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虎跳峡工程近场区断裂活动性与地震危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建的虎跳峡水利枢纽工程是金沙江石鼓—宜宾河段的关键性枢纽工程 ,地处我国西南部地区著名的中甸—大理强震频繁带 ,近场区主要断裂构造有 5组。通过地形地貌调查、断裂物质测年、地震活动监测等手段 ,认为其中 13条断裂带自第四纪以来有过明显的活动 ,并对其中 9条断裂的活动特征及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各主要断裂地震危险性分析表明 ,工程地区东部主要断裂带具备发生 7级以上地震的构造条件 ,西部主要断裂带具有发生 5~ 6级中强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2.
拟建的虎跳峡水利枢纽工程是金沙石鼓-宜宾河段的关键性枢纽工程,地处我国西南部地区著名的中甸-大理强震频繁带,近场区主要断裂构造有5组。通过地形地貌调查、断裂物质测年、地震活动监测等手段,认为其中13条断裂带自第四纪以来有过明显的活动,并对其中9条断裂的活动特征及地震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各主要断裂地震危险性分析表明,工程地区东部主要断裂带具备发生了7级以上地震的构造条件,西部主要断裂带具有发生5-6级中强地震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丹江口水利枢纽是南水北调中线重要的水源工程,初期工程大坝按地震烈度8度设防。根据区域地震活动资料以及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从区域构造背景研究、近场区构造背景研究和工程场地断层活动性研究等3个层次出发,对工程场地的构造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认为工程场地处于相对稳定的地块上,后期大坝加高工程可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  相似文献   

4.
谢蓉华  陈农  胡先明 《水电站设计》2004,20(4):61-65,72
大桥水利枢纽的库坝位于安宁河地震带上,该水库是我国至今唯一处于强震多发地区和地震高烈度区的大Ⅱ型水库.大桥水库的库坝区具有发生诱发地震的构造条件、岩性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本文对2002年3月3日在坝下3km处发生Ms4.6级地震的地质背景、地震台网的布局、库区地震活动背景、地震活动性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此次诱发地震的特征进行了描述、最后判断此次诱发地震为滞后响应的构造型水库诱发地震,类型为主震一余震型水库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5.
楞古水电站位于区域构造复杂的雅砻江中游, 场址周边断裂构造较发育, 场址区内发育有较大的宋玉断层, 研 究其活动性对枢纽建筑布置和工程抗震设防措施均具有重要意义。在遥感解译的基础上, 通过野外验证和追踪调 查, 结合断层构造岩石英形貌扫描、 电子自旋共振(ESR) 测龄和近代地震震中分析, 确定了宋玉断裂的活动年代, 得 出了宋玉断层不属于工程活动断层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阐述克孜尔水库地质构造环境及对工程的影响。该区处于天山东西向构造及拜城山字型构造两大体系。根据该区构造运动的复杂性及构造应力场的特征,阐述对克孜尔水库的影响,并着重叙述库坝区地质构造的特征(压性、张扭性结构面的特征);地质构造应力场的特征;新构连活动的表现(阶地发育情况、断层活动迹象、褶曲活动迹象、地震活动);以及新构造活动对库区、坝肩、边坡稳定的影响;根据究研与分析,库坝区和主、副坝段,均处于区域和局部地质构造相对稳定区,有建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太行山中段的经向构造体系和新华夏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长治—获鹿大断裂纵贯全区,因而区域稳定性是重点的研究课题。本文着重从活动断裂的研究方法:遥感地质解译、地质调查、地震地质分析、地球物理、年龄测定等几个方面浅析了该工程区域断层的活动性,并对工程区的F_1、F_7、F_8三条断层进行了工程评价。目前对活动断层的研究方法较多,根据张河湾地区的地质条件情况,采用了以遥感地质解译为主,辅以地质、地震调查和地球物理、同位素年龄测定等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地震活动与坝前水位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2003年6月三峡水库蓄水以来整个库区地震活动概况,探讨了三峡库区主要断层的渗透结构特征,详细论述了三峡坝前水位变化与库区不同库段、不同地质背景、不同成因水库地震活动的对应关系。三峡库区地震活动统计结果显示,高水位情况下若水位变幅剧烈,容易诱发地震,随着水位的上涨,地震震中呈现向长江及主要支流库岸汇聚的现象,水库地震主要受江水涨落而非构造所控制。除此之外,由于库区不同库段渗透结构差异,随着水位的上涨,库区M2.0级以上地震早期在高桥断裂一带(靠西)活动较多,后期仙女山、九畹溪两断裂(靠东)一带有一定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9.
根据以往地震、地质调查及地震构造带和断层活动性研究工作成果,本文收集了半径300km范围内的地震资料,并对250km范围内潜在震源区进行分析和划定.按照地震安全性评价分析规范,计算出具有一定概率地震烈度和地动参数表征的丰满坝区的抗震危险性和设防标准.  相似文献   

