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打车APP经历了坎坷之后,国内三大巨头同时押注打车市场:阿里投资《快的打车》,腾讯投资《嘀嘀打车》,《百度地图》也号称会上线打车功能。一时间,打车APP成为时下最热门的话题。而国内地图服务业巨头的《高德地图》推出新版,融合多款打车APP,将服务地域扩大至26个城市,更是将时下打车服务的便利性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2013年11月22日,《快的打车》正式与《大黄蜂》合并,成为国内打车应用行业迄今为止首起公开宣布的大规模并购案例。这意味着随着行业成熟度逐渐提高,打车应用行业洗牌将不可避免。从年初的野蛮式生长到年底的幸存者寥寥,打车应用市场比当年的团购市场更快进入了调整阶段。随着洗牌到来,除了《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两大寡头,还会有多少家打车应用能够幸存?而两大寡头又将在明争暗斗中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3.
郭嘉凯 《软件世界》2013,(10):16-17
打车软件的出现,有望解决出租车行业“打车难”的问题。不过,由于打车软件在中国市场诞生也不过一年左右时间,目前还处于市场和用户培育阶段,此时谈及盈利显然为时尚早。生活在大城市的人。应该都遭遇过这样的困境:在某个繁华路段,车水马龙,但苦苦等候了几十分钟,却打不到一辆出租车。“打车难”似乎已经成为很多大城市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4.
《数码时代》2013,(7):54-57
近几年,北京的老百姓对“打车难”的口诛笔伐几乎从未停断。摇号摇号摇不到,打车打车打不着,成为目前无车一族最头疼的两件事。但从今年开始,打到出租车后,经常会发现的哥的姐像个科学怪人一样,同时面对数款移动终端,并且不停地有乘客叫车的信息传来;朋友间打不到车的抱怨也很少再听到。追问之下,才知道,原来他们都在手机里安装了打车软件。这些软件真的那么有用吗?小编揣着“微服私访”的心理,决定亲身体验一把。  相似文献   

5.
最近,《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各自相继宣布了两起合作,纷纷与运营商和房地产网站建立了合作关系。《滴滴打车》宣布和中国电信结盟,将在多个层面展开合作,而《快的打车》则选择了中国联通。房地产网站方面,《滴滴打车》选择了新浪乐居,《快的打车》则选择了搜狐焦点。看似无心之举的合作,实则是打车软件建设O2O闭环,以摆脱“烧钱”窘局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6.
《新电脑》2014,(4):16-16
在两家打车软件打得如火如荼之时,3月3日下午,快的打车突然正式宣布降低补贴标准。嘀嘀打车也紧随其后下调乘客端打车补贴。持续了2个月左右的两大打车软件“烧钱大战”大有熄火之势。  相似文献   

7.
我们简单的盘点下过去和现在相对比较火热的打车软件,这些软件有些正如日中天,有些已经被淘汰。嘀响打车和快的打车的竞争,让业内很多打车软件公司遭遇了议论新的洗牌。我们简单的盘点下过去和现在相对比较火热打车软件,这些软件有些正如日中天。有些已经被淘汰。  相似文献   

8.
任然 《中国信息化》2014,(23):101-103
当今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日益渗透并影响社会生活,其中打车软件的应用非常典型。打车软件是装载于移动终端的应用服务软件,分为乘客端和司机端,其主要功能是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提供呼叫和预订出租车的服务。自2013年在线打车服务问世以来,打车软件市场经历了整合洗牌,竞价淘汰。至2014年,打车市场形成了以"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两强相争的寡头格局,拥有覆盖中国300多个城市的2000万以上的用户。打车软件不但开创了新的商业模式,还通过它带来的便利,开始逐渐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相似文献   

9.
提起打车软件,想必大家对今年上半年《快的打车》和《滴滴打车》那场激烈异常的“请全国人民打车”的大战记忆犹新。作为当时参战的一方,《快的打车》在这场大战中在烧掉巨量资金的同时,成功地吸引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将自己推上了风口浪尖。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快的打车》这款诞生于杭州的APP已经算是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但在这成功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相似文献   

10.
随着打车软件的惨烈竞争,连马云也看不过去了。嘀嘀、快的打车补贴战显露疲态,打车大战或将熄火?  相似文献   

11.
病毒播报     
打车软件留点神警惕山寨偷隐私CFan支招病毒名称:篡改木马传播途径:伪装成热门打车软件行为分析:通过篡改打车APP,在其中植入恶意广告,然后在后台下载,间接造成扣费;同时,还存在窃取用户隐私,造成隐私泄露的隐患近期,有关出租车的话题可谓尘嚣之上,随着打车软件为人所知,一些知名打车应用开始遭到木马篡改,  相似文献   

