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光谱成像技术不仅具有空间分辨能力,而且还具有光谱分辨能力。本文从图像技术、光谱分析等不同方面论述了光谱成像技术出现和发展的必然性,明确了光谱成像的定义,丰富了光谱成像的内涵。综合运用显微荧光成像技术、分光光度术、光电检测技术、计算机和图像处理技术,提出并实现了显微荧光光谱成像分析方法,并通过实践验证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拉曼光谱成像技术是拉曼光谱分析技术的新发展,借助于现代共焦显微拉曼光谱仪器以及新型信号探测装置,它把简单的单点分析方式拓展到对一定范围内样品进行综合分析,用图像的方式显示样品的化学成分空间分布、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等更多信息。本文介绍拉曼光谱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并且特别介绍HORIBA Jobin Yvon公司的新型快速拉曼成像技术SWIFT和DuoScan,最后用实验实例说明这些技术的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3.
将光谱分析技术快速、灵敏、准确等独特的优点,与光学成像技术的定位记录特点融合、构成光谱成像技术,可以提供分析试样中各种化学或生化成份的分布图像,因而可以获得定性、定量和定位综合、更丰富的分析信息。报导在商售落射荧光显微镜基础上,实现显微镜荧光光谱成像技术的理论基础、系统组成、设计技术关键等一系列研究工作,设计研制成了可在250~680nm波长范围内自动扫描的光纤激发显微荧光光谱成像仪样机,并获得了满意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现代战争中,高光谱成像技术开始应用于伪装目标识别。为了加强对高光谱图像的信息挖掘,确定可以用来进行伪装识别的目标高光谱特征,对高光谱成像条件下的迷彩伪装特性及影响伪装效果的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在光谱维,从高光谱图像中直接提取光谱曲线,确定了图像对比度高、迷彩伪装特征明显的光谱波段为650740nm、780740nm、780800nm。利用光谱角进行相似度计算,分析了阴影对光谱曲线的影响。在空间维,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灰度共生矩阵的计算,得出了迷彩伪装纹理具有均匀性好、相关性强、复杂程度低等特点。研究结果为迷彩伪装的设计及识别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系统地分析了各种快照式光谱成像技术并进行了对比。依据光谱数据立方体分割到2D空间进行成像的方法,将不同的快照式光谱成像技术分成图像分割、孔径分割、光路分割和频率分割4类,按类别探讨了17种技术方案的原理、优点、缺点与现状,从空间像素数与光谱通道数权衡、图谱匹配、空间采样连续性、光能利用率及动态范围5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和展望。研究结果有助于相关领域学者快速全面地了解快照式光谱成像仪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提升其综合性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光谱成像技术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光谱成像技术不仅具有空间分辨能力,而且还具有光谱分辨能力。本文从图像技术和光谱分析两个不同方面论述光谱成像技术出现和发展的必然性,明确光谱成像的定义,丰富光谱成像的内涵,而且从光谱分辨率、探测器工作方式和色散元件类型等不同方面对光谱成像技术进行分类介绍,并着重结合遥感、精细农业、生物医学等领域阐述光谱成像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显微高光谱成像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设计出一种基于棱镜 光栅 棱镜组合分光方式的显微高光谱成像实验系统.系统根据推帚式成像光谱仪的原理进行设计,采用棱镜 光栅 棱镜组合元件在后光学系统进行光谱分光,利用高精度载物台自动装置驱动样品进行推扫成像,选用PCI总线作为数据采集的微机接口.整个系统由显微镜、分光计、面阵CCD相机、载物台自动装置以及数据采集与控制模块等几部分组成.系统的光谱范围从400nm到800nm,120个波段,光谱分辨率优于5nm,空间分辨率大约1μm.该系统具有直视性、光谱分辨率高、结构紧凑、成本低等优点;不仅能够提供微小物体在可见光范围的单波段显微图像,而且能够获得图像中任一像素的光谱曲线,实现了光谱技术和显微成像技术的结合,成功的将成像光谱技术应用到显微领域,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生物学、材料学、微电子学等学科领域.  相似文献   

8.
