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林哲 《建筑与文化》2021,(11):157-158
当代中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大背景下,社区规划与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社区中心作为社区中最为重要的公共服务空间节点之一,除了为群众提供诸如社区医疗、街政管理等服务外,更应深挖其空间潜力,为营造多元、活跃、公平的邻里关系创造物理空间基础.文章以南京市秦淮区永乐南路社区中心及秦淮区人民检察院项目为例,探索通过园林造园手法的现代诠释,在规划、建筑、空间等多层面上发展出公共空间中的兴趣点,将城市空间塑造成为"社区客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乔聪聪 《建筑与文化》2016,(12):195-196
文章以包头市昆都仑区友谊19社区为例,深入研究其公共空间特质、现状与问题,并据此建立相应的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满足社区居民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营造温馨的城市社区家园,真正实现从"城市精神,社区文化"到人们的"安居与生活品质的精致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南京市浦口新城保障房的规划方案为例,结合城市社区景观空间的发展现状,以"社区景观城市化、居民生活邻里化"为设计理念,在邻里交往、社区景观空间营造的基础上,阐述社区景观空间公共化与居民生活邻里化的设计实践。将社区部分景观沿用地周边设置力图使其与城市空间交融,着力在社区内及社区周边营造出适宜居民交往的异质空间,并将社区内的优质空间展现给城市,与城市公共空间在视觉上共享,意图改善城市公共空间与社区内部空间各自独立互不融通的断层现状。  相似文献   

4.
社区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的发展,我国面临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的问题.社区更新也成为了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社区具有物质空间和精神空间双重属性,因此老旧社区不仅需要基础设施升级、环境优化,还需要对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探索.美国纽约的"东纽约邻里计划"以社区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从土地使用、住房保障、经济发展、公共空间营造四个方面对社区进行更新.如何保证老旧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可借鉴其更新策略.文章在分析"东纽约邻里计划"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化再生问题是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城市老旧社区众多且发展良莠不齐。以西安孟家巷社区为例,针对社区当下面临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交通混行、绿化营造衰微、功能布局瓦解、历史文化特色不足等问题展开调查研究,深入探究西安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化再生的路径与策略,运用城市微更新理论激发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力,建立安全便利的交通出行路径,完善提升社区基础设施,协同设计绿地景观,优化社区功能与布局,加强社区历史文化氛围提升。期望为西安城市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活化再生提供适宜的设计策略,进一步提升城市高质量发展成效。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背景下,对于如何实现社区公共空间有机更新与可持续发展,笔者尝试通过实践研究与分析,探索出一条适合高密度城市公共空间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在对上海社区花园的空间特征和属性进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社区公共空间参与式营造的4级结构和3种发展途径,并从政府宣传引导、社会组织推动和挖掘社区"领袖"等不同层面给出社区营造的建议,解析社区花园如何通过公众参与实现多元共治,让社区营造有可能成为日常生活的有机部分。  相似文献   

7.
乡村公共空间是乡村建设的核心,文章分析当下乡村公共空间的现状,阐述台湾地区社区更新的"社区营造"模式,以桃米社区公共空间营建为例,将社区营造模式植入到乡村公共空间建设中,运用社区营造的营建理念解决当下乡村公共空间中面临的衰落、空间功能单一等问题,总结社区营造推动下的乡村公共空间的营建策略。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外部开放空间的公共空间,渗透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影响着空间、人和社会的关系,也连接着风景园林、城乡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和社会学等多个领域。随着当前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城市物质环境与社会网络进入了缓慢、谨慎的微更新阶段。不同于以众参与和社区营造方面,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强调社区更新应当注意保护与发展社区文化,通过结合使用者和原住民的日常生活,保障空间物质环境和居民生活的真实性。通过研究社区和社群的结构、关联度和相互之间的组织协作模式,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  相似文献   

9.
在建筑遗产保护与城市空间更新发展不协调的背景之下,研究反思肇庆古城墙保护规划下公共空间与周边社区的整合优化问题,提出从空间整合的视角出发,分析古城墙东段与周边社区商业空间的相互关系,并融合营造以形成有序的公共空间系统.在研究总结出动线交互、构建景观骨架等公共空间整合营造策略的同时,认为应提高城墙场景营造及转换引导以增强步行体验,并在社区选点进行场所营造方面的微更新操作.  相似文献   