10.
研究区域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活断层)特征的目的是确定区域地震活动水平,评估未来发生在工程区及其附近断层地表破裂的潜在危险,对断层在未来一定时段或工程使用期内的可能位移量进行评估,为工程建设提供经济科学、安全可靠的设计依据。以便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介绍了1995年1月17日日本兵库县南部地震概况及有关方面的反应,并对此次地震出现的地震断层和滑波的活动性质、类型以及余震活动规律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正在设计勘测中的糯扎渡水电站区域构造稳定性问题进行探讨.文中论述了电站的区域地质构造背景,厘定了构造形式,分析了新构造运动特点、类型和现今构造应力场特征.从复杂的地震地质环境中找出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点和耿马——澜沧、思茅——普洱两地震区的强震迁移规律、提出了地震危险区划分原则,划出两个地震危险区,并根据区内历史强、大地震和两地震危险区对坝区的影响程度,确定工程区的地震基本烈度和地震动参数,对电站的区域构造稳定性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三峡地区地壳稳定性及地震,历来是三峡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而地壳稳定性及地震一区域活动性屡裂的构造息息相关。水田坝断裂位于三峡库首附近,距三峡大驻50km,其活动性对三峡工程的至关重要。研究水田坝断裂的地质背景,地表分布、地下延伸和构造特征,分析其性质及形成机理,通过断层动力学、运动学研究及其活动年龄的测定,表明水田坝断裂现在活动微弱或不活动,三峡工程运行后,该断裂不会发生较大的变形效应  相似文献   

14.
小湾水电站区域构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从沉积建造、岩浆活动、变质作用、主体构造、新构过运动、深部地球物理场和地壳结构等方面阐述了小湾电站工程区的区域构造背景,并对与工程区域构造稳定住评价有直接关系的澜沧江断裂和南汀河断裂进行了分段研究.提出了现今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方法和判定了现今构造应力场特征.从复杂的地震地质环境中分析了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点和震中迁移规律,以及对区内进行了地震危险区区划;并对工程区的地震基本烈度提出看法.结合水库诱发地震对工程的影响,对小湾水电站的区域构造稳定作出较全面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地震对当地地质地貌的塑造具有很大的作用,通过研究阿拉斯加中南部的地震特征有助于进一步了解中南阿拉斯加的地质构造。在梳理重要地震及其相关知识的前提下,对阿拉斯加中南部地区的地震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1)中南阿拉斯加的地震频繁且常常能量巨大,太平洋板块俯冲及其向形成阿拉斯加南部的地体上施加的压力是促成中南阿拉斯加发生地震的原因;(2)发生在1964年的美好星期五大地震的震中位于威廉王子湾北部的阿奈奎克湾东岸的地下,瓦尔迪兹以西大约40英里的地方,地面大约12英里以下的浅源区,这次地震的震级为里氏9.2级。在这次大地震中,不同的位置发生了不同的沉降和隆升,这种规模的地震在中南阿拉斯加平均大约每600~950a会发生一次;(3)德奈利断层是个平移断层,断层的一盘相对于另一盘做平移移动。发生在2002年的德奈利断层大地震记录到的震级为里氏7.9级,在门塔斯塔湖和帕克森之间的断层附近,地面水平位移达到最大,为29英尺。此次地震只发生在3英里多一点的深度,是北美洲对地面破坏最严重的地震,这种规模的地震再经过600a的扭力积聚后还会发生。  相似文献   

16.
乌东德水电站位于我国西南地震活跃地区,库区地形陡峭,断裂构造发育,地层岩性复杂,建库后水库诱发地震将是该工程的重要工程地质问题。为了研究乌东德库区天然地震活动本底特征,以在坝址至皎平渡约50 km的库段内建立的临时地震监测台网监测资料,并结合乌东德库区及周缘地区历史地震资料和1965年以来国家地震部门的仪测地震资料,对乌东德库区地震活动本底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乌东德库区为中强地震活动区,区内地震活动以微震为主,最大地震为63/4级。研究成果可为乌东德水库诱发地震预测和建库后水库地震判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1996年12月19日青海省倒淌河ML4.8级地震的震型及震源区的分布方向和范围与伊黑龙断层的关系。同时,根据伊黑龙断层的性质和历史上曾发生过地震的最大震级,推论了倒淌河地震主震(ML4.8)级发生后的地震发生趋势。  相似文献   

18.
浅析金沙江中游河段梯级电站区域构造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所处的构造部位、多种构造体系,地球物理场、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活动等方面,说明研究区区域构造背影的复杂性,从新构造运动观点对“长江第一弯”的形成和虎跳峡谷狭窄而上游突变为宽谷的成因提出看法;以多种方法和充分资料分析了现今构造应力场特征;并根据主要发震断裂,建立了研究区近代地震构造破裂模式。从复杂的地震地质环境中划出地震活动期和地震时空分布特点。通过综合分析较合理地评价了金沙江中游河段梯级  相似文献   

19.
新书简介     
<正> 《三峡、丹江口地区地震地质研究》——三峡、丹江口地区地震地质研究/李玶主编,——北京:地震出版社,1994.2 水库诱发地震是一个值得特别深入研究的课题。本书从不同学科对三峡,丹江口地区地震地质特征进行了探索。共含论文14篇,主要包括区域地层、区域构造及发展、断裂构造及活动、构造应力场及演化、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工程地震及地震区划、水库诱发地震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活动断层是工程地质构造研究的一个引人关注的问题。为配合广东省龙门县天堂山水库的兴建,确保大坝稳定安全,对坝区内新构造时期断裂的活动性质、活动年代,以及地壳上升速率,采用地质地貌法与热释光测年法相结合进行判定,是个可行的途径。在以评价大型工程基础稳定性和地震预测为目的的断裂活动性研究工作中,加强由宏观向微观、由定性向定量的分析对比,将有助于提高对整个地区的构造稳定性及防治地质灾害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