显微光谱成像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图像技术和光谱分析等方面论述了光谱成像技术出现和发展的必然性,明确了光谱成像的定义,丰富了光谱成像的内涵,并重点结合生命科学、纳米材料、法医学等领域阐述了显微光谱成像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现有输油管道监控方式的不足,提出了基于双光谱热成像摄像机和智能分析监控系统,解决传统人工巡线和可见光视频监控无法全面有效监控的缺陷,并对其技术特点和应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基于选择最优滤光片多光谱成像系统优化问题,采用了优化的滤光片组合,组建了一个六通道的多光谱成像系统。利用提出的基向量和多项式组合的方式重构光谱数据,成功重建出博物馆、美术馆等展览馆常用的两种典型光源模拟器D65和A光源下油画的光谱反射率,并以光谱均方误差和色差综合误差评价成像质量。对两种光源下重建结果分析可得,最优滤光片的选取与光照环境密切相关。根据光照环境不同采用选取出的最优滤光片可得到最好光谱成像图,并且能在光谱和色度上都达到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择了硝酸、王水、逆王水,进行碳钢、低合金钢溶样条件试验,以谱线强度为指标,溶解酸种类、溶解酸浓度、溶解酸用量、定容酸用量等四因素为变化条件,各因素中有三水平,即按正交实验表L_9(3~4)进行试验,编制计算程序,快速、科学地优选出最佳溶样条件—30ml NHO_3(1+5v/v)和3ml HCl,ICP-AES法同时测定铝、砷、铬、钴、铜、磷、锰、钼、镍、硅、锡、钛和钒13种元素。为确定测试方法的重复性(r)和再现性(R)而进行精密度试验。精密度数据是由10个实验室对7个样品作试验确定的。方法的回收率为94%-105%。精密度在8%以内。  相似文献   

12.
采用ICP-AES法测定GH3128合金中硅、锰、钨、钼、铬、钛、铝、铁、锆等多种合金元素。系统研究了各元素4条分析谱线的光谱干扰情况,根据光谱干扰研究结果和分析谱线的灵敏度、信背比以及等效离子浓度等进行了分析线的选择。采用柠檬酸络合钨,基体匹配法消除共存元素干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多领域优化设计中耦合因素的一种协调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由多领域组成的大系统协同优化设计中 ,主要存在两类耦合因素 :一是多个领域都需要对其进行优化设计的变量 ,即系统变量或交叉变量 ;二是某个领域计算的结果作为另一个领域的输入 ,即相关变量或耦合变量。这些耦合因素的存在 ,导致整个系统求解的过程出现混乱和无序。本文根据二级求解技术 ,通过引入一些辅助变量 ,提出一种处理这些耦合因素的方法 ,并给出一个简单算例阐述方法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Mott scattering factors are needed for the quantitative interpretation of elastic scattering phenomena in electron spectroscopy and microscopy. The inelastic mean free path of electrons has been deduced from the elastic peak intensity. The theoretical approach is based on the effective elastic cross section derived from the differential elastic cross sections. In the present work they are calculated using the partial wave expansion method, supplying as well the Mott scattering factors. Tabulated data are presented for a number of elements and 500–3000 eV electrons in steps of 2° or 5° of the scattering angle θ. The effective and total elastic scattering cross sections are also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5.
土壤中铅铬铜铁锌锰钙的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使用全酸法消解土壤,并用同一消解液分剐测定土壤中的铅、铬、铜、铁、锌、锰、钙等金属元素。其中铅使用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其他元素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方法准确、快速、简便,适用于环境土壤中多种元素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17.
石油焦中Fe、Ni、V、Na、Si、Ti的ICP-AES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用ICP-AES法直接测定石油焦中Fe、Ni、V、Na、Si、Ti含量,该测试方法能满足我厂石油焦中金属元素的检测,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均满足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18.
《仪器科学与技术》2013,41(4):439-440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some results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 addressing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thermal insulation fillings on dynamic properties of industrial resistance temperature probes, based on a thin-film platinum resistance temperature detector.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four jacket thin-film resistance temperature probes, all having identical protection tube geometry, yet differing in the thermal insulation filling materials. Further, a comparison between transient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in water established experimentally and those based on simulations with electric–thermal analogy, is given. The results of these analyses can be applied to enhance the dynamic response of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made by temperature probes in water.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