12.
马年伊始,漫天飞舞的红包大战开启了BAT(百度、腾讯、阿里巴巴)间的首场战役。战役尚未消停,《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数亿元土豪般的打车补贴号角便接踵而至。转瞬间,阿里全资收购高德,腾讯战略投资大众点评和京东等信息更是应接不暇,BAT之间的O2O之争已然成为业界2014年最重要的看点和风向标。最近,又有几条惊人的消息传了出来:百度或将控股携程网,腾讯再次向旗下的同程旅游网注资,阿里巴巴向佰程旅行网投资。一时之间,国内在线旅游行业战端初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究打车软件出现后对乘客打车行为的影响,揭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对乘客候车时间长短的变化规律,基于路网混合随机均衡模型理论,在考虑打车软件对出租车司机搜索行为影响和随机变化的OD对需求条件下,构建基于弹性需求的打车软件随机用户均衡模型;然后结合乘客等车、司机空驶时间和可靠性计算模型,引入连续平均(MSA)算法和随机路径流量分配(Dial)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建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需求弹性下、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对会乘客候车时间及候车时间可靠性产生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这个无论做什么都要“拼爹”的时代,找到一个靠谱的“爹”尤其重要。打车难、拥堵和雾霾催生了打车App,但是它们在方便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有了“靠山”的嘀嘀打车和快B,gt]车,也J=BI]e里巴巴和腾讯的战火延伸到了打车App上。  相似文献   

15.
如果问你今年上半年最引人注目的互联网事件是什么?或许你能板着指头数出好几件:《滴滴打车》和《快的打车》(以下分别简称“滴滴”和“快的”)的打车大战,红透半边天《微信》红包,腾讯入股京东……。在这其中,持续时间最长的无疑就是打车大战。在“烧掉”了二十多亿元人民币之后,从8月3日起,滴滴和快的先后宣布取消司机端的“每单补贴”,持续了半年多的打车大战终于在下半年偃旗息鼓。可是,又有消息称,滴滴和快的将进军商务租车领域,打车软件或许将开始慢慢转型。  相似文献   

16.
一个良好的打车需求量预测系统可以帮助完善城市的交通系统,帮助城市更高效地进行出租车的调度。基于Hadoop设计并搭建了一个打车需求量预测系统。除此之外,针对传统BP神经网络收敛速度慢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MapReduce的并行BP神经网络,并将其用作系统的预测模型对打车需求量进行预测。根据实验结果,提出的系统能良好地对城市内某一区域一天内的打车需求量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7.
说到游戏跨界营销,相信大家一点都不陌生,不过在手游业界,还鲜有听说跨界营销的案例。但事情无绝对,在前段时间《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的打车之战中,为了压倒对手,除了请“干爹”静陀之外,还将视线不约而同地瞄到了手游圈。先是《嘀嘀打车》携手《全民飞机大战》,而后有《快的打车》和《我叫MT》眉来眼去。虽然端游跨界合作的成功案例比比皆是,但是这样的跨界合作真的能在手游圈中通吃通杀了吗?  相似文献   

18.
现在打车有多难,亲身经历过的人才知道。有了嘀嘀打车,再也不用站在烈日炎炎下翘首以盼,你需要的只是等待出租车专门来接你而已。上手简单叫车容易嘀嘀打车应用打开第一屏就是我们所在的位置,而周围那些桔黄色的汽车小图标就是出租司机师傅的位置了。点击汽车图标可以看到出租司机师傅姓什么、出租公司的名称以及出租汽车牌照前三位,还能显示师傅曾经用嘀嘀打车完成的单数,相当直观。  相似文献   

19.
为了计算在使用打车软件背景下城市出租车的空驶率,将乘客划分为两类,即传统的扬招乘客与使用打车软件的乘客,根据乘客类型特征分别提出了等待时间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乘客等待时间与出租车空驶时间守恒关系的出租车打车软件使用率与空驶率量化关系模型。在城市路网特征及出租车相关运营参数固定的情况下,模型能客观反映城市出租车打车软件使用率与个体空驶率的对应关系。通过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具有有效性和可行性,数据分析能较好地反映实际情况,有助于管理部门衡量城市出租车系统的运营效率,也可为打车软件等新型电召服务模式的引导方式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打车软件在韩国得到了很大的推广,韩国打车软件凭借完善的管理设施及安全可靠性赢得了市场.本文归纳总结其成功之道,进行对比研究,旨在借鉴经验,使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打车软件能够获得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