10.
社区微更新是当下城市发展进程中的紧要课题。针对城市旧社区公共空间进行的城市更新,是预防社区衰败的重要举措。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优化城市社区公共活动空间,更在于复兴社区活力。文章基于"城市微更新"的视角,用"口袋公园"的方式将两种理念结合,各取所长互相促进。将从"社区空间、社区功能、社区活力"三方面对城市旧社区公共空间的更新方式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22,(1)
社区异质性与社区凝聚力的关系究竟是"同质相容"还是"异质互补",这一问题至今未有明确结论。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基于国内122个社区1 571份居民调查问卷数据,探究社区异质性、社区社会组织与社区凝聚力之间的关联机制,剖析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在社区异质性与社区凝聚力之间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社区社会结构异质性、社区环境质量异质性以及社区文化异质性均有助于促进登记类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备案类社区社会组织参与仅与社区环境质量异质性正相关。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有利于提升社区凝聚力,相比备案类社区社会组织,登记类社区社会组织在提升社区凝聚力方面作用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ATD杂志约我做本月话题的主持人,我很荣幸.话题是谈话的题目,在于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关注,激发建设性的意见.这个话题是关于城市中一些习以为常却发人深省的现象,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建设者、设计师、普通市民都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关注它.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将对城市人居环境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城市老旧社区由于其自身"双重老化"的客观现实,成为内涵式发展背景下探索适老化更新的"试验田".面对当下我国城市既有老旧社区改造中供需错位、实施无力、治理失效等困境,论文提出应构建全要素、系统化的社区支持体系,统筹考虑政策制度、物质空间、社会人...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2)
通过科学诠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外延,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包括经济共同体、安全共同体、环保共同体和文明共同体这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俄携手共同打造"大欧亚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思路,即中俄合作共同主导先建立起"大欧亚自贸区",并以此为基础建立"大欧亚安全共同体"和"大欧亚文明共同体",最终形成"大欧亚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环境出发,探讨社区营造中已有的人文与自然环境的价值意义和如何在规划设计中融入与再生。  相似文献   

16.
17.
The Value of the Sense of Community and Neighbour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oday, urbanites are less involved in local communities which has resulted in a claim that the significance of local communities and the role of space and neighbourhood layout in the creation of local communities has been exaggerated. Such claims imply that feeling a sense of community among neighbourhood’s residents or an attachment to the community is not a value to the neighbourhood. Community research has developed a few indices for evaluating the sense of community and community attachment, but has not focused on the significance of a sense of community in neighbourhoods.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and review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ense of community, community attachment and neighbouring in the context of neighbourhoods. This review suggests that feeling a sense of community, attachment to community and neighbouring relationships can increase the feeling of safety and security, residential satisfaction, community identity, civic participation and mental health and well-being.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Communities find it difficult to set their agendas and act, hamstrung by fragmentation, internal division and incrementalism Yet in rapidly changing environments, localities can ill-afford to let nature take its course. As a consequence a number of communities have turned to goal-setting. This paper examines community goal setting as a strategy of change. Three types of goals projects are identified the American Assembly Process, Anticipatory Democracy, and Strategic Planning. In considering their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we ask(1) Who initiates the process for what purpose? (2) What problems are encountered? and (3) Is the public interest being served? Goal-setting, while not a replacement for government, can serve as a useful strategy to aid cities in transition.  相似文献   

19.
我国城市社区工作始于1986年。为了配合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社区保障制度建设,民政部首先倡导在城市基层开展以民政对象为服务主体的社区服务活动,把安全社区概念引进政府工作。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因此,建设安全社区是构建和喈社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前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如何解决我国众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实现"老有所养"的目标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现存的三种养老模式的研究,剖析了我国老年居住建筑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对整体规划、建筑设计及户外空间设计的研究,探索了适合老年人居住的老年人居住社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