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中拐—五区二叠系内部不整合面上下发现众多油气藏,表明不整合面对该区油气成藏起重要控制作用。通过对不整合面上下地层接触关系分析,认为不整合面类型为削蚀—超覆型,垂向上属2层结构,并归纳了不整合面上下油气藏主要发育8种类型。根据对不整合面结构、储盖组合及构造特征研究,指出不整合面之上的上乌尔禾组连片分布的砂砾岩及砂岩不仅与众多断裂构成了油气网毯式运移的主力通道,也是重要的油气富集场所,聚集了源于风城组的2期油气,形成了数量众多的油藏;不整合面之下地层油气疏导能力偏弱,由于天然气对油气通道要求相对低,因此,不整合面之下的佳木河组为气藏形成的主力层系,多数气藏离不整合面很近,少数为内幕型气藏。  相似文献   

2.
玛东2斜坡区二叠系不整合面与油气成藏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玛东2井区源边—不整合—斜坡的地质特点,综合地震、地质、测井资料对玛东2斜坡区二叠系不整合面进行了识别,以不整合面为框架,建立了研究区地层结构模式。在此模式下对已发现油藏进行了再认识,分析了生、储、盖的配置关系,探讨了不整合面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认为研究区二叠系存在5期不整合面,两种不整合面类型;不整合面不仅控制了地层结构、接触关系、展布特征和圈闭类型,还控制了油气的运移,最终控制油气的富集;玛东2井区油藏为地层超覆油藏,为源边—不整合—斜坡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3.
东营凹陷南斜坡地层油藏成藏规律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东营凹陷南斜坡地处盆地边缘,地层圈闭成藏条件优越。分析了南斜坡地区的地层油藏成藏条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发育沙四段上亚段和沙三段下亚段2套优质烃源岩,断层、不整合和输导性砂层组成了油气运移的立体通道,不整合面上下的岩性类型和不整合样式有16种组合方式,储层类型多,盖层条件优越,烃源岩排烃期与地层圈闭定型期配置良好,具备形成大型地层油藏的条件。南斜坡地区地层油藏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的地层超剥带,超剥带与大型鼻状构造带的组合区域是地层油藏最为富集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南部斜坡带古近系发育多期低序级不整合,是形成地层圈闭(油藏)的有利区带。由于低序级不整合经历的地质时间短,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产状和岩石学特征差异小,常规测井和地震响应差别不明显,难以识别和描述不整合面和上、下地层尖灭线,影响了地层油藏的勘探评价。为此,提出了基于有序数列最优分割的测井综合分层曲线法,与高分辨率地震时频分析相结合,形成低序级不整合面识别的有效技术;研发了地震“DNA”检测方法,将地震数据转换为字符表达式,创建地层模式“基因”,在字符域中自动搜索,实现地层尖灭线的精细描述。该方法应用于东营凹陷南部斜坡带的地层圈闭评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油藏形成机制与组合模式   总被引:28,自引:11,他引:17  
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油藏分布极为广泛,基于地层油藏分布特征分析,明确了研究区内地层油藏的发育与不整合密切相关.剖析了不整合面上、下地层的接触关系及微观组构特征,将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不整合构建样式划分为16种类型,指出有4种不整合构建样式控制着地层圈闭的形成,并在盆缘斜坡上的古鼻状构造带形成地层圈闭群.研究了不整合在油气运聚中的作用,认为油源断层、骨架砂体、不整合体组成的“T-S”型输导体系的有效性与输导能力是地层油藏形成的关键,并建立了第三系地层油藏组合模式.探讨了地层油藏的勘探经验与勘探部署中须重点关注的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陆相断陷盆地多期成盆、凹凸相间和多元成烃的地质特征决定了地层油藏在其中广泛发育的可能性。济阳坳陷作为陆相断陷盆地的典型代表,地层油藏的勘探经历了偶然发现、勘探突破和持续发展3个阶段,已发现的第三系地层油藏主要富集于靠近洼陷10km以内的凸起周缘鼻状构造带,其形成主要受16种不整合构建样式和断层-砂体-不整合面运聚系统的控制。在陆相断陷盆地地层油藏形成条件、济阳坳陷第三系地层油藏勘探现状及形成机制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调研结果,提出地层油藏攻关研究的3个主要方向:①不整合构建样式及展布与油气分布关系静态模型;②参地层油藏形成过程与成藏模式;③地层圈闭准确描述技术。最后,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思路和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7.
下扬子句容地区中、古生界地层油气显示十分丰富.具有油气显示井数多。层位多。类型多的特点,并在容2、容3井三叠系获得工业油流。分析认为.该区油藏类型有逆冲推覆断裂带断片油藏、自垩系披覆层断块油藏和不整合面地层油藏等三种类型油藏.油源主要源自上古生界三叠系、二叠系烃源岩,成藏时间为晚自垩世。  相似文献   

