方案受粤西沿岸流、珠江下泄径流、腰鼓岬角非稳定的辐散与辐合流、珠江河口高盐陆架水过程等复杂动力过程影响;粤西沿岸流、珠江洪季下泄径流及落潮期间的辐散与辐合流结构,均存在明显的西向输运现象,因此新建核电站排水口不宜与西侧台山火电厂排水口过近,而宜向北布置,以避免影响现有电厂取水温升;方案1排水口布置在腰鼓岬角以北,取水口布置在河口高盐低温陆架水区域,是较优方案。其他方案则需加大取、排水口距离或开辟新的热水通道,降低自身排水对取水口的影响,才能使方案成立。  相似文献   

17.
沈洵 《江西能源》2014,(3):46-48
给水泵是电厂的重要辅机,不同驱动方式的给水泵对电厂的安全、运行以及经济性都有很大的影响。从技术特点、热经济性、设备投资3个方面对百万级空冷机组给水泵的3种驱动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给出了不同驱动方式适应不同需求的电厂,为后续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鉴于电厂温排水扩散关系到热污染等水环境问题及电厂发电效率等经济问题,建立了温排水小变率物理模型试验,在模型验证良好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不同潮型、不同季节因素和不同的排水口结构尺寸对取排水口附近温升扩散范围和温升变化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受到涨落潮过程的影响,温升分布范围以西北和东南向为主,高温区温升包络线集中在排水口附近。在温排水的扩散能力方面,大潮优于小潮,夏季优于冬季,窄型排水口优于宽型。分析结果可为电厂的取排水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