8.
埕东凸起北坡二叠系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埕东凸起北坡上古生界二叠系发育高角度的地层不整合油藏,油藏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不整合面与储层控制。直井钻探发现的油层少,经济效益低,需要钻探水平井进行勘探。文中系统分析了二叠系的储层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总结了油藏的分布规律与控制因素,建立了完善的油气成藏模式,对指导二叠系地层不整合油藏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油气在输导体系中的运聚模拟一直是石油地质定量化研究中的难题。针对传统地质建模技术不能在三维空间中建立输导体相互联系的现状,采用混合维数网格建模思路,形成一种由体(地层)、面(断裂面和不整合面)、线和点构成的混合维数网格建模技术,为砂体、断面和不整合面几何形态的刻画、复杂构造区三维地质建模以及油气运聚模拟提供重要的研究手段,并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导体系混合维数网格的三维油气运移路径追踪方法。准噶尔盆地陆西地区的应用实例显示,该技术能够有效刻画断层面、不整合面和砂体的输导作用,透视油气运移路径,模拟石油聚集、油藏调整及次生油藏的形成过程,揭示油气分布规律,指出古油藏附近和运移路径所覆盖的区域是油气分布有利区。  相似文献   

10.
准噶尔盆地乌夏地区三叠系油气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准噶尔盆地乌夏断裂带三叠系油气资源丰富,其成藏受多种因素控制。对该区控制油气成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断裂在不同时期对油气的聚集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地层不整合面往往成为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和油藏聚集成藏带;三叠系扇三角洲相和冲积扇相是该区有利储集体发育的主要沉积相带;乌夏地区三叠系油藏具有多套储盖组合,三叠系克拉玛依组和白碱滩组是主要的区域盖层;三叠系油藏大都为发育在鼻隆构造背景上的岩性地层油藏,这种受构造背景控制的岩性地层油气藏是该地区三叠系油气的主要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东濮凹陷油气藏类型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兴宇 《石油学报》1988,9(2):28-36
东濮凹陷是一个油气十分富集的典型盐湖盆地.构造发育,圈闭类型多,多种砂体遍布全区,生油岩成熟度高,排烃条件好,油气运移距离短及深层次生孔隙带的存在是油气藏形成的基础;油气藏可分为构造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前者包括断层油气藏和背斜油气藏,背斜油气藏又可细分为同生断层逆牵引构造、断层挤压构造、盐膏柔性拱张背斜构造及与古潜山和压实作用有关的披覆构造等油气藏.地层油气藏有砂岩体原生地层油气藏与地层不整合油气藏;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是大型复合式油气聚集带,它是多个次级构造带的复合,有多层次多类型的圈闭,尤其以与盐构造、盐相变有关的圈闭为特征.中央隆起带与多种砂岩体的有机配套则形成了以构造断块为主要类型的油气藏复合体;在先凹后斜的西部斜坡带发现了油气十分富集的胡状集油田,在深洼陷及凹陷陡岸也发现了逆牵引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及深层天然气藏.  相似文献   

12.
东营凹陷稠油油藏成因机制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东营凹陷的稠油油藏多分布在凹陷边缘的非生油岩系中,它们是凹陷内的油气经地层不整合通道运移,并在不整合伴生圈闭中聚集而形成的次生油气藏。烃类沿地层不整合运移所留下的各种痕迹,揭示了稠油地层油藏的成因机制。油质变稠的原因,主要是油气长距离运移,高地温的作用和区域盖层封堵性变差,促使原油中轻组分大量散失,重组分浓缩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ϵ���ʮ�ݶ��ݷǹ���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油气勘探的逐渐深入,现已在十屋断陷发现许多圈闭,这些圈闭中已见到较好的工业油气流。特别是部分井在非构造上打出高产气井之后,人们逐渐注重非构造圈闭的研究。根据钻井、地震剖面反射特征分析,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十屋断陷非构造圈闭主要为地层圈闭、岩性圈闭、复合圈闭三种类型。地层圈闭主要表现为削切不整合面,超覆不整合面;岩性圈闭主要是沙河子组、营城组、登娄库组低水位期发育的冲积扇砂体,河道砂体、湖泊三角洲砂体上倾尖灭、水下重力流河道砂体;复合圈闭主要为地层岩性与构造(背斜)圈闭共同构成。上述圈闭是下一步勘探工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层序地层分析在裂谷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薛良清 《石油学报》2000,21(5):7-11
裂谷盆地演化可分为裂谷初始期、深陷期、后裂谷早期和后裂谷晚期阶段.反映构造阶段演化的关键界面为前裂谷期不整合面、水进面、最大洪泛面和后裂谷早期沉积顶部不整合面.最大洪泛期的沉积物可能是烃源岩最发育的层段.关键界面作图与烃源岩的确定对裂谷盆地的油气勘探有着重要意义.裂谷盆地的成藏组合类型为前裂谷期潜山油气藏;裂谷初始期低水位体系域河流、三角洲和水下扇砂砾岩体油气藏;裂谷深陷期水进体系域重力流水道砂体和浊积扇体油气藏;后裂谷早期高水位体系域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和河流砂体油气藏;具断—坳叠合结构盆地的坳陷阶段发育下切谷、河流—三角洲和滨岸砂岩油气藏.在21世纪我国油气勘探实践中,应加强含油气大区层序地层学、陆相层序成因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为寻找新的含油气凹陷与含油气层系、寻找隐蔽圈闭与老区挖潜服务.  相似文献   

15.
论油、气藏的分类及中国油、气藏的主要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油、气藏,为数众多,各式各样。有必要对已发现的油、气藏进行总结分类。使我们既有对油、气藏形成的一般规律性的认识,又可掌握不同类型油气藏的特点;同时,也可以进一步补充、丰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理论。近年来,我国一些石油地质学家,对我国各含油、气区的油气藏曾提出分类方案和油、气藏名称。  相似文献   

16.
不整合对于油气运移聚集的重要性   总被引:46,自引:8,他引:38  
文中所谓的不整合,包括非整合、不整合和假整合。我国已经发现了不少与不整合有关的油、气藏。有的油藏位于不整合面上,有的油藏在不整合面上的沉积底部砂砾岩或底砂岩中,有的则是由不整合面封闭形成的地层油藏,也有的是基岩或潜山油藏。在不整合面的上下,油藏和气藏广泛分布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不整合下面的岩层经长期风化侵蚀溶解淋滤,岩石的孔隙性和渗透性均有所增强。由于不整合系油、气长距离运移的通道,它能把不整合面上下相距甚远的生油岩和储集岩互相联系起来。再加上在不整合上下分布有类型众多的圈闭。石油和天然气在从生油区沿不整合面运移的过程中,就聚集在圈闭之中,形成了类型众多的油、气藏。由于二次生油,不整合对于油、气破坏可能不大。所以不整合对于油、气的运移和聚集是非常有利的。  相似文献   

17.
海拉尔盆地不整合的形成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59,自引:16,他引:43  
基于不整合与油气有密切的关系,首先阐述了采用地质、地震、测井资料所识别的不整合面,并将其分为区域不整合和局部不整合2种主要类型,探讨其成因认为,不整合的形成与频繁构造活动、长期遭受风化剥蚀、大气水淋滤等有关。然后指出:与不整合有关的油气藏为变质岩侵蚀残丘、顺向断块风化壳、地层不整合遮挡等类型,且具有高凸起上的低断块和低凸起上的高断块易于聚集油气的分布规律;不整合面易于形成高孔渗带,既可以改善储集体的渗透性,又是油气二次运移的良好通道;不整合对油气的生成和成熟有一定的影响。最后,预测斜坡带上发育的地层超覆不整合油气藏是下一步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不整合类型及油气成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具典型的断-坳叠合性质,中、新生界不整合现象较普遍,地层缺失严重。应用井-震结合方法重新识别和标定了T1、T2、T4、T5和Tg等5个不整合界面,并分析了T5不整合界面主要的不整合类型、平面分布特征、该界面上下主要的岩性配置关系及与该界面相关的油气圈闭类型。研究表明,T5界面主要发育平行不整合、削截不整合和超覆不整合,界面上下岩性组合关系主要为砂-砂、砂-泥和泥-泥型;油气圈闭类型主要有4种:地层上超及下伏的不整合遮挡圈闭,被削截的单斜圈闭,地层超覆及古潜山伴生圈闭和断层与不整合面共同控制的削截、上超圈闭;与不整合相关的油气藏勘探应主要集中在坳陷内的洼陷附近。图6表1参12  相似文献   

19.
论塔里木盆地非背斜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具备发育非背斜圈闭油气藏的条件。这是因为塔里木盆地是古生代克拉通盆地与中、新生代前陆盆地的叠合盆地,这两类盆地均可发育大型的古隆起和古斜坡。由于其在演化的历史中曾发生过多期海侵和海退,发生大规模的沉降和隆升构造变动,因而形成了各种复杂的古构造、古地理环境,并形成多个大型的不整合面。它们均可发育和形成非背斜圈闭油气藏,对这一类油气藏进行研究将为